关键词:蜩之记 小泉尧史
本片根据作家叶室麟的作品《秋蜩》改编。
讲述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江户时代,位于丰后的羽根藩内,青年武士檀野庄三郎(冈田准一 饰)和友人因为小事起了争执,继而拔刀伤及
本片根据作家叶室麟的作品《秋蜩》改编。
讲述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江户时代,位于丰后的羽根藩内,青年武士檀野庄三郎(冈田准一 饰)和友人因为小事起了争执,继而拔刀伤及对方。家老中根兵右卫门(串田和美 饰)赦免他的死罪,转而命其监视住在城外小山村的武士户田秋谷(役所广司 饰)的动向。户田曾担任郡奉行,与家老是儿时好友。七年前他涉嫌和藩主的侧室(寺岛忍 饰)通奸而被问罪,由于秋谷一直负责撰写羽根藩家谱,因此藩主命其在十年内完成家谱的编写,并于完工之日切腹自杀。抱着种种疑惑,庄三郎见到了淡定自若的秋谷及其妻子织江(原田美枝子 饰)、女儿薰(堀北真希 饰)以及少年武士郁太郎(吉田晴登 饰)。相处的过程中,庄三郎渐渐被秋谷的人格所感染,他在调查七年前的事件时,则发现了一些被人刻意隐瞒的真相……《蜩之记》下载观后评论:
蛰伏于地底的蜩蚬发出嘹亮的鸣唱,末了却微笑着服膺于将错就错的上命。如此一丝不苟的刻板,会造成对改良抱有幻想愚忠的误解。事实是,即便是改革最为彻底的明治维新以降,恪守职责服从天命依然是思想与行动的最高准则,更不用提森严冷酷的幕府。鸿鹄之志吟啸九天,却依然要牢记虫豸的本分。作品内外都满是这般虚妄气息,恰是菊与刀二重性的完美诠释。冈田准一是个大惊喜,可塑性在役所广司的身教下得到了极大提升。
非常唯美,对武士形象理想化展现,每个角色举手投足都气定神闲。翻译不好理解吃力。Okada靠这个拿了学院奖男配感觉比拿男主的意外,这片好难出彩。他演戏进步明显,有几幕没有台词的戏演得好美。不过这个时候他跟役所广司对戏还有点弱(也跟角色有关),但是到了去年的关原已经可以说势均力敌了,鼓掌
问鼎2014年日本【电影旬报】十大佳片,但看过却有名不副实之感。不是沉闷的问题,是实在太中规中矩,无论题材、主题抑或拍法。基本是传统武士道义勇的直白抒写,缺少一些新的视角与态度,相较而言,我倒更喜欢【石榴坡的复仇】。连选角也规矩,役所广司和冈田准一不是不好,就是太对,反而缺乏亮点。
一是对编书的题材特别偏爱,凡是史官,大抵入眼的即是百代王朝更替、千年历史兴衰,对人世间区区数十年的生离死别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二是编剧和翻译实在出色,台词有汉魏遗风,《论语》信手拈来,被那句“君尔妾亦然”惊艳到。音画和表演都标尺般的工整,四平八稳看着就放心。
片中对武士,勇义,约束,切腹等等这些精神为上,并在为信念后贯彻的留仪进行了审美上现代的诠释。力求克制,婉约,留白的表达方式,讨喜的色彩调和,以及主演游刃有余的表演。这是一个偏向于精神文化传承的一种抽象表达。主演反其道而行,将理想演绎的朴实生动可信,十分难得。
“每到夏天,我都能听到蝉鸣。特别是秋天临近时,那股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的哀愁感一直都能从蝉鸣声中感受到。但即使如此,我每天的生活仍将继续,我必须过好这每一天的时光。所以,我把这本日记取名为《蜩之记》。”役所广司自有一番器度结尾回首望向家人时令人动容配乐极佳
色调很赞,开头风雨中的冲突和冈田君林中练剑不错。可惜又是四季美景加忠君爱国啥的,让人误以为穿越回了50年代,改成三船史郎跟役所大叔有君臣基情还有点意思。奸臣被揍了一拳幡然醒悟这种剧情简直跟《武士的食谱》里吃了碗料理良心发现一样矫情。
观知夏尽秋来之悲,而依旧坦然过好每一天的户田秋谷如武士之典范。全片似一模范武士道的教科书,每次主人公的高洁品格总能将本人观影时浮现出的现实违命枉法之事一扫而空。但看两个小时的圣人虽然颇受感动但不是什么很令人愉快的事情。
可以当作日本的风情画,剧情相当工整,起承转合也很有章法。但叙述得太过满溢,很多空镜下面其实毫无留白,对角色的全面表现只停留在强行给坏人添了几笔修饰,只成就了谁都不得罪的肤浅平衡,最终缺乏重点,也少了深度。
“每到夏天,我都能听到蝉鸣。特别是秋天临近时,那股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的哀愁感一直都能从蝉鸣声中感受到。但即使如此,我每天的生活仍将继续,我必须过好这每一天的时光。所以,我把这本日记取名为《蜩之记》。”
直书,正直的人在这个世道可能很难有好的归宿,但他们身上的那股浩然之气是人类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比较喜欢武士的一点是尽管暴力但有原则。整部片子是日影一如既往的慢格调,没什么太大的剧情冲突,看完需要耐心。
画面太唯美了。日本的乡村生活让人向往,有节制,质感好,简单,艺术水准非常好的居家环境,室外风景就更别说的。陶渊明的日子在日本估计就会使这个状态。武士精神的内涵完美诠释,理解生与死,重信诺,为民请愿。
【 2015-05-11 想看】胶片还得是大银幕看才有感。现在片子缩放在越来越小的银幕上,画面的过分集中令人忽视了细节——过高的密度反而稀释了电影所传达的“信息”,影响观影体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