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基努·里维斯 / 莉莉·柯林斯 / 卡丽·普雷斯顿 / 阿兰纳·乌巴奇 / 丽亚娜·莱伯拉托 / 凯瑟琳·普雷斯科特 / 莉莉·泰勒 / 布鲁克·史密斯 / 瑞塔 / 席亚拉·博拉沃 / 哈娜·海耶斯 / 迈克尔·B·希尔维 / 艾利克斯·夏普 / 丽贝卡·肯尼迪 / Maya Eshet 导演:马蒂·诺克森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马蒂·诺克森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17-07-14(美国) 别名:瘦骨嶙峋 用户标签:LilyCollins,美国,2017,独立,基努里维斯,KeanuReeves,温暖,美国电影 片长:107分钟 imdb编号:tt5541240
一个患有厌食症的20岁女孩艾伦在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很多康复治疗,但每次发现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她的家人决定送她去由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群小组,在那里她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开始接受自己。
《骨瘦如柴》下载观后评论: 拍得一点都不好。只有几个点有共鸣,根本没完全表达出进食障碍的痛苦,也没有起到任何治愈作用,反而让我更痛苦。女主吃胖了脸还是瘦的只是胳膊腿粗了,普通人吃胖了只是照镜子觉得自己不好看了,可我作为一个女演员必须要瘦,去年冬春夏进食障碍,每天不敢睡觉,怕自己第二天醒不过来,每天都是小腿抽筋抽醒,胸前肋骨突出,脸都瘦凹了上镜还是胖,难道在中国做女演员就要瘦死吗,可我为了我的职业有必须这样做,在内心直接降低对食物的欲望,所以那段时间也是极度抑郁的,连味道我都不渴望,吃一口都不可能,更不存在嚼了吐,卡路里在脑子里清清楚楚,吃多了就暴走或者禁食三天,什么是我能吃的,什么是我不能吃的,那些不能吃的对我就想毒品一样,闻一闻舔一口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对戏剧的热爱,我肯定已经死了,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对于缺乏思考和引导的普通人来说,了解并停止对厌食症病患这一不常见且极易引起误会的特殊群体的偏见是需要很大努力的,影视作品若以此为目标必须要从根本上尤其是病因上深挖,从小群体上升到大社会,这显然是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做不到的,依我之见本题材最好的处理就是做成netflix擅长的迷你剧,让每个角色都有深度可挖,都有故事可讲,而不是现在这样仓促的发展和蜻蜓点水一般的人物塑造。导演并不很成熟的笔触导致在无法产生共情的观众看来病患们仍然是一个个没事找事损人不利己的作逼形象,也不能理解这些并没有生理缺陷的人为何会连婴儿都会的进食都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显然是失败的,在需要重拳的时候轻抚不会有作用,除了能告诉大家我们努力过了然后让netflix鱼龙混杂的片库喜 1之外。
对于一些人来说,要尽力避免使其碰到谷底,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跌至谷底是必要的,只有跌至谷底才能获得新生。我,曾经在黑漆漆的夜晚,借着外面的路灯和月光,站在镜前看到自己胸骨和肋骨都一根一根无比清晰地暴露在外面;脊梁骨从脖子一直快到臀部惊悚地凸起着,似乎要把皮肤戳穿;大腿小腿一样粗;大臂只需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圈住还有很多空余;整个身体犹如一张极薄的弯曲的纸片,又像一具干尸。而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身体大脑居然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努力挣扎着站立行走做事学习…那一刻,我决定好起来就像女主在梦境中看到躺在地上,一丝不挂,骨瘦如柴的女生时,不敢相信那是自己,之后醒来,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那种凤凰涅槃般的感觉。“你的勇气,就是你不断咽下的一小块煤炭”
厌食症能给人的生活巨大的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厌食症所掌控。多吃一点所带来的罪恶感,对于瘦的追求到了病态的程度,无时无刻不在恐惧发胖。我觉得我们很多人可能有些时候都有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晚上吃东西会觉得马上要胖了,吃饭会记录下每一道菜的卡路里。身为一个学生,晚上在寝室吃东西会被室友说,这么晚就别吃了,会胖。我认为大家减肥的出发点好像再也不是健康,而是瘦。我从小到大都不是胖子,但我在高中的一段时间了一直害怕发胖,体重微微有些浮动就很紧张。直到最近一两个月,一段小演讲影响到了我,这是17年来我第一次我不觉得自己胖的时候。
过程的反复说的挺好 医生说的那句 But looking for one reason is a losing battle. It's never that simple. 很到点子上。导致一个人用极端方式对待自己不是单单一件事就说明的。最后Ellen被他人”accept“也被自己”accept“,让她能够渐渐面对这件事。接受患病的事实以及接受自己的状态是能够康复的前提。这片的therapy过程都很有教育意义,相信可以帮助其他人。扣一星因为结尾的小哥没有再出现,还有其他的一些,总觉得收尾不够好。
心理上的压力,和她间接害死的粉丝,让女主心理变得不健康。她极端的认为,自己的艺术作品,纤瘦的身材,美丽的容貌才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她内心深处是恐惧害怕的,怕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很缺爱。母亲在她小时候,没有哺育她,她几乎丧失了母爱,让她几度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不被爱的。认为,只有自己特别优秀,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所以完美主义,厌恶食物。ED是心理上的疾病。女主很幸运的有,爱她的第二个妈妈,和把她当成亲姐的妹妹,遇到一个靠谱的医生,一同住院的病友,妈妈最好的怀抱和儿歌,用爱治愈了女主。
我有三段特别瘦的时候,都和精神状态有关。高中因为心理问题瘦到40公斤不到半年不来例假,到了大学胖了一阵,第一份工作那段时间因为失恋又暴瘦到43公斤,之后一直瘦到出国第一份忙到没时间吃饭的工作。之后我胖了很多,一度胖到了110斤以上,那段时间是我吃睡最正常的时候。这个时候,高中的一个朋友开始在我的相册照片下面评论我有多胖,一直到现在她都还经常在照片下评论“你胖了”“你瘦了”…这部电影是为所有迷恋病态美的亚洲女性拍的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病态,到处去人家照片下面评论人家身材也是。
我成年后体重就一直都没有低于95,但凡感觉身上长了点肉就会不由自主陷入焦虑,心心念念要少吃要运动要减肥,但其实以我的身材看,只要不超过105,基本不会有人说胖。问题来了,既然不胖为什么还要苛刻得把体重控制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之下呢?除了审美观念,剩下的也就是心理焦虑了,不能忍受关于身体的各项指标突破增长的极限。久而久之,焦虑引发生理反应再也吃不下饭,或者吃点东西就习惯性呕吐,身体日渐消瘦,精神不断萎靡,患上厌食症,是真的可能会死人。好好吃饭吧,只要健康就好。
比较神秘主义的“励志片”。在电影的前半段一直很担心伊莱会因为某个男孩给予的火热爱意,因为生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因为有个怪异奇葩的“高人”医生就在歌舞升平中敞开心扉。但是实际上伊莱一次次地触电一般结束了眼前甜蜜柔软的东西。人活着究竟为什么?意义是谁的产物?后半段有些宗教或哲学的象征与思考,看不太懂,也无需看懂。梦里的甜美健康的伊莱看见了自己瘦骨嶙峋的尸体,自己看见了自己的状态似乎并不那么新鲜,但看见已然死去的自己,可能终于理解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2019年我也是这样受过伤害,和她一样有可以用两指圈起来的手臂,显而易见的肋骨,从2020开始暴食,仍然悔恨自己,嫉妒她人,活在这样的生活里,错过自己的人生,但影片对ed的解释不太够,如果没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容易觉得太偏激,看不懂,我了解吃一口食物就会后悔一整日的那种心情,所以看着觉得很心疼。但是影片确实有点误导,这种病态的美,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如果节食还能有这么旺盛的头发,我也不至于会害怕了。
关注厌食症群体的电影,题材比较新颖,女主消瘦的外形起初以为是化妆,后面知道是为拍戏瘦下来,敬业很值得肯定。剧情没有多大起伏,拍得平淡,不过能让观众了解这个群体的意义就比较大了。故事讲述了一个患有厌食症的20岁女孩艾伦在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很多康复治疗,但每次发现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她的家人决定送她去由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群小组,在那里她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开始接受自己。
莉莉柯林斯的演技挺不错呀而且我终于get到她好好看。电影根本没有甚至没尝试去探寻厌食症患者本人的体验与感受,叙事镜头四平八稳找不到任何一个个体化的段落,全程我不得不用以前从文字中获得的对厌食者心理的了解做建构。不能理解用一种如此疏离事不关己的态度拍这样的题材意义何在。同时有点反感在结尾用超现实情节解决心理困境的方式,太偷懒了,这部电影对此又呈现的过于具体……以致于偷懒之中还显low
没有ED,也理解不了电影里面的那些症状,整部电影看下来心中没有波澜。女主都快死了还关心自己手臂粗不粗呢?有预感现在这种社会风气得ED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要么骨瘦如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要么肥得体重超过健康标准影响基本生活。这类人好像心中的执念很深,反正我做不到把吃进去的食物放嘴巴里嚼几下再吐出来,或者半夜不睡觉在床上做卷腹。这跟“努力”“自律”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是心中的执念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