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琼 特雷弗·纳恩
朱迪·丹奇、索菲·库克森将参演谍战题材新片[赤姝谍魅](Red Joan,暂译),影片改编自201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创作灵感来自潜
朱迪·丹奇、索菲·库克森将参演谍战题材新片[赤姝谍魅](Red Joan,暂译),影片改编自2014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创作灵感来自潜伏在英国最长寿的克格勃女间谍。库克森与丹奇将在片中分别饰演青年和老年时代的女间谍琼。英国知名莎剧导演崔佛·纳恩将执导这部关于信仰、爱情与政局的影片。
《红琼》下载观后评论: 老式英伦间谍片,摄影配乐都透露出一股复古感,但不得不提这是一部无论从格局还是思想都被播放时长耽误的影片,全片几乎没有高潮,时间线的跳跃太强,剪辑收到分级的影响断裂感很强(给个R级床戏暗杀等场景可能会更好展现)。如果能将影片时长扩展到3小时,琼可能会成为继间谍之桥后又一部基于真人真事的悬疑史诗。选角着实是BBC的强项,丹奇老奶奶跟普鲁默德尼罗帕西诺一样都是高龄国宝级演员了,演起老年琼自带了那一股饱经岁月侵蚀的沧桑感。库克森比起Kingsman还是更适合这类片子,虽说演技仍需磨练,但那一口动人的英音和穿衣搭配不得不爱啊。影片所传达的思想是在人命之前,和平为上。可笑的是,只有当我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摧毁对方时和平才会到来。就像列侬所说,人人都在探讨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但是我们想说,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在布达佩斯一家艺术影院Művész ArtMozi看的英语原声匈语字幕,幸好上学期写了篇核武器的论文。匈译片名是A vörös ügynök(红色代理人)。故事原型Melita Norwood是一个真共产主义者,真间谍,真心想帮助苏联,而片子改编成起初拒绝政治干涉科学,后因受广岛核爆震惊,希望苏联与西方平等拥有核实力在制衡中减少核战争可能性,才尴尬“投敌”,此外“间谍”服务期也大大缩短……看完惊讶于片中女间谍演技这么弱、发挥的角色还如此重要,居然还能幸存这么多年,一张gay照的威力这么大吗,看来英国当年怕同性恋远甚于怕红色间谍……
首先这个中译名太一言难尽了。有好多细节实际上是当初不少苏联间谍的困局,比如说同性恋怕被发现而受到威胁,女性因为被歧视而产生在男人眼皮底下盗取情报的补偿心理,当然最后造成间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女主作为的原因嘛,其实我只想说曼哈顿计划那边也漏了,苏联的核武器研究也不是很缺英国这边的贡献。不过这个人物原型并不是剑桥毕业的,放到剑桥大概有借用剑桥间谍网背景的意思,害我没查背景时以为真的又是剑桥,还想着这都快成苏联间谍培训基地还能不能好了……
一方是我无法理解的国家、革命、集体、阵营;一方是我能理解一些的人道主义。尽管琼十分理想主义,但至少她行动了,且在影片里对五十年和平有一定影响,但她是那个行动的、开拓新思路的、跳脱阵营,以人为本的人,甚至纯粹质朴。这是一个想要在微小的个人层面为人类与和平做点事的人,她不仅行动了还有了些许成效,very nice try。不要再说政治、战场上的杀伐决断特别牛逼了,他真的不适应现在在我们生活的年代与国家,把人当人才是更重要的。
执掌军情六处的007的上司M夫人在本片成为间谍了!哈哈影片叙事平稳,没有什么大的跌宕起伏。我想,John未必信仰什么主义,也未必被Leo和Sonia洗脑拉下水。她之所以提供情报,可能是被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的威力震撼了,只有让对手也拥有这样的武器,才能保持战略平衡,才能互相之间投鼠忌器,不使用这样恐怖的武器。影片结尾声明里的世界和平才是她真正的想法。女主看着有点婴儿肥,不过很耐看,笑起来很甜美。
看电影向来不太认演员或导演,这一次记下了Trevor Nunn这个名字,整部电影的调子爱不释手;Well,好在这回英语听力在线,没有被英腔过度迷惑,通篇总算跟了下来;虽然我厌恶第三者戏码,但是我愿为挚爱妥协,教授的选择,狠狠地打了现在好多人的脸,完美诠释一场叔组许多妹子憧憬着的爱情;关于和平这个课题,就不多说了,毕竟圆明园和圣母院都没有逃过键盘侠的口诛笔伐,又何况一个难以名状的决定?
又是前一年TIFF起跑,后一年院线有点颁奖季的buzz;男权时代那个“隐形的女性”想要做更大的事情,年老之后的回望...只可惜这不像《贤妻》之于Glenn的独角戏,而是Judie为了新人抬轿的作品。所以两段部分的比例失调没能让质量更进一步。即使是依托史实,但精明一世的特工轻易和盘托出,听起来有些不够实际的“使命”,各方面都差了一些意思。
还行吧,不管她初衷如何,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和平,但也造成两个大国冷战,核竞赛,还是有很多隐患的。老年女主的表演炸裂,值得看看!20200202,这是平静的一天,因为疫情,继续宅在家里,上午去了一趟班上,报告本单位人员有无接触湖北人员、有无出省的情况。明天正式上班了,不想在家闷着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這部片子在imdb的評分平凡,不難猜測應該是翻覆提到共產和賣國等原因。老戲骨著實令人佩服,不是間諜,只是希望權威人士不要為了自己的貪婪去傷害萬千的生命,戰爭沒有國家之分,只有權利得到相互制衡 百姓才能獲得和平。謝謝您了,間諜。人類的共通性永遠大於各種族的差異,民族主義在人類二字面前不值一提。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和平。
19世纪初的女性学习物理已经不易,还能进入研究所参与制造武器。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女主确实聪明有能力。虽然看起来像是因为爱情盗取机密,但真正的契机是投放在广岛的炸弹。追求和平的女主天真地以为分享核武器、共同制造核武器就能彼此制衡,虽然事实看起来确实没有真正投放炸弹,但事实远没有她以为的那么简单,被指责卖国也无可厚非。
不知道和历史真实事件究竟有大的出入,反正我觉得女主就是一个缺少爱的人,大学第一个男友是个自私的渣男,毕业后的男友是个中年出轨的纯情小哥。感觉整部片子就是披着间谍片子的感情肥皂剧,至于苏联离了琼能不能造原子弹,和苏联和美国有了同量级的武器究竟是带来了长久的和平还是为以后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还是交由时间来验证吧。
冷战时代确实坑了不少人 不仅是前线 在后方有更多的炮灰 我个人看法 即使Melita Norwood女士不给原苏联提供核弹资料 苏联依靠其它渠道也能得到一些东西 也说不定自己能捣鼓出来 反正早晚这几个超级大国都会有核武器 这位女士了不起的并不是她能坚持自己的信仰 而是她无意识的改变了世界军备格局
电影里的女主的男友更受苏俄影响,她只是身不由己被儿女情长裹挟进去的。但在传记里,她更忠于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而给苏联出卖情报。哪个才是人物的真相?作为一部谍战类的人物传记片,本片在人物情感上着墨过多,对于其惊心动魄的谍报员生涯描述和探究的比较少。这种处理削弱了电影的可看性。显得较为拖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