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雪花莲节 伊日·门泽尔
影片根据Hrabal的小说改编,影片描绘了一个小村庄中形形色色的单纯可爱的人们,他们有著各自的爱好,但打猎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影片中的众多演员表演都十分出色,而且
影片根据Hrabal的小说改编,影片描绘了一个小村庄中形形色色的单纯可爱的人们,他们有著各自的爱好,但打猎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影片中的众多演员表演都十分出色,而且Vlacil在此片中也有一段很出色的表演。
《雪花莲节》下载观后评论:
7/10。曼佐的田园片以诗情画意的空间冲淡了强烈的政治隐喻,开场是黑夜中一个移动长镜头,画面穿过昏暗的光、高耸的树和森林小屋,传入观众耳边的是一阵阵枪声,战争的恐怖坠入了这个祥和的小村庄,警察的高压统治依然存在,他以查酒驾为由放跑了一群骑车人车子的胎气,警察在这里以沉默的姿态离开,象征着小国寡民的捷克对远离战争和极权的渴望,片中围绕野猪而展开的两个村子的斗争,可以视为一个巨大的历史隐喻,经历了战后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普通的日常开始回归,落脚处归根于懒洋洋的午后,主角睡在那片果园之上,享受马蜂叮咬苹果的诗意;为了给朋友送一罐猪汤而丧命的小职员,则体现了生活中的温情,最后的段落镜头固定在小酒馆门口,里面喝醉酒的人于醉意中哼着歌,为了无关紧要的事相互扭打后回到各自的家中,这正是导演反讽政治斗争的本意。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52250193.jpg)
让人联想起外国小说选修课本中伊凡·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和印象派的画作(如果说《雏菊》是立体主义的话);《隐士》:总觉得那位收集癖患者的死有什么象征意味;远景和特写的对比轮换迸发出巨大的表现力;两村狩猎代表打斗时电视里正播放着战争画面;“世界上的麻烦还不够多吗”(多少有点反战);要是“猪肚汤”送到了打斗就会被避免,但是终究只能以一个无可救药理想主义者的死亡来平息;然而这么美妙的影像不该被人类需要解释一切的迫切用象征隐喻来“诋毁”,我们需要去感受,不加任何揣测意图感受每一帧画面带给视网膜的冲击!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53417923.jpg)
结尾看得很难受,原本还以为是一部乡村田园生活的可爱电影,没想到来了个大转弯。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影像风格非常美很喜欢,业余摄影师的死好像水融入到水中,没有给这个村庄带来变化。我其实很好奇那个总是被女儿和妻子骂的“爸爸”在知道摄影师死后会是什么感想,他好像一直郁郁寡欢,说“这个村庄没有我会不会更好”“这里本不应该是这样”。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作品,很意犹未尽,但主要还是“啊?这就结束了”的感觉。导演应该是想映射些什么社会现象?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个让人伤心的平淡的电影。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51129252.jpg)
平凡的村庄,甚至一头野猪也能成为生活的主角。村民自娱自乐,宴会上的狂欢颇具库斯图里卡之荒诞喜剧感,东欧人民的幽默简直和北欧一样怪诞直爽。喧哗过后生活仍将继续,除了莱利的死呼应了开头的暗示,宿醉的老头还是被歇斯底里的妻子拖回了家,争吵的新婚夫妇还是和好如初,有些人默默离去,有些人还在与倒霉的人生作斗争,村庄还是那个村庄,而村民还是一样“缺少点智慧”。那些停留在民族回忆录,乡村记忆和个人故事表象上的共享梦境穿梭在桦树林间的迷雾中,诉说着时间和自然的神秘。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54435474.jpg)
观看电影后的第二天,才想起电影名称的问题。无论翻译成《雪花莲节》还是《雪花时节》,都让人不明所以。电影可能发生于春秋时节,没有冬天,也没有雪花。查阅赫拉巴尔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希望知情人士可以不吝告知。回到故事。第一部伊利曼佐的作品,当然会抱着政治姿态观看。但没想到如此欢乐而幽默。但电影开头的移动长镜头恰似一种渗透不绝的底色。连绵的枪声、被观看的房屋、起落交杂的碎语,大概始终还是希望我们记得,这是一个怎样被“严密监视”的时代吧。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49200708.jpg)
情節一些似有似無的橋段的設計,運鏡節奏同背景音樂的絕妙搭配,尤其是一個追逐野豬最後在小孩面前完成對它的溫柔射殺和後面的爭奪,另一個便是宴會喝酒吃肉同打鬥的場面,穿插期間戰爭的新聞畫面到無厘頭的店家夫妻似乎活在另一個世界的曼妙,到清早的一片混亂。湯也好,麵包也好,生命還是戲謔地被公車霸蠻地奪走了,但食物畢竟保存了下來,還有什麼比這樣的堅持更溫柔呢?最後隨攝影機攀樹螺旋上升,轉向依然迷霧淒清的村中小路,落雪之慶典最終完成。
![雪花莲节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29100151389785.jpg)
捷克的《小森林》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在迷雾中神秘得动人。喝完酒的男人们骑车回家撞上警察,气门芯盖被当场没收,一天的好心情打了水漂。田中出现的野猪跑到别人村,带来的不仅是珍贵的打猎和谈判教学,还有暗流涌动的联谊。负责香肠的师傅边熏边偷吃,吃饱了竟还喝起酒来。端着煎饼卷骑车躲得过公交车,手拎猪肚汤就逃不过死亡。死亡固然凄凉却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清晨的薄雾散去,村庄里形形色色的人们又迎来新的一天。
有时候也想去往这样一个乌托邦,因为想要逃离现实的压力,想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寻求归依。这一生总是最难忘记年少的时光,以前总喜欢和你们扎堆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十分快乐的。失败又如何,又不会失去一切,只要人还在,就都还有从头再来的可能。活在当下本身就已经很好,不用去想未来怎样,也不用执念于过去,未来是什么模样完全可以由自我去描绘,用自己的天真去填满整个宇宙也可以是很酷的一件事。
门泽尔电影中的捷克乡村太迷人了,从风景到人都是。整部电影在讽刺和简单叙事中把握了极佳的平衡,在平淡中传达一种幽默的诗意,就连克制的冲突也给人安全感。里面的音乐很棒,单簧管、短笛和手风琴让人印象深刻,温暖的音色和旋律让我时刻忍不住露出微笑。那些美丽的镜头如同一篇在散发泥土香味的潮湿纸页上写成的日记,而这纸页背后渗透出淡色的悲伤。
关于一个村庄的群像描绘,围绕着野猪事件时断时续地描述每个人的生活,村庄的荒蛮不同于《楢山节考》和《狗镇》的残酷,在男性对野猪的争夺之中,是女人、音乐、喜剧在一次次调和。最终男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终于一触即发,浪漫的莱利却走向悲剧,酒醒之后还是平时骂骂咧咧的老婆把老头拉回家。门泽尔的群像和小喜剧真的温柔。
不得不说这片子摄影不错。看开头就知道有点东西。虽然整片看似轻松幽默温馨,但闪烁间能发现底色还是沉重的。男人们总是争强好斗,就算是一头猪,更别提战争了,结果呢都是女人来调和收拾残局。最后那个为了保护汤而“牺牲”的乐于助人小伙儿,总觉得是在影射什么。看了评论说是暗示捷克这个国家命运的沉浮。
另类田园牧歌。自行车和人可以倒,蛋糕不能掉。丈夫要离家出走,拔掉他的车钥匙喂狗。开车载着羊,一起乘车一起喝酒。没收醉汉的自行车气门芯,让他们步行回家。老师给孩子讲授猪的身体部位,猎人们在教室里上演一场现场狩猎。终于期待的野猪大餐来临,啤酒流光火腿被偷吃。热热闹闹骂骂咧咧,生活生动火热。
3.8,伊利曼佐X赫拉巴尔,改编自后者《雪绒花的庆典》短篇集,赫拉巴尔本人也在片中打了下酱油。读原作时最喜欢的野猪故事《盛宴》篇果然也是影片最有意思的一条线。读(看)懂这篇就能懂捷克甚至懂欧洲,确实不假。顺便气管炎那位演员就是《焚尸人》的主演,也是熟面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