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外界噪音 泰德·芬特
Daniela is unsure about what to do next and where to live. Mia is finishing a ma
Daniela is unsure about what to do next and where to live. Mia is finishing a master’s degree that she spontaneously started. Along with Natascha, another friend thinking of moving to Vienna, they wander around and talk. An insomniac’s hang-out film.
《外界噪音》下载观后评论: #MarDelPlata# The women who walk 在除开头外并没有明确可识别标签的城市地点。下午一至四时我们谈论书籍和美术馆,外出又外出,如在公园里散步和看书一样自然、放松,一起度过了一些时光,用16mm的格式捕捉一些通常被认为非电影的时刻。在某一些细微之处感受到了一点不快乐但并不清楚为什么,不适感并不只由倒时差或失眠所导致。片中一篇硕士论文提及关于阈值的民族志概念,导演似乎也在讨论存在于不同阈值状态下的人物。
打车赶来还在上一场映后谈,在灰盒子的vr房间里错过了前一刻钟,在空间的眩晕里无法辨别台幕的光亮和身边人影的黑点,推到秋天读英格博格巴赫曼写于春天的诗,片尾字幕仍然坐着回想着一句明天分享给明明的台词就听到了TA的声音。才坐了一刻钟就知道我想重看一遍,像侯麦一样如水流淌的德语片,关于女孩们的学业、兼职、搬迁城市、派对和买菜。况且导演2018年的影片叫做古典时代Classical Period。9/28/2022, @ MUBI. 或许是他目前三部长片里最“明亮”的一部。轻盈化困境就越是被困住。也在自己的”liminal phase”, 并且常常在panic/hopeless和hopeful之间游走变幻,近来似乎少了一些焦灼,安稳了不少。下午的光与树影映照在房间的白墙上,什么也没发生就是发生与存在。
说话会使内心失去平静:我们可以牺牲一整个上午坐在草地,充分沐浴着适度的阳光。好几次被镜头记录下辗转难眠的模样//被单的褶皱遗落的几根毛发,长叹了口气...)以往的生活都是沉默:需要列一份词汇清单,收集“听到”与“看到”之间所缺乏的动词。习惯在街道两旁休憩,点燃一根香烟;喝酒还是咖啡?坐到不向阳的一角:不再言说。
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漫游,花很多时间晒太阳、聊天、阅读、写作,摄入咖啡和酒精,有严重的失眠问题,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接受心理咨询,关心政治,对神秘的事物感兴趣,时不时做出看似是无病呻吟的抱怨。片子很准确地描摹出这一代很多(欧美)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existential nihilism。
泰德镜头下的三者:人物、阳光和草木,都流动在16毫米的城市图景画中,有一种舒适又神秘的感觉,美感不需要理由。电影或许是失眠者的情境:一夜未眠后,她们带着清晨灌下的浓咖啡出门接收光合作用,却还困在另一个时区内,她们说话,东倒西歪地在沙发上,为了醒着。一部在德语区发生的纽约电影?是的。
完全不像是一部德语电影,毕竟德语给人的感觉一贯是沉重的,如此轻盈、日常、松散的状态和结构难得一见,觉得最有趣的点是令人困扰的睡眠问题(及由之带出来的困惑、压力与迷茫状态),不过没有深挖,人物/事件写法都是瞄准了生活中的暧昧地带(借钱不还的朋友、令人烦扰的男性等),如风一般扫过。
没有姿态,没有意图,也没有野心。对话并不是用于搭建结构或者建立文本,对话只是对话,展示角色的生活与姿态。单纯看一群人在聊很有趣的天,窗边的阳光忽明忽暗就不错了,而这也并不是什么高概念玩意(哪怕洪那种也有点概念的阴影在里面,看得很让人紧绷)。最后并不觉得冷漠,反而有一股暖流涌出。
着意断裂。如果你喜欢这部毫无内容的“呆核”(它没呢喃,它没“呢喃”这个词暗示的那么情绪化),可能那是意识形态在向你私语秘传。“电影所做的像是伸了几个懒腰”,是,但你的确可以不把自己的腰借给别人伸。我终于搞清为啥看不进去梅卡斯了……
首次看到以另种语言套用mumblecore形式的影片,沿袭了前作的部分特性——无配乐、简洁的情境连结(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场景,串起两端的高密度对话),但对话的重心从内容外移至交流动作本身,是一系列Fendt作者情境的创作方法展示。
她们经历的是初到纽约和维也纳的时差,也是与社会时钟的时差。后者比前者更称得上睡眠杀手。如果一切都能简化成“拿掉外界噪音,就此获得安眠”这样一句箴言一样的话,人们要经历的“时差”会不会就不那么严重呢?
豆瓣简介就是全片内容,三个女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之际漫无目的谈论琐碎小事,不及侯麦等话唠导演的万分之一。体现不出任何人物特性,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和结束。挤出硕论时间竟来看电影里三位谈硕论,谁能想到。
3.5,好舒服的三位女性知识分子漫谈,谈天气与月亮,谈人类学rites of passage,谈心理学DMER therapy,对话就像散步一样一步一景又漫无边际。表演者应该加上「自然光」。
【3.5】在日光和城市间散散步、聊聊天。看的途中地震跑出去避难,互相问候下本地的朋友,对FY政策开炮。然后继续看完电影,生活不就是这样,我们都游弋于自己的当下的漩涡,伴随着外界的噪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