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詹姆斯·默里博士(梅尔·吉布森饰演)领导下的编委会要进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语字典》的编辑,以当时的人力科技水平,完成字典的编撰要一个世纪才能完成,詹姆斯·默里博士开创性的采用了全民参与的方式,让全英使用英语的人一起为字典收集词条定义,并通过寄信的方式发送给编撰组。
在收集定义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叫W.C.迈纳(西恩·潘饰演)的医生独自贡献了一万多条引语,这是一个专业语言学者都很难完成的工作量。当编委会决定向他致敬时,一个惊人的事实曝光了:原来迈纳医生,是美国内战时期部队的一个军医,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犯杀人罪,被禁闭在精神病院,是一个被认为是疯子的人。
一位教授、一个疯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英语大词典就这样在两个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诞生。
《教授与疯子》下载观后评论: 为了救出疯子朋友,教授和朋友一块去找丘吉尔,终于出现了契机,丘吉尔同意救出疯子,并亲自下笔签发文件,让教授回到原先的工作室,与其说是英国需要教授的工作能力,还不如说是整个英语世界的文明需要教授。有了丘吉尔的文件,本来就打算对教授过河拆桥的伪君子们只能止步,被迫接受这一现实,并放逐虾兵蟹将,以作为自己的清白。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人若丧失理智就和禽兽画像没有区别。”英国没有沦为希特勒的殖民,也没有成为苏联的实验室,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他们都丧失了理智,因为他们都在搞偶像崇拜。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有许多下愚之人,自己不懂文艺却诽谤文艺,把别人的美术,歌剧,诗歌都当成了神经病。可这些人的日常生活总是满口脏话,低俗卑劣,比如乱丢垃圾,或随地大小便,甚至背后诽谤,却自以为是很正常,这些人都是丧失理智。
很震撼的一部作品,(人性是可以被饶恕,只要你足够的诚恳)时长约2小时,整个电影场景都是处于在灰调阴霾的天气之中,心中有光芒,不受外界影响。很佩服这些有学识,却还在坚持路上的人。电影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三点:1,默里教授一位自学成才的人,迈纳教授透过书籍跨越长长的牢笼围墙,都逐渐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才华。2,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教授与疯子)两者之间仅仅通过书信的友情,看到最后,教授的勇气,用尽全力为迈纳申请,最终得到释放----被感动哭了:)。3,这部电影里的爱情,教授与她的妻子,疯子与杀死’他’的妻子,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但是令人遗憾的,才是让人更为记忆深刻,不是么?4,经典台词:“唯有勤奋可获得最好的生活”“如果爱,那又怎么样?爱就是爱了”
电影中几条线都很喜欢,但觉得都不够详尽,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可又有些过于戏剧化。精神分裂状态下的杀人行为,事后如迈纳那般自省、自赎与自残的情况下还能对伊莉莎真的产生爱,这太过于浪漫主义了,从而弱化了太多道德问题。伊莉莎在不识字的情况下还能坚定,被迈纳教了认字,产生自我思考以后,反而把现状变复杂了,直接导致了迈纳因自责而彻底崩溃。另一条最重要的故事线,默里博士与迈纳隔空共同编写牛津字典反而更让人动容,非常认同的几个点是:唯有在阅读的时候才能让人冷静清醒,唯有在工作的时候才能让人镇定积极。觉得遗憾的是,书籍终究还是生意,字典在销量上的意义终究不及圣经,可能人们还是觉得字典在查询上的功能性远远大于在语言学本身吧。
影片最震惊的一幕:当迈纳再一次面临法庭的判决,默里勇闯大臣办公室,呼吁尊重迈纳的生命。大臣说:“我不会释放迈纳,首相不会同意,公众也不会容忍。幸运的是,你的词典,为我们提供了掩盖一切不愉快的方法,我能做的是,将迈纳驱逐出境,让美国政府来管理它的子民。”迈纳最终被驱逐出境,回到美国,于1920年去世。默里继续编词典,以字母T完成了自己的工作,1915年离世。留有教授和疯子印迹的这本词典,带着他们不一般的友谊,仍在流传,而12卷的《牛津英语词典》第一版全部完成,要等到1928年,此时,离开首次构思编写,已经过去70年了。
如果小时候知道家里的牛津字典是电影中(有演绎)这样来的,我肯定从小好好英语!根据真实改编,真实是改编的前提也是文化输出的资本。这两点电影做得很好!故事以牛津字典的编撰历史为框架,深刻嵌入对人性的探讨,使得故事张力很强。就表演层面来说,四大主角都非常厉害,尤其是患有精分的“疯子”。可获小金人!影片还贯穿了一屋子的优雅,即使是这样灰暗的调子。评分不高估计是咱们的抗美情绪高涨,没有对这部带有文化输出的电影仁慈吧~
勤奋的人生才有价值!——全电影诠释了这个意义教授执着于他的理想,想做一个本全面记录英语演变的词典,不仅仅是全面,更是能够有其演变的过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完成?如何打破重重阻力?几次崩溃,是那么真实。一个疯子,一个战争后遗症,精神分裂的疯子,一度希望救赎自己,也找到了方向,那就是给牛津词典写自己的词汇研究,就这样两个人有了交集,但命运坎坷啊,他一度接近正常了,但随后又……
英国版《编舟记》,又名一个美国人在英国。情节单纯,人物出彩,疯子时常发挥出独角戏般的表现以至于这部电影看上去像是一部人物传记,有朝一日倘若我被驱逐出境,是为了成全你的子孙成荫:I can because of u。梅尔吉普森很强大,肖恩潘太帅了,不可以再帅,再帅就是犯罪。两位大叔灵魂交汇之时不如拥吻:if love ,then love。屌丝丘吉尔扣半星,狗血感情线扣半星,三星半。
纯粹的人吧,需要有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极度敏感极度自律的人才会特别的感同身受吧,医生自宫那一段我看的又心疼这种自律又觉得很能理解这种对自身道德要求极高的“自律”。两个天才相互惺惺相惜,守卫的正义感,没有感情只有实验数据的心理学家。每个人物都刻画的很鲜明,甚至于被谋杀的大女儿那一巴掌都体现了那个时候应该有的情绪。矛盾的感情,if love,then what.then love.
影片和小说相比,电影在压缩情节的基础上将更多笔墨留在了对两个角色人物的刻画上,让观众更能理解两人所做的种种选择,不像小说只通过非虚构文字所带来的厚重纪实感。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也起到了不小的点睛作用。詹姆斯·默里教授夫人果决与勇敢,奋不顾身为丈夫向出版社争取机会;受害者之妻感性而宽容,放下仇恨,给了迈纳医生一次生的宽恕。两位对仗的女性角色,也极大丰富了影片角色的多样性(引用)
一切伟大而美妙的艺术作品,都源于第一次凝视黑暗,却没有缩回黑暗。站在书脊上,我能飞出围墙;乘着文字之翼,我去过天涯海角。我阅读时,才没有人追赶我,在阅读时,我才是那个追逐的人,追逐上帝的脚步。越是不能爱,越是爱得深。有时候,我们推开别人时,正是我们最渴望对方留下的时候。If love,Then what?If love,Then love.
我们有多久没有翻开词典了?伟大的事物从无到有,其诞生本身就是个奇迹,而为奇迹拼命的人更值得称颂,不论身份如何,地位怎样。没有学位的教授如何?精神分裂的疯子如何?热爱终究是无价的,也是珍贵的,更何况坚持下来的努力与奋斗,是无可比拟和取代的高贵品质。英国有牛津词典的电影,我国也应该对《新华字典》下下功夫了!
被媒体公之于众的“真相”不过是有意让你看到的伪真相。真正善良的人被污蔑被痛苦折磨,摇旗呐喊的伪君子仍然高高在上。艺术来源于生活。古往今来,从未改变。希望现实也如影片结尾呢那般圆满,教授保住了主编职位、医生成功逃离精神病院。只是,公义的实现还得靠“贵人”相助,仍是一声叹息。
太爱太爱这部电影了!疯子跟梅丽特太太说出,我们可以站在书脊上,飞出围墙,乘着文字之翼,去往天涯海角时,有谁不会心痛泪目呢?是的,当我阅读时,才没有人追逐我,当我阅读时,我才是那个追逐的人,追逐上帝的脚步,所以,我恳求您,与我一起追逐吧。这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