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勉强度日 若昂·康尼
在葡萄牙的北岸,五个不同世代的女人正共同努力经营着她们的家族酒店,试图将它从一个无可避免的衰败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家庭深陷在一个长久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她
在葡萄牙的北岸,五个不同世代的女人正共同努力经营着她们的家族酒店,试图将它从一个无可避免的衰败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家庭深陷在一个长久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她们都学不会爱自己的女儿,也因此她们都不懂要如何当一个母亲。外孙女Salomé(Madalena Almeida 饰)的突然到来搅乱了整个局面,所有的旧伤口都被撕开,潜在与沉积的怨恨都浮出了水面。于是,她的母亲Piedade(Anabela Moreira饰)作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本作讲述的是酒店经营者一家的故事,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姊妹电影《Viver Mal》则是聚焦于到访酒店的客人,入围同一届的奇遇单元。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若昂·康尼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评审团奖若昂·康尼
《勉强度日》下载观后评论: #Berlinale #ZooPalast #Competition 比姊妹篇强不少,单以本影片看算是伯格曼式的家庭伦理电影,但是不同于伯格曼的变焦走近角色内心提高观众带入感本片采用夸张人物关系,并让观众从一个更佳旁观的角度看这个残酷的故事。角色上也是类似于《秋日鸣奏曲》,不过扩充到了3代人。视觉上,基本采用固定镜头和慢摇镜头,不光在视觉上呈现出角色受困的状态还可以拉远角色和观众的距离。我本来在想这样的处理很难让观众带入,会让故事变得有距离感,但随后的角色关系塑造上让我感觉这可能就是导演故意为之,尽量不要让观众带入角色本身。不喜欢的点主要是群像戏的塑造,浅焦在群像戏多个家庭参与下还是不能提供更多信息,尤其导演还有另一部作品。结尾的处理不咋喜欢,有种讽刺回到现实的真实感。
7/10 73th柏林主竞赛评审团奖(三等奖)本片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极致的空间调度,甚至是没有节制的空间戏,但是也使整个作品推进得平缓流畅,老母亲的两场戏非常有力量,观众走进的是一个神经质的世界,是一个欲爱非爱,爱又不可得,欲拒而悔的世界,极致地思考了家庭关系与女性内心的创伤,但是整体来说叙事稍弱于以往,全靠精致的摄影剪辑推进,大量的人物对话很有力量,但总是差口气,最后一幕自杀戏,是平淡的,但是足以直击心灵,达到一个很high的效果,有空看导演入围奇遇单元的另一部姊妹篇,但是这部可以拍的更好,可以更让人共情,然而导演选择了这样一种无声、私人的方式。
我承认我没看完就走了我就不评分了,记录两点:1.我那座位很好旁边就是开场隆重介绍的special guest,干啥的我没听清但是他观影过程中真的很痛苦,比脚被马丁靴磨肿了的我看起来更痛苦,在座位上滑下来滑上去,配合着手捂额头捂脸。2.没看完我就走了,门口被同样半途溜了的德国奶奶拦住“What a boring movie!”she said. 'It's a complete mess!' she groaned.
@EFM 因祸得福看了提前放映,非常惊喜!乍看觉得很狗血,像高配版《白莲花度假村》,细看觉得结构精巧又深邃,完成度极高!3在数学结构里是最稳定的结构,但在任何亲密关系中又是尴尬的2 1,成为最具破坏性的存在。而上帝视角的凝视带来了一种更高维的叙事逻辑。三个故事共享了一个内核,细腻又好看。迫不及待想看另一视角的姐妹篇!强烈推荐!!btw我觉得应该翻译成《过不好》和《不好过》(妈呀没法删了,我好像写错了是mirror的另一部)
精致考究的镜头和美术设计完美呼应了这种暗流涌动的氛围,时而温馨,时而幽静得宛若禁锢着这一家人和旅客的牢笼。颇为乏味的是,在这种空洞的外表下,大量的情节全部依靠对话来推进,观众看这些家庭成员彼此排列组合般地互相倾诉情感甚至吵架,对话的内容缺乏足够有效的编排,所有的情绪和言语的张力还来不及充分发酵,又被迅速溶解进下一波密集琐碎的对话和旅馆深处的不可见角落,难免有些乏味。
4.5 两部中后看。主竞赛前五甚至前三水平。康尼手艺很高,跟另一部同样非常善于使用遮挡、分割和镜像对画面进行处理,微妙的人物关系变化无一例外都在画面的变化当中体现出来。相对空的画面是几个人内心的外化。声音的使用上不如度日勉强激进,但仍然高度互文,也有一些非常巧妙的时刻:如果说度日勉强把有声最大化,勉强度日则将沉默无声推向极致。
【2】有可能成为那种非常好看的家庭作坊电影。可偏偏选择了自怨自艾,絮絮叨叨,充满女性自我审视的矛盾去拆解这场家庭创伤ptsd。长镜头,色调压抑与逼仄却感受不到这家旅馆中女人们每个人的困境和她们到底要的什么。想想也挺对的,可以在电影院煎熬,死睡过去,普通观众的日子比电影还难勉强,电影难看,睡的不舒服,这特么狗日子。
拍得好則好矣,講究細膩,特定的創傷性的變動震盪中的女性主體性,暫時棲居的賓館—長久的住處—關係的囚籠三重象徵在不同場景裏的交疊和置換表現得很不錯,女性主體性的群像和糾纏也明顯有意為之,問題在於實在難以get到情感的點,一部分是節奏的問題,另一部分是的確很多情感還是太私人和特殊了,這電影對特定受眾應該有巨大感染力。
酒店运营这个母系家庭内,也有两位奇葩的极品老妈,另一部里是老妈们的抓马让人窒息,这一部里出现反复的角色们在门外偷听,也保持了这个系列的抓马属性。导演技巧和技术层面上,两部的优点其实差不多,这一部更传统一点,母女和家庭关系也挖的更深入,更出色一点,最后这竟然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故事。
歇斯底里的精神病疯子女性群像充满了性别歧视,橡胶泳帽、刮腿毛、松垮的透视睡衣、内裤勒痕,这些意象又是满满男性凝视,我不懂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怎么会选这样一部???抛开这些,无聊不好看是电影的原罪!此时此刻的我正排队等着看它的姊妹篇,大概猜到这部镜像作品会是什么样,真的想死,救命啊。
【1466】3.5 先看了Mal Viver。姥姥-母亲-女儿,没有一个人懂母女关系,但每个人都很懂语言pua,东亚女狠狠共情了。最好的、最可怕就是所有的沉默片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挪用)。三代人不停地在同框中入镜,精美的,但并没有更多的有效情绪。
#Berlinale 2.5。酒店圈地,一个母系小社会,充满了各种奇葩母亲。本片塑造了酒店经营者狗血一家,镜像的Viver Mal塑造了几个客人狗血家庭。拍得倒是不错,乍一看还以为是塞拉徒弟,但仔细看,故事差远了,八点档剧情,太无聊了。一想到还要剪出来几部,天啊??
虽然是“独立”的作品,但难以绕过观看顺序的讨论。这里有着比另一作更突出的形式强度,内容上留给酒店一家的更多是散落的片段。无法后验地去思考如果先看本片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单就现有的感觉来说,捏合程度已经足够好,但不可避免地是观看过程中需要从另一部的土壤中吸取养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