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出演,故事改编自卡罗琳·米歇尔-阿奎尔(Caroline Michel-Aguirre)撰写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讲述2012年12月17日,在巴黎郊区的一栋房子里,一名女子被绑在椅子上,阴道内被插入一把刀柄,肚子上被刀刃划出字母“A”。她的名字叫莫林·科尔尼(Maureen Kearney),是阿海珐工会成员。
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让-保尔·萨罗米
《工会成员》下载观后评论: 2023-7-1 at Cine Lumiere | 于佩尔再次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只是导演的叙事能力太差了。最明显的问题是导演把所有觉得重要的信息按照时间线堆砌,一开始的倒叙缺少个性但也差强人意,但是越到后面收束的部分越垮得厉害,稀稀拉拉,这不是讲故事了,这是记logbook呢。第二个明显的问题是导演的vision狭隘得惊人,归因能力差,两极思维,非黑即白。诚然把产业转移到中国导致大量法国工人失业,这说明中国人是恶棍吗,从企业家到工厂工人全员恶人?导演平庸的执导能力还体现在角色塑造上,完全不懂show not tell的艺术,给于佩尔加一些流于表面的口号式台词,试图塑造她的公正形象。Sight and Sound形容此片“flavourless”也体现在毫无特色的场面调度上。导演的能力还是去拍点公益广告吧。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女性电影,“荡妇羞辱”、“完美受害者”早已见惯,最无法接受的是连高高在上的女性法官都用轻蔑的眼神无视整个案件中的证据缺失和逻辑谬误,将她定下谎报、诬告的罪名。或许公权力是最大的保护伞,而公职人员以及寄生于体系的血吸虫则紧紧依附于公权力,仅为个体的利益不断索求、破坏和为所欲为。这才是法国这个国家的悲凉,这个国家的公权力选择了与其价值严重相悖的盟友。看不到工会代表为弱势群体发声的绵薄之力,看不到女性的被贬低与被羞辱,并且选择性攻击女性的情绪化状态,“莫琳女士,请你冷静一点”:当女性被伤害的时候她们必须冷静地保留证据,当女性为自己抗辩的时候她们必须理性、克制、不可以大声喧哗,她们不被允许情绪激动,她们必须做冷静的受害者,以便跟牢牢把她们拿捏在手心的恶徒搏斗。这个是熟悉的配方。
“杀人诛心”,看完全片脑子里出现这四个字。电影没有着重讲述政治、商战阴谋,而是始终从受害者视角出发看待所有人和事,让观影者有种无比真实、身临其境的窒息感受。知人知面不知心:曾经的盟友把你当枪使又撇得一干二净,永远只知台面上的对手而不知背后出手的大佬是谁,刑事调查正常进行却突然由受害者变成受审者,以为自己是工会代表、女性精英却遭受异性性侵、同性领导背叛、同性法官侮辱、司法不公……女性在职场面临的全方位不公平在这部电影里真实到不可思议,“女权”不过是某些高位者的政治口号和政治道具之一。影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对这个案件缺乏了解,但中广核这家央企的确兴起于本案例发生期间,商海竞争无可厚非。心脏病猝死的对手男老总和法国电力内线男,应该不是正常死亡。
“我不是一個好的受害者, 是這意思嗎?”
知人知面不知心:
曾经的盟友把你当枪使又撇得一干二净,永远只知台面上的对手而不知背后出手的大佬是谁,刑事调查正常进行却突然由受害者变成受审者,以为自己是工会代表、女性精英却遭受异性性侵、同性领导背叛、同性法官侮辱、司法不公……
法国人敢拍,会拍,现实中,多少“不完美的受害者”事件比比皆是,你不能跟舆论,道德,大多数对抗,你只能偃旗息鼓,任凭他者对你盖棺定论,你只想“翻篇儿”,躲开,逃走…
这是一个好故事,也足够有意义,危险临近时,该应激应激,该害怕害怕,不管什么样的险境,都是当下的反应…都不是你的错,要想因此颠倒是非,那一定要捍卫到底啊!
记住!首先是你得坚定不动摇,才能指望别人相信你。
大量的暗示,挑刺的细节,警方叙述的视角,甚至让观众都怀疑起k的受害者身份。受害者需要去面对审讯的二次伤害和医生侵犯性的体检,公检法预设性地对受害者不是完美受害者的攻击和挑刺。不曾出现的暗处的大手,操纵着结构中的不公更让人毛骨悚然。那些抢劫跟踪恐吓到底是女性需要面临的常态还是来自反对势力的报复,在惊悚中的摇摆对受害者的相信和怀疑亦是被操控的。一旦被诬陷算计,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我意志,还有家人友人支持和女性警员暗中帮助,才能前行。前面还以为是永不妥协式的女性争取劳动权利的故事,看到后面知道,是k遭遇性侵犯暴力和报复,被调查怀疑受害者身份,利用家人威胁逼供,放弃后承认警方提供的自导自演的指控,直到改口重新抗争,数年重新上诉。
遗憾的是,我的对标对象是16年的《水瓶座》,那可想而知这部法国电影是何等浅薄与平淡。于阿姨有段时间被拿来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比较,甚至被戏称法国梅姨,糟糕的是,曾经在《她》里演技惊世骇俗的于阿姨,也和曾经在《苏菲的抉择》、《廊桥遗梦》里演技震魂慑魄的梅姨一样,开始凭借技巧而非灵魂进行表演,几十年职业生涯积累下的方法让演戏好像是在快餐店烹饪汉堡包或挤冰淇淋。但是设定本身我不能说差,无聊的是导演的执行,让西班牙人来拍,悬疑上绝对给你玩儿出花来。女性跌落沼泽,你们不去拉,还高举竹棒痛殴她们,有你们这般没有心肝的东西吗?
剧本真赞,非常暗黑,老阿姨竟然演出了治愈感。。。被警察逼说她报了假案,老阿姨好厉害,为了冲破这种困局,她就在被逼供时,真的从了吓他的警察,说她保案是假的,。。。然后报纸上就登出来,。。。但是好惨啊。法庭那段女法官不断侮辱她的那段,太惨了,真是伟大的渡劫事件,这种劫只有地球神级的人能自渡,这膜大的劫也说明她真的是再奔向神的路上。。。就是因为她没有追纠害她的核电站的人。。她也没追究她20岁那个案子里害她的人,,感觉好治愈,,,虽然她上诉时被烧了房子。。但是她好禅啊
看得很痛苦很难受的一部电影,一直在颤抖。开始以为是和隐秘的真相一样,后来感觉却有点看到了祥林嫂,你力气那么大不可能反抗不了肯定是你肯了,因为女主没有反抗不像性侵受害者而被怀疑是自导自演。好像不管哪个国家性侵受害人都会被反复询问要求回忆痛苦的经历,都会因为不是完美受害人而被怀疑。里面女警察对男警察说如果有人往你菊花里塞刀子你还会怀疑吗?当男性占据话语权,当整个世界都按照男性的视角思考,真相也只会是男人视角下的真相,真相有许多种可能,而事实只有一个。
台版译名叫《无人相信的真相》,(英文是the sitting duck,坐以待毙的人,)两版八杆子打不着的中文译名加上英文意思恰好是本片的问题:重点分散、议题杂糅、既要又要。到底拍性侵与“不合格受害者”与执法不公,还是拍利用媒体破解并对抗大型项目背后运作的黑手,还是拍在跨国公司中据理力争保护境外女工的合法权益?导演你想清楚哦。/处处立个“中国”就更有点哑然失笑。/不推荐看,勉强三星。湖边小屋不错。景真美。另外片尾惊现“元首的秘书”,惊喜了。
于佩尔slay全场,尤其是法庭上那段被人当众冤枉的片段, 很契合她女强人的形象。
情节没啥亮点,可能因为是真实事件,没有太大可以改动的地方。但还是感觉割裂感好重,尤其是前面莫林的职业生涯的故事线,几乎和后面55分了,不如开头就直接描述案件,把职业生涯变成闪回,这样既能塑造人物形象,补充故事背景;也能突出重点所在。
全片最令人窒息的是,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女性在社会各处都会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最后提供了关键援助的,果然还是警局的女性成员...
使劲盯着前半部分“黑中国”的人本质上还是女性服从于政治性。而且,一个自以为追求正义的、公平的、国家利益的女性,甚至精英女性,在受到性侵犯的时候还是仍然会被指责不是完美受害者,被质问为什么不反抗,被男权和公权力联合围剿,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撕裂、残酷和讽刺吗?难道不是对自诩自由平等博爱法国的巨大嘲讽吗?感觉和工会没什么关系”,因为一个从事工会活动的女性后面天天绞尽脑汁得自证清白啊,她特么怎么再做一名出色的工会成员啊。这种看似无关其实很相关。
工会成员正片是一部优秀的剧情惊悚电影,影片的关键点是:工会成员毒贩费弗尔奎尔伊莎贝尔小说成员,本片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出演,故事改编自卡罗琳·米歇尔-阿奎尔(Caroline Michel-Aguirre)撰写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讲述2012年12月17日,在巴黎郊区的一栋房子里,一名女子被绑在椅子上,阴道内被插入一把刀柄,肚子上被刀刃划出字母“A”。她的名字叫莫林·科尔尼(Maureen Kearney),是阿海珐工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