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四个波兰家庭所遭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 始之时,一大批波兰的战士,他们也是身为他人的父亲、丈夫和兄弟,他们落入了苏联军队的掌控,最后被残忍 地杀害了,成为了“斯大林主义”的牺牲品。电影也展现了二战前后的波兰所处的国内外复杂情况。
《罪孽天使》下载观后评论: 14岁的脆弱、敏感、偏激;影片矛盾冲突的魔幻色彩。骄傲、不屑、激情、疯狂的Juliet。如果再早個十年看, 應該會留下噩夢般不滅的記憶, 青春期少女的情感, 幻想, 叛逆而脆弱的性格, 就算是只懦弱的小綿羊, 心裡也住著一個惡魔, 這就是十幾歲的時候, 因渴望而熱血, 因未知為恐懼的世界. 片子雖然年代比較早, 但魔幻色彩各種氛圍都不錯. 少女肥溫紅彤彤的嫩臉蛋和活潑的嗓門, 很天真kkkkk~~~1994年Melanie Lynskey也就17岁,Kate Winslet 18岁,充满骄傲、不屑、激情、疯狂的处女演。弑母不可恕,但当中又有几多幼稚和天真。结尾字幕,冷冷道出这段所谓刻骨铭心,改变她们一生的这段情感,本来只是插曲,却阴差阳错成了变奏,好哀伤。
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明明就是友谊,谁加的同志标签?黑发喜欢金发,因为金发个人的魅力和她的家庭,黑金两人都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两人随着相处渐多就越发不能缺少对方,最后受不了分离就谋杀了阻碍她们在一起的障碍:黑发的母亲。导致最终谋杀的原因很复杂,电影也介绍了很多两人的成长、关系的发展和她们各自的家庭变化,给了观众很多线索可供参考。让我惊讶的除了她们谋杀母亲外,还有一点是校长爸爸竟然让黑发父母带孩子看医生判断孩子是不是同性恋,这行为也太……这是两个青春期的好朋友啊!父亲想太多了吧!最后的判决之一是她们两个人之后不能见面。真想让当事人现身说法,金发现实中成为作家了,真想看她写本书来还原现场。PS: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魔幻气质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展示出来了。
全片充满着一种吊诡的气息,最大的亮点是两位主角生动的面部表情,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几乎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他们甚至连泥人都比不上。圣人们总是充满缺陷的,两个女主Pauline和Juliet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她们即是其中最明亮绚丽的存在,当她们在一起时她们有了通往第四世界的钥匙,那是疯狂的国度,充满着陶醉和血腥,她们明亮的眼睛在黑夜中闪出透明的翠色。我们是圣人,在疯狂的国度谁阻挡我们在一起,那就是Time to kill(恐怖的气氛一直弥漫着却又不太过分,两个女主之间在一起的那种化学反应,我还挺喜欢。只是泥人这些东西实在有点让人想笑……emm)
凯特温斯莱特主演,才18岁,年轻时的演技就很棒。其实两个女孩子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她们迷恋的不是肉体情欲,而是共同的爱好,相通的思想语言,精神世界高度契合。最后居然弑母,真让人震惊。不过如果真正的同性恋,应该不会到杀亲人这个地步,像这两个女孩子这样,在精神上的追求完全一致,完全进入一种疯狂的与现实脱节的精神世界,对世俗的亲情良心可能都给魔怔掉了。看了评论好像这是真实的事件,想想也是,如果不是真实事件改变,哪个导演和编剧敢做出这种杀死自己母亲的作品。
对彼得·杰克逊《指环王》之前的作品了解相对较少,记得拍过几部恐怖片,但也就看过《群尸玩过界》,偶然发现这部《罪孽天使》竟然是同性题材而且还是凯特·温丝莱特主演,便好奇地找来观影(愣是拖了挺长一段时间才终于看片):两个青春少女的超友谊忌恋得不到双方家庭的认可,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片中的幻想段落带着PJ的Cult趣味,两人在影院观看黑白电影《第三人》……整体观感还是不够赞。★★★☆
被父母看出同性恋苗头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被父母用各种手段干预吧。但居然发展到弑母的地步,只能说这俩孩子确实“疯”到一定程度了。找到一个和自己精神世界如此合拍的人该有多难,不管性别是什么。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真的太遗憾了。竟然是真事改编,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其实不一定“疯”过生活。受不了一直说两位女主肥啊胖啊,一定要把自然生长的十几岁女孩子刻画成符合你们审美的排骨精吗???
天生就俩疯子撞一起了,激情四射想到什么立马就要去做是这类少女的病。制造奇观是她们的性高潮,不幸福但是还是其实有点幸福的人就会这样。基本上一长大就醒了,而且发自内心开始羞愧。我初一就有这么样一个一起沉浸在暗黑幻想里的姐妹,本子里记下对世界的憎恨24小时无时不刻互相传来传去,彼此之间爱意无限。但是初二就醒了,然后我们互相再也没说过一句话。走在路上看都假装没看见。
是不是有点浮夸了……肥温18岁的长相和后来简直一毛一样完全没有变。看完我还是不太懂弑母的理由,这个妈妈真的是最普通的母亲,照顾家庭爱护小孩,可能有些方式不尽如人意但真的不算过错,所以完全引不起我的共情,如果是想杀kate那个三人同居婚内出轨的妈妈相较而言还比较有道理(不是,杀人就是不对的。少年人莫名其妙的恶毒与杀意真的让我有点打冷颤
为什么非得杀母亲呢,两个女孩子自己跑了多好,那个场面真是太残忍了,母亲确实可怜。两位主演演技很棒,摄影,服装等都很不错,特别是特效和想象力,剧情连贯,有风格,有创意,很美。有些像《裂缝》,满足少女的幻想,观众的视觉与好奇心,结局和这个也一样残忍。imdb上7.4,五万多人评分,不算低了,可见这是他的成名作。不过真是个彻底的悲剧。
彼得杰克逊的青春系列;还是在用B级片的方式拍一部青春电影;时常出现的意识流蒙太奇,各种现实与臆想的交织,还是看到了以后的魔幻风雏形;一些电影语言用得很赞,比如波林母亲在叨叨的时候,波林注视母亲脖子的特写,比如两人缠绵时,波林后面带帽子的奥尔斯的影子;两位女主演技还太嫩,青春的痛感拍出了链接恐怖片的既视感;还太胖,略显油腻……
并不是冷酷粗粝的犯罪片,尽管以谋杀结尾,但关注更多的是女孩们强烈的个性以及谋杀发生之前极具张力的友情,还有她们共同创造的纷繁复杂的异想世界和对同性之爱的探索。彼导正式步入高雅殿堂的转型之作,尽管仍然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劲爆的动态效果标识,但凯特和梅兰妮的银幕处女作实在太加分,让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相形见绌。
完全是因为Sue的生日宴会定的地点在Ilam的StaffClub,也就是这个电影中校长的家所在地,她家里人给我介绍了这个故事,我才找出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很多熟悉的取景地,导演也是鼎鼎大名的PeterJackson,又有KateWinslet助阵,据说是他俩的处女秀。稚气未脱的kate演技非凡。故事悲剧结尾。
非常可信的展示了青春期女孩的世界,纯粹,灵动,偏执,自负,两个极端面集于一身,那些豆蔻年华无处安放的荷尔蒙,肆无忌惮的找着发泄的出口。其实同性的爱并不必然导向犯罪,而无论是同性爱还是弑母罪,却都是女主青春期的一部分。本片对试着弥合青春期教育的鸿沟做了有益的尝试,女主比凯特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