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冬至饭局是一场混乱的开端,舅父因误会与外婆关系破裂,就此拂袖而去。早已躁动不安的爸爸情绪大爆发,举刀恐吓提出离婚的妈妈,结果误伤了女儿,儿子无法原谅父亲,继而离家出走。十年过去,一家人的关系仍然结冰。表妹忽然从英国回港,带来了舅父的死讯,并希望促成一场冬至饭局,以圆死者遗愿。久违的饭局邀请,令众人检视自身与家人关系,有人决定出走,亦有人选择回来。面临瓦解的危局,正好也是这个家庭修补关系的契机。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吕爵安
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曾庆宏
《过时·过节》下载观后评论: (26.11 高先電影院) 非常喜歡前十五分鐘那場描述「八年前」發生了什麼的戲,拍攝手法和對話都很有水平,日常、細碎、東雅孩子和家庭highly relatable。八年後一家人的故事分開講後就越來越散,抓不住一個落腳點,幾乎每個人的表現都很irrational莫名其妙,戲也矯情做作了許多。最終的message挺喜歡的,不要被「家」這個概念綁住,誰愛回「家」、誰願意坐下來吃頓飯,就一起,不行就算,都沒所謂,其實很mindful,哈哈,但整套戲並沒有成功地build up到這個moment,什麼都來一點等於什麼都沒寫,以至於最後結束得也莫名其妙。很多角色和情節都可以不必有⋯可惜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偶爾靈光乍現的寫作。ps 非常喜歡媽媽/雇主線!
我是很喜歡的,在每個角色上彷彿都能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家庭/家人就是這麼奇怪的東西,明明應該是最親密最包容的關係,卻容易恃著這種「親」肆意妄為,說挑釁傷害對方的說話、做過激的事、明明什麼都沒耐心表達卻說大家缺少交流⋯⋯家庭實在是一種很奇怪的人際關係,可能它被賦予太多意義的重擔了。喜歡的是戲中每個人都有各自議題需要解決,也都不盡相同,因家庭各自種下的因也都自己需要自己承受和解決,親情並不是他們解決自身議題的工具,我喜歡這個概念。結局也出乎我意料,深得我心。演員上我真的太喜歡袁澧林,又靚演出又自然,哭戲有節奏和層次,她和呂爵安喝啤酒那段戲我想再看多無數次,未來影后肯定係佢!
这届平遥国际影展藏龙单元中整体最流畅商业的一部了,可看性最高,但问题也很明显。六个人物的故事展现交织有点混乱,特别是女儿那条线。最亮点的无疑是儿子那个关于游戏虚拟现实的主题回扣,这里我很加分!有那么一点针对变化的现在的融入了。片名非常有趣,过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过节点名了主要的时间节点在过节的时候。同时这两个词又都有双重含义,过时代表着旧的,古板而又不合时宜的;过节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片名两个词语既表达了影片讲述的时间节点又是两个主要冲突描述。相反,影片的英文名字非常直白——HONG KONG FAMILY,一切不过只是一个香港家庭故事。
一般般⋯⋯媽媽的控制欲強到讓人窒息,爸爸的沈默不回應又讓人憋屈,女兒逃離的方法居然是婚姻,失敗了也不一定要回家吧?兒子為啥以為自己不在家父母就會和好?那他那麼討厭老爸是覺得自己討厭爸爸父女關係就會好?前面鋪墊得還算不錯,一直期待一個爆發的高潮,結果突然就和解了結束了⋯⋯那Anson LO 角色的意義是?Angela明明好多年無見嬤嬤又突然很親熱是?層樓八年就供完?無可否認寫出了很多平凡家庭真實的一面,但⋯⋯好像埋了很多伏筆,又好像是因為圓不上而留下了很多bug,總之看得不怎麼開心,電影本身的質量也不是特別讓人開心@the one
@屯门新都商场英皇戏院【3/10】“一家人最重要齐齐整整”的主题虽说老土俗气,但也确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只是此作并没有把家庭与家人的重要性与意义体现出来。而且影片以冬至饭贯穿前后剧情,也没有说明为何冬至饭对每一个家庭那么重要,更遑论为何是冬至饭而非团年饭、中秋饭。导演对于剧情推进与处理冲突场面的手法也显得相当稚嫩,工具人的角色实在太多,以至于Joy与雀仔这两个角色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是琪这个家庭成员之一。总而言之,观影体验全程在如坐针毡、摇头叹气与努力憋笑之间切换,也就结局没有强行大团圆与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劇本寫的蠻好的,失語老豆和全自動化更年期的媽,兒子線的VR遊戲也看得出有點田調,不是為了附和Z世代而附和,但可惜幾場重頭戲呈現出來的只有毛姐和謝君豪的overacting,頻繁切鏡頭和推拉搖移把真實感生生隔絕於外,甚至連說“台詞很會背”的誇獎詞都被毀了。美術質感做的也不是很好,感覺是大部分近年來港台商業作品的通病。結果一眾值得期待的演員班底就只有談善言演得最自在,可惜她的那條線也是最薄弱的一條。不過還是能為了劇本3.5歸4,也能理解情緒和深入選擇了前者著重,但希望下次好好斟酌怎麼拍出能讓人代入的情緒。
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当然某两位青年男演员相对而言更有提升空间),但主角核心家庭的种种特征确实如其它短评所说过于模式化,因此仅就个人而言我反而更为奶奶、阿明和阿悦的适当留白的情感线触动流泪。全片剧情有一些bug,比较公式,叙事清楚,但又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放到更大的层面来说,作为一部主打节庆的港产片,它甚至没有年味、不够香港;作为一部剧情片,它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可能还不如喜剧片《饭戏攻心》。不过我不觉得爸爸妈妈两位演员有overacting,毕竟角色设定似乎就是这样。
可以理解好多人不會打高分但我自己個人好鍾意。東亞家庭好像很執著于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過時過節就要團圆,故事開始于八年前一餐不齊人的冬至飯,結尾也是不齊人,但似乎才是真實的團圆。不是一定要跟足程序的煮飯過程,不是一定要全部人不情不願也要到齊,沒有人是全對也沒有人是全錯,是因為終於肯開口講話了才是一家人,而不是夾硬住在一起都不溝通。如果不想做一隻回家的螞蟻,去做攀上天梯的螞蟻也是可以的。人為什麼要群居,真的只是因為害怕不敢打蟑螂嗎?如果真的找不到理由,不如分開啦。
電影是一部披著家庭和親情外衣的「爽片」,它的快感/快樂機制建立在導演對東亞式家庭各種刻板印象(通常是沒有理由)的瘋狂堆砌疊加的基礎之上,每當達到特定閾值的時候,這些被堆疊起來、受擠壓的形象(物質)往往伴隨著角色之間突然「癡線」的咆哮、爭吵、質問行為而迸發出一種與情境的基調不符,極度誇張荒誕的喜劇效果。而配合被虛化、模糊化的背景,更是給人一種頭戴VR設備(就像edan在戲中設計的那樣,需要輸入數據指令AI先有反應),「體驗」傳統東方(香港)家庭怎樣生活的遊戲感。
2.5 即便有同事的心理建設 我的耐性還是在40分鐘時就被耗光了 在毛姐面前 謝君豪都沒有overacting了 同事今天提醒我不要在毛姐問米那場戲笑得太大聲 可我還是忍不住 太震撼了 我相信如此有毒的家庭關係是真實發生 可劇本還是太弱了 整件事很cringe 很多不合理或多餘的情節 人物之間多有心結都好 不至於拍成這般人物短片拼湊的感覺 Edan和Angela的演技還是差強人意 請不要瞎吹 最後總結一下觀後感 過不下去請盡快離婚不要害己害人
电影里父母的形象无时无刻不让我想到我的父母,所以从头到尾在哭。很多时候生活中的breaking point没有发生,不代表它不存在过。又想到随机波动说男性从未习得苦难的语言,其实东亚家庭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习得了夫妻之间的语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语言呢,就像父子之间明明很想念彼此,一见面却剑拔弩张彼此误解。再多一点诚实,多一点尝试,不要因为它不会影响到即刻的生活就逃避它,我们应该用一生去习得这种语言。
#HKAFF2022 喜欢这样的家庭题材,熟悉的家庭结构和形象,新导演拿捏得当,看似平淡的日常,其实充满隔阂甚至鸿沟。以为不沟通就能将事情淡化,其实心锁沉重,岁月也难以消磨,即便多么渴望以一场团圆饭将家人拉在一起,终究是心不在,人难聚。跟家人沟通,实在太有学问,对于主角选择逃避,确实深有感触。Edan能凭借这部电影提名明年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谢君豪演得很到位,Mo姐的母亲形象开始有些固化。
【平遥电影展展映】关于一家人各自解开心结的故事。由难以启齿的话和沟通的误会造成长达数年的隔阂,借由吃冬至团圆饭的契机来努力磨平心灵的伤痕。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有话剧般用力过猛的那种表演腔,造成观影的隔离带,很难入戏。尤其是演儿子的演员最为做作。而一个人开发出一套带有合成语音 人工智能的AR游戏也显得过于科幻而不现实。尝试将部分关键剧情留白让角色说出口,但并不能把控好节奏。老套而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