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沦落人 陈小娟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年轻菲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年轻菲佣Evelyn(Crisel Consunji饰)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成为摄影师的梦想。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陈小娟 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陈小娟
《沦落人》下载观后评论: 跑了大半個北京看的這部拒絕北上的香港青年影人的獨立作品,仍是以本土題材為主題的中小型製作。家道中落、妻離子散且機體殘缺不全的中年男主,顯然是創作者意識中香港之擬態,而他以僅存的家底供給菲傭“追求夢想”,兩人惺惺相惜、在惡劣的環境下相互取暖,則是香港的某些“價值”向東南亞地區輻射的一種(實則虛幻的)想象。影片敘事節奏掌握得不錯,但電影語言之曉暢自然說到底只是相對基本的要求,片子的立意不甚高明,是一部缺乏想象力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單純得可愛,音樂煽情則更令影片滑向了一般苦情情節劇的深淵,倘若缺少黃秋生、李燦森等老牌演員的出色發揮,堪可進入豆瓣5分國產片序列。2019年4月20日16:15於寰映合生匯5號廳,北影節北京展映“視野”(Vision)單元“華語廣角”(Wide Angle)子單元,BJIFF19-26。
《沦落人》是一个底层人拯救底层人,失败者慰藉失败者的故事。破碎的人、破裂的心、破败的房屋,却生发出一种超越俗世的神性光辉。一个生活无着的外来菲佣和一个高位截瘫的香港土著意外相遇,在彼此试探、厌烦、抵牾之后,彼此和解,相互成就。它没有任何大开大合的场景,甚至黄秋生出演的男主角梁昌荣连动作都无法做出,他只能“使用”自己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用眼神、嘴角和肌肉抖动呈现一些内心的变化,而那个菲佣Evelyn自始至终在这间逼仄的公屋里,在自己隔断的房间内,在狭窄的浴室,喧闹的菜场,卑微的生活。而这两个人就在这样的“狭窄”之内演绎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阔达。
不知道现实之中是否会发生这样的故事,见惯了各种各样的攀比和鄙视链,网络上充斥着乖戾和相互指责。事实上很多时候相互理解和尊重,会打开另一扇大门。每个人处处不同,而在本质上有极为相同。从指责别人的不同到寻找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可能会从争吵变得同病相怜。我希望陌生人可以相互扶持面对人生成为主流,而非如所有人都在画出各种各样的圈子,以不同的见解相互攻击。租衣服那段应该在致敬《爱乐之城》,一群菲佣为了寻找快乐,居然买自己穿不起的衣服去酒吧,确实挺心酸的。
意外的好,虽然剧情并不是跌宕起伏但并不无聊,超越主仆雇佣关系间的温情恰到好处,虽然这种感情关系非常难得与稀有,但却并不显得矫揉造作。男主在给女主坚持梦想的鼓气的同时,也收获了对生活的期盼与热情,爱人者人爱之,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男主人超级nice,配得上一个金像奖提名。女主那句“生活不能等,梦想则可以”,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宁愿离家打工挣钱离婚,没有爱的婚姻关系,不要也罢。两个美好心灵的相遇,谱写了这首超越世俗的赞美诗。
香港SAR新浪潮的最后/最佳陈词,二十年的(激进)隐喻成为轻轻落下的木棉,但抗争命运这一主题依然存在,如棉裹铁,让人想起《女人四十》里的summer snow。关于菲佣、流散的讨论以及继父(的身份)、儿子的形象都很典型,但不太理解妹妹的角色。另,对于梦想又一次被放置在别处的香港,究竟是童话还是作为Abbas笔下永远的‘过渡城市 (transitional space)’的悲哀
梁昌荣在不幸的人中又算是非常幸运的,有始终陪伴身边的好友,有心里一直惦念他的儿子,即使是冷言冷面相对的妹妹也只是把爱和感念藏在心中。主仆两人的感情真的可以用那句“LOVE more than 钟意”来形容,她为了那份依靠放弃新工作,他为了那个梦想放手让她继续前行,单纯用香港的[触不可及]来描述本片是不公平的。黄生在本片里的表演绝佳,拿影帝毫无疑义。
而在实际表演中,黄秋生确实给昌荣这个角色赋予了新的灵魂。其中最精妙的当属他的台词,相信很多台词都是黄秋生在现场即兴发挥的,因为和他本人的气质太过契合,常常在不经意间就能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尤其昌荣和菲佣之间还存在着语言差异,这更是影片前期矛盾的主要焦点所在,导演将语言梗玩到了极致,但并不烂俗,这很难得,也来自于黄秋生本人自然真挚的演绎。
现实意义上特别好,让人能多思考一下残疾人面临的困境,没有人想过自己会是那个及其不幸运的人。不过觉得女主表演的略显不真实,整个故事的表现没有特别流畅,但是有些细节挺动人的,蛮喜欢女主站在黄秋生的代步车上一起滑行的感觉。也终于弄清楚去年去香港金钟那块为什么坐满了菲律宾人原来是菲佣的周末休息聚会,还挺好奇菲佣这个群体在香港的存在的。
有点像法国那个《触不可及》,很真诚很善良。唯一缺点就是黄秋生这么善良一个人,乐于助人,没什么缺点,妹妹却这么不理解他,这是故事的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就是黄秋生一通电话就能让菲佣脱离母女关系,这个也说不过去。其它的种种温情脉脉,都很舒服。近年香港社会比较戾气,这样的电影出现,是值得庆幸的。大陆禁了该片,是我们的耻辱。
故事的最後,陽台的一角掛起了捕夢網,兒子的畢業旅行目的地決定了是香港的老公房…明知是cliche卻還是不出意外的淚眼閃閃…life can not wait, but dream can.乍一聽覺得再有道理不過了…然而真實的日子裡也想學學電影裡的逆行翻盤。#大讚關懷菲傭的視角,人生而平等,無貴賤高低。
獻給後??時代(當然現實已經延伸到了反□□時代)的一首詩,比《三夫》更適合以城市隱喻的預設進入。前面為Evelyn確立從視hk為移民城市大難臨頭各自飛到逐漸確立去矯飾化的「hk是我家」信念的轉變已經做得相當準確,後半段讓人物陷入不斷流動的狀態更是極其高明的策略(而不必笨拙地打破乃至否定隱喻)。
小成本制作,对焦《触不可及》。港版剧情很简单,主题就是Dream和love。很励志也很温暖。“你不能选择坐不坐轮椅,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坐轮椅。”“我不会再选择没有爱的生活,他会对你家庭暴力,会让你放弃梦想。如果我们相爱,我可以什么都不要,自己完成我的梦想。”两位演员的表演太太太太太到位了!
很有触不可及的神韵。但性别的不同另这一对的故事似乎更多了一些温情和浪漫。昌荣和阿莲从彼此的嫌弃,无奈到相互安慰,相互成全,共同成长,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生命的意义,内涵上比触不可及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多样化。由于英语夹杂粤语的表达,多少限制了非粤语观众对某些情节和笑点的理解,这是有些不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