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钱信伊:地下酒吧 锡巴斯琴·迪纳塔列
在这部喜剧特辑中,钱信伊分享了他对网络评论者的愤怒、对书呆子的感激之情、对不理智怀疑论者的困惑,以及解决种族主义的独特方法。《钱信伊:地下酒吧》下载观后评论:作
在这部喜剧特辑中,钱信伊分享了他对网络评论者的愤怒、对书呆子的感激之情、对不理智怀疑论者的困惑,以及解决种族主义的独特方法。
《钱信伊:地下酒吧》下载观后评论: 作为在疫情之后才推出的特辑,这场不仅场地变小了,也自然涉及到不少新冠相关的话题,于是老钱也就狠狠地吐槽了一把美国疫情时的反智主义。并且还整出了个钓鱼执法式的最差种族提问环节,以及硬刚“取消文化”的开场,初期的观感确实还算不错。不过后期对于节奏的把控可就差点意思了,部分包袱的铺垫时间过长,且过程也比较无趣,就导致像“这就是女人时薪比男人低的原因”这个段子居然花了将近15分钟才聊完,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讨厌英国的原因”这个依然在铺垫的包袱了,使得比起在看STAND-UP更像在看TED TALK,再加上还存在着几次生硬转场,以及背景的酒廊写成了洒廊却并不是留给“瑕疵”段子的包袱,使得哪怕内涵再深刻,观感也不如上个特辑,这可不是用“Two Stars”自嘲一下就能够逃避的问题,所以综合后6.8分。
喜欢这种嘲讽向的大于自嘲向的(虽然他的自嘲向也是在用自嘲达成一种嘲讽),期间还分享了一些喜剧技巧lol我果然还是喜欢这种狂躁愤怒骂骂咧咧无差别攻击式的表演,但这场他释放了高密度的信息量和讽刺之后,不是推上去爆发,而是会收在一个轻巧的点上。(我可能更喜欢爆发式的,就是要一顿暴骂)评分低可能是这种先把气氛压沉再制造反差的技术在大部分人那里并不讨巧,但我的感受是他更想讲的其实是铺垫的部分,底更像是为了成全喜剧性。(突然想起了“个人特色其实是出梗方式”这个说法,果然看多了还是能在笑声之外感受到一些知识)(补充:场地很棒诶,但感觉有点压抑不太适合comedy,不确定是不是摄制的问题。现场看演员站在桌子上讲不知道是什么效果)
计划2023看一些comedy,老钱是第一部。用各种故事传递他的观点,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记住的梗有他讨厌英国,两次受邀参加专场演出,第一次碰到一个英国老男人跟他争吵父母是否爱他,第二次碰到年轻女性跟他争吵他的段子是否助力强奸文化。两个人都被他用前打发走。给了男人20英镑,女人10英镑,脱口秀门票是10英镑。最后神来之笔,女性的biz argue不如男性。以及一些asian梗。
整体不如19年那场,节奏拖沓,像没认真准备一样。Ronny的实力不至于如此,这次live感受到了一种喜剧演员看见台下反应观众不太好的焦虑,就“大家怎么还不笑,笑啊”的潜在的急迫。感觉衔接部分比较生硬,然后很多重复,本来挺搞笑的,但一遍又一遍的说就没那感觉了。全美精英辛苦研究出疫苗,但是大家死都不接种这个戳到了笑点。对美国现存的一些反智主义情况的讽刺还是蛮到位的。
做一下Ronnie最讨厌的one hour amateur reviewing comedians that did it for life lol. 关于layman demanding evidence的点,可能是在美国特有的一点情绪。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自适应要看各人信什么,一些社会的self correction?
跟之前的神作比起來,這一部是差了些。大部分靈感來自疫情期間,但是有點說教的味道,笑點不足,且演繹的部分少了些。全程下來給人很累或生病的感覺,精氣神不足。諷刺遠大於笑點,純純的黑色幽默,尤其在最後ansian hate點題且升華,亞裔尤其華裔在疫情三年來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hate了,價值觀升華
好尖锐好暴躁的一场。看出疫情3年期间老钱积攒了很多愤怒,全篇政治讽刺、社会批判。有时有些正经到不那么好笑,蛮黑暗的,感觉不是stand-up comedy,变成stand-up politics critics了,但他讲math jokes的样子真得很靓仔。
比较冷的切入点:骂推特 yelp 键盘侠,统计学进入脱口秀。希望covid杀掉渣滓这点和我姨夫的观点一致。还帮James Acaster(Mr. Bean绿了的脱口秀演员,好看的比这场好看)站了个台。总体有点水,不知道是不是被骂得多了解释太多。
个人观感7分左右,虽然能感觉到思考和借用段子夸张表达强化观点,不过表现形式上过于愤怒了,缺少一些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对问题的轻快消解,对抗性很强。段子和段子之间的连贯性结构个人不是特别喜欢,属于分神丢一个点,后面回溯梗就会丢失一部分乐趣 = =
相比2019年那期,确实结构上不是特别流畅,很多转折都有些生硬,节奏也不太紧凑了,常常铺垫很久才能等到一个包袱,掺杂了过多个人作为stand up comedian的个人遭遇和情感,听众更难感同身受了,但是不妨碍还是有不少笑点穿插在其中
不知道为什么比起上一场姿态有点畏手畏脚的感觉。。。水准还是保持了的,后半场感觉不是很自信,再打磨下应该会好些。对比英式和美式的喜剧受众模式其实还是有评论家和刻薄评论的地方产业更成熟对观众更好XD哈哈哈 (虽然有的评论人真的很犯贱)
这场节奏缓和了不少,虽然他现场受众年龄大了,可网络不是,并且脱口秀里其实已经阴阳怪气了这类网络人群,可他们还是会跳出来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号入座,这种跳脱了地域媒介限制的互动现象很有意思,如果不看场外网络评价那么这场效果会减一星
"You can be dumb and street dumb." Yea, it's not automatic. 后半节奏稍逊,对GCE O Level的吐槽及统计学梗加分(他果然有商科背景)。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