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痛苦 艾玛努艾尔·芬奇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彼时,邪恶的德国纳粹攻占了法国,玛格丽特(梅兰尼·蒂埃里 Mélanie Thierry 饰)是一名作家,和丈夫罗伯特(班哲明·比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彼时,邪恶的德国纳粹攻占了法国,玛格丽特(梅兰尼·蒂埃里 Mélanie Thierry 饰)是一名作家,和丈夫罗伯特(班哲明·比欧雷 Benjamin Biolay 饰)一起,两人共同加入了一个抵抗纳粹的抗战组织。
1944年,罗伯特遭到了警察的逮捕,从此消失在了玛格丽特的生活中,玛格丽特想尽了一切方法想要将丈夫救出来,然而都是徒劳,留给她的唯一选项就是等待。一次偶然中,玛格丽特解释了名叫拉比耶(伯努瓦·马吉梅尔 Benoît Magimel 饰)的男子,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抓走了罗伯特的警察。他的出现重新点燃了玛格丽特的希望之火,两人开始频繁的见面。
第44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44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艾玛努艾尔·芬奇
第6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艾玛努艾尔·芬奇
基本上长焦特写和浅景深贯穿 加上内心独白塑造出一种非常主观化的影像以处理Duras的回忆录文体。特别有趣的是多次出现女主看到自己在做某件事情这种双重自我的分裂在场(叙述自我与体验自我的外化影像呈现)这种叙述方式在中间段落扮演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抵抗组织音桥剪与法奸见面的闪前。里面也涉及到类似广岛之恋的你看见了但你没看见的问题。个人而言比较突出的几个点:咖啡馆最后给法奸的吻;解放后的国际歌(而不是马赛曲)“胜利归来”的戴高乐派!比较奇怪的点:最后似乎说丈夫回来的段落都是假的,而其实死在了集中营?跟原著和作者生平不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改,或者我看错了
20180712 百老汇moma / “如果要等一辈子 那就是我的一辈子” 二战法国女人等待战俘男人的痛苦文字 配乐不错 营造的恐怖主义的痛苦 不是悲伤里的痛苦 杜拉斯也许喜欢沉浸于自己的痛苦情绪中 并不是实在等待罗伯特 就像回来就要分开 不回来就要死去 如果节奏加快是很好的片子
导演太了解杜拉斯了,那配音和配乐用得就跟杜拉斯电影如出一辙。这本小说应该是没读过,但故事似乎又似曾相识。和BM相约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男人,待他回来却又不再认识他;无休止的独白,不可能拍得出来的文字;丈夫最清晰的形象只在照片上…但是杜拉斯或导演都不懂及时收敛。
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人回忆可能就是这样破碎,意识流,推荐是不会给人推荐的,感觉很多不喜欢的人,会去分析逻辑,为什么她等到丈夫回来了却要离婚啊balabala,但,其实。我觉得很合理,就是这样,没有原因。
完全靠梅兰妮的演技和脸撑起来的电影……我敢说她那张素面朝天但是倔强美丽的脸一流起泪来真就是饱受战争痛苦的女性活了……好神。我愿意给这个绝望纠结的爱情(我愿称之为爱情)故事四星
当她自我决定“他死了”时,痛苦本身已经变成支撑生活前行的轴心,超越了令她痛苦的根源。女主演技还是很精致的,就是丧气太重,跟杜拉斯气质上不很吻合,少许遗憾。
阳光海岸即是阴森壕沟,已经开始等待另一次等待。艰深的折磨难以被影像,这个刚毅女人积聚的绝望也不可能被演绎。角色少了,维度也稀薄得很。
摄影很厉害,最后一个镜头很好。最有杜拉斯风格的电影,比杜拉斯自己拍得还好。马吉梅几年不见怎么这么胖了,那大肚子是要向德帕迪约发展吗
一旦接受了这种风格就只等沉醉吧,杜拉斯的痛苦是层次丰富且细腻的,是不可自拔的,是骄傲而易破碎、敏感而神经质的。
是等待的痛苦,是背叛的痛苦。对死亡的猜测叫人信以为真却不过是绝望与爱欲的借口,但冗长的铺垫又使我得以理解。
经常感觉像在看小说一样 有的场景比较懒 视觉方面什么也不发生 只有通过画外音我们才能知道到底在发生什么
三星半,节奏太慢了,大段大段的女主旁白…………女主老公回来时,她在屋里哭泣得进退两难时演技真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