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斯派克·李为我们带来了全新作品,这个故事讲述了四个非裔美国退伍军人返回越南的故事。他们前去寻找死去的队长(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遗体和埋藏的宝藏。在对抗人与自然的力量的同时,我们的英雄们还要面对越南战争中的残暴行径所带来的持久破坏。
《誓血五人组》下载观后评论: 故事挺精致的,我不知道你们从哪看出来了刻板印象,我一个从来没在战争中生活过的亚裔都没看出刻板。首先,这并不是一个黑人片,这是个套着黑人外壳的说普通人的片。我反而很惊讶spike lee没有把这个纯拍成黑人片,这也不叫蹭热点,上一部放在现在出那才叫蹭热点。我很喜欢他往里面放一个黑trump supporter的形象啊,这一群人很丰富,有重视亲情的,有破产而去寻找一个精神依赖的,也有为自身命运感到不平进而走极端的。把这些有各种问题的角色放到一起用黄金来利诱,引出了种种不同的选择。我看了一大半都不知道越南导游存在的意义,后来发现原来他也是能战斗的,在他的国家战争永远无法结束,没有人是战争的赢家。整部下来挺spike lee的。另,我脑内几次穿越到编码宝典去了,也是寻金子的故事,背景更早是二战时期。编码宝典麻烦来个人拍一拍。
试图回到历史里去寻找当下身份的《誓血五人组》最终发现「我是谁」早就被写入了自己的基因。然而于后资本主义时代再来宣扬这种宿命论不免有些过时。战争的亲历者都已老去,年轻人与老炮儿们之间隔着距离,且对「战争是什么」又很着迷。斯派克李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的态度十分可爱:与其让过去成为进步的绊脚石,不如将历史看作是人人都可以来瓜分的黄金。他将种族矛盾的原罪推卸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黄金才聚到一起,又因各自的债务才开始手足相残。最终冲突成了如何分配财富的家庭纠纷,大家通过滴血认亲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立场和确定谁是自己的子女和兄弟。然而黄金真能将黑与白拧成一股绳吗?影片用画幅提醒我们:背信弃义的后果就是让我们的眼界再次变得盲目和狭隘。睁眼看看街头,越南人民与美国大兵之间不还是因买卖不成仁义也不在了吗?
《Da 5 Bloods》是Spike Lee为Netflix拍摄的首部电影,也将是三年来第一部在戛纳电影节上映的Netflix电影。实际上我对这部电影期望很高,但是期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大,很“Netflix”的一部沉闷冗长的电影。贯穿电影的是一个实质性的历史教训,关于越南战争、美国的种族战争,关于社会的不公正,这种不公正发生在全世界各地。这部电影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种族问题一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Spike Lee讲的是一个充满了历史观点、道德观念和情感的故事,它缺乏了紧密编织的情节,即使是这样出色的摄影、剪辑、配乐,再加上倒叙穿插的叙述风格,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差劲,充其量就是Spike Lee的一个发泄。很难想象在当下,这样一位大导演竟然会拍出一部如此软弱无力的电影。
斯派克李似乎还魂了上一部牢骚满腹的自己,影片基调延续愤慨的情绪,也无法克制贪婪的企图心,制导能力却丝毫没有随之膨胀或更为成熟。导演无视了字斟句酌对成果的意义,作品精髓应重在于深而不在于广;影片不讲章法、乱拳猛砸,染指的诸多广大议题宛若皮相之谈,关乎种族的战争的社会的心理的关系的物质的皆显苍白、紊乱,恰如他所植入的大而无物的领袖形象体现。代入的族裔倾向视角也让人物的立场无法定调、自说自话,身兼多个叙事功能的同时却无法自圆。叙事方面还是极为收敛且具备诙谐风格的戏剧魅力,渲染偶让立意升格,但泛滥配乐烘托出的片段也不在少数,终究来说是不过不失。撇去功利性,结局在戾气中所引向的顿然醒悟着为让人钦佩:上代人所持的怨念逐渐逝去后终会让下代能消弭成见,社会前景满怀着期待与盼望,作品的自我救赎让人尚留欣慰
倒也没到不好看的地步,但是主要是最后一个小时垮得太厉害,而且相比起李的上一部黑色党徒来说这部确实差了点(个人是觉得黑色党徒豆瓣分略低了点)。李这次通过越战的背景来讲述黑人议题,也保持了他一贯的尖锐和戏谑的风格。想讲的东西太多了,除了他作品中固有的对黑人平权的呼喊之外,这部还包含了对越战的思考,然后上升到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上,而且还有对于黑人群体自身的一种自省,这个也是通过这几个黑人的思想所体现出的不同派别表现的,所以用群像戏来表达确实不错。但问题就在于虽然故事不差,毕竟剧作一直是李的优势,但想讲的东西一堆导致很多东西都是点到为止,所以最后一个小时垮了,鲍尔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两次转变都太突然,可能第二次详细叙述了原因但第一次真的不行,所以就比起他上一部黑色党徒那种结构紧凑的故事逊色不少。
黄金与血液一同流淌在雨林深处,孕育出战争的邪果,耀眼而失真的那一抹金灿灿,勾出黑色皮囊下一般彤红的欲奴 ,于是该唾弃美其名曰的陪葬,死的不明不白还叫什么英雄,当在城市温柔乡里被扭曲的历史面对丛林中纯净无暇的自我时,才狠心褪的下那一层时间留下的垢。斯派克.李很少去深入挖掘他提到的每个社会切口,将它们揉捏在一起作用于每个角色,五马分尸后才得见濒死之言,所以他总像一个找不到方向的教唆者,他所创造的是一片充实的社会土壤,我们生活在这里却只见我们脚下的一块,而令我们驻足不前的往往是那自以为坚实地面周围松软的沼泽。士兵们以同样的方式横尸越南,照应的正是口口声声呼吁和平却不断瓜分着剩余价值的美利坚、“局内人”中做尽慈善依然被道德追溯的纳粹遗毒、“圣安娜奇迹”中血崩纳粹以身殉道的幸存大兵,罪恶永不消逝。
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即使当代拼贴风本身意不在电影吧,而在黑人文化历史和政治表达1、他的经典电影配乐运用简直极具讽刺性2、从前被Marvin Gaye吸引是因为旋律,在这部之后重新理解了他的歌词3、PTSD角色是最活灵活现的了,因为创伤内疚自责而贬低控制怀疑他人(甚至自己的兄弟和亲人),因为不愿面对痛苦和现实而坚信美国梦、宗教、给川普投票,把自己佯装成狠人,大他者的内化like右翼心理分析。个人认为比比利林恩和细细红线讲得好,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内心的问题是人类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4、整部影片解构了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幻象,但斯派克李还是认同于美国的,只是马丁路德金嘴里的美国而不是现实中的美国“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对人类共同体负责……我们需要超越族群、种族、阶级、和国家的爱”
纯纯的剧情片,剧情很平淡,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以下非常主观,sorry。通篇看下来,我觉得影片开头的那段历史剪辑和片尾dr的演讲比片子本身更有意义,更简洁,更贴近主题。对在那个动荡年代被战争摧毁的人和事,我感到难过而又无奈。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听过读过战争。我反对战争,但也自我矛盾 我们现在稳定的生活,不就是战争和备战带来的吗?同样,我不是黑人,也尚未切身体会到美国种族议题的关键性,所以我通篇看下来只感觉到浓厚的说教意义。主创们的心思大家多多少少都能理解,而且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一切都显得那么“convenient”。也许如果我是史派克李的粉或者黑人,再来看这个片子会给4星甚至5星。再说,我觉得黑色党徒的切入点比这个赤裸直白的方式好的多了。
网飞给的主线太烂,但电影是有点迷之低分了,老李在这个破本子上加的私货还是挺多的。最大的一层自反性是当主流电影在反思美国卷入越战是无意义的时候,斯派克·李提出难道越战中黑人的牺牲就不算数了吗,就像主线故事中五人小队寻找黄金是为了谋求利益,但最初在队长的带领下,他们的目的却是把黄金分给黑人同胞,电影结局这笔钱也确实投到了社会运动中。甚至还戏仿了一把老西部片,你拍的是白人跟印第安的冲突,我这就拍一个黑人大战越南人。还是斯派克·李的老生常谈,种族矛盾固然尖锐,也许永远不会弥合,但最终能做的还是正视黑人的劣根性,一边控诉一边向内寻求平衡。博斯曼在《黑豹》里演完马丁·路德·金的立场,到这又演小队的精神领袖,还是跟金前后脚死的,以后是不是可以演金先生了。
文本的平庸与可预料性反而创造出了更多的夹私货空间,“窄画幅越战回忆”从一开始就是Paul的脑内剧场,其情节甚至情绪牵引层面的有效性都被遮幅格式(现在时间线)下的“淘金之旅”完全打碎与抽离,这就是一种对经典好莱坞电影之时代局限性的高级逆反;而当两种画幅最终交汇,斯派克·李为打破次元壁的Paul和他的心魔 —“早已逝去的、如麦格芬一般存在的Norman”安排了相拥的镜头,并在后文中以相同的视听语言拍摄了Otis与女儿的相认,这就是战争与种族问题的一体两面,属于个体的磨难被永远局限在了过去,而属于集体的伤痛却被延续到了未来,横向对比《为所应为》时期,斯派克·李的作者表达体系绝对没有退化
名字像是一部动作冒险电影,过程中也有子弹横飞、爆炸连连的镜头,其实夹带了导演斯派克·李大量的“私货”,即他大部分电影都涉及的反对种族歧视及对黑人压迫的主旨,从用定格照片展示黑人对美国独立、战争等的贡献,到对历史人物例如乔治·华盛顿奴隶主身份的讽刺,甚至直接喊出了BLM,无一不再体现他的理念和情绪,毫不掩饰,直接“粗暴”,观众对这些是否赞同直接导致对这部电影的认可或否定,喜欢或讨厌。单就影片的情节和叙述方式而言,前半部有些有趣,还有些黑色幽默,部分情节还有些出人意料,后半部有点沉重,宗教色彩浓厚了些,血肉模糊的镜头直接了点。总体来说,影片有一定可看性,但承载的内容太多,过犹不及。
一个很有潜力的视角拍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故事,简简单单讲个美国黑人GI回越南面对创伤的故事不好么?无论如何带有了anti-racist视角,有了black subjectivity,还是个美国中心的故事,所有出现的越南人和欧洲人都莫名其妙。我要是越南人就给一星了…给Spike Lee的PPT们留颗星。“The master’s tools will never dismantle the master’s house.” We need a better “Vietnam/American war” story.
在一个PPT里插一部电影也挺不容易的。这不是夹带私货啊兄弟们,PPT才是正片,那个所谓故事是附送的……所以胡编乱造刻板印象根本不是个事儿,本来导演也没上心不是,要不怎么连个年轻版的演员都舍不得请(我其实一直以为整个故事都是Paul的YY,但是看到最后发现并不是)。Netfilx给的自由让这些大牌都变得挺任性的,无论是老马丁还是斯派克李……当然视听上还是有点想法的,以及用电影写影评/提供非裔士兵的越战视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idea,但是完成得实在是糟糕……就这还要戛纳展映呢?得亏今年戛纳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