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梗概:一位18世纪的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他遇到了许多让他死亡又让他重生的事物。可是他还是必须面对死亡的洗礼,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考克多的银幕绝唱,可视为他私人日记的公开,展现了艺术家、艺术创作以及艺术梦想之间的互相作用,是他向电影艺术的道别。一位18世纪的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他遇到了许多让他死亡又让他重生的事物。可是他还是必须面对死亡的洗礼,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奥菲斯的遗嘱》下载观后评论: 并不适合评分的一部作品,毕竟作品本身是由诗人的血凝结而成的;而作品本身虽然是电影的形式,作者视角过于浓烈,但其实早已超出了传统电影的评分范畴。这样一个全由角色和作者对话的剧本,实在算不上完整的故事,但仍然可以称精彩。从《奥菲斯》里拍出的创作者困境,到结尾电影关注的“创作者已死”,最后创作凝结的心血,也就是那朵花被席卷进飞扬的尘土里的设计,妙的不得了。也许“假死”是每一个创作者必须经历的仪式,当灵感重复而枯竭的时候,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题材绕不过对生与死的讨论、被审判的爱欲之时,作者作为人类,作为卑微而渺小的人类,彻底溃败而“死亡了”。但每一次死亡又会迎来重生,在无法避免一次次死亡的同时,创作者也很擅长“涅槃”。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历无数次小我的生与死,最后终于无法归属进这个人间。
3.5/5 大光明。自比俄耳甫斯的科克托游历阴阳神界,艺科文大乱游,连着《奥菲斯》看既感慨时光催人,又感伤科克托自作总结萌生退意,各种倒放停格用得已显疲态,文本倒是诗的绝对性毫不含糊:词语非生非死,诗人只会假死。看到俄底浦斯,想到同为诗人导演gay的帕索里尼,两人完全两种性情,同样拍对古典神话,一个有多粗粝左派,另一个就有多优雅时尚(确实自称右派),科克托确实就像约翰伯格评价毕加索的“没有连贯性”,他的精力、灵感好像就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一种门类——他消失又重现,正活逆死,最重要的是不断走路,在格鲁克的《旋律》中,像一个没有钢琴的鲁宾斯坦,或者某种夜行动物,逃脱历史板正的定义,只留下独属于他的印迹,一朵花,一缕烟,几笔绕曲的线条。
奥菲斯的遗嘱:电影诗人的浮士德或神曲,自比18世纪的歌德,电影的美感在于好多人做同样的梦,还有对时间、空间、物的控制与再现,文字难以描绘一朵花真正的样子,但是电影似乎可以,天神向海里扔下“只因”诞生维纳斯,科克托向海中扔下自己电影人物的照片诞生他的“维吉尔”,向命运之神送朵小花吧,花像诗人用血做成的电影诗句,像但丁一样一阶一阶楼梯向下走去,目睹保罗和弗兰切斯卡似的知识分子情侣,写下签名喂养撒旦突出诗句,肉身科克托对永恒诗人科克托不离不睬,终于找到雅典娜送了小花但是命运似乎对此不屑一顾,复活成为盲眼诗人,和俄迪普斯,司芬克斯擦肩而过,终于还是不适合这个人世间,好美的一个梦,像泡泡里的烟雾,而且会永远的不断的重生。
#法国电影大师展#@大光明,书接上回,及时回答了两位违反冥界纪律的同事得到了什么惩处,看来在他们那儿审判别人是个苦差,换上此地,这种惩罚多少人要吵着干哦doge;明显谷克多老师和他的光彩照人的朋友圈很享受电影制作中的小花招,可爱的、实验的胶片时代的物理“特效”玩得十分尽兴,形式上的各种输出的同时,也是穿越时空、时间折叠的“软科幻”,更是导演自我指涉间离效果和一路艺术创作见解的探讨,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嘲引得满堂欢笑,结尾最有趣,眼看着第三集不仅是续集还要与第二集形成闭环了,结果是警檫叔叔查人证件哈哈哈电影连看的大型乐趣,“你们要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会难过的”,谷克多老师在天有灵一定很高兴,影迷们都在为他的电影鼓掌
电影开头衔接上一部结尾,扎克施耐德抄袭法国大师实锤(bushi)这个马人,感觉像巴黎世家和夏帕瑞丽的混合,然而看到标题说这片儿香奈早春灵感来源,我:哪有这期啊?点进去一看,噢,采石场那期,看完后就只记住个放鸽子()女子烧画时我的脑子蹦出了烧女图。“电影是石化了的思想的喷泉,电影使没有生命的东西复活,电影使我能表达现实,直到非现实。”紧接着又说了对诗的理解,此时的观众似乎也成为了审判者,而实际上,我们正在审判着。可惜导演的作品我大部分还没看,待看完了还需再来新品。花隐喻艺术作品,残破、复活、失去、得到,最终流下诗人之血,然后复活,接着舞(?)
2023.7.8 法影展@大光明 科克托不愧是戈达尔所推崇的(与其说导演,不如说是)艺术家,打破了电影一贯延续的戏剧或文学的传统叙事性,像夜晚的梦境般跳跃,摆脱了白日日常的无趣。但又有影像作为逻辑,展现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绘画,雕像,壁画,电影)并回顾贯穿其艺术生涯的创作主题(俄耳浦斯神话,一再地涅槃重生)。更像是诗人(for poets only pretend to die)一词一意象,在死亡临近时仍在寻找艺术的原创性(肯定不是批量生产,也不是自我复制),并以艺术的姿态迎接死亡。对于科克托而言,死亡可能就是被碾作尘的芙蓉花,终有重开时。
更晦涩了,象征含义更多了,不如说是导演的遗嘱。能穿越时空的诗人,找到科学家,用快过光速的子弹,让诗人回到现实,遇到马头人,把撕毁的画扔进海里,出现了养子画家,两人和教授接受审判,诗人和养子继续追寻女神,见到错乱的贵妇(嬉戏的年轻男子扮作马),去了诗人死后埋葬的教堂,见到会吐诗文的雕像(想起chatgpt),养子消失,诗人独自经历漫长等待后,赴死,后复活。看奥菲斯的时候,俄耳甫斯的神话,就开始想到烧女图,这一部那从火焰里复现的画像,再次想起烧女图,联系本片开头的自白,这算不算是一种传承?马头人想到芭比提到的,男人和马。
是少有的一见倾心的导演自言自语式抽象表达片,而且他的tone好谦!从一开始将场景抽离出情节的影棚setting,到借审判之口的理念诠释。Cocteau在时间乱序、存在、复生的终极命题里循环优雅转圈。吞签名的成名机器绝了。知识分子谈恋爱全场笑裂(还有“知识分子很难造成什么破坏”)。Cocteau真是倒放大师,断壁残垣大师。(马人的身材是因为导演喜欢吧 雾)毕加索&安托万出镜。纸眼睛好熟啊哪里见过!!!@大光明 to dream the same dream together
8.6 哪里是奥菲斯的遗嘱,分明是一场独属于让·科克托的隆重葬礼,群贤毕至,兀自目送的也有,侃侃深谈的也有。一上来就来秀一把超能力,时间旅行、祖父悖论、瞬间移动全用上。又用性感的黑暗的笔,画出横亘在人间和冥界的地带,和男伴游历其中,奇迹阅遍,喋喋不休。再接受自己笔下人物的审判——道出最重的刑罚即是审判他人。还给自己安排了被长枪刺穿胸膛如此古典的死法,随后似奥菲斯一般复活,在年轻人的欢笑中隐去,留下永存的光影、线条、文句。
一位18世纪的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他遇到了许多让他死亡又让他重生的事物。可是他还是必须面对死亡的洗礼,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考克多的银幕绝唱,可视为他私人日记的公开,展现了艺术家、艺术创作以及艺术梦想之间的互相作用,是他向电影艺术的道别。一位18世纪的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他遇到了许多让他死亡又让他重生的事物。可是他还是必须面对死亡的洗礼,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还蛮喜欢这一部,结尾尤其,“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朵芙蓉花。” 非常Cocteau了。开篇他说“电影是非常适合诗人的艺术形式…这部电影就像表演脱yi舞,硬的外壳一件件卸下,最后袒露的是灵魂。”我想他做到了。不是为了超现实主义而超现实,他描述的是他自己,一个诗人最后的告别。“艺术家画的都是自己的肖像,他画不出一朵花”但你能让一朵花复活,用你的血”“诗人只会假死,你们哭一下就可以了。”认出毕加索
艺术!太艺术了!能在大屏幕能欣赏到这么艺术的电影 我何德何能!(一定是因为我太棒棒啦)(电影是我们一起做同一场梦(最后结尾几句话让我留下了两滴泪 “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心血 如果你不喜欢 我会伤心的”呜呜 我发自肺腑喜欢!(这是恋爱中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构成不了什么威胁 哈哈哈哈 (管他要个签名吧哈哈哈哈哈哈(挂毯和花太美了!20230708 大光明 法国电影大师展
本以为奥菲斯已是科克托的巅峰之作,没想到这部竟更加精彩!最难能可贵的电影莫过于导演反思自己电影的电影,这比那些沉溺于自我感动的所谓“自传体”的迷影情结电影不知道要高级多少。科克托在这部电影中表达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情思、对自我困境的追问和对世界与人类命运的反思,这对于他的遗作来说太圆满也太令人惊羡了!从《诗人之血》到《奥菲斯的遗嘱》,科克托一生开挂,是真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