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美国一个乡村工厂工作的单身母亲。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激情,特别是对充满着歌唱、舞蹈的好莱坞音乐喜剧感兴趣。但塞尔玛有一个令她心痛的秘密:她的视力正慢慢地衰退,而且她发现她的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有同样的疾病。如果她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支付动手术的费用,她的儿子也难以逃脱变瞎的命运。但是,在一个绝望的邻居错误地控告她偷窃了他的积蓄后,有关她命运的一场戏已逐渐走到了复杂的结局……《黑暗中的舞者》下载观后评论: 这片子看完后感觉就是20年前的片子让我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更体现我看片数量的匮乏。冷峻的电影,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块纯真美好的巧克力,又将它包上一层油糊糊的果酱,最后再将他们整块敲碎。我可能看的歌舞片不多,没想到歌舞还能这样用,但始终会感觉有些别扭和隔阂,像是在B1层的电影突然跳到了3层,可能后面如果想专门了解还需要再看但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心情再去看这部片子了。女主的笑容真的很纯(可能包含眼疾带来的印象分),查资料才知道她是冰岛做音乐的,又增加一层好感,原创歌曲奥斯卡提名了但我还有点觉得歌曲的演唱我有点出戏不像是专业训练出来的歌手。电影有些镜头语言不求工整和精细,但一些也能看出来设计感。电影的手持镜头很多,有些不适但也能接受,能感觉出那种纪实感能抓住人但一到歌舞又会跳出来。女狱警的角色稍微有点过
燃烧着的表演。比约克不去诠释沉重,她有一种饱满的纯真,我觉得个性歌手天生就会这一招,王菲、李贞贤都是如此,进入整个故事时她的表演大巧不工,到了火车唱段“我什么都见过了”时,展现了极其强悍的表现力,在这个如同绿野仙踪的场景设计里,此时的她多了一分惆怅,是天衣无缝的大胆设计,以内在的力量给予了生命力爆表的表演,杀警一场戏她更是将内心的舞曲和无助流淌而出,好像打通了和摄影机的通道,痛苦悲伤愤懑一一挥洒,到了庭审时,又收敛起来当听到指控时的眼神反应,是那么真实全无设计痕迹。到了最后的死刑残破刺痛的清唱,十分有力。这是上佳的表演,内在之火熊熊燃烧的表演,她甜蜜多愁善感了吗,粗鲁和丑陋又被保留了吗?借由她和导演所表现出的美感,场景褪去其现实的、非艺术化的粗野,被提升至一个比纯粹的自然主义更更高级的领域。
这真的是难以消化,太压抑了。与道格玛95如出一辙的粗粮影像,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格玛95,前部分的手持摄影与不断放大特写镜头很95。当day dreaming时出现的颜色较现实更鲜艳的幻想音乐剧片段,是女主渡过暗淡现实的精神解药,音乐剧片段与其他片段相比如此讽刺荒诞,加上比约克精分的演技,视觉冲击太大。冯提尔真的太可怕了,将冰冷铁硬直接砸在我脸上,充满精神上的压迫,比约克被冯提尔这么要求,如此压抑的演技要求,比约克肯定不会想再演什么片了。社会食人,人食人,一开始食的便是单纯而力薄的人,可能有一大部分人无法接受女主的性格设定,可是为什么却要原本单纯而苦难的人不要单纯善良,因为这样就要被食吗?因为这样就一定要遭受压迫剥削吗?这就是原罪吗?冯提尔拿出了耶稣受难的姿态,冯提尔强到会让人直接抑郁。
1.金棕榈和演员奖同时获奖,在电影节各奖项讲究分猪肉的情况下实属难得2.不喜欢手持摄影,虽然很有表现力,但晕是真的晕3.一个关于赎罪的故事——“这都是我的错,我明知他一出生就会遗传眼疾,但我还是坚持把他生了下来。我只是想要个孩子,感受他在我怀里” 自私是所有不幸的源头。母亲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只是为了让儿子在13岁生日时能做上手术,不用像她一样失明。但孩子这13年是怎么过来的呢?生活拮据、被同学欺负、厌学心理严重、甚至一次像样的生日礼物都没有,只因为女主不是that kind of mother....生孩子不是为了让自己能有陪伴就好,还是希望大家三思而后行4.整体过于仄长了,能再简短些会更好。歌舞部分衔接的不错,不过还是差点味道。总体来讲,这种电影不是我的风格。但还会继续多看几部冯提尔
前部分混乱的镜头,看不出导演的意图,不知道这种无序是在对什么进行暗示。艺术性限于形式,感觉不是很舒服,暧昧性有,但是不太令人能接受。虽然影片表现出了对美国社会,法律,人性的讽刺,其中也不乏温暖。即使导演用非客观的镜头感去另观众感受一种主观的扭曲,但人物的行为实在难以令人理解,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范围,就像主角朋友说的,对于一系列事件的始作俑者,她竟然舍得放下自己的儿子,也不揭穿对方的行为,明明有很大机会既能治好儿子的眼睛,又能活下去。目的只是为了讽刺后面一系列美国司法系统的功力,并非正义,为了目的丢掉人性的真实,令人无法接受。而且其中艺术的意义对她这个人物的塑造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还是服务于歌舞片的形式,歌舞表达了她的精神世界,这种形式主义浪费了大量篇幅,对我个人来讲,是多此一举的。
看到最后简直气得吐血,忍不住咒骂了几句女主煞笔。 但事后再听电影里的歌舞片段时,竟然奇迹般理解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她设定的世界里,她已经看清了所有,黑暗中飞舞的灰尘,树叶落下的光影交错,还有随处皆在响起的音乐。 她已经别无所求,不需要去过世界名迹,不需要嫁给自己爱的人,不需要变成老妇抱着自己的孙儿。 所以她唯一牵挂着,对她来说重要的事,就只是儿子会拥有健康的眼睛。至于她的清白,她的生命,她的音乐梦想,这些都不重要了。她可以高歌着去赴死,留下身后那一堆解不开的迷,任活着的人去烦恼和怨恨。 她是自由的,因为她不爱不眷恋世间。 恨她讨厌她都是不理解她,一旦理解了她,那你也离偏执神经病不远了。
整部片看得挺压抑的。这种风格的电影没怎么接触过,片头的抽象感和灰暗的基调让我差点一度以为是惊悚片或者灾难纪录片,片中拍摄镜头一直在晃,观感也不是很舒服;故事情节方面还算完整,女主形象诠释得不错,性格善良但懦弱,热爱音乐剧,通过环境声音和音乐来帮助自己面对让自己的恐惧和害怕,但感觉用力过猛,反而有些脱离现实,至死都不坦诚真实情况。没太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让我比较惊艳的点在于,女主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音乐剧中,在自己最害怕无助的时候会幻想音乐剧情节,让自己不再恐惧,但终究无法阻止或者改变事情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知是不是导演想感慨个人只有通过自我欺骗才能心安理得得度过生活中的悲惨时刻,假装自己一直很坚强。
无缘无故的爱和有须有尾的罪。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赶紧找剧透了。整个故事其实在东亚文化里看的话都算不上憋屈,但也就国外的空气香,养人吧,有那么一层天真浪漫的滤镜在表面。女主角总是有气无力地说着些天真话。这搁东亚这都算啥,都是苦哈哈,一浪漫反而容易让人觉得做作了。也可能还是看的东亚人太够够的了,一点小动作啥的就能看出来这人是真苦还是假苦。演员容易演不出来那股子苦逼又浪漫的劲头儿。拉斯冯提尔喜欢用手持摄影 纪实片的剪辑手法消解他故事中不合理性,然后又用看着没必要(褒义)的形式感放大其荒谬感。用配角复杂的恶什么的烘托出主角的单纯的某种变态。所以拉斯说他能理解希特勒就很有说服力,我觉得他就是纯粹的变态。
刚看完《狗镇》的我在听到女房东说出“是你勾引了他”之类的话时我满脑子黑线,对狗镇的好感也直线下降,寻思“难道拉斯疯就这点水平?就这?”这个女主愚蠢到我生理性不适,就是那种“没有那公主命非得那公主病”。你要是出身贵族圣母也就罢了,出身底层又被诋毁还有一个儿子居然还想着保守秘密?结局我也是醉了,好朋友冲上去给了她儿子的眼镜,竟然改口说“你是对的”?……放你妈的屁吧。儿子知道自己的视力是用母亲生命换来的会作何感想?儿子学校同学会怎样霸凌有一个杀人犯母亲的儿子?成年后单位知道他妈杀了人还支持共产党会有人录用他吗?还看子子孙孙,你儿子就是因为你的愚蠢而要一辈子生活在痛苦里。
我常常因为不够变态而和导演格格不入。之前最先看过他的《狗镇》以为是在说人性,之后又看了《此房是我造》以为是在讲宗教和病态思维,今天看了这个之后才明白拉斯冯提尔大概不做导演就只配去做虐杀人的变态了吧,这么说应该还不算太过分:之前的影片还有一种奇观或者猎奇式的杀人动机作为正常人与变态之间的阻隔,不那么容易沉溺其中。这一次直接来一个似乎圆满和谐的大图景放在开头以为他要来点幸福中的苦难折磨,结果是把狗骗进门来杀。我猜到了结局,所以更加不适。希望导演还能继续保持这种风格,因为世上真正的“变态”并不多。(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相比之下正常太多了)
这是一部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看完,你一定想吐的电影。遵循道格玛95宣言,全程手持摄影,终极致郁神片,结尾引起强烈不适,超级想吐。比约克神经质的演技和塞尔玛这个角色太配了,操蛋的剧情和写实的摄影加上冷峻的色调,这些代表终极的理性,穿插着的歌舞是终极感性,来回切换反复调动或者说折磨着观众的心绪。塞尔玛不怕死吗,她肯定也怕,可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她为什么不争辩,也许因为比尔曾经帮过她,所以一命抵一命,她也不想辩解什么,只觉得这个世界吵闹。所以这就是千禧年PK掉《鬼子来了》和《一一》喜提金棕榈的影片吗,戛纳评委口味可真重,边吐边打分的吗。
比约克,永远的神,我发现我是真爱老疯子的片子,看过的这几部就没有不爱的,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塞尔玛这个角色,很可怜的同时,又让人觉得很难以理解,在我看来其实她是一个只能适应自己世界的人,她没法适应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对孩子的爱也是只遵循自己的想法,没人可以改变她,喜欢这片与否一大半都得看你能否接受塞尔玛的性格和想法,这可能是这小半辈子看的最独特的歌舞片了,DV拍摄也能带来不输高清摄像机的表现力,最后死刑之前的舞蹈实在叹服,厉害。PS:尽管很喜欢,但是也很难理解鬼子来了,一一和花样年华能输给它,太难以置信了。
电影史上最灰暗的微笑。观看过程,心逐渐变得支离破碎,往黑暗的深渊坠下,结局用泪水释放积蓄灰暗情绪。影片格调痛苦的幽暗,色彩压抑的画面,与歌舞的光亮形成鲜明的对比。塞尔玛身处黑色命运摧残中,依然抱以乐观心态还给世界。她在黑暗中踏着舞步享受纯粹的音乐世界,在劳苦工作中任劳任怨,让孩子走向光明之路。她,生处黑暗,心往光明,然而现实却是背道而驰。塞尔玛完完全全卷入无底洞,无力的挣扎,儿子的担忧,痛苦与恐惧终日缠绕着她的心灵。最后,音乐作为心灵的支柱,跨越了生死,痛苦,恐惧;微笑着,在黑暗中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