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革命家庭 水华
1920年代的中国。乡村女子周莲(于兰 饰)和师范学生江梅清(孙道临 饰)喜结连理。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大革命风暴前夕,新婚伊始,小夫妻情恩意浓,渐渐地周莲对丈夫的
1920年代的中国。乡村女子周莲(于兰 饰)和师范学生江梅清(孙道临 饰)喜结连理。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大革命风暴前夕,新婚伊始,小夫妻情恩意浓,渐渐地周莲对丈夫的行为产生了不理解,她不知道丈夫是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但大革命失败后,丈夫惨遭反动派杀害。让周莲彻底认清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她决心完成丈夫未竞的事业,于是带着孩子赶赴上海,奉组织要求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从苏联回国的大儿子遭特务机关逮捕,但这并没吓到己经觉悟起来的周莲,尽管敌人对她百般利诱,以儿子的生命为代价要挟她,周莲不为所动。最后,儿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周莲被捕后,依然坚持革命信仰,相信反动统治一定会被推翻......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夏衍 / 水华
《革命家庭》下载观后评论:
影片是于兰扮演的乡村女子周莲的大闪回结构,以成为奶奶的老年的周莲给孩子们讲故事始,并以故事讲完终,首尾呼应,讲述了一家子相继参加革命的故事。很多地方展现了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影片也不乏诸多诸如姐弟俩争着要挨着爸爸坐、爸爸要给妈妈剪革命头之类的可爱、温馨的家庭生活段落。动作匹配剪辑:丈夫教妻子识字,推为汉字卡片的特写,叠化为另一个汉字卡片的特写,拉成中(近)景,呈现出妻子教孩子识字的画面,画外音响起:“日子过得真快,十年过去了,有了三个孩子”。以动作匹配手法迅速进行时空转换。“妈妈失去自己的孩子是悲痛的,但这是为了千千万万妈妈和孩子的幸福”,令人泪目,肃然起敬。
水华的电影理念追根溯源其实和费穆、吴永刚等人是贯通的,即便是一个革命题材的戏剧性电影,水华也不追求滥情的戏剧化,敏锐捕捉人物的情感,以富有变化的镜头运动对空间和人物关系进行细致展现,追求一种意蕴深长的古典质感,风格和色调都延续着《林家铺子》的悠远和深沉;可以和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进行对比,尽管本片碍于环境和时代的原因,有些地方不免生硬和过于直白,但二者都把焦点放在了普通人在时代浮沉中的“日常”上,这种细腻和生活气息对十七年的革命电影是极为难得的。
当《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结合并走上革命之路后。夏衍的剧本果然不俗,结构合式匀停,靠细节实现了极经济的叙事效果,一家五口个个形象鲜明,主要人物成长递进自然、有说服力。片子拍得质朴而精美,最好的是场面调度,考究的布景打光中演员走位妥帖,动静得宜疏密有致,很富家常味儿,每场戏都是活的。于蓝表演出色。囿于时代,几处说教直白浅露。可还是让人愿意相信那些清明健朗的理想……
偏红的彩色,摄影水平不低。靠画外音讲故事,画面的作用类似于连环画,就是编导不会讲故事的重要表现。对白,非常矫情:“你是假爸爸”,“你还是那么——丑”。“斗争越来越尖锐了”,体现了临危不乱。一直不认同于蓝的表演,机械、造作、虚假。影片进行到一半,孙道临就消失了。没有了丈夫,女人的居住环境却越来越好,独屋、独院、独栋别墅,这就是职业革命家。
这电影太恐怖了,从第十二分钟前后那段“革命的丈夫叫孩子们捉着妻子,给她剪一个革命的发型”开始,给我造成的心里冲击比cult片更强烈,因为关键在于就影片营造的氛围来看,这场面本来试图展现不仅是一派“和乐”,更喻指着某种被笃信的“进步”——难道仅仅强行改变一个妇女的样貌,就“进步”了吗?
1910-1937,从一家五口人的视角讲述两次国共合作之间的历史。各个年代间转场、各地布景、服饰变迁都很精致用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的演技也很恰如其分。现今看似乎革命感过强,其实当时的人确确实实是抱着理想的信念,历史终究是要记录下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不是一代人的事,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今年是建党百年,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拼搏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电影立意很好,场景切换的有些快,母子在监狱不相认那段很是感人。
最高光台词,大儿子的遗书:“亲爱的妈妈,看来我们是要永别了。你不要伤心,妈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是悲痛的,但是你只要想想,这不过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妈妈和孩子的幸福。”另:娇娇的女儿好可爱
我记得先看了陶承的自传,再看的电影.记得儿子的名字叫欧阳立安,和左联五烈士一起被杀害的.现在想想居然这片子能拍出来,也难怪康生要批斗.是死于敌人之手还是内斗,真的说不清楚.
很标准的政治宣传片,革命事业需要传承,如此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可是,当革命思想在一代人中淡化了,就没有了传承的可能性。今天如是。那个时候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已经不复存在。
全片只有一句话道出这个脱离生活和违背人性的剧情铺展——“你们共产党没有人性!”…………………在吸血这件事上真做到大言不惭花样频出
小时候认真的看过,也被深深的感动。后面还专门找来书看过,仍然被深深的感动。人皆有一死,但为了理想信念而献身,令人倾佩。
2015-07-27,黑白版,我的一家变成革命家庭;梅清去世,不给人家一个镜头;标语刷的是《火烧红莲寺》三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