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黑泽明
编剧: 黑泽明 / 井手雅人
主演: 仲代达矢 / 山崎努 / 油井孝太 / 大泷秀治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1980-04-23
片长: 180 分钟 / Argentina: 162 分钟 / USA: 162 分钟
又名: Kagemusha / Kagemusha the Shadow Warrior
IMDb链接: tt0080979
影子武士的剧情简介 · · · · · ·
日本战国时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仲代达矢饰),号称“甲斐之虎”。他的信条是“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当武田信玄包围德川军的野田城,即将直取京都完成霸业时,他被敌人的狙击冷枪打中,重伤濒死。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要部下隐瞒自己死讯三年。先前弟弟武田信廉(山崎努饰)找到的替身(仲代达矢饰),原为窃贼的他面貌和信玄酷似,即日本人所说的“影子武士”,担当起了重任。
就这样,在武田信廉一旁的支持辅助下,影子武士从贼性未改到被武田家的大义之举所感动,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他令武田家人及敌人坚信他就是信玄本人。然而,三年将至,意外之事发生,影子武士被揭露,他被赶走,而武田家的气数也将尽……
《影子武士》下载观后评论:
87/黑泽明再用绘画的形式拍电影,风火山林针对的不同颜色,重臣的衣服有各自的颜色,甚至套马绳都用彩色,黑泽明在彩色片中还喜欢用到彩虹的意象。当他离开黑白电影时他的颜料盘就被打翻了。战斗场面气势磅礴,他的电影往往让你忘记场面调度,一些走位拍摄构图是那么自然和谐,但黑泽明最擅长的就是场面调度的把控。影武士能蒙骗敌我双方,却最终被一匹马识破了,这里透露着一些存在主义的韵味,只有正身存在影武士才有存在的意义。最后悲壮的场面,影武士与风火山林旗子(正身的化身)相互交汇,他们完成了精神上与生命上的融合。放到现在来看影片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电影对展现历史的逼真性、宏大性进行了深刻研究。但影片也存在由于主人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观众很难与之产生共情,或者导演本义就是想让观众处于旁观者的视角。影只学到了皮毛。
天皇时隔5年推出的史诗巨片,规模之大场面之大,与其早期中期的大部分电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在黑白胶片下娱乐与艺术并举的精湛杰作,而此时,渐入晚年的黑泽明已经历种种,自杀未遂,票房失利,事业不顺,看透了人生。影武士不论是剧情还是表演还是音乐还是场面调度,无一不浸透了大悲、大哀。所谓英雄相惜,想必黑泽明对一代枭雄武田信玄抱有十分同情与遗憾,创业未半不幸夭折,“人生如梦,生命有界,幻境一场,终须尽”,而信玄的影子武士更是命运多舛,“压抑自己,成为另一个人”。不去说什么“本体”与“影子”的高度哲学化的元素符号的表达隐喻,单是影片表面上的,对大场面的调度,色彩光影的运用,以及繁简之间的得当,大师已经登峰造极入化境。漫长的三小时,我们也成为了“影子”,坐在屏幕前“不动如山”,游离于光影与幻境之中。
真是一部好电影,对画面和色彩的掌握。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几十次暂停,都觉得画面十分有意境。而梦境则采用了日本传统绘画的方式布景,机具日本特色又十分符合梦境效果。影武者在精神上继承了信玄,胜赖在血脉上继承了信玄。非正统的取得了胜利使得山毅然不动,正统者则导致土崩瓦解,而最后被驱逐的影武者在风、林、火之后冲入阵营,死后尸体顺流而下还有代表信玄风林火山的旗帜。胜赖则早已经撤退,留下来刚才的座位。继承山的精神,要比继承山的血脉更重要,影武者的失败不是因为骑马失败,他迟早要被家臣揭露,影武者的失败是家臣的血脉的认可,最后则导致整个武田的失败。信玄的认可让他认知了武田家,侍卫的护驾让他知道了信玄的重要,他最后就是信玄,已经与武田家融为一体。影子离开了本尊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山的影子证明了山这实体的存在。
9.1/10这是我最爱黑泽明的电影一个主公两个替身开篇的三人对话当中使用了三角构图仅有主公有影子点明了主公的身份特称同时亦暗喻了接下故事的发展他亦会成为别人的影子;在主公死亡时,浑然不知的士兵在讨论主公的去向,正值夕阳的阳光亦暗示了结局;“不动如山”的结局便是山有所行动亦正同主公的死亡一样因为想去听笛而被击中;替身伪装主公时的做梦亦运用了超现实手法从一开始答应伪装时的湿鞋直到梦境中的湿腿然后结局的湿身都在水里水面映反映出他的倒影从而讲影子寻求主公变化的过程;电影亦通过“儿子”的战败以及替身假装主公获得胜仗的行为盲目自信被揭穿的事例去教导观众别过于骄傲;风林火三个将军三剑合一悲壮感油然而生;主公大病初愈不宜骑马~最后别拿这电影来对比影只会显得你无知
黑泽明后期的电影,大都有一种史诗色彩,这部也是。黑泽明将色彩运用的炉火纯青,更有好几个场景和大场面调度无可挑剔,不愧为大师手笔。首先是开场6分钟的定镜,构图、打光和细节(影子、刀的位置)的处理堪称完美,三人虽然都在场,但影子才是本体,直呼主题。中间有一段梦境的色彩展示,色彩斑驳但不杂乱,非常漂亮。中后期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大场面调度从《七武士》全面升级,具有丰富的韵律和层次感。黑泽明最厉害地方在于他能做到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内外从来都是平衡的,没有割裂感。《影武者》通过讲述一个替身的故事,表达了精神与信念究竟如何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同时也探讨了由身份地位转化而带来的人物内在的矛盾冲突。无论是技法还是其意义,都值得仔细思考。
重生之我是武田信玄,只不过并没有像小说那样自带主角光环可以拯救武田家族大发神威,或许这种题材在四十年前比较新颖,现在来看是比较老套了,战争场面特别是最后的风林火山对上火枪队还是很悲壮的,但也并不能加分,黑泽明似乎有个习惯喜欢在片尾放上寄予一定内涵的物品给观众思考,这部片子男主追随风林火山的旗帜而死,如果是我的话,或许我会将远拍男主与风林火山旗帜随着河水一起向远方飘走,也象征一个时代的落幕。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竹丸在别人都说男主是假的时候,只有他坚持男主是爷爷,最后男主被赶走的时候也只想着再见竹丸一面,唉,谁不都是因为陪伴而产生感情的,正如男主最后依然为了自己陪伴武田三年的感情而选择一人赴死。
甲斐地区的贫瘠注定武田家必须倚赖战争才能维持家族的兴盛,所以武田信玄用「风林火山」这个将个体个性最小化的抽象系统来践行他的黩武主义。信玄的影武者本身是个窃贼,不守法度,无视规章,可他却一步步被武田家给教化,逐渐完成自我与武田家这个系统的结合,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的身份认知,甚至在被武田家逐出后他还着魔般牵挂着与己已无利害关系的武田家兴衰。黑泽明把武田家的覆灭,长筱之战拍得够浪漫悲壮,但影片直到已被驱逐,与武田家已毫无干系的,失了智的影武者出现在长筱战场,最终与武田「风林火山」军旗一同灭亡时才回到了更现代亦更沉重的主题:一个自由人被institutionalize后的悲剧。
看似在讲述影子,实则在刻画真身。“风林火山”这一战斗精神是信玄枭雄一生的最精确注解,而黑泽明将整个核心完全放到“不动如山”上,信玄不仅仅是主公,他更是整个恢宏庞大国家背后的精神依托与巍峨巨山。只要他在,国家自下而上就能得以正常运转。而至始至终影子都是作为依赖于本体的客体化存在,本体消亡必将导致其所有依附环节的普遍溃散,也正如信廉所说:“有了本尊,影舞者才有意义”。而黑泽明则用日本战国时代的恢宏场面史诗般地还原了这一必然普遍的溃散规律。相比于《影舞者》中的个体自由与责任宿命、本体消亡与客体溃散、政治倾轧与家国争斗,张艺谋的《影》显然连皮毛都没学到。
两条线:影武者--当本尊不在时影子的意义;武田家--后人不得不借助旧旗帜但还想尽力摆脱时的困境。最终的长篠合战,新式火枪埋葬了引以为傲的风林火山。影子是往日荣光之中一个卑贱变得崇高的精神史诗,战国则是时代流水(织田家的基督教父/红酒)终将带走传统的历史现实。不动的山在过去是制胜的秘诀,但在时间面前(三年已过)也不得不发动悲壮的冲锋,新旧之间的悲悯只表现为无奈的缅怀。对于时而是本体时而是影子的传统,无论是放不下还是扯不开,太纠缠于过去就像最终作为象征的旗子和命运的棋子,或沉或流,身不由己。序幕和正片一开始非常精彩
很完美啊,真的挑不出来毛病。观看性很强,没什么门槛,但是不同的人会看出来不同的门道。有几点想说:1.色彩太棒了8。可以拍彩色黑泽明仿佛发现了好玩的东西一样执着于色彩。影武士的梦真的惊艳到我了。2.台词妙不可言。我表达能力很匮乏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就是那种不直白的说,但意思到了,并且说的很妙的那种感觉。同样整个剧本也很妙。3.影武士好惨一孩子。4.火那个老头笑得真喜感。5.这个妆发让我觉得大家都好像葫芦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6.信长最后突然开始尬歌尬舞。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规矩习俗,但是看着好好笑
结尾处很令人唏嘘。影武者本之想过自己普通的生活却最终愿意帮助武田家族扮演信玄。实际上是影武者对武田家族有恩不是吗。可是结尾事情败露,影武者离开武田家族的时候所有和他朝夕相处的贴身侍卫都嫌弃的拿石子扔他,赶他。他只求见田丸最后一面,因为他与田丸是真的有了感情,可得来的回应只是继续被驱逐。他扮演信玄扮演到忘了真实的自己,开始逾越哪条危险的界限。终于被一匹马揭穿。最后武田军队战败他冲过去赴死也是不必。一切都是演戏,他只是一颗棋子,怎么还动了真情。
亦真亦幻,动静得宜。信玄死而不僵,他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是替身,是偶像,是制度,是精神的支柱;它也是梦魇,是权力,是忧惧,是挥之不去的心魔。成也由之,败也由之。替身的自我被“风林火山”悲剧性地侵占,但谁又能说他对竹丸的爱不是发自本心,谁又能不为那悲壮的痴妄,以及一场宿命般的毁灭所动容?信长感叹人生如梦,终有尽时,然而此中是否尚有几分是真?一部弥漫着东方式悲悯的伟大史诗,看至本片,我才终于get到了黑泽明——以一种被深深震撼的方式。。。
要素过多,亮点过多。庞大的武田家族,来自对手的惜才,日本的历史文化,影子武士的内心成长与转变等等,同时通过各个方面又一直向观众塑造一个伟大而尊敬的主公形象,关于他是如何了解自己的儿子,关于邻国对手为他的去世而感到惋惜,关于他是唯一一个能骑黑云的人。还有导演对色彩的运用,高饱和度的战争场面和很奇特的五彩梦境(北野武在菊次郎的夏天中也有类似效仿),还有大型场面的调动,让我这种第一次领略大师作品的小白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功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