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双双 鲁韧
本片讲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李双双(张瑞芳 饰)爱管闲事,对自私爱贪生产队便宜的人直言快语当面指责。她的丈夫孙喜旺(仲星火 饰)却和她相反,胆小怕事爱面子还大男子主
本片讲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李双双(张瑞芳 饰)爱管闲事,对自私爱贪生产队便宜的人直言快语当面指责。她的丈夫孙喜旺(仲星火 饰)却和她相反,胆小怕事爱面子还大男子主义。生产队修水渠,李双双和几个闲着在家没事的妇女去参加劳动,喜旺大为恼火叫李双双在家做饭看孩子伺候他。为此,两 人大吵了一架。双双向生产队提意见,反应对妇女评工分计分混乱不认真,又向公社党委揭发当记工员的喜旺、副队长金樵(刘非 饰)和社员孙有(崔文顺 饰)干活不负责任、投机取巧多记工分。她被群众选上了妇女队长后,喜旺怕以后管不了双双,给她约法三章,双双不答应,喜旺生气离家赶着马车去搞运输了。孙有夫妇攀高枝要把女儿桂英嫁到城里去,桂英早有喜欢的人了,跑去找双双帮忙把来相亲的对象打发走。孙有老婆找到双双大闹,正好让刚回家的喜旺碰上,喜旺再次生气离家......
本片曾于1963年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配角奖。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李凖 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张瑞芳
《李双双》下载观后评论:
直到今天也能让人笑起来和引人深思的喜剧片,真正永恒的经典。其实这片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男性劳动者在家庭生活中,依然在事实上控制着女性,地主暂时没有了,但是男性成为女性的地主。男性用代指称呼女性,可女性明明有名字;男性还使用gaslight、PUA等形式控制、要挟女性,比如李双双就不希望孙喜旺出门工作,他就偏要去,进而达到教训控制李双双的目的;李双双被孙喜旺diss的,也认可他对自己大嗓门的嘲讽。最后二人和解,是因为李双双在zz上的成功,那么不成功的女性呢?她们时刻被男性压迫着。然后就是劳动女性的双重负担,女性一边积极参加到公共领域的活动,另一边还要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即使这样,劳动女性依旧没有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那个村里头开会的场面,一屋七八个人,只有李双双一个女性。张瑞芳最好的电影作品
其实,这样一个集体社会,何不是一种美好社会的想象,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公心斗角,为着共同的利益奋斗,是一副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作为喜剧发展尴尬境遇而衍生出的轻喜剧,影片放下了尖锐的讽刺与批判,进而把一些社会不当现象转为了个人的一种行为,通过教育和引领转化为皆大欢喜的结局。让群众在观影过程中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构建了农村集体合作社的风景画。其中把民族性中“大男子主义”拿到台前来说,也是颇有进步意义的,虽然不针对男女对立,但对一些思想上仍有男尊女卑、男强女弱观念的男孩来说,想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真得看看《李双双》。
生活喜剧(轻喜剧)。李双双好样的!思想好、工作好,虽然心直嘴快,但都是为了大家好,和丈夫的感情一波三折,最后丈夫还是被李双双所感化。桂英的形象也反映了新时期女性争取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鲁韧导演特别擅长利用框架构图并加上运动镜头,镜头语言非常流畅,例如丈夫在家通过窗户看到李双双从门进来,镜头继而向后拉,我们得以看到丈夫正在趴在窗户上看李双双回来。影片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拍摄方法,先给一个较近的景别,然后镜头再向后拉或左右移动,拉成全景,得以看到全貌。李双双饰演者:张瑞芳
青山,绿水,劳动人民,精神是由内而外的。劳动很快乐,爱情很甜蜜(不避讳基于劳动和理想的爱情,多美好的观念啊),先结婚后恋爱,眼角都是情调。孙喜旺的几次出走,反复配上民间情调的音乐,都让人想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颇具喜剧感李双双讲规矩,但是并没有把她设立为一个执行的机器,实际上,最后处理矛盾,还是用了各种充满人情味的手段。只能说,要求每个人都绝对无私,是极度理想的乌托邦,但乌托邦本身也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有限想象,而不是绝对存在、一定可以实现的美好彼岸。
性别与发展第三周推荐观看。又回到了看电影与社会课程的感觉,仲星火演的很好啊,好脾气又传统的神态很准确,身为男性,成长路线也很积极,写的也很自然。李双双写东西押韵这个也很有意思。摘棉花想到银花赛,记工分与同工同酬和创造妇女的劳动力。
活泼生动的电影!虽然是老片子,但是立意深远,甚至相比当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或自愿或被迫又回归了家庭,讽刺性经久不衰。男主的演绎松弛自然,和妻子的笑闹喜剧感十足。PS:怀旧剧场在三八节放这部电影,表扬选片人员!
很有意思的一部喜剧片 六十年代的电影所呈现的李双双的形象 独立自信生动饱满 甚至可以说李双双所代表的妇女解放观念比现在的影片中呈现的更先进更合理 抛开影片的政治意义不谈 单论妇女形象这一点真的刻画得很不错
十七年电影还挺好看的人物有变化 特别真诚 这是现代社会里完全丧失了的东西 非常宝贵李双双这种性格有点点像秋菊或者潘金莲(忘了叫啥名了),就是要讲一个理,但现实要求人不能那么轴,正义反而会引起愤怒
十七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贴近生活,塑造出朴实,正直,勇敢的女性形象“李双双”。在如今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看,早在建国初期就以有塑造女性形象为主题的电影,从这一点出发这部电影具有先锋性。
2018.3.23-2022.3.21上影海燕厂,吴贻弓导演助理。觉醒附着在社会主义建设,赋予十七年的新。此外,人物鲜活,转变合情合理不生硬。第一次见仲星火可爱撒娇的表演。
追求女性解放却沦为政治运动的工具也好,人性乌托邦也罢,都不能抹杀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开创农村喜剧先河,表演上佳,风格朴素自然充满泥土气息。
性别权力的翻转,过于理想的农村乌托邦,以至于连冲突矛盾都是温和的,想起了《我们夫妇之间》,同样是妻子改造了丈夫。
拜托了 妇女形象宣传麻烦往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靠一靠 "不要我下地干活 每天伺候你吃饭 这是什么思想" 太酷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