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忧郁症/惊悚末日
◎片 名 Melancholia
◎年 代 2011
◎国 家 丹麦/法国/瑞典/德国
◎类 别 剧情/科幻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8/10 (6,209 votes)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2CD 562MB
◎片 长 02:09:54
◎导 演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主 演 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 ....Justine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Claire
基弗·萨瑟兰 Kiefer Sutherland ....John
夏洛特·兰普林 Charlotte Rampling ....Gaby
约翰·赫特 John Hurt ....Dexter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rd ....Michael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rd ....Jack
布拉迪·科贝特 Brady Corbet ....Tim
乌多·奇尔 Udo Kier ....Wedding planner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Jesper Christensen ....Little Father
Cameron Spurr ....Leo
Deborah Fronko ....Michael's mother
James Cagnard ....Michael's Father
Stefan Cronwall ....Br?llopsg?st
◎简 介
剧情
影片一开始就是地球的毁灭,随后时间向前回溯。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对姐妹之间,贾斯汀和卡莱尔。姐妹俩原先关系亲密,可是随后却渐行渐远。在影片的第一部分,贾斯汀和米歇尔要举办婚礼,可是在结婚后不久,贾斯汀就患上了忧郁症。这种疾病非但没有让贾斯汀歇斯底里,反而让她在地球在遭受诅咒和被毁灭之前异常的冷静。可是她的姐妹,克莱尔却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感到异常的恐惧。拉斯·冯·提尔表示说自己以往的所有电影都是以一个开心而圆满的结尾结束的,这部电影将成为他的第一部“悲剧性”的没有大团圆结尾的电影。
影片中,“忧郁症(Melancholia)”是一颗行星的名字。这一黑色的星球正以出乎科学家意料的速度逼近地球。影片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中,由克里斯汀·邓斯特饰演的妹妹贾斯汀正在举行婚礼,但老板、父母的冷言冷语和不当言行却让她逐渐疯狂,最后,她选择在新婚当夜以背叛丈夫的方式来损毁整个家庭。在冯·提尔看来,这个角色本来就有忧郁症,“她试图用婚姻和传统关系治疗自己,但却在各种情况下袒露出忧郁本性。”第二部分,姐姐克莱尔试图帮助身患忧郁症的妹妹,同时,姐夫、由基弗·萨瑟兰扮演的天体学家却逐渐发现这颗叫做“忧郁症”的星球正在撞向地球,“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去。”
对于这部影片,冯·提尔给出的形容词是“浪漫”。电影最后,邓斯特扮演的忧郁症患者逐渐成为了一个心理上的强者,面对最终无可避免的末日命运,她将姐姐和姐姐的孩子聚拢到一起,共同面对无法避免的命运。与此相反,在《24小时》里顽强不倒的基弗·萨瑟兰,当意识到自己无处可逃时,却懦弱地自杀了。
幕后制作
2007年拉斯·冯·提尔曾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和心理恐惧症,他曾说过:“基本上我害怕生活中的一切,除了拍电影。”由于极度害怕飞行,他的所有电影基本都在丹麦和邻国瑞典拍摄。因此,可以预见他会将自己对于恐惧和忧郁症的切身体会融入这个灾难故事之中,他还表示该片“不会是大团圆的结局”。
冯·提尔在采访中说:“Melancholia行星比地球大十倍,我喜欢这个被超级行星吞没的创意,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浪漫主义式的美德——在等待死亡的时刻渴望升华。事实上,这部电影或许包含更多浪漫主义思想的本质。我想说的是,今天很多电影关于浪漫主义情感的表达都十分无聊。”
此外,关于“蜘蛛侠女友”克尔斯滕·邓斯特在片中的表现恐怕要令众多粉丝大跌眼镜。拉斯·冯·提尔说:“我觉得克尔斯滕真的脱得很容易,太容易了。”他笑着说,“任何一场自慰戏我们都没有强迫她,她每一场戏都是一条过,非常顺当。演的特别好。”
拉斯·冯·提尔是个《蜘蛛侠》迷?
克尔斯滕·邓斯特是与拉斯·冯·提尔合作的演员中,第三位曾参演过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蜘蛛侠》三部曲的人。此前,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曼德勒》中,演员威廉·达福和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也曾参演过《蜘蛛侠》三部曲。因此很多人猜测拍着文艺范儿电影的拉斯·冯·提尔骨子里其实是超级英雄商业片《蜘蛛侠》三部曲的粉丝。
Persona Non Grata
本片在戛纳展映时,拉斯·冯·提尔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发表同情希特勒和纳粹的言论,而被媒体指责。尽管在那之后,导演公开道歉并且表示那其实是自己的一个玩笑,但解释依然无法平息公众的不满。为此,戛纳组委会临时召开会议并宣布:拉斯·冯·提尔是“Persona Non Grata”(不受欢迎的人),意思就是戛纳的红毯和海滨大道上不再欢迎他,将他“驱逐”出戛纳电影节,并且警告他应该谨言慎行。
幸福的忧郁
克尔斯滕·邓斯特饰演的女主角患有重度忧郁症,按导演拉斯·冯·提尔的解释,“她整天都在梦想着海难和船只失事,梦想着自己能够沉入海底死去,就像20世纪上半叶的一位丹麦小说家Tom Kristensen笔下所描写的那样……灾难降临的时候,她(克尔斯滕·邓斯特饰演的角色)感到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导演认为“当灾难来临时,忧郁症患者们能比普通人更淡定,他们不会惊恐,反而会对普通人说:‘我之前跟你说什么来着?’。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不像普通人还有那么多纠结。因此可以他们淡定而幸福地接受这件事。”
此外,拉斯·冯·提尔认为自己也是个有抑郁倾向的人,他对这种情况如此描述道:“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看事情都会带有一些悲观情结,而不是那么客观真实。比如我们喜欢带一点忧郁的音乐和艺术,通常,我们都觉得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比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更加浪漫。”
关于取名和标题
导演最终选择了“Melancholia”来命名那颗象征着灾难和抑郁,将要撞毁地球的行星,并且将之定为影片标题,而单词本身的意思就是“忧郁症/抑郁症”。此外导演还提到其实象征忧郁的星球是土星,而星球彼此间发生大碰撞在整个宇宙中是屡见不鲜的。
花絮
·影片原定的女主角是佩内洛普·克鲁兹,但克鲁兹已与迪士尼签约,加盟《加勒比海盗4》,因为档期原因没法参演《忧郁症》,冯·提尔不得不另寻人选,由克尔斯滕·邓斯特取代佩内洛普·克鲁兹。
·影片入围2011年64届主竞赛单元,导演拉斯·冯·提尔在记者会上以玩笑的语气表示“同情纳粹”,结果却被媒体越闹越大,戛纳电影节最终以“不受欢迎”的名义将他“逐出”电影节。不过该片的女演员科尔斯滕·邓斯特还是在闭幕当天收获了最佳女演员奖,并在感谢词中致谢冯·提尔。
·继比约克和夏洛特·甘斯布之后,本片的邓斯特已经是冯·提尔第三次将女演员送上戛纳影后宝座。
·克尔斯滕·邓斯特凭借《忧郁症》中的演出夺得了影后桂冠后,却缺席发布会。有传言称这是因为影片导演拉斯·冯·提尔因关于纳粹的玩笑之言而被驱逐出戛纳后,主演克尔斯滕·邓斯特担心会有刁钻问题而故意回避公开面对媒体。
·拉斯·冯·提尔希望让电影看上去真实而浪漫,浮华而现实,因此影片大部分场景都是在一座宏伟的瑞典城堡中完成的,而拍摄时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手持相机。
·《潜水艇》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看完本片后,曾不无幽默地说了一句:“电影结束之后该怎么办?”(影片以行星撞地球,地球最终被毁灭为结局。)
◎影片截图
《忧郁症》下载观后评论: 人都要死,却不知何时因何而死,在巨大未知的恐惧中女主恍然无措。周围人还在粉饰生活,并要求你对佯装的部分感到快乐。女主找的老公不能了解她,装作感性的样子,只为了讨她欢心、与她上床——她对于生命归途意义的母题的拷问,在他看来只是为上床做的铺垫,把她的挣扎当作幼稚孩童的呓语,连哄带骗就糊弄过去。所以行星撞地球时她平静了,自己死期和方式都明白了,死亡只是一件事,经历就好,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好像能体会她在死亡之光下放松沐浴的自在祥和。也能理解姐姐的恐惧,和她忽然体会到的孤独:地球要毁灭了,食物索然无味。她甚至想回归逃避的惯性,喝香槟听音乐点烟花,与亲人迎接甚至庆祝死亡。被女主有力地回复说这是屎,死亡就是死亡,强加意义是逃避自欺。可是看清一切的女主,竟还愿编童话哄侄子,成为姐夫,不愿脆弱爱人面对残忍真相
早有耳闻的一部作品,见过韩秉哲的评论,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女主从故事一开始是相当愉快的,但由于郁星下降、家庭纷争和冗长的婚礼等使欢乐逐渐褪色,人变得疲惫和厌倦。女主后来多次走出城堡,跑到室外观星游荡,一种相对的、与婚宴相对立的孤独便呈现出来了。离群索居会带来疯癫吗?这样的感受是我们常常会体会到的,人们并没有那么欢乐,是却是某物迫使人们进行欢乐,僵硬的笑容后边恰恰是痛苦的存在。与欢乐一样,痛苦背后何尝不存在着一种欢乐呢?这是自暴自弃的贾斯丁的欢乐,郁星来临,大物终于揭开了欢乐背后的痛苦,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姐妹两人也最终得到了理解,毁灭的时期多出了几分和解的欢乐。拉斯想阐述他眼中的悲剧,指出悲剧是有意义的,我想他还是不得不讲出一份带有喜剧风格的悲剧了。
前半是雞飛狗跳的虛偽人間,後半是寂靜孤獨的真實末世。妹妹面對末世比人間更平靜,姐姐則相反。鄧斯特演得真好。這角色更像躁鬱症吧。甘斯布不適合演這角色吧,這角色應該是賢妻良母型才對。也看不出她對妹妹的愛,更像是責任,好像嫌她煩但沒法放下,更像是保姆或養女,不像關心她的親姐妹。妹妹最後抱著姐姐安慰的手比姐姐之前的一切動作更顯示出關愛。Evak後我對intimacy嚴格了好多⋯⋯以應該寫實的手持攝影去拍非日常,同時畫面又極精緻,情節有時寫實有時過於戲劇化。在現實和超現實間穿梭的電影。我對末日的態度更接近妹妹。「這世界的生命如此邪惡,我們不需要傷感,沒有人會想念的。我知道我們注定孤獨。」well,難怪Even會喜歡。
前室友Michał最爱的片子之一 他推荐的原因是我的短片里月亮靠近人时和忧郁星撞击地球时很想 哈哈 片子前后部分虽然割裂 但却充满对忧郁症的哲学思考:前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寸步难行 因为对世界真相的某种清醒 后者是创造了一个特殊情景 让全人类从日常现实生活的自我麻痹中清醒 直面生命和世界的本质 忧郁症在此不再是一种病 而是人本该有的状态// 虽然手持在如今是常态 但影像风格我还是很喜欢 值得分析画面// 女主在第一章演得真好 换言之导演也导得很好 什么时候给什么情绪 层层有套路 一步步把人物逼到死角 去展示她fucked up了一切 引起观众共情
忧郁症患者可以同理Justin,普通人可以同理Claire。Claire觉得Justin不理取闹、矫情,而Justin看到Claire这么怕死,也觉得矫情可笑,一直冷眼旁观claire的恐惧,特别是当claire说想要去露台上和红酒听音乐特别有仪式感的去死,justin说这是piece of shit。忧郁症患者和普通人互相觉得彼此矫情,突然想到我的一个老师说他不理解抑郁症患者,觉得很矫情。我也觉得他挺矫情的,他这么努力地生活求上进,我只是乐得想笑。看不懂的人就不要在这说矫情、烂片之类的了,人与人本来就是不能够理解彼此的。不能理解就请你闭嘴
随着开篇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慢镜头展现星球死灰般的芭蕾 拉斯·冯提尔用「2001太空漫游」蓝色多瑙河的复段引出了他的末世景观 而Melancholia提供了一种意欲哀悼的两难状态:面对那些从未拥有或一开始就已经失去的东西 唯一占有它的方式就是将那些仍然完全拥有的东西看做已经失去之物 在最彻底的意义上 忧郁症可以说是哲学的开端——Justin恰恰并不是忧郁的 她的损失是世界的终结 而她所哀悼的也正是这一绝对的损失 可以说她真正地生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 在这场灾难还只是威胁的时候 贾斯汀只是悲哀的忧郁症患者 在灾难到来之际 她寻回了真正的自我
片名如果不点破忧郁症我真会信导演在拍世界末日当然还是在怀疑两姐妹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我觉得两种情况都可以互相解释因为异常的情绪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既可以说是末日也可以说个人的情绪和非理性的幻想体验感觉这是拉斯冯提尔的电影里非常不拉斯冯提尔的一部因为他把忧郁症拍成世界末日我好像看到他对忧郁症者的理解关怀但我还是不觉得他的电影在回头向善因为他这次他居然说地球和生命是邪恶的就这句话就要被人骂拉斯冯提尔的影像风格注定难有精致的构图但从上部的《反基督者》和这部他都在拍天上的星星关注它们的几何关系
忧郁症的纯粹具备摧毁一切的力量。 忧郁症患者有种渴望灾难的欲求,而欢愉从灾难中衍生,忧郁症患者通常在灾难面临时表现得十分理性,因为他们如此频繁地经历类似的处境以至习以为常了。导演找到了呈现这种摧毁以及个中甘味的表现方式。贾斯汀(Justine)呼唤这颗行星的到来,它便抵达了。灾难中是有欢愉感的,这种苦难中的欢愉也是忧郁症所馈予的一部分,将一切摧残毁废是个诱人的行为。丹麦诗人Tom Kristensen有则诗句:’我们拥有对破灭、屠杀和猝死的欲望’(《恐惧》,1930)。
看了之后能够触及到忧郁症的边缘吧 忧郁症吞噬地球 也通过这种惊恐吞没人类。本来想打三星但为了序章的漂亮呈现打了四分。原本是因为韩炳哲从Melancholia中看到他者世界的来临和爱欲复活 我从前半部女主破除虚伪、还原人际关系的本真看到了浪漫主义的纯粹爱欲 但片子的后半部完全就是在传递忧郁症的感受 通过一个巨大的灾难把人的心智引向一个旁观席位,面前两条并行的轨道,一条是自我安慰的懦弱绝望,另一条是虚无的忧郁深渊。(是我我就开始坟头蹦迪,即便是五分钟也要快乐活下去。
拉斯·冯·提尔用虚幻呈现真实,用动作完成虚无。《忧郁症》用压迫感极强的手持镜头,把角色的焦虑始终最直观的灌输给观众。前后两个章节,先是以常人视角,去体现生活琐事的累积,所带来的压抑情绪。后段以忧郁症患者视角,回看末日前,常人的焦虑无意义。前后段参照对比,也是将观众引入“忧郁症”精神世界的过程。当生活沦为琐事的堆砌,忧郁症不过是生命虚无的反应,只有世界毁灭才是解决的办法。一个场景,几组人物,导演用极端的态度,表达着对世界与生命最直白的愤懑和悲伤。
3.5 快进着看完的。配乐很绝,摇晃的镜头和乏善可陈的对白让人乏味。并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也怕自己会进入一种抑郁的状态。但导演能把婚礼拍得如此无聊且丧气到让我理解贾斯汀想逃离的感受也是厉害。两姐妹对待死亡来临前的不同反应,相较对世界绝望的忧郁症患者更泰然处之。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克莱尔在临死前表现的焦虑也是一种不正常?“地球是邪恶的。”是的,这个世界有时候看起来就是那么虚伪且坏。泛着蓝色月光的赤裸酮体是多么勇敢拥抱一切。
当邓斯特说出:“宇宙中只有我们,我们是孤独的。”这句台词后,那种恐惧与孤独感仿佛穿过屏幕刺入血肉在骨头里蔓延开来。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总能展现一个极致的对立面,对宗教,对人性,对艺术的思考在新世纪以来可谓独树一帜,他总能找到一种方式去毁灭人类几千年传达下来的精神作品。他和昆汀一样,后者喜欢直白的展现暴力,而拉斯·冯·提尔喜欢用镜头隐藏巨大的暴力,就像是贾斯汀躺在草坪上与死亡赤裸以对的画面,迷人,诡异且窒息。
#难以进入情境,手持摄影本是拉近距离的,《忧郁症》却时刻在制造隔阂。剧作上是极为私人化的影像呓语;摄影上则太过精致,拉斯·冯·提尔标志性的跳切和失焦用得不够频繁,简言之单个镜头时长要比他的其他作品长很多,所以构建「破碎重组的长镜头」的效果并不出众。我还是更喜欢他后面几部所采用的论文体,一个叙述者,一个演绎者,前者冷静,后者疯狂,倒是能把他脑子里的东西说圆说透了,影像风格正好也是完全相反而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