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只雪豹闯进了一家牧民的羊圈,咬死了九只“小牛犊子”一样的羯羊。因此,牧民父子争执不下:大儿子金巴(金巴 饰)坚持要打死这只雪豹,父亲(洛桑群培 饰)却要执意放生,小儿子“雪豹喇嘛”(才丁扎西 饰)得知此事,带领一组电视台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并牵引出多方的冲突与争执。从信仰和法律角度出发,众人督促金巴释放雪豹,一场生存与规则、执念与放下的探讨由此展开。在遥远的过去,一只还未成年的雪豹跳进羊圈里,咬死三只羊后被抓获,却被还未出家的“雪豹喇嘛”放走; “雪豹喇嘛”出家后,在山里闭关修行365天,迷失在山林间将要死去时,却遇到了当年被他放走的雪豹……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万玛才旦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提名)万玛才旦
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雪豹》下载观后评论: 车子撞上「雪豹喇嘛」之后看似什么都没发生实则发生了路线转移,且留下了行动轨迹。手持摄影机——看似在追赶「雪豹」的《雪豹》喇嘛实际上「很久以前」就在被「雪豹」追赶,且与那位《白日梦想家》有过接触和摩擦——到底「它」是享有特殊地位和待遇的雪豹,还是正在流亡(有点瘸)的野驴?目击者基本没有争议:不仅有物证,它身后的诸多追随者其实也可作为人证——无论是藏人还是汉人,长远的趋势是将有更多的青年人学说中文、学习中华文化、接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至于国家保护动物「雪豹」与牧民圈养的家畜「羯羊」之间的流血冲突,那是「吸金吸血」吸眼球的互联网景观,是喜欢「带路带货」带节奏的酒鬼司机、喜欢拍「羊血馒头」题材的摄制团队和喜欢吃「瓜」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热点。因此,想了解「幕后故事」的观众有必要透过现象看逻辑。
和之前看过的《静静的嘛呢石》《撞死了一只羊》一样,这部片子触及了好多话题,但既没有非要把其中任何一个怼在观众脸上的意思,也没有像一些长镜头文艺片一样用静态画面逼死观众,而是稳稳地做着show not tell,有一股自己的笃定自信。开头的车内戏让人有些担心——掺入了听得懂的普通话,母语尴尬一下子起来了,对话内容显得很刻意。此外知道导演想安排王旭这个角色作为外来者,但这张选秀脸和这口话剧腔真的太出戏了。直到藏地扛把子金巴再次出现,那股万玛才旦电影里熟悉的自然风格才回来了。金巴的每一段输出真的都太精彩——这是一个怎样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后天的表演训练融合得浑然天成的演员啊!喇嘛的选角也非常好。虽然记者多次不停地叫他“雪豹喇嘛”有些尬,但也许这也是导演表现无效沟通的一部分吧。雪豹的大猫化略有些流俗。
240602-24#68】故事只讲了一半,万玛才旦导演作品回顾展。这片子前边的贴片广告多到让我感慨时代的发展和资本的力量()。话说回来我可真的是太喜欢金巴大哥了,之前就单纯因为长在我爱大只猿类(不是,但考虑到我喜欢长濑智也和Jason Momoa,感觉这个总结说法也不过分)的审美上,但是这次的几段疯狂输出台词真的是看得我又开心又佩服。其实这部的故事蛮单调的(我觉得),人物上除了大哥,别的都平平无奇,电台那几个就还挺莫名其妙的,至少我没get到给那么多细节在塑造人物和推进剧情上能有多大帮助 =、= 喇嘛也是, 啊你不是喜欢拍雪豹吗,这现成的就在身边,咋又不拍了。演摄像的那个小哥,也不是啥大的角色也没啥有特点的演技,咋个演职表还排这么靠前,海报上一共仨人签名竟然有他一个。很妙。。。
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视听语言,非常富有冲击力,很好地营造了高原上粗犷的感觉。构图在足够唯美的同时也做到了意境的营造。影片本质是关系的塑造,没有冗长的叙事就完成了牧民、雪豹、电视台以及公权力等等不同立场间的冲突,整体显得游刃有余,十分难得。雪豹在牧民心中有着传统文化上的神圣意味,同时雪豹也在实打实造成了牧民的损失,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双方陷入僵局。电视台以一种猎奇的视角介入事件,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外人不负责任的视角。最终事件的结束来自于公权力的天降,未触及事件的本质内核,教条主义地定义生死,急转直下地结束事件十分讽刺。
2024.05.19于珠海扬名广场幸福蓝海VIP厅。万玛才旦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有没有涉及主线都加了进来,比如电视台主持人的爱情,比如许多对白,如果用商业片的观影习惯来看这部电影会非常难受,虽然生活上,和主线故事不相关的人和事有很多,但是电影里也太散了。如果是个商业片节奏,第一幕众人对雪豹观点不一,第二幕就该引入新的势力比如体制内工作人员,第三幕出现新转机把故事推向顶峰…?电影一直想强调雪豹有灵,可是直到影片结束,对于雪豹的动机,观众依然得不到答案,又怎么能感受并认可到它的灵魂存在?
很多地方很粗糙,尤其是开头的电视台四人车那里。然后就是不同人群的分化,不知道是刻意的粗粝感还是未来得及打磨。雪豹引起的各方争议是个多视角的困局,却又在不同程度地化解,直到最后姗姗来迟的那拨人,以无弹性的底线激发了最冲突的情节。这就是最吊诡的地方,多元视角解救不了困局,而是把它化成了多视角的死局,唯一能够化解的是暴力的底线实践。把故事讲了一半的万玛才旦原来也是羊圈里的一只雪豹,只消看最后那行字大概就清楚几分。而且,他的困局也许还来自于电影的艺术形式本身,因为视觉是种温情脉脉的暴力掠夺机制。
雪豹眼中所看到的,不是晃眼的月光和靜置的銀河,而是淒凜的寒風中豹仔的飢餓,奔跑,撕咬,獵物驚恐四散,血漿噴湧,凝結,再慢慢滴下,「殘忍」的世界還是平平「應然」而已呢?直晃晃的日光下肅立的小喇嘛,忽地勾起一串的回憶,雪豹也被迷住了,於是那刻入定,於是低頭致歉然後遠去,四周喧鬧與他無關,而佛祖剎那間拈花一笑。p.s. 動物世界的殘忍似乎永遠沒有人類來的更甚,雪豹仍有記憶,仍有謙卑,仍有歉意,他似山中精靈,守護那片淨土法輪常轉,人心總會有一片「清淨」之地。感謝萬瑪才旦導演。
人和叙事都很僵硬,粗粝,不太是让人享受的电影雪豹喇嘛就看着,朋友记者,政府官员镇压他养羊??养家的哥??,呵挂个大相机天天说要拍雪豹拍不到,明明眼前有一只,他也遇到过几次这雪豹也是,这家人已经放过一次了,说得那么有灵性,干嘛一口气咬死人家九只羊又不吃牧民的财产不受法律保护吗?动物保护法优先还是财产保护法优先?有冲突的话政府不干事让牧民打落牙齿吗?羊??的命就不是命吗?演员确实演得比较僵硬,人的情感和关系似乎都是表面的,风景很美可惜拍得一般
动物的 CG 太假对本片或许不是坏事,正因为意识到这只雪豹的反自然、非生物的一面,与片中 BBC 纪录片里的雪豹、只存在于手机屏幕中的妻子(妻子的扮演者也是雪豹的扮演者大概率是故意的)并无二致,我才会意识到万玛才旦或许想要召唤的不是物质世界的神秘自然,而是能够自如游荡在古老宗教民俗与现代数字媒介的幽灵,那些令前人敬仰、惧怕的神秘并非随着现代科学消失了,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比如电影,它可以成为任何形态,万事万物也可成为电影(虚拟)。(补标)
也就那样,影像质朴纯粹,摄影机之眼、手机摄像头的转换很耐人寻味,但故事本身和文本都太单薄了,甚至有些逻辑不通的部分。这也导致了整个片子从头到尾就是没法去深入任何一个部份的,人性和神性的对立也好,信仰和生活的危机感也好,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冲突也好,其实都只是点到为止而已。中间的几段激烈争吵戏份,其实和最后漫天飞雪的幽静结尾氛围也并不相符。如果只是把雪豹这种生灵的神性发挥到极致,那该有多好
是谁闯入了谁的领地和生活?几千年前人类闯入雪豹栖息地,现今雪豹闯进牧民的羊圈;电视台闯进牧民的家,牧民终闯不进公权力的缝隙。想起最近去坦桑尼亚,也听到向导说当地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与非洲狮子的冲突,以及政府将马赛人驱逐与给福利引搬迁的政策。作为非在地人不敢妄言,怕一不留神就成了伪善的远方的无知人。虽然人类生存地域的扩张实在贪婪,但同意值得警惕的是,谁在定义谁的生命更高贵?
议题太多,太散了,但又有一股子精气神儿在。收着骂,但还是逗的我在电影院大爆笑。这股子主体民族拿“少数民族”当野兽的姿态,真冲鼻子啊。熊梓淇的烂演技如此合衬,简直神来一笔。“雪豹真残忍啊”,您瞧瞧这台词写的,以后想骂人,就把金巴的藏语rap翻出来听,神清气爽。以前不懂“有关部门决定依规赔偿”的黑色幽默,现在懂了,直接把金巴那几段藏语脏话rap抬升到了另一层高度。
略低于预期,比较想看到预告中高密度的矛盾冲突,正片力度明显减弱,并且更以雪豹之神性灵性为重点,冲突基本都由金巴展开,金巴最初诉求是要么杀雪豹要么赔钱,三轮争辩实际诉求并无升级,争来争去还是停留在同一个圆内。为什么没讨论雪豹咬死九只羊的动机呢,是想表达雪豹拥有原始野性?还是对牧民的一种报复?看完有点勾起对西藏旅游的向往,尚未被破坏的自然真美。/BC万玛才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