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德国人祖(奥斯卡·威内尔 Oskar Werner 饰)和法国人占(亨利·赛尔 Henri Serre饰)在巴黎结识。他们意趣相投,对诗歌和小说都有强烈而共同的兴趣,甚至二人为着同一个雕塑也着迷。顺利成章地,祖与占都爱上了同一个女子:聪明貌美的凯瑟琳(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饰)。 在这样的关系中,占选择了成全温柔单纯的祖。他们一起到乡间度假,度过了美妙时光。然而一战的爆发,却让他们失去了联系,在自己国家服役期间,他们多么担心会在战场上杀死自己的好友。而祖,从不间断地给妻子凯瑟琳写信。 战争结束,祖与占再次相遇,占觉察到祖和凯瑟琳的关系很糟糕——她对婚姻以外的感情从没停止过追逐,喜欢在各种爱情关系中享受自由。占在祖家中住下,凯瑟琳毫不掩饰对占的爱,这段三角关系平衡而快乐的维系着,旁人完全看不透。当占要离去时,凯瑟琳直率锐利的性格让事情起了变化……
《祖与占/朱尔与吉姆》下载观后评论: 8/10.特吕弗用新浪潮感的轻盈畅快与前卫活泛,述讲一段断离崩解的矛盾男女韵事。借助三角稳固特性,反将三者性格相互独立特设,再将个体捆绑以拆解既存稳定关系,呈现地位不均、不易调和的目的性根源。祖与占,祖,对生活平和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占,对自身放纵随性的浪漫主义者,二者纠缠在凯瑟琳左右摇曳不定,但却奴顺妥协于后者的控制之中。而她,则屈从传统与现实联姻,却无法掩盖自身对自由的浪漫欲求。三人于爱情统领下的私欲纵横,自私与贪婪扼杀纯真爱意,占有欲则填筑信念的动摇迟疑,后在旁白交待下,层进拓展至生活生存乃至生命的博大探讨。我们玩弄生命的源泉却以失败告终,战争前后恰如状态分割,死亡是突兀却必然,统归为对爱情的献祭,对生命的坦诚。在永恒的缠绕羁绊下,由爱情母体离析开来的疯狂、优雅、疏离、痛苦,在愈发纯粹。
最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年轻时想找一个自己爱的人过一生,年纪大些后,会认为还是找个爱自己,日子会比较好过“。以往也有人对我如是说过,但初听的我只觉得这是TA自私、怕受伤的表现。自从看到身边人鲜活的实例,我才明白,找一个自己爱的,怕别人看不上自己,找一个爱自己的,又觉得自己亏得慌,就像电影里的三角人物。感情这件事本来就不是能上秤称的物件儿,双方情感付出的轻重真不好平衡,像女主和男主,两人爱得,外人看来倒是半斤八两,但身为当局者的他们,总在博弈,总在报复中求公平,感情里可以使坏,小打小闹是情趣,大阵仗,则会闹个鱼死网破。人为什么很多大道理都明白——大差不离就得了,行动上却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呢?非要求个极致,真的太耗费精力,太需要勇气了。不觉得沉河的男女很作,他们是不懂折衷艺术的人,活得辛苦,但纯
爱上凯特琳的原因要从神秘古老的雕像说起,那女人游走在可爱与可怕之间,还有勇气跳河。祖告诫占不要和凯特琳“那个”,也为了不和占交锋调去苏联。祖容忍妻子出轨,甚至劝说她改嫁,只为了将她留在生活中。改嫁后祖和凯特琳在占的楼上旧情重燃,占忍不住嫉妒。娇蓓和阿伯是最惨的两个角色,甘愿成为占和凯特琳较量中的棋子。生命像悠长假期,不要玩弄生命的源泉,种种感叹像是成人童话里的原文,爱情在针锋相对中时而凋零时而涅槃,只要世界不讨厌凯特琳她就是赢家。汽车冲下断桥时,凯特琳的笑真实而动人,占似乎一脸木讷;两人的生命于此终结,比枪杀有趣多了。火化的场景虽然残酷,却像一种温柔的解脱。祖在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人后竟然如此平静,或许他已经找到与爱情和解的方法。特吕弗总是出乎意料又不做作,真和我胃口。
“我战前看过的中国舞台剧,幕启时,那皇帝趋前跟观众说:「你們看到的是世上最不快樂的人,因為我有兩個妻子,一個大老婆,一個小老婆」”占在小说中写两人是堂吉诃德主仆,像骑士一样维护与贵妇人凯瑟琳的爱情。但最为精彩之处在于片名《祖与占》恰恰抹掉了这个中心点,就像凯瑟琳在沙滩说的泡泡隐喻,象征她说的“两个人相爱未必足够”。从这个角度说,凯瑟琳处于泡泡的中心点,但有一种力量将她往泡泡边缘的壳推,祖问壳有多厚,壳的外面是什么。壳有多厚不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这种力始终存在,壳的外面是中心主义的消散,代表了自由的消散。借用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便是“我追求自由,我自己负责”,表明了把自己全部留给自己是不可实现的,是虚空的,令人绝望的。呵呵,男人还是得长得高。
特吕福初期三部曲完结篇,能看到新浪潮的形式规范也能看到后来使他功成名就的“优质电影”的手法。以一战为界限,前半段洋溢着新浪潮活泼欢悦的节奏感,一切新浪潮所倡导提及的省略、变焦镜头以及随意晃动的构图等都在加深着影片愉悦快乐的气氛,同时也是可加重着间离效果,尤其是男性旁白的剧情勾勒绵延到了结尾。后半段,伴随着战争纪录片的沉重,影片基调变得也愈加严肃。凯瑟琳彻彻底底的在完全非利他的快乐原则中迷失,如果在前半段还有三人绝妙的平衡的话,后半段这一平衡来回摇晃,完全消解了所谓俗世的道德准则,就是一种后现代的无中心物理性的原则。而这一切都是那场已经发生的战争还有已在萌芽的浩劫。如果像要谴责凯瑟琳非道德非理性行为,不妨想一想究竟外在世界还有多少道德呢?
我倒不认为一部电影里讲述女人多伴侣就是所谓女权电影。套词行为终究是浅尝辄止不明就理万事大吉的借口。不如从深入思考婚姻的考古学开始。如果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当下的一夫一妻制是严格受权力管制和限量分配下的自由选择。那如果抛开一切法律和习俗,伴侣选择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呢?就跟4s店一样,买得起我就多买几辆?婚姻保障的到底是什么?一个自由人到底想从婚姻中得到什么又能得到什么?他能负担的成本是什么?开放婚姻如何?都开放了,婚姻是否意味着解体?婚姻关系的标志是什么,一起生活?生活多久?最关键的,自由的代价如何?在开放婚姻的现实条件远不成熟的现在,自由的代价是什么?可能如果你对人性有信心,就应对开放关系有信心,如同对共产主义社会有信心。
原作者罗什因为特吕弗在杂志上为小说《祖与占》写的几句话,特地致信表达自己的感动,认为特吕弗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从而开启了两人长达三年有规律的通信,因为彼此的懂得,直到罗什辞世。可惜罗什最终未能等到电影上映,不过特吕弗的这部代表作,确实表达出了罗什用笔写出来的东西,故事中的亲密情感表现得“可感可触”。一些联系:1.读《杜尚》时标记的《祖与占》,罗什与杜尚因一次见面而交情开始,两人志趣相投,友谊持续了四十多年。评价杜尚流传很广那句“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度过的时光”,正是罗什说的。2.《纵横四海》也是三人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里面的主人公叫“亚joe”和“亚占”。3.关系就像行进中的车,总在变速,还可能会突然熄火。
时隔半年多都没能把这部电影看完,每次都是从头开始看,看到一半实在太无聊了打瞌睡就关了。按理说本来这种题材应该会很好玩很有趣,居然拍的这样零零碎碎,不知所云,台词感觉也是毫无逻辑关系的打闹,但旁白又让我觉得这是部很严肃的电影。。也许是翻译的原因,也许是我下的版本画面偏暗,看的时候总感觉像是从很远处的一个小孔观望他们,这种距离感。。让人完全没有代入感,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每句话又有暗含什么内容,又在卖弄些什么文学哲学,也许只有女生性格才会喜欢这种电影吧,像我这种直男癌就算了,四百击也一样无聊,呵呵,法国文艺片拜拜
[30]特吕弗拍凯瑟琳应该不想观众用道德去看待她,但是他没有完全做到,对爱情的探讨有部分还是在道德内的。凯瑟琳和祖在一起时拍的比较好,因为占对凯瑟琳的爱还未表达出来,所以不确定的三角恋可以和确定的婚姻共存。但这在凯瑟琳和占在一起后就变了,凯瑟琳是抛弃了不确定的关系而选择确定的关系。她做了这个选择后就是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框架里,所以她再次对占表达爱意和拉着祖一起死的行为是免不了用道德去看待的。她的这个选择也是自杀的根源。如果占是笑着死的,以上观点作废咯。只有少部分的画面有表达力,很多时候语言在影像之上。
影视中经典的三人关系 三个人就能构建既可释放欲望又被约束缠绕的关系 想到《小城之春》祖代表约束 占代表欲望 人总是欲求不满 在外界忍耐极限以内竭力摘到最远的果 但为此搅乱了他人的人生同样需要用自己的痛苦赔偿 人类关系由于欲望和原则的碰撞 是痛苦的“凯瑟琳想把骨灰撒在郊外 但是规定不允许” 困境相伴人的一生而所谓欲望、人之本性由什么构成 我来不及细想电影就结束了 因为我的思考也被已然森严的道德约束给束缚住了吧无规律的快速剪辑 景深变化的镜头 小景深捕捉人物的快速动作 视听上处处充满新浪潮的味道
电影是梦,是导演和编剧对一句震撼人心的话的阐述,也可以是一个想法的捏造,也可以是一个风格的展现!又是一个充满文艺风的小品文!女主既充满自由气质,又有小女人般的死缠烂打!既追求爱情,又见异思迁!最终还和自己爱的人同归于尽!这种矛盾体!可能就是导演想表达的吧!但是让我觉得不舒服,甚至有些无聊,絮叨!但也许这就是导演的自我气质的表达!同时男性的角色又很懦弱,不坚定,被女人牵绊着很任凭宰割,连还手的想法也没有!不知道什么意思!女权?也许这也是表达上的弱化突出主角的手法!这这这,,,尬!
1.现在想想,保持传统爱情观也挺不错的,无论暗潮如何汹涌,名义上都有一隅可栖,如果不细细分析,便可以幸福的自欺欺人下去。2.我们玩弄生活,却被生活玩弄。3.特吕弗“新浪潮”的剪辑、配乐以及拍摄。4.祖与凯瑟琳相拥的画面以及越轴,俩人肢体产生窒息感,那种峰回路转的感情和动作的骇人让人产生极大的悲哀。5.爱情不能已自我为中心创造,可是利己本身好像没错,关键在于(对爱)理解,根本依旧是灵魂(?)6.凯瑟琳最终还是跳了下去,可镜中的占依旧没有表情。7.最后火化的场景,那俩人烧尽碾碎。
两位好友之间的爱是纯粹的甚至高级的,令人向往的,祖的一句提醒:“注意那个女人,也注意你自己。”已经预示了最终的结局,当操控的欲望不被满足,欲望便如同存入了势能,最终终要找到途径释放。爱情中的弱者祖如同毛姆笔下的菲利普,凯瑟琳就如同米尔德里德,在女人眼中,祖的行为是值得怜悯的,值得同情的,温柔但绝不平等的,祖从来都不是她真正的目标,只不过是刺激自己目标情感的工具。一个善变/难以满足/多情/放肆/恶毒的女人;与两个互相深爱的男人,爱情的向往,友谊的崇高最终诱发了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