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者仁心 加泰林·罗塔鲁 加比·弗吉尼亚·萨尔加
克里斯蒂安,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一个致力于自己职业的理想主义者,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家医院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手术成功的病人意外死亡,这让他非常困惑和苦恼。于是他开
克里斯蒂安,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一个致力于自己职业的理想主义者,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家医院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手术成功的病人意外死亡,这让他非常困惑和苦恼。于是他开始调查,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医者仁心》下载观后评论:
6/10。固定机位和手持长镜头消磨着观者耐心,也暗示低效的行政体制使主角身心俱疲,检举事故的克里斯蒂安不得不向不同的检察官反复陈述一件事,他第一遍快速流利地讲解事故缘由,感到事态敏感的检查官打断后叫来同事和上司,克里斯蒂安又得重头开始陈述,面对如此困境发挥失常,肩膀剧烈抖动并无奈地大笑。影片早些时候就揭示了卫生部和医院之间的袒护关系:卫生部的秘书含混躲闪地表示要调查感染率造假的公开数据,结果检举的主角只收获一纸调令,邀他谈话的医院经营者直言即使不掩盖消毒剂问题,官方明规的1%感染率也根本不科学,反而催生了隐瞒作风。克里斯蒂安所涉及的压力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从表示要让质疑他手术流程不规范的科主任告上医疗委员会,到和失去孩子的家长商量走法律途径,再到独居远离害怕遭到报复的妻子,沉默的集体是最大的阻力。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339876.jpg)
3.5 让人回想起罗马尼亚新浪潮(普优,波蓝波宇)的一些早期影像,通过具体重大社会事件去聆听个体与国家的巨大无奈和悲鸣(和纪录片科莱采夫同样聚焦当年的消毒水稀释案,几个车内镜头的使用都完全一致)。早在这个世纪初,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告诉我们,在灰暗腐朽的布加勒斯特,每个人都是巨大机器中体制权力的齿轮,每个人都在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每个人都曾在漫漫长夜下嚎啕大哭,最终都会陷入哀莫大于心死的境遇。扮演拯救者的「医生」是极佳的理想者范本,也是一个社会形态中极具代表性的牺牲角色。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纯粹的现实主义呈现了,各种室内手持长镜跟拍,密布交战般的对话,在一个又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内感受他的执着与崩溃,精神都很难不会在这种心衰力竭的重复胶着体验中被击溃。“每每观看罗马尼亚电影,感觉都像是在观看自己。”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891203.jpg)
哎哟我的天爷啊,太难受了看得我,尤其最后那里,没有台词,可是,越看越难受,他一回头,脑门上有血,立马调整好状态,说我准备好了。啊啊啊啊!!保护好啊!!人活着好难啊!是,如果医院关闭,那么很多人无处看病,可是为什么要生产不合标的消毒剂?难道生产的这些人不会生病不会看大夫吗?唉……真难受,男主终于见到首席检察官,说到那个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商时,说不下去了。报社说好报道,可也是因为利益没办法发声,不会想想就算输了又怎么样呢?就算全部进行检查,数据还是可以造假。每一家医院都设立了委员会,从上到下,都烂了……只是为了图口饭吃,唉……太难受了啊啊啊啊!!最开始看一次别离这部片子,还不太能接受没有背景音乐的,现在看医者仁心,没有背景音乐我眼前一亮,好东西!真实到让人难受……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421248.jpg)
年底,艺联引进了好多东欧小语种电影。先有漫漫寻子路,再有这部。情节有点类似,但是前者剧情更给我一种循序渐进,让我很快入戏的感觉。而这部,一开场的剧情就欠了点火候,给我一种男主是个性格顽固,死脑筋的人。对于他为什么这么执拗去揭发消毒水不达标的事情欠了一些该有铺垫。整个故事的走向感觉很流水,让人不禁有些乏味感。部分细节的处理似乎过于“文艺化”。比如到检察院三次陈述这个事情然后突然奔溃,令我觉得有那么一些突兀和不适。片尾跟自己老婆两人站那里一动不动对视了好久,显得有些“刻意”了。但是通过电影来揭穿社会现实的题材还是值得认可的(65/100)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549634.jpg)
一名执拗认真的儿科外科大夫,发现医院采购的消毒液浓度不够打了护士长被医院处分,所有人都知道但都不说,只有他追根溯源。妻子和他一个医院也受牵连,主任还是他的老师,他的一个患者儿童术后因为院内消毒剂浓度不够导致感染去世让他更加内疚不已,家长打他他还去道歉。和妻子矛盾搬出来,找朋友做检测,查各种资料准备材料,他找了主任,院长,经理没人管,他又找卫生部,检查院,媒体等等,均不了了之,因为都是利益链的共同体,经理许诺给他调工作只要他放弃这件事。最后屈服于现实回到医院,但是手术前用消毒液洗手的画面再也不能让他像之前一样平静。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669854.jpg)
赶在下映之前,去看了这部影片。作品用了接近全程跟拍的形式来展现,大量使用长镜头、近景、特写来勾画医疗黑幕,非常写实,也因此显得极其压抑,不时晃动的镜头带来了不少紧张感,直接传递着男主的不安、焦虑情绪,甚至让人觉得下一秒暴走或崩溃都实属正常。人物刻画方面很出彩,特别是细节方面的处理可圈可点,几乎没有什么毫无用处的画面,因此不管是主角还是那些配角都棱角分明。本片以清洗消毒双手开始,也以相似的镜头结束,但在细节方面的不同体现了男主信念、心态方面的彻底转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非常棒!
![医者仁心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127140250662986.jpg)
如果没有后面二十多分钟的转折,影片真可谓一部相当不错的现实电影,尽管有着并不必要且不算出色的手持长镜头。故事中的年轻医生,就如秋菊打官司一般,一门心思地与整个体系进行战斗,影片相当写实地记录这一切。他就像唐吉诃德一样,手持长茅刺向风车。也许导演也不知如何演绎,败笔就在他面对检察官时崩溃开始。后面的一切就有些脱轨,其行为不再符合逻辑,且与此前行为矛盾。最后的洗手镜头如此漫长且狂暴,让人开始质疑医生性格的偏执与狂暴,相对于他所挑战体系,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外科医生,对病人也许更为可怕。
无论他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得罪多少人,在这既成的利益集团面前,却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所做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徒劳无功。当所有的渠道都诉诸无门,只剩下满腔的愤怒与不甘,最后屈服于权威更加显示出个体的无奈。也只有当灾难到不可控的时候,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才会做出改变吧。整个医院里只有他具有一颗仁心,敢于揭开医院里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那是是一名医生深切的责任与担当,没有被体制和升迁的诱惑所泯灭良心。手术前用那不合格的消毒剂洗了三次的手,磕伤的额头,因为他一直有着医生的良知责任
跟《熔炉》的拍摄手法如出一辙,奈何升华和表达太过冗长在电影院感受快要睡过去。发生过,又没发生过。心中反反复复所念无数次控述词,最后变成如鲠在喉的笑话。社会最残酷的,是你挣扎之后拼命喊救,无人听见你的声音。长镜头和手持摄影加大了孤独与无奈,也很喜欢这个干净利落的结尾,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就要成为恶的人。枪不是要打枪头鸟,而是鸟已经不惧枪声了,摆在那里的只有冷冰冰的现实。 @2021-11-22 15:51:17
医者仁心,体制诛心。个体的呐喊与挣扎始终会被集体的麻木与黑暗协同。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医患题材,直截了当,直指症候。绝望的静止画面,也宛如火山般熊熊燃烧着亟待爆发的怒火。大量的手持与长镜头,简单通透的写实与纪录,描摹了医者愤世激昂到绝望无力的心境变化。非常喜欢结尾的镜头。不断撞击的容器阀门,不断擦洗的消毒液,也无法洗濯体制的污浊,改写社会的规则。仅剩的仁义要何去何从?是在爆发中沉沦呼啸,还是在血泊中忍辱苟活…
1.罗马尼亚电影对于描绘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功力是相当深厚,频出佳片。此片故事灵感应该来源于该国纪录片《集体》。2.绝望的结局多加一星。3.反复出现的术前消毒洗手过程和早已变成细菌滋生温床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4.检察院那场戏完全是一波完美的张力输出!似乎慢速播放的安检、如长征一般通向检察官办公室的漫长路途、还有早已烂熟于心的案情陈述,简直就是无声之处起惊雷!
一起原本不应该发生的医疗事故,一个原本不会离去的鲜活的生命,迫使一个有良知的医生不惜倾家荡产去到处伸张迟来的正义,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孱弱的,虽心有诸多不甘,但还是无法战胜整条庞大的腐败链条,心情可以理解,精神也值得赞颂,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利益环境,男主的固执和坚持实在让观众有些不忍心视之,这个社会不是只有黑或白,有的时候想开一点或许也是一种面对问题的方式。
现实题材佳作,讲述了一位医生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揭露真相,还患者家属一个交代的故事。全程手持摄影配以男主的各种奔波劳走,充斥着一种压迫感和无力感,而男主的这种坚持不懈乃至有点执拗的性格最终也没能改变什么,而最后的那一段默剧,也很有代入感,也为男主付出得不到任何回报感到惋惜与不甘。总体来说,能在大银幕上欣赏到如此残酷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真的是很难能可贵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