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血色月亮 亚历山大·阿嘉
青春少女玛丽(Cécile De France 饰)和爱莉西娅(Maïwenn Le Besco 饰)是同在法国巴黎一所大学就读的好朋友。某个周末,两
青春少女玛丽(Cécile De France 饰)和爱莉西娅(Maïwenn Le Besco 饰)是同在法国巴黎一所大学就读的好朋友。某个周末,两人驱车前往爱莉西娅家位于乡下的农场度假。适值深夜,万籁俱寂,玛丽寂寞难耐正在自我宣泄之时,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残忍杀害了爱莉西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并将其掳去。为了营救好友,玛丽悄悄钻进凶手的卡车。途经一个加油站,她换上同样惨遭杀害的店员的车继续跟踪,却被狡猾的凶手发现行迹。一场近乎迷幻的猫鼠杀戮游戏旋即进入高潮……
本片荣获2003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Cécile De France)、最佳导演、最佳化装和欧洲奇幻电影大奖银奖。 《血色月亮》下载观后评论: 7.5,有一定恐怖片观影基础的观众大多都能预测哪个点会出现惊吓镜头,然而这片完全摒弃了低劣的jump scare而是通过视听和表演制造肃杀气氛,最突出的当属灯光,说明阿嘉是一个有追求的恐怖片导演。影片叙事非常干练:单一叙事线索、连续故事时间、严格分割的三个场景,所以剧本是遵循了真正的三一律戏剧结构,做人物也没依赖于所谓严谨的精神分析法和好莱坞恐怖片常用的符号处理,格调不低。结尾反转颇受争议的原因在于导演完全没想从合理性上圆回来,实际上其主要采用的是重复动作的隐喻方法连接,比如自慰、整理房间、检查厕所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不破坏追凶故事的完整性,二来也通过多次动作重复提前给观众洗脑。另外还有一些用得不怎么好的细枝末节台词及道具,这是小败笔。
此片改编自美国悬疑小说家迪恩·孔茨的《惊悚时分》,原著小说里的玛丽是自幼因无良母亲的影响,受到心灵创伤,所以才变得神经质,然后夜宿同学家,同学家发生惨案,一家被一变态杀人狂杀死,掠走其同学,然后玛丽为了救同学一路尾随暴徒,而且在便利店里暴徒和店员对话得知,暴徒家里还囚禁了一个小女孩,而此时她的女同学已经死亡,只是为了救出那个小女孩,然后跟随暴徒,斗智斗勇,最后战胜了这个变态暴徒(暴徒的职业竟然是警察),救出了小女孩,也战胜了自己的童年阴影。此片,原因完全没讲,细节什么都没交代,虽然暴徒的设定比较有意思,但原因总得讲清楚吧,不然鬼才知道你TM讲的是什么玩意,就是神经病也总得有个前因后果吧,操!
蓝光重刷。那辆幻想中的破货车是从哪来的,这么巨大的漏洞导致本片不可能及格。女主乘坐女二的轿车去农场,结果她的分裂人格开着货车把女二掳走,莫非是把车揣兜里带来的?抛开这个精神分裂的设定,女主经历的惊魂一夜氛围处理还是不错的,她隐匿、追踪、肉搏,节奏始终绷着,她抹去自己在女二家的痕迹,这个动作在恐怖片里不多见,能看到25岁的阿嘉的敏锐跟创新。红色糖浆没少用,割喉、切头、断脚筋之类场面虽然特效不算精致,用的是和巴斯卡·劳吉哈、费德·阿尔瓦雷兹相通的血色美学
亚历山大·阿嘉成名作,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公路杀人狂类型片的惯例,颇为出人意料。全程紧张刺激,最关键的是被猎杀者几乎没有智商捉急的举动,大多数情况下均作出了最优决定。影片视听语言也可圈可点,特别是对窥视视点镜头的反传统运用。虽细思起来稍有漏洞,但依旧是出彩的剧作。柜子冲撞断头场景与片头的两场自慰戏令人耳目一新,厕所的躲藏与战战兢兢的探头段落张力最强。PS:谁能想到两位女主演日后一个成了知名演员,另一个成了知名导演?(8.5/10)
如果没有最后的反转我会觉得这是很好的虐杀片了,因为这个凶手兼具力量和智慧,心思缜密,检查房间里人的痕迹,凭借店员一个眼神就知道店里还有其他人,所以他检查完女厕所却不检查男厕所还大大咧咧地把武器放在一边上厕所把自己的后背暴露给别人让我觉得不符合这个凶手的设定…另外前面在虐杀全家的过程中我还在想那么多人对抗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想到把全家叫起来就这么一个一个被杀掉,也是很奇怪,难道这就是导演为了最后结局的铺垫?只能说这铺垫有点失败。
牛逼牛逼,只看到前面的时候,觉得女主简直是一个行走的居家遇入室罪犯逃生指南,只是没理解杀人狂——一个会检查头发丝和暖气、切断电话线、用手电筒吸引注意力、反侦查意识强烈能发现被跟踪的高智商惯犯,为何在加油站杀人,不怕被监控记录下来被抓到然后再也没法犯罪吗,看到结局我懂了,前面不理解的地方都有了逻辑。不过紧接着又来了更多bug,杀人狂在片头就扔下一个人头,爱好集邮,并且有一个作案工具破卡车,这些细节像是他已经存在已久了。
偏僻的乡野总是隐匿罪行的好地方。和很多惊悚电影(主要是超自然即鬼魂一类和犯罪电影这两大类)一样,展示些休闲,然后是故意的恶作剧,然后,男人先遭殃。睡觉时果然不该戴耳机。女主演技真的强。惊悚片的所有套路都没落下,精神分裂都来了,压抑得很。估计同性恋人士看到这个会感到自己受了冒犯。这nm都没死,果然杀人犯类型的犯罪电影中反派生命力非一般的强悍。
3.5 前八十分钟杀人狂和女主自成镜像关系,是两股性能量(男性/破坏性-女性/保护性)的对抗,有宣扬爱欲积极性的一面,结尾反转成个体心魔交战,显然收窄了表意。而且从结局的设计来看,前段为了剥削片的类型刺激而使电影落入了庸常的套路,进而也导致视点转换的漏洞百出。(最后还拍了段德州电锯杀人狂。B级片影迷的致敬感觉还挺浪漫的
隔山有眼的导演前作,电影本身的节奏还不错,导演在追杀戏份上的把握一直颇见功力。然而片尾的反转带来了太多的逻辑上的不合理性,导演为了反转而反转,但我觉得带来的问题反而显得这一设计有些败笔。如果所有的情节都用女主的臆想来解释,就很没劲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多么不合理的剧情都可以被合理化,精分不应该是剧本偷懒的万金油
2017.7.9法国文化中心影展。被低估的一部牛片,阿嘉同样也是位被低估的导演。抛去最后的反转,前八十分钟作为血腥逃杀片绝对是同类型的佼佼者,无论是细节把控,还是悬念营造,都做到了极致。但显然阿嘉不满足于此,于是设计了一个让很多人难以信服的略显生硬的反转结局,虽遗憾,但勇气可嘉。
法国文化中心。心满意足地看着血浆狂撒~一飙血就忍不住满足地笑…不知道边上的监场小哥有没有看到会不会把我当变态…紧张的氛围从头到尾都营造得特别棒!只是中间一段爆发点比较少让人略神经疲劳,结尾视觉上绝对带劲!反转细节上有些禁不起推敲但也尚可,开头有暗示。女主太帅!我弯了!【可惜娃娃音
令人惊喜连连的法国恐怖电影:血浆度足够,紧张感足够,氛围足够,主角演技一流,对于一部优秀的恐怖片来说基本不差什么了。情节的急转也绝对可以叫人大吃一惊(看片前请不要看任何剧透哦),但回顾前情似乎总觉的很多细节有点说不过去,逻辑存在硬伤,结尾比较平庸与乏味,有点令人惋惜。3星半
血腥暴力之极,明明是最老式呆板的虐杀剧情,但前六十分钟简直被吓cry。结尾的处理选择了一个反转,但没有做太多细节的铺垫,而且类似套路看多了也没什么感觉。女主表演满分,尤其是厕所那段;角色欲望的流露和虚实对照比较有意思,这个链还是能串起最后不太有必要的反转安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