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军 马西耶·巴尔切夫斯基
描述了华沙战前拳击冠军塔德乌斯的故事,他于1940年带着囚犯第一次被运送到新建立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冠军》下载观后评论:曾经风光得意的拳王上阵拳击,不仅是为己而战
描述了华沙战前拳击冠军塔德乌斯的故事,他于1940年带着囚犯第一次被运送到新建立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冠军》下载观后评论:
曾经风光得意的拳王上阵拳击,不仅是为己而战,更是为集中营内万千战俘的尊严和生存而战!他的拳击比赛,一边是纳粹军官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一边是战俘们振作人心的精神支柱,罕见地让纳粹和战俘同时对之肃然起敬,同时为其比赛而疯狂。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灭绝人性的杀戮,残忍不堪,令人发指!场上杀人成性,场下有妻有室,强忍丧子之痛的纳粹高官,竟也能萌生一丝恻隐之心和人性。故事情节属意料之中,感染力尚可,男主如同《波斯语课》的波兰版纳老师。转动的探照灯强光照射人物瞬间,画面发生短暂的黑白失色曝光,那一刻仿佛魔法施展。华贵宽敞床榻上的公子紧接肮脏拥挤木床上的战俘,蒙太奇下的对比那般残酷无情。配乐编排酷似《星际穿越》,谢幕音乐震心撼腑。一堆波兰人演德国人,奇怪当年波兰人的德语居然这么好。[5.26看的]
1940年,波兰冠军拳王泰迪参与华沙围城保卫战的武装部队,华沙被破,他在逃亡法国途中被捕,成为第一批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战囚。集中营里朝不保夕,纳粹士兵视为游戏的地下拳击赛,成为泰迪为生存而拼搏的重要战争。然而,一次次激励人心的胜利,却让纳粹长官警觉到囚犯的反抗意识,转而强化管制,眼见冲突逐渐升温,获胜已然成为集中营里残酷的生存之路。
波兰新锐导演马西耶·巴尔切夫斯基首部剧情长片,将战后被忽视的华沙拳王故事搬上大银幕,背号“77”的囚犯在三年内赢了40战,他的奋斗故事成为奥斯威辛囚犯幸存者的集体记忆。波兰金奖演员彼得.葛洛瓦兹基透过长时间密集的身体训练,精采演绎波兰影史最“痛”的角色。
“我的爷爷是集中营幸存者,这个故事一直存在我的血脉之中。”――马西耶·巴尔切夫斯基
四星半,上座率很低,于是就一个人包场看了。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集中营电影(想起《波斯语课》),虽然不及《钢琴师》《辛德勒的名单》那么经典,却也很优秀了。事实上这个故事至今仍有启示意义,相对于强大的敌人,任何人都可以不示弱并且成为反抗暴政压迫的先驱,凭一身超群技艺胆识绝境逢生。泰迪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在二次负伤的情况下击败了德国拳王,用铁拳向不可一世的纳粹狂魔勇敢示威,更点亮了其它地狱囚徒的希望之光。ps,距今不过百年的法西斯制度见证了人性的极恶一面,假如我们忘记历史那么悲剧还可能重演。还有一部相同故事的漫画《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后浪2019出品),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3.5 】和《波斯语课》同样是小人物反抗命运的故事,却是略有不同的视角呈现,用平稳克制的情绪侧写再忆触目惊心的人间炼狱,生成了惩罚的烈火,死成了灰烬的天堂,绞刑架下钢琴奏曲,水晶球里碎骨交织,擂场胜利的喝彩迎来的是生命逝去的悲鸣,圣诞树底埋藏的的是同胞尸骸的栖所,身为蝼蚁的命运却不愿成为陈列的玩物,哀嚎不断的冷夜上演各种草菅人命的游戏,千疮百孔的肉身早已麻木悲痛的侵蚀,尸骨堆积的坟坑听见了上帝最后的悼念,用拳头凿出的明天只有独行的幽深隧道,我除了自己谁也拯救不了,只要地球存留一日,那段过去就永远不能遗忘……
波兰拳王泰迪在集中营打拳,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也为了其他同伴赢得食物和药品,当他不断获胜时,纳粹军官们也感到泰迪的胜利在鼓舞着囚犯们,非常不利于集中营的管理,随即在一场阴谋的比赛中,泰迪被下了毒,他一直关心照顾的小男孩被枪杀了,他心灰意冷的就想随着被烧焦的尸体死去,当看到小男孩留下的遗物,他积攒力量继续战斗、继续比赛,他要为了死去的同胞去比赛,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比赛。你要变得比邪恶的敌人更加强大,强大到你无法被战胜。泰迪在战后也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那就是培养更多拳手,永远不被恶魔奴役和征服。
没有发现么?东方大国的那些二战片,不外乎为一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歌功颂德,为一些乘便得势的组织宣扬合法,在小人物上一笔带过甚至不记姓名。作为小人物的我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我更喜欢诸如《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以及本片这样的讲述小人物在悲哀中如何反抗苦难的故事。欧洲与亚洲,没有哪方更惨烈,这也不应该拿来比较;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欧洲的反思者们更坦率,也更在意发掘二战中个人的故事与光辉。这样的差别有什么影响呢?当东方大国还在仇恨的时候,西方已经扩散开了某种比仇恨更深刻的思潮。
1. 1940年建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总计屠杀110万人,有「灭绝营」之称。2. 该营第一批囚犯中,编号「77」曾是波兰拳王塔德乌斯,又名「泰迪」。3. 被关押的3年中,他赢了40多场拳赛。4. 导演原是律师、大学讲师,也是集中营幸存者后代。5. 剧本改编自集中营档案记录和「77号」囚犯的回忆录。6. 剧组获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拍摄;此前拒绝出借给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7. 男主演经历一年魔鬼训练,并在「泰迪」曾被关押的监狱、获胜的地方住了数天后才展开拍摄。
《战俘拳王》,真实故事改编的背景,代入感就是很强,纳粹的历史有数不清的故事,但拳击的,印象中,拳击的还有一部,想不起来了就是。电影本身叙事简单流畅,没有过于纠结在讲“意义”二字,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自然而然的就一步一步的走向高潮了,前半段:活着就有希望;后半段:有了希望就应该去奋斗,为了那一丝丝的苟活也要出头,但男主其实是个幸运儿,没有那么多人的帮助,没有那么的刚刚好,我想,他是不会活着走出集中营的,而且后面还开了拳击学校,如果不是真实故事,真的想都不敢想。
各种逻辑不通顺人物动机交代不完整都算了,拳击场面角色动作又慢又轻假到离谱连隔壁王二狗用手机拍的网络电影都比这个有打击感也都算了,最后是怎么回事?一个雏量级充其量羽量级的排骨仙居然用头骨主动去迎击重量级拳手的正面直拳还把别人手给碰骨折了????骨折以后一个直一个勾就打重量级拳手打飞了????但凡稍微有点搏击常识脑洞也开不到这么大把?宋亚东打纳干诺用头去撞别人拳头能打的过吗?要写实就好好写实,要拍科幻动作片就去整漫威不好吗?
3.5星
开场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军官的独白介绍让人分外压抑,环境中对生命的嘲讽,人性的践踏足够令人发指。极端环境中的前轻量级拳王在这个漠视生命与灵魂的地方中重拾斗志,不仅为了生存而挥拳,最终也演变成为反对法西斯暴政与捍卫所有渴望生存者的灵魂而斗争~由于片长原因影片没有扩展过多细节,整体走向也有部分主旋律风格,但是在观影过程中还是有被人物场景打动~~比起上一部同类型作品《波斯语课》还尚有一些差距。
一个好故事首先要让人相信,比如事件动机 比如故事逻辑 ,比如故事立意。一个拳击手被抓进纳粹集中营,靠着赢拳给自己赢得生的希望以及集中营里的人的食物,很好的故事,很励志,可并没有让我很相信。基于这是个真实故事改编,那我只能认为是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有问题。看到最后我想,他眼睛里的血泪,他一步步离开集中营走向光。也许导演想讲波兰人的民族精神,坚韧勇敢。我不能感同身受的同时,真的认为没有逻辑。
类似于《钢琴家》和《波斯语课》的故事情节,总有德国军官“良心未泯”,第一次看震撼,第二次看感动,第三次了,拍得实在一般。主角既没有救同胞的英勇,也没有运动的励志,就是幸运才没死,还为纳粹去娱乐。片子里的军官儿子莫名其妙就死了,军官反而良心发现,战俘们还能自由走动,还有那么多面包,拳击比赛还能喝水?不怕被打破胃吗?槽点真不少…为什么东方战场的战俘营没故事呢?没故事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