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1957年Sidney Lumet的12 angry men。
一个车臣男孩被指控谋杀自己俄罗斯军官的继父,所有证人和证据均对他不利,12位陪审团成员对此展开了讨论,他们将决定男孩今后的命运。
12名陪审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种族。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心不在焉,对这起案件并不在乎,除了一个物理研究员之外,他们都认为男孩有罪。但是,物理研究员唤起了其他11个人对生命的尊重,他们开始认真讨论这起案件,讲述各自生活中的故事和经历,在决定男孩命运的同时,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终,当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陪审团主持人(Nikita Mikhalkov 饰)的决定却出乎意料……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12怒汉:大审判》下载观后评论:
作为经典美国影片《十二怒汉》的俄罗斯翻拍版,评分还高达8.5,我还以为肯定稳了,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虽然在细节方面有些改变,比如互换了3号和8号的性格,加重了1号也就是导演的存在感,但大部分剧情安排是和原版一致的,这就使得看过原版的观众们丧失了些惊喜。而且我不知道导演是什么毛病,居然陆续让许多角色开始讲自己的个人故事,还占了全片一大半时长,我知道导演是想通过本片来表明俄罗斯目前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但你也得让角色符合身份吧,一群陪审员愣是聊了俩小时个人故事,且聊完就可以证明心态改变然后投相反的票,真是太强行了。不过俄版的结局设计确实惊艳,突出了一个真实感,即使知道这个男孩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但也没什么精力去帮他,如同那只麻雀一般,你可以选择飞或不飞,我们能做的只有为你打开窗户了,很棒的立意。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8435158.jpg)
俄版是我看到现在唯一一部对被告有较多直接着墨的翻拍。如此一来全片基调就与原版产生了根本性的差异,但也正因如此俄罗斯民族性以及社会矛盾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现窗口,车臣少年狱中起舞的场景更是令我落泪。再看陪审团。叙事一定程度淡化了寻找合理怀疑,推动主要靠几位陪审员讲述自己的故事以传达他们对车臣少年的共情。节奏因此拖沓了不少,同时一些故事的共情点是我所不太能理解的。也正因如此私以为「法律」这个tag是不合适本片的,导演甚至借角色的嘴明说了“俄罗斯人不关心法律”,在结尾处也用字幕提出了仁慈高于法律的思考,我有所触动但没有完全被说服,看来还是不够懂俄罗斯。很喜欢几处模拟凶杀现场的表演戏剧张力很足,看得心惊肉跳,过瘾。此外中途误入还颇为抢镜的小鸟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设计得很好。个人评分8.5上下。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7978554.jpg)
这部电影就是改编的范例吧,开始看到时长超过两小时,还很不理解,前期也一度犯困,但发现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琐碎、细节甚至是冗长的“闲聊”都是能展现这个民族特色的。而最后讨论的该不该让这个孩子无罪的问题也和之前其中一个人说的,在俄罗斯,法律没什么用联系起来。投无罪,得到了自己的心安,但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又有了新的矛盾。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看懂。若说美版和中版给我的感觉是短小精悍,酣畅淋漓,俄版给我的感觉就是迷惑不解,矛盾重重但也伴随着更深的思考。一开始那位投无罪的陪审员最后也在是否改投有罪上因为自己的利益动摇了,但之后仍然是他回来打开了窗子,尽管这确实与他的行为相照应,但是他的形象也不是那么正面了。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深刻之处吧,没有突出任何一个陪审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高尚和阴暗。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8577464.jpg)
对1957版的完美诠释与升华。本来看过1957年最原始的版本,对这一版没有多少期待。可是在俄罗斯的这一版中开篇第一句“以生活的真谛而非世俗的眼光探寻真相”就牢牢抓住了我。 在看这一版过程当中,感觉也是对1957年版的十二怒汉进行了一次温故而知新,12个审判官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逐渐反思,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而结尾的反转,简直是对影片的再次升华。 人性自私,即使经历了一次自我心灵的洗心革面,然而那始终是间歇性的,人性的自私才是常态。 艺术家老爷爷那欲言又止又饱含热泪的眼神,一且尽在,不言中。 法律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844348.jpg)
经典作品改编本土化 不同于原版对正义思辨的态度 俄版更多对人的关注 这版篇幅较长 几乎每位演员都有自己故事的单人叙述 让人物的刻画更加的细致立体 谈论中涉及政治 国家 文化 时代 大家外放 愤怒 人性一层层被拨开 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为男孩负责时 大家开始推脱了 仁慈是好正义是好 可那之后呢 或许那之后才是更应该思考的 或者说只有不断地思考 正义和仁慈才不会失去原有的价值除了讨论的地方 影片不断穿插男孩的世界 有些混乱破碎 偏蓝灰的色调让那个世界看起来冰冷残酷 因为场地单一 悠长的环绕长镜头 不断切入的人物特写 以及对光线的娴熟处理 导演尽量用这些丰富的镜头设计减少疲惫感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964760.jpg)
借着法律辩论的翻拍,米哈尔科夫实际是想回顾与探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十几年来从个人家庭到国家,从生活,工作直到战争的全方位的失落,根源还在解体之前,而苦果则在解体之后。不过从最后改编较大的“仁慈高于法律”的传统理想的表达,也可以感到米哈尔科夫这样的俄罗斯精英骨子里还是有很强的国家,民族,文化的荣誉感,依然是想找回曾经的文明的辉煌的。群戏的戏剧表演水准很高,比原版长了整整一小时的观影感受依然挺入神,不怎么疲劳,与西德尼吕美特好莱坞教科书式的人物剪辑相比,米哈尔科夫这版更讲究俄式华丽流畅的机位运动与景深镜头,画面与打光更加古典化,节奏感犹如俄罗斯的寒冬与美利坚的炎夏的对比
![12怒汉:大审判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909995444.jpg)
一开始我一直都在和美版做比较,觉得并没有美版好,故事的发展上很混乱,复杂的场面调度,没有专注在案件上,甚至第一个提出反对的人之后并没有继续推进。直到看到最后的十分钟,醍醐灌顶般惊觉,俄版拍的真好啊。。这个好体现在结合了俄罗斯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全片充满俄罗斯民族的自我反思,最后的反转直接让本片升华,真的没有想到米哈尔科夫会把一个悬疑类的法律故事拍的如此深刻。最后艺术家看着十一个依然举手同意无罪的人,眼含着泪,当陪审结束,十一个人鼓掌欢呼离场,没有一个人愿意为男孩真正负责,包括第一个提出异议的人。真讽刺啊。“看过,斥责过,挥手过,一生就过去了,一切都是这样。”
3.5,“到底是关于法律,还是关于仁慈”片中最后抛出核心。前段时间空闲期间学法律,两大学派“结果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一直争论,主观思想和现实结果到底哪个才是最主要的。个人觉得法律只是工具,虽然是最高权利机构人大制定的,但是也是具体到人来补充完善,如果将法律凌驾于一切之上,完全不考虑情感主观,未免太生冷,毕竟是用来保护人民的。片的立意不错,只是架构太大,导演想把所有一切塞进去,但是对于我这个不了解当时俄罗斯历史人文的观众来说,台词剧情有些冗长琐碎了,不过也挺好让我感受到了车臣战争的残酷。
太多关系松散的枝外叙事,太少对案件细节的讨论,继承了俄罗斯长篇小说一样的长度,繁复线索和大开大合的情节。/美原版表现了法的精神,而这部电影则相反地质疑法理的地位是否大于人情。/前一小时是彻头彻尾的败笔;最后一次的投票时出现了一些新意,那就是暴露了高谈阔论事业成功的十二懦夫的利己本质,最后一个野狗镜头就是对他们的很好的指责。为此,在忍耐了两个半小时后,加一颗星。/只是,根据意见一致方可通过的规则,是否结局一定会倾斜于最坚定,最仁慈,但最错误的一方?
也许不该在刚刚看完美版的《12怒汉》后就找这部翻拍来看,虽然我告诉自己不要做比较,但很难。导演拍过的《烈日灼身》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这一部也得了金狮奖(提名?),我不断问自己,如果没有美版在前,我会不会更容易接受这一部?会不会就不觉得它刻意甚至做作了?这一部试图引发更深刻的思考,但贫富阶层的差异(美版)和车臣俄罗斯的差异(俄罗斯版),对我来说并无高下,我关心的只是这十二个人面对差异时的转变。
加上中国翻拍的《十二公民》,十二怒汉至少有5个类似版本了。原作剥洋葱的编剧形式和层层反转的剧情在本片中大量保留,且引人入胜,而本片还加入了男孩与战争,俄国宗教与民族等故事线,将辩论与成长穿插进行,增加了可看性和电影感,但戏剧核心点却终归变化不大,观看中因为预知剧情而产生的失落感就像新买的侦探柯南翻开第一页却发现凶手被人用红笔圈出般抓狂无泪。是一次95分的临摹,推荐直接看1957年的美国原版。
这个版本的改编挺有味道。片头片尾也有意味。不要去寻找生活的真相,试着感受生活的真谛吧!法律是永恒、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现状并不好,人民的良知还有,但真到你可以做些什么的时候,每个人又都退却了,暴露的人的本性。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审判,它所审判的不仅仅是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命运,而且是乌合之众的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需要救赎的不仅是陪审团的那几个人,而且还有眼下的整个的社会。”
怎么回事我怎么看到俄罗斯版本来了有点冗长有些片段还没看懂:1.开头少年骑自行车2.结尾的女子3.结尾的狗叼着半截手在法律面前探讨人性最初我真是不理解中途的许多分析都只是源于感情我期待的理论碰撞似乎没有而且那个年代的评审团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演员、司机、医生…这类题材在中国似乎没有没想到狭小的一间屋子就能创造一部不平凡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