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园风云 亚历山大·佩恩
影片影射了美国的选举政治,非常尖锐,但不失娱乐性。选角和表演均非常出色,并且暗藏着黑色幽默。翠丝是个N好学生,把“求上进”推到了极端,竞逐学生会主席之职似乎
影片影射了美国的选举政治,非常尖锐,但不失娱乐性。选角和表演均非常出色,并且暗藏着黑色幽默。翠丝是个N好学生,把“求上进”推到了极端,竞逐学生会主席之职似乎十拿九稳。但教师麦艾里斯达对她心怀不满,觉得她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她曾跟另一个老师有一腿,导致该老师遭到解雇),于是处处与她为难,又鼓励橄榄球队队员、毫无城府的保罗参加竞选。保罗的妹妹谭美是个同性恋者,她的爱人移情别恋,爱上保罗。她一怒之下也参加角逐。翠丝本来会在无对手之下当选,但现在竟遭遇劲敌。
《校园风云》下载观后评论: 佩恩和休斯在校园剧上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指导方向,休斯的剧本捕捉到了青少年成长的烦恼,甜蜜和爱情,佩恩的剧本捕捉到的是生活的操蛋,每一处细节都指向荒诞可笑的美国梦。影片中翠西与比自己年长的老师发生亲密关系,撕毁他人的海报只为确保自身学生会长的顺利当选。保罗是个大好人,保护别人不伤害的同时还爱着自己的敌人。保罗的妹妹是同性恋,做事潇洒果断,即便被父母囚禁在天主教学校依然找到了一生的伴侣。好人有好报几乎是所有校园成长剧的完美结局,但是佩恩毫不留情的给了观众一巴掌,他告诉我们生命中没什么是不能取代的,没有什么事翻不了篇。出轨了就得滚蛋,不爱就另寻新欢,嫉妒她人的成功不会扭转你自己失败,就像本片中的选举一样,没人在乎过程,只有结果重要。本片不仅是对政坛的讽刺,它还告诉我们有些东西你改变不了,那即是命。
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陌生间离中的一种幽默,或者说以一种静止的、机械的幽默(最明显的就是Tracy的定格镜头),当然也伴着轻巧的讽刺调侃,以绝对的旁白和视觉各自切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以一种毫不掩饰的方式将人物在生活中说不出口的有失礼貌的话说出,另一方面,旁白不仅只用来揭示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旁白直接参与了叙事,或者说在旁白道出的心理活动中揭示了叙事走向。叙事在几个人物的旁白中游离不定,但也围绕着选举这条主线前进。另一方面,我找不到主要矛盾,也许最主要的是人生观,尤其是M老师和Tracy之间的人生观冲突,但是这也明显地无法囊括全部。到头来,喜剧的最终目的还是喜剧,其余的都是顺手一提。
威瑟斯彭付出不少,被人抓表情包,还要盯着摄影机哭到扭曲,很职业。好老师和好学生(当然这俩好因含义分别为宗教式的自我克制、专业的工作精神和近乎不择手段的自我实现本质上是冲突的)因师生情事在一个无人在乎的校园选战设定里掀起一场选举战,随着傻子四分卫跟黑死les妹妹的搅局,故事走向变得脱线,佩恩用配色鲜明的固定镜头营造了怪诞风味的美国小镇传说破碎之图景,可以和范桑特的《不惜一切》对照着看,也是对卡普拉那一代美国电影人的反讽。
道德与伦理有什么不同?道德是personal choice(美国领导对员工没有交流职责)垃圾桶 1(老师把崔西的联名册扔进垃圾桶) 1(车停在垃圾桶旁边) 2(泰咪躲在两个垃圾桶后面) 1(被崔西倒过来当梯子结果摔倒) 3(麦考瑟离开琳达的家) 1(麦考瑟把崔西的两张选票扔进垃圾桶)琳达家里苹果很多,麦考瑟家苹果在冰箱里,从琳达家回去之后吃了崔西 功利主义
例证了几件事:1.在美国学校尤其是中学,体育健将是最受欢迎的那类人。2.老师也是人,也是从学生过来的,也有愤世嫉俗的那一面,哦准确地说是不盼着优异而自我感觉者的好,毕竟他们曾是平庸的那类学生。那句台词说得好“弱者总试图阻挡强者。”3.时间的力量真的厉害,不久之后,也许才三四年,就发现曾经的大事件和相关主要人物,就变成了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演员如果没有作品利用起自带的某种气质,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这个顶传神的戏精角色是Reese难得一遇的,再加上各种特写定格和恶搞配乐,令人印象深刻。娃娃脸的马修的表演也当仁不让,不相伯仲。这种披着校园剧的皮摹写社会、节奏明快飞跃、每个人物都精力充沛、戏谑到底、把社会百态的讽刺和人生辛酸的感慨深藏在底处的电影,显得尤其别致独特。
吉姆·麦考利斯特是卡佛高中的教师,他教学严谨活泼,为人随和友善,曾三次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在他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个名叫翠茜·弗的女孩 。翠茜高傲自信,力求上进,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团活动。她信心满满竞选学生会主席,鲜逢敌手。吉姆出于某些原因不满翠茜的作为,于是也卷入卡佛高中这场激烈的选举大战中来……
不同于一般的校园剧,成人参与感很强了,或者那些孩子本质上就是成人。片子用一种美式喜剧的调侃方式,拍出了悲剧的内核,那种人性中恶的味道,比犯罪片的表达还要呛口。瑞茜威瑟斯彭的角色,令我想到曾经班里的形形色色的妖艳贱货。看来佩恩对西方或世界的看法真是挺悲观的,看完有点理解他为什么拍了《缩小人生》这种怪片子了。
佩恩的这一类幽默讽喻片非常对我胃口,既没有欧洲那些所谓艺术电影的pretension也没有太多美国主流电影那种假惺惺的cliche,明明用比较夸张的手法但人物的呈现都很自然,对青年/成年人之人生本质充满批判的同时不会过于恶毒,然后大镖客风格的配乐也让人忍俊不禁,总而言之是比较高级的放松心情片~
是出比生活组还生活组的闹剧,偏偏我还教它逗得开心,神奇。 幽默倒是幽默,角色都还鲜明,主演演技看得下去,戏精、失败者、二傻子、混子都活灵活现。可全片单单以第一人称自述方式介绍人物和来龙去脉就占下了三分之一篇幅,有偷懒嫌疑。 标准美式青春片结尾,一顿呼应前文,结束得突然。
黑板上的苹果橘子和香蕉基本上就能说明片子的核心内容,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一些人在另一些人眼里是碧池,一些人会对着另一些人的车窗吐口水,但这些都可以被理解,因为在这里你总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这里就是美帝,通过一次风趣轻快的小小选举透视核心价值观,这才是最高级的宣传。
真是校园电影里的一股清流,没有腻腻歪歪的情情爱爱,却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讽刺和感叹,无论是点背的老师还是得志的学生,人类的劣根性都明显,回头想想,又有多少人圣洁的活着呢?这个故事本身就好出色,人物也很立体,再加上亚历山大·佩恩的黑色幽默简直就升华了。马修·布罗德里克的表演太精彩了。
比预期的还要好看!一部适合成年人看的校园片!个人与家庭的矛盾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暗战,细腻的情感笔调,流畅的镜头语言,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感觉2000年左右的美国电影出了很多精品,反观如今一年都难得看到一两部真心喜欢的作品,那些网络上炒作流量的烂片连点击的兴趣和勇气也没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