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禁忌 米古尔·戈麦斯
米古尔·麦斯执导的《忌讳》是1999年《葛洛莉》之后又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的葡萄牙电影,这部影片的片名却一不小心撞车了,与德国著名默片导演茂瑙的作品起了同一个名字
米古尔·麦斯执导的《忌讳》是1999年《葛洛莉》之后又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的葡萄牙电影,这部影片的片名却一不小心撞车了,与德国著名默片导演茂瑙的作品起了同一个名字。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黑白电影,包含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后半部分则有了色彩,传递了剧中角色渴望的那些东西:歌舞,嬉闹和欢笑。《禁忌》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这段名为“失乐园”的故事,叙述主体被放在了后半段女主的邻居身上,这份差异将电影一分为二,但又很难找到共同点,即便开头的短片就已经奠定了生活无望的基调,但前半段的铺垫不足,后半段的爱情抢戏,导致这两部分除去在人物关系上能够构建联系,其他的相同处实在不多。而另一点,前半段的陡然结束转入下半段也有待商榷,因其前半段人物的在场,观众会期待故事的再次回旋,并且会以为人物这次闪回的时间并不会太长,但电影显然不是这样,这就导致了这一突破观影习惯的做法会折损观影感受,而最终没有返回,也导致前半段即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作为一个铺垫又是太长。后半段是近乎完美的,导演用旁白叙述加默片的形式制造了新奇感,在加上黑白摄影与精彩配乐,将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荡出了无尽的情愫与历史的回声。
非常具有文学化色彩的电影,比较喜欢失乐园,开头那一段aurora有关梦境的自述就已经在做铺垫,接着是一连串的尤利西斯式的语素连缀,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然后pilar看些窗外的雨听到冰箱里的电话响起,吃完虾子的santa开始读到鲁滨逊漂流记,读的声音延伸到在洞穴参观的画家朋友,而他在公交上被pilar拒绝,这是一个叙述贫乏和失去语言震颤力的世界,网页的新闻,天主教的祷告,画取下时的雷声滚滚,这里没有故事,只有被当成梦话的叙述。直到真的找到了ventura才证实,于是开启了乐园的叙述,到这里才有了故事,抹去对话音只留旁白给人一种追忆过往的真实感,如果没有前面的失乐园叙述是不会有乐园的故事,最伤感的是ventura这一段讲述验证了aurora却无法证明自己了,似水年华总是忧伤
小语种国家确实在电影艺术上有更多新的突破,它们一边从传统电影中汲取养分,一边在艺术创作层面,加入更多本土化的信仰、文化、故事和情感,一个导演在自己熟悉的文化领域去讲故事,故事就能讲到最好!关于这部作品,我称之为因/果倒置的叙事手法与纪录片式影像的运用结合,很显然,电影的第一部分为“果”,第二部分的回忆为“因”,这种倒置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我很喜欢,如果按因果顺序讲述,电影的成片质量反而会弱很多。关于内容,它只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爱情与命运的悲喜历史,它绝非动人,也不合乎道德,却富有感染力,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近似的故事上演!我会更多叹息,这是命运的得与失,一个人的灵魂找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么她此生都会活在对这个人及与之相遇相爱故事的回忆里。
影片里提到摩尔人让人想起了莎翁笔下的奥赛罗,不过肤色的禁忌被遗忘,黑白色调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忠禁恋。少见的听优于视的电影,环境音的使用很棒。作为一部昔日殖民帝国的电影,隐约表达了殖民者的三种失败,死于自然力量的探险式行为,被驱逐于受革命思想影响的当地武装,受困于当代情感的冷漠与金钱的流失。有趣的是在这三个失败的场景里,亦可以看到三种不同层面的失语,语言的隔阂、环境的压制、沟通的实效。不过这层暗线被太少提及,第三部份因为致敬落入了一个十分陈腐的婚外情故事,使影片成为一个略有神秘却丝毫不浪漫的奇异的存在,诗意完全来自于听(环境音和旁白)而非视,至于那些飘渺的烟雾,至少赫尔佐格早就拍过了。
很原始的老片拍摄方法。前一个小时极枯燥乏味,几个垂垂老矣的人缓慢的七天,可以忽略不看,难看到屎。后半部分杜拉斯附体了,纯默片配全程讲故事旁白,几个月飞逝而过,有人说为了形式而形式,但诗歌也是一种极端的形式化表达啊,如同一个奇怪的梦境,直接主观跳至五心。禁忌之爱,变换的云,几次枪响。燃烧的火光中,命运显露出征兆,被诅咒的未来。我已经忘记了开头男人的自杀了,自杀未遂吧,要不怎么会老去,老去的部分很无聊。丈夫和情人的演员对换下更好。脑补一下,非洲黑巫师确实存在吧。结尾曲子太美,可惜找不到。
太美了,好喜欢。直接在讲述/电影和现实间切换,像入梦又忽然醒来。失乐园以日分场,其中是三个女人的生活,没有过多笔墨但状态都立住了,孤独,有各自未满足的愿景。乐园以月分场,文学性让人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毛姆库切或者海明威,还真的cue了一下乞力马扎罗的雪。殖民和非洲主义这部分没太看懂,但对黑人的他者化反而让几个主角更立体了。如梦似幻的资产阶级生活,在下一个瞬间遁入苦难,和情人的分离有点类型电影的意思,在旁白 微弱的diegetic sound衬托下又有一种回忆的虚幻和浪漫,和宿命感。
两段式结构的时间基本单位不同(日/月)决定了叙事风格走向的殊异:前半段时间间隔紧,跨度却短暂,台词和表演都倾向于“现实”;后半段以月度为间隔,抹去现场声音,代之以倒叙旁白的回溯,却携有回首一生的漫长感和沧桑感,并在声画不对位中更贴近“旁观”的视角,整体偏“传奇”。影像风格美极——影院反光照射于脸庞的波光流动,胶片摄影机镜头中女性柔美身影的遽然虚化和幻化(仿佛如同逝去时光般不可挽留)。抛在身后的恶土记载着禁忌之爱,谶语是困扰终生的巫术,做了一场神秘而忧伤的情梦。
不为天上万物的主与父,不为西班牙国王,为了失去所爱而在黑色大陆中间不断前行,只是你的影像依然在身旁,于是走进鳄鱼所在的池塘……从此月光下一直存在,一个女人的鬼魂和一只伤心的鳄鱼。这个开场白简直是文艺极了,殖民地的失落与今日不被儿女理会的垂垂老矣的状况就是失乐园,曾经的青春非洲土地上的山川河流与热浪,伴随着上演了无数次的爱情故事,那样的乐园只在今日的回忆与梦中。(豆友解读的关于画面与声音的分离,镜头与人物的分离等等手法是我这种非专业人士理解不上的。)
三星半。4:3的画面比例,黑白影像令人着迷,辅以娓娓道来的解说性质的旁白,多处无声镜头,非洲部落的舞蹈吟唱,平缓的运镜和克制内敛的镜头语言,第一部分"失乐园"以日计算,看下来还是略显沉闷,到了以月计的第二部分“乐园”渐入佳境,两部分共同托出奥罗拉身后不为人知的过往,悲欢离合,老年奥罗拉想象被巫术囚禁,孤独终老的后半生应验了厨师的预言,生命易逝的岁月感伤不言而喻。ps:中后段出现猴子,狗,鳄鱼形状的云朵,还是看不懂多次出现的鳄鱼到底象征着什么。。
不为天上万物的父,不为西班牙国王,为了失去所爱而在黑色大陆中间不断前行,只是你的影像依然在身旁,于是走进鳄鱼所在的池塘……从此月光下一直存在,一个女人的鬼魂和一只伤心的鳄鱼。这个开场白简直是文艺极了,殖民地的失落与今日不被儿女理会的垂垂老矣的状况就是失乐园,曾经的青春非洲土地上的山川河流与热浪,伴随着上演了无数次的爱情故事,那样的乐园只在今日的回忆与梦中。(豆友解读的关于画面与声音的分离,镜头与人物的分离等等手法是我这种非专业人士理解不上的。)
孕妈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正如家养的鳄鱼,自找的危险,直到临盆,直到她的一枪射杀引发革命。她爱着一个人,肚子里却怀着另一个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注定也不会爱母亲。而母亲将这份无法言说的悲哀无力地怪罪于照顾陪伴了她一生的黑奴的信仰。这一切正是从黑人巫师厨师透露出的预言开始。一切仿佛命定,一切又仿佛只是人的焦躁任性使然。黑白画面的纯粹总能强化影片的叙事效果,默片加旁白的表达形式让讲述和倾听都很分明,形成另一种沉浸体验。8.7
禁忌有时候也是爱情的最迷人之处。非洲殖民地上的故乡,虫鸟野兽,草树山岚,青春永恒。那几个月所改变的一生以及用几天所结束的一生。几封短信,一次从一个僵局到更深绝境的出逃。“我请求你,在我有生之年,不要再提及我们共同承受过的罪过。”背景的音乐时而很响,超过对话,嘈杂虚无,有时又绝对无声,人们在屏幕上做着无望的交流……就像老来人们不解她的胡言乱语,其实鳄鱼一直都在,而且和她一样喜欢到文图拉先生家去。禁忌中生活不需要祈祷。
灰色画面下的前行探索与回望凝视都显得异常沉重,自我牺牲仅只是换取了肉身形式上的解脱,灵魂的负担却永远萦绕在侧无法挥散。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更加朴素直白,一切不合理的行为总会得到宽恕与祝福,一切付出实则是心甘情愿自我献祭的一场苦修。试图推动外界改变的动力最终还是回归于自身,身负巨大心灵枷锁依然负重前行。话锋突转之后的故事,美则美矣,但已经不再重要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