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女儿 具惠善
《女儿》是具惠善继执导电影《妖术》、《桃树》后的第三部作品,也是自导自演的首部电影,从开拍之初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具惠善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和突出的影像美构建
《女儿》是具惠善继执导电影《妖术》、《桃树》后的第三部作品,也是自导自演的首部电影,从开拍之初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具惠善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和突出的影像美构建的作品世界,让观众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该片讲述对女儿强制体罚的母亲和承受着苦痛的女儿之间严重代沟的故事。通过成为初中生的“山(具惠善)”和想通过体罚控制自己女儿的“妈妈”之间的矛盾讲述社会问题。《女儿》讲述对女儿强制体罚的母亲和承受着苦痛的女儿之间严重代沟的故事。通过成为初中生的“山(具惠善)”和想通过体罚控制自己女儿的“妈妈”之间的矛盾讲述社会问题《女儿》下载观后评论:
我对具惠善的感觉和对马思纯差不多,感觉两个人都能称得上是小美女,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丽,但是明星里真的谈不上多美,俩人气场都很温和,没有刻薄的感觉,但是就是莫名的不喜欢。前几天偶然发现具惠善居然还是个导演,而且发现作品题材都是我喜欢的,说实话我是很欣喜的,然后兴致勃勃的下载了,结果真的,毫不留情的说,简直是垃圾,拍的一塌糊涂,最起码的生活逻辑都贴不上,满屏的脱离现实和故作矜持,找各种角度,把自己拍的很好看,然后呢?母女之间的矛盾简直是刻意,真正控制欲强的亲妈是那样?塑造的母亲和女儿角色极其失败,最后结尾更是令人作呕,具惠善你究竟是想干什么?算了,什么也别干了,因为你干什么什么都不行。而且韩国才女这个人设真的是太尴尬了,其他领域不知道怎么样,演技令人捉急,导演三部都未见才华,真是饭桶一个。
![女儿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81212161448525740.jpg)
爱需要把握好“度”,更要讲究爱的方式,否则就容易演变为以爱之名的控制,让人窒息。主角妈妈只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方式,却从未考虑孩子的感受。给我拍照你很开心,但我未必开心。换位思考很重要。孩子首先是个人,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志,需要尊重和自由,然后才是你的孩子。孩子只是个孩子,人无完人,孩子亦无完美孩子,不能对孩子太苛刻。长大后的孩子,也不能对父母太苛刻,理解时代和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局限性。总之,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是会犯错的普通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相互理解很重要,如果实在做不到,默默远离就好,不要记恨。毕竟所有的一切,即使给你带来的痛苦,这最底层还有个“爱”,只是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自身能力有限,导致爱的表达方式出现了相对不正确。
![女儿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8121216144835751.jpg)
具惠善在这部电影里表达了她自己的美学,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镜头、画面、旁白都有种压抑感,特别是有类似控制欲强的父母的人看了会不舒服,因为某些画面会触发记忆里的一个点,虽然经历不同,但是当时惶恐、不安、虚无的心情是一样的,未随时间流逝而减淡的恐惧会把你拉回去情景重现。就电影而言,其实她拍的不错,我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挣扎和迷茫,但是感觉演员演技一般,青少年时期的衫还行,但除她以外的其他人没有特别打动我,感觉还是差了口气。不过看完电影,我还是蛮欣赏具惠善的,挺有才气的,而且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好像是在讲她自己的故事一样。
![女儿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81212161448244570.jpg)
就观感体验而言我给5星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 对女儿的暴力的那种悲惨的感受用了一首古典钢琴音乐去平静 妈妈的爱实在过于极端 看到最后是在很难受 妈妈是爱女儿的 但是去爱的手段对于女儿来说却过于残忍 妈妈无法忍受女儿用左手吃饭 因为右手才是大多数人做的 放学必须准点回家 女儿下了电车朝桥底下望去 便能看到妈妈朝着她挥手 没有一点点的自由 无时无刻不在女儿的身边 下雨天妈妈把女儿的书包和鞋用塑料袋包上怕被雨水淋湿 这种爱是在太过无微不至 却没有问过女儿是否想要这样做 在那个年纪 是怕丢脸的
![女儿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81212161448320397.jpg)
有一种父母真的很奇怪,他们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又因为看不惯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愤怒,会把自己认为的所有好的东西给孩子,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欲望。这种父母通过不断的精神虐待来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自卑,让孩子可以对自己屈服,留在自己身边,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只存在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荣誉、生存价值甚至一生都托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这种不将孩子作为个体的付出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更想拥有一段没有父母概念的人生。可惜的是这种孩子的邻居通常都不是一个能够拥有同理心的钢琴教师。
看完这部片子,感觉好伤心,我妈怨恨爸爸拖累了她,以至于她生气了就是责骂我,小时候听到我妈骂我就不应该把你生下来,我也很无奈,我也不想被你生下来啊,有点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就会破口大骂,就像我不是亲生的一样,但是好的时候又会非常好,既然妈妈不缺吃不缺穿的把我养大,我也会这样养她老。年纪大一点,就想开了,虽然这并不是我的错,但是原生家庭没办法啊,我还是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且我是不会对我的孩子这样的
一个自称是导演的人拍了三部片子应该是有所进步的……但是,想要表现深度却又无法深度。线条单一且台词也很单调,女主兼导演的表现也是单薄无力,83分的长度硬是分了两部分看才看完(还是靠强迫症)。跟“女儿”有同样经历的老师住在隔壁是一件很幸运的事,生活毕竟不是电影,不会每个人都能得到这样一个老师的理解和引导。也不是每个被强制体罚的孩子会有这样老师的领悟。离开父母然后仍然爱父母。
懦弱无能的父亲,偏执暴躁的母亲,一个家庭悲哀的开始,无能的人是不配做父母的!一代代悲哀的延续,只会形成更多的悲哀。强烈要求世界组织成立“为人父母”这堂课,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父母的!努力正视问题的本身,将来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具惠善本人是挺有才的话除了有些过曝的光线,剧情和故事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她本身估计也是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童年生活吧!
“因为他们是父母,我们是女儿”。所以没有对错,父母永远都有权是对的,在惩罚面前做的怎样都不为过,我们是他们身上的一块肉,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让我们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是最终目的,所以被打被骂是应该的,一个错误可以口不择言的放大10倍,好不容易长大了,有力量保护自己了,就被贯上“翅膀硬了,不孝”的罪名,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阴影?反正我有。
电影没有在结尾处给出母亲暴戾性格的原因解释,也恰如原生家庭之于我们来说,是无法挣脱也无法解释只好与之血肉相连度过人生里的岁岁年年一般。但无论如何,那些控制欲,那些暴力都会给我们的余生带来不同层次的伤痕,甚至影响我们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人世间就是有许许多多的事无法解释只好面对和承受。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这句话真的很恐怖,妈妈有错吗,把最好的给了你,一切都围着你,真的就是一个影子,可就是这个影子,让你成天担心受怕,人是一个个体,我觉得这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教育的启示,不仅是父母,恋人也是如此。讲讲电影,全篇都比较压抑,不过代入感很强,我都有冲动想打这个妈妈,可以看看
引起共鸣吧,它们家就像单亲家庭一样。其实妈妈很爱她的女儿,不过性格太霸道,嘴上也不饶人,一定要孩子沿着他的条条框框来,不然就拳脚相加。过度被压抑天性的孩子,能不反抗么?对待孩子还是该讲道理,不过太放纵孩子也不好,像我这样,好像得不到妈妈的爱和关注,什么都相信孩子,偶尔关心一下罢了
具惠善饰演的女儿,对自己心态扭曲的母亲在她成长记忆中造成阴影的纪录~而且,通篇包括她邻居钢琴老师,同样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片子格调灰暗,饰演少女的小姑娘演得挺好(具惠善的脸是用石灰了的吗),但作为一部电影显得太单薄了……比如为什么母亲会这样,女儿是怎样离家独立的,女儿父亲完全路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