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十四只眼睛 田村直己
导演: 木下惠介编剧: 木下惠介 / 壶井荣主演: 高峰秀子 / 田村高广 / 笠智众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上映日期: 1954-09-
导演: 木下惠介
编剧: 木下惠介 / 壶井荣
主演: 高峰秀子 / 田村高广 / 笠智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1954-09-15
片长: 156 分钟 / USA: 116 分钟
又名: 24只眼睛 / Twenty-Four Eyes
IMDb链接: tt0047281
二十四只眼睛的剧情简介 · · · · · ·
昭和三年(1928年),大石久子(高峰秀子 饰)到小豆岛小学的分校执教。骑着新型自行车穿着西装的大石老师给这个贫困的村落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分校的12个学生也对她颇具好感。某天大石掉进孩子们挖的坑,扭伤脚腕。休养期间12个孩子走上8里路来看望老师。
大石因伤转回总校任教,适逢军国主义盛行期间,大石的怀疑态度令其遭到同事的鄙视。随着战争的进行,已经转到总校读书的12个孩子中有的加入军队。大石对军国教育的质疑不断加深,最终选择辞职,回家相夫教子。
战后大石老师回到分校,望着教室里陌生而纯真的面孔,想起当年12个孩子不同的遭遇,终于流下了眼泪……
《二十四只眼睛》下载观后评论:
二十四只眼睛壶井荣1个笔记点评★★★★☆大石老师是代表具备良好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同时也融入了日本传统女性坚韧,善良的多种品质。在一个战争的年代里,她始终如一的坚持教师的责任和对学生的关怀。不论是刚刚开始工作的疯丫头还是战后感伤失去亲人和学生的爱哭鬼,都是大石真实性情的流露,更是整个时代塑造出来的真实的个体。历经种种,人类心底最希望的还是朴素真实的平凡生活而不是无畏的战争。二十四支眼睛看到了什么呢?人世沧桑和悲情冷暖,时代巨变和命运无常,但是再他们的心底永远珍藏着那张和老师一起站在沙滩上的照片,温暖和爱是每个人心底最隐秘的宝藏。
2013版的电视剧SP二十四只眼睛,个人非常喜欢松下奈绪的风格。来到小岛另一头的久子老师和5男7女十二名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老师摔伤期间,孩子们徒步去看望老师。战前的小岛物资贫乏一些学生不得不少小离家谋生,战争来临5名男生和老师的丈夫等一样踏上战场。在结尾的一幕,久子重新成为了分校
这个SP给我的感觉跟《萤火虫之墓》很相似啊,要么是天堂,要么就是地狱。故事我很喜欢,老师爱学生希望学生幸福的心情也很不错,只是为嘛一定要是战争题材呢?唯一这一点,我不能忍受。虽说人不能太记仇,但是总是他们把战败国的悲剧拿出来说事,我们才会觉得反感,政治题材与艺术结合就是悲剧
刚开始以为是高峰秀子主演的,最后才知道是翻拍的经典,不过也不错,没有一颗漫天纷飞的子弹,没有狼烟四起的战场,而是老师和12个孩子在战争前后经历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展示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很深刻的反战思想。疯丫头老师,爱哭鬼老师,属于你们这样的老师的时代会来临的!
纪念木下惠介100周年作品,翻拍其经典作品已经是日本司空见惯事情。在这样政府宣传下,自然反思战争内容会削弱不少,介绍内容就如日本历史教科书般空洞。仅通过战争对日本平民影响介绍那段苦涩岁月,这显然是不够的。化妆都太现代,有种穿越感。很可惜没看过原作,有机会再看看。
没有看过秀子原版的,但是这一题材电影再次映证是全家同观看的最佳。松下奈绪是有多高呀。太像我姨妈的人生写照了,当然没有战争呀什么的,但是学校及教师,学生几个点真是太像了。外婆看时不停说,原来日本也很穷呀,然后不停问我,那个被卖掉的麻将长大了吗?
偶然发现这片子已经是第五版翻拍了。时代感强的电影,好的化装就是成功的一半。借助纯净清新的风光,倒也把人性善良的一面给映衬得恰到好处。女主年纪虽然不大,但总感觉显老,但也就是这样的面容适合这个角色。不过一众配角太弱,导致整体精彩而不经典。
旬报百佳的二十四只眼睛有太多的版本,偏偏下错了下了一个评分最低的,不过松下奈绪好美。无论哪个版本,情节应该是相似的吧。老版1954年上映的时候应该赚了不少眼泪。
電器姐演的用力過度了,有原著而且是翻拍,一般般吧,淚點不多平淡顯真情的路子,故事應該是反戰思想的,這才是真真正正美好的師生情,這樣的老師才能教會學生人生的真諦,
日本山村女教师。。。化妆不行,从日本平民的角度去看二战,都是被“军国主义,国家利益最高,天皇万岁”毒害的孩子。每个国家都有那种特殊时期,不可以乱讲话的啊。
去小豆岛的时候,参观了二十四瞳的拍摄地,很美,如同电影中展示的那样。电影情节比想象的更沉重,没有经历过战争,真的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活着才有希望啊。
从日本平民的角度去看二战,都是被“军国主义,国家利益最高,天皇万岁”毒害的孩子。每个国家都有那种特殊时期,不可以乱讲话的啊。煽情有余,震撼不足
战争对民众都是无情的,不过想到这些上了战场依旧杀红眼的实在又起不了多少同情,总感觉把故事写得那么美好却与现实微妙的起了差异的洗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