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八音盒 科斯塔-加夫拉斯
导演: 科斯塔-加夫拉斯编剧: 乔·埃泽特哈斯主演: 杰西卡·兰格 / 阿明·缪勒-斯塔尔 / 卢卡斯·哈斯类型: 剧情 / 惊悚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导演: 科斯塔-加夫拉斯
编剧: 乔·埃泽特哈斯
主演: 杰西卡·兰格 / 阿明·缪勒-斯塔尔 / 卢卡斯·哈斯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匈牙利语
上映日期: 1989-12-22
片长: 124 分钟
又名: 父女情 / 大控诉 / Mucho más que un crime
IMDb链接: tt0100211
芝加哥退休工人Mike Laszlo受法庭传讯,从联合国组织发来的报告证明他曾是纳粹党卫队的行刑队长,爱匈牙利犯下令人发指的暴行。Mike Laszlo是匈牙利移民,40年前来到美国。他在妻子死后辛苦带大的女儿Ann Talbot现在是译名刑事诉讼律师,离婚后带着小儿子跟他一起生活。他对女儿说他没犯下被指控的罪行,Ann决定为父亲辩护。她相信父亲的清白,但是在法庭上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她的想法,她找到了那个存有证据的八音盒…
《八音盒》下载观后评论:
罪恶不会被时间尘封,四十年前犯下的罪孽依旧要偿还。关于纳粹屠杀的电影很多,该片视角比较新颖,用一封检告揭开四十年前的屠杀。当初的杀人者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合法公民,在这里娶妻生子,家庭也幸福美满,而当年的幸存者依然无法摆脱屠杀的梦魇。女儿最后的转变代表了道德战胜亲情,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跟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父亲会是杀人不眨眼的纳粹,看着祖孙俩的天伦之乐实在是讽刺。影片探讨了善与恶的共存。中国政府也应该追责当年逃脱了制裁的侵华日军。
《八音盒》的Mike,让我想到《爱尔兰人》的弗兰克,两个人都很擅长一边用人格面具来塑造在亲友前的正面形象,一边用阴影人格去执行反法律/道德/人性的命令,且都那么的自私而冷血:弗兰克对刷房子缄口不言,Mike对宪兵恶行矢口否认,让女儿们绝望透顶,一个避而不见,一个暗中举报-不是所有冠以亲情和生存名义的杀戮都值得被原谅。【这种具备人格面具/阴影的不仅限于是某个个体,也是某种群体/组织/gov的嘴脸。】?
和《大失踪》一样,依旧涉及政治和亲情。同样是用类型片的方式缓缓推进,最后的反转具有强烈的震惊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导演加夫拉斯在法庭之外的日常戏中也巧妙的铺设了不少线索:爷爷喜欢做伏地挺身和法庭上的控诉刚好对应。女儿Ann才是整个故事中最悲惨的人物,她亲手拆穿了最敬爱的父亲隐藏了几十年的谎言,这个世界上似乎再没有人能够值得她信任。观众的情感变化在整部影片中被导演牢牢掌控。
第40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豆瓣标记仅700余人。第一部科斯塔-加夫拉斯。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艺片,而是关于二战屠杀遗留问题的电影。电影解构不复杂,没有设置什么意外的悬念,建议观影前不要看简介。节奏在法庭戏到来时骤然紧张起来,如果将自己的立场和情感带入到主角的世界,会让人非常紧张,最终的感想我不能说,这样会破坏仅有的一些悬念,只能说我喜欢导演的这种风格和题材。
一开始女主从亲情角度出发去为父亲辩护,而随着关键证据的出现发现自己的父亲曾是昔日的纳粹杀人恶魔,虽然一切木已成舟,父亲侥幸脱罪,但是女主不忍心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而是选择将证据公布于世,加夫拉斯以亲情为切入点可谓是十分别致并且非常锋利,从感性回归到理性也应是正确认识历史的态度,任凭战犯本事再通天,也应该受到历史的审判和谴责。
#补片金熊奖# 要说父女情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父亲彻头彻尾都是在演真正的nazi。杰西卡兰格演出了亲密和疏离,从一个为父辩护的女儿到认清真相的人道主义者。不过电影终究还是逃不过他的政治诉求:当届柏林两部并列的最高奖都在讽刺冷战中的socialism阵营,届时匈牙利还是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苏联解体也快了。
此片是去年11月在浏览《科林尼案》一片信息时,看到一个差评影评,其作者口气狂妄,称哥推荐金熊奖《八音盒》,下载之后,另外一片就没有标记。昨天还花费不少时间找到科影片。今天观看,主角能大义灭亲,该不会能体现美国的教育能让人明辨是非吧?开头的八音盒音乐,特别像某曲,以后再对比。网易云上有影片专辑。
受制于题材,加华斯这次更依赖于剧本,少了以往华丽的场面调度和视听语言。但这个剧作也太牛逼了,以前具有政治表达的电影都是在以小见大,而这部是把一个小事件嵌套在大背景之下,靠着冷战思维误导剧情,又在重重反转下批判冷战思维。真相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明确陈述,与情感无关,与记忆无关,与政治立场无关。
开头真的让我相信了父亲是无辜的,反而更有共情地体会到女儿心情的强烈震颤,也跟随着角色来给自己一个理由去相信夫妻的无辜。而最终八音盒揭开了真相,女儿选择了大义灭亲——这种往往是家庭感情纽带的物件成为扭转局面的证物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反差吧。结局可以做得更加微妙。//终于在美国说上英语了。
与伊利曼佐并列金熊奖,叙事节奏和悬疑保持的真好,法庭戏的展示有加夫拉斯外来者的视角,后边还居然连同法官也一起到了匈牙利取证开庭。起初被共党的造假栽赃迷惑,随后又被相对公正的裁决质疑,辩证的看人物为何能在两种制度的世界有如此之大的改变,相比结尾杰西卡兰格的美国式做法。法国文化蓝光。
真相面前,如果面对你深爱的那个人?法庭戏没有多么激烈,最精彩的部分在结尾!真相大白的反转是杰西卡兰格的爆发:父女情深与二战纳粹反人道的纠葛。父女间也真正有了阻隔(真相事实与玻璃,室内与室外)父亲依旧控诉着共产而不面对过错,真正借机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恐惧。八音盒作用最后时刻才露真容
对女儿使《非常嫌疑犯》般计策的父亲已不是被意识形态洗脑丧失耻恶判断的工具那么简单,尤其藏匿于八音盒中的罪证浮现罪恶与无邪的反差造成强烈的冲击。法庭戏只是引子,女主去到匈牙利才是抛下怀疑的高潮;那之前的检方似与众怒的邻居一样令人反感,但最后真相乍现才庆幸这帮人的执着。
被八音盒入题、入影,从头至尾都是女儿坚信自己的父亲,虽然被众人的悲惨过去撼动、被抽丝剥茧的证据扰乱,但却依然坚信,并取得庭审胜利。最后却被八音盒打败。虽然是政治题材的电影,但是以儿女的视角来剥盘深爱的父亲的人生,如此反转,还是挺虐心了。虽然导演开篇就道出了结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