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五月傻瓜 路易·马勒
1968年5月,正值风起云涌的五月学运风暴席卷整个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一家人因为奶奶的过世而聚集在一起。皮寇利扮演的家中长子,必须面对一家人为了家产的分
1968年5月,正值风起云涌的五月学运风暴席卷整个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一家人因为奶奶的过世而聚集在一起。皮寇利扮演的家中长子,必须面对一家人为了家产的分配而不断的吵嘴和纠缠。
马勒的后期文艺片,蕴涵社会象征意义。导演借助一个在五月风暴下的家庭纷扰,来象征外部社会变革时普通人的反应和心理变化,主角隐喻代表法国传统文化的中产阶级,虽然面对革命时热情十足,但激情过后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印象主义画派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法式的温情家庭笑料、爵士乐的闲适庸懒,都是这部典型法国小资喜剧作品吸引人的元素。
《五月傻瓜》下载观后评论:
观感有点像戈达尔的《周末》,开头像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但走向越发扑朔迷离。马勒在法国纪念五月风暴二十周年时产生了拍这部电影的念头,他看到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领导者现如今已经变成了教师、广告商、政治家,于是他想拍一部关于那个时代的乌托邦幻梦的电影。五月什么时候结束?当我们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时候。电影中这群资产阶级中年人好像也得了一种五月热病,把葬礼办成了狂欢的游行,甚至开始讨论起了性自由,将那些属于家庭、国家、集体的陈规戒律抛之脑后。他们大声讨论着如何将人从工作中解放,如何适当地取用自然资源,如何让人人都享有爱的自由,然后他们高呼“革命万岁”。那是他们这些“保守的资本家”离革命最近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远的时刻,他们正从挥汗如雨的掘墓工人身边走过,却对他视而不见。
1968年5月,正值风起云涌的五月学运风暴席卷整个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一家人因为奶奶的过世而聚集在一起。皮寇利扮演的家中长子,必须面对一家人为了家产的分配而不断的吵嘴和纠缠。 马勒的后期文艺片,蕴涵社会象征意义。导演借助一个在五月风暴下的家庭纷扰,来象征外部社会变革时普通人的反应和心理变化,主角隐喻代表法国传统文化的中产阶级,虽然面对革命时热情十足,但激情过后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印象主义画派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法式的温情家庭笑料、爵士乐的闲适庸懒,都是这部典型法国小资喜剧作品吸引人的元素。
68反抗风暴从来不是一件笑谈之事,但在马勒这里变成了嬉笑怒骂的法式中产轻喜剧,身处姣好风光别墅的众人被内外危机失衡混乱。在这个系统中,态度迥异,各个成员也对应各个阶级,尽管皆渴望自由与和平,但他们仍是畅谈散漫的“五月傻瓜”。所有人长龙式起舞桥段令人回味起《同流者》那个何其相似的背景;与死去的母亲起舞片段宛如超现实的奇幻梦境。
《五月傻瓜》可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片源的一部路易·马勒的片子。路易·马勒是我最喜欢的世界名导之一,这部影片贯彻着他一如既往的诗情画意,颇有文学底蕴的创作风格。整个电影的故事与人物稳中有序,颇有文学色彩。非常温情的一部政治讽喻喜剧电影,以家庭喻法国当时的社会状态,果然是大师,难得的佳作。
富二代路易马勒讽刺有钱人的喜剧,广播里小镇上无产群众正在革命,而这家子中产围着尸体分遗产并差点上演群P,阶级面对风暴的对比。精彩的群戏人物塑造,法式优雅的田园风光。从玩了一辈子守别墅的皮寇利角色来看,有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厌弃不舍的复杂滋味,结尾集体荒诞的出逃太闹腾没收回来。法国文化
哪些人在叫嚣着革命呢?精力剩余又未开化的大学生,和以为生活在政治漩涡中心却早被逐出圈内的新闻记者。把“五月风暴”、中产虚伪、性欲解放、家庭关系各料入锅,最后烩出一桌出逃的荒诞好菜。人们都忙着罢工,没有上街的都在家做爱。童年和过去都守不住,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记得曾有过的轻松快乐。
20180623 小西天 / 不一样的五月风暴 处处乡村生活、诙谐笑料以及随性的男女关系 大家都说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比 但我却理解为五月风暴就如同这个家庭一般 闹哄哄的开始静悄悄的结束 最后波及到最爱家的人看见分崩离析的资产 屋里唱歌跳舞致敬伯格曼 停电后惊恐的群像很好看
恬静的乡村环境消解了“五月风暴”的意义;手风琴演奏若隐若现的以及附近高中扬起红旗少年七零八落唱出的《国际歌》,则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建构了这次“革命”。所有人的嘈嘈切切在几个令人惊叹的群像场景里优美从容地铺展开。想起《芬妮与亚历山大》。坐在座椅上看得骨头酥软,手松能给五星。(资料馆
3.5 一群有趣而各有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在社会、家庭和私人问题的多重影响下,上演一场人间喜剧。感觉路易·马勒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也无意评判五月风暴,这场运动更像提供一个外部压力源,导演感兴趣的还是这群人。有几场戏和个别人物设定有些刻意制造讽刺效果和噱头,不够舒服,摄影配乐满分。
真好看呀,完全看不出拍摄年代甚至故事发生年代的电影是最迷人的。尽管不停在强调革命、战争、未来,可是这种蠢蠢的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就是很美好嘛~最喜欢围着奶奶的遗体开火车的镜头,仿佛打破了各种屏障,一派祥和。这世界总在不停变,你会选择跟着跑/被追着跑,还是坦然然接着过自己的日子呢?
3.5一群有趣而各有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在社会、家庭和私人问题的多重影响下,上演一场人间喜剧。感觉路易·马勒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也无意评判五月风暴,这场运动更像提供一个外部压力源,导演感兴趣的还是这群人。有几场戏和个别人物设定有些刻意制造讽刺效果和噱头,不够舒服,摄影配乐满分。
从中产阶级的收音机里听到五月风暴。法国电影似乎常拍这种家庭聚会里大家各怀心事的故事,从法国乡村小品到忽然来临的停电暴风夜,整个调子忽然变得越来越荒诞,直到最后祖母的灵魂出现在自己坟前,大家离开后和皮寇利在空荡荡的房子里跳舞。这样的转折让人想起一点点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20180623资料馆。关于内容和寓意,简介说的很明白了。1.影片的音乐非常出色,毫不逊色于印象派的画风。2.葬礼 政变,也能被法国人表现得如此轻松,因为不是每个国家的政变都是那么沉重和绝望的。3.路易马勒大师举重若轻,值得关注其它作品,也对新浪潮多了层认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