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喀布尔的燕子 扎布·布雷特曼 伊利亚·戈贝-梅维勒克
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阿富汗,塔利班与伊斯兰教教法,为小镇带来的恐惧与伤害。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伊利亚·戈贝
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阿富汗,塔利班与伊斯兰教教法,为小镇带来的恐惧与伤害。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伊利亚·戈贝-梅维勒克 / 扎布·布雷特曼 第3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提名) 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片(提名)
《喀布尔的燕子》下载观后评论:
很有意思的对照,生活在明确爱情、知识以及生命力的青年夫妇和日复一日生活在平凡无奇的中年夫妇,但抗争的激情却没有投射在这对青年夫妇身上。相反,青年男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了与良知与理智违背的行动,而长期浸在麻木环境中甚至更接近统治集团的典狱长却完成了人性的复苏。典狱长经历了二十年的空军生涯,和料理过他的护士结为夫妻,但是是脱下罩袍的女孩子极具生命力和性能力的身体唤醒了他的爱欲。伟大之处在于,女性的爱才是最复杂深远的,可以为了自己深爱的男子付出生命。上帝说让无罪的人扔出第一块石头,在战争的天空下,自由的燕子何以翱翔?
![喀布尔的燕子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26240_c_jaQ3KzSCSVOnv_1648652840/0)
《喀布尔的燕子》在西方世界中所传达出的自由意识与人权精神并不能算是新颖和出色,但就剧情本身,与故事背景地而言,它依旧具有着意识形态的先进性,自然其对于第三世界的社会意识形态,依旧是具有引导和启示意义的。而回到电影本身,虽然篇幅极短,却事实上也没有更加清晰条理的将两对情侣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就导致叙事中心视点的散乱。但最终,虽然有一幕非常具有符号感的戏剧结尾。但观众的情感依托点,却也会像那四散的燕子,不知该着眼在献身的夫妻,还是获得自由的女主,自由精神最终未能更多回落到人物,而空留意识形态。
![喀布尔的燕子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18754_VP7vudpMSzmfoDz_1648652842/0)
开场还没出画面时,因为环境音效太真实而怀疑是不是真人电影,全片画风也偏写实,唯一“动画”和超现实的一幕应该就是结尾刽子手警察在蒙面女人堆里急切地寻找逃跑的犯人,惊慌四散的女人们化作燕子飞走的一幕吧,很灵很美。水彩画看着蛮舒服的。为保护失手杀死丈夫的女子免于死刑,善良的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塔利班的空气令人难以喘息,虽然有些法国视角,但一种关注里出现一部这样题材和风格的动画片还蛮新奇的。
![喀布尔的燕子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69924_yqqDm8cLS5iD7IM_1648652844/0)
动画风格上很像另一部法国动画《无手的少女》,内容上则很类似《养家之人》,都是反映塔利班极权统治下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女性生活的艰辛。把女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罩袍既是一种禁锢,最后也成了一种保护的伪装。普通民众的善良和极端组织的邪恶,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希望这个国家会变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大家都能直面阳光和所爱人的眼睛笑容。说教和煽情部分略多,这很法国电影。
![喀布尔的燕子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658419_Yi-KHhJFSHm2mGn_1648652846/0)
80/100。其实这个故事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有一丝狗血和讲不通的地方,但是水彩画风与真挚的情感足以冲垮我内心的抵触感。你要知道,在世界的这个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走不出恐怖的统治和内心的虚无。我向上天情愿,希望这些善良而自由的灵魂,能够变成喀布尔这座死寂城市上空唯一有着生机的燕子,飞得远远的,去得到本应属于他们的幸福。泪目。
![喀布尔的燕子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510933_HBI8OwVqQEuyS2j_1648652848/0)
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几个年轻人有声有笑的,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穿着衬衫和裙子,然后画面一转,几个人变成了女的穿罩袍,男的戴上了帽子。小孩子边笑着边把石头扔向了那个女人在茶馆里边一个人在跟atiq谈话,画面里他手里边的佛珠好像被有意识的做了处理,故意的被那个茶壶挡住了,暗示一般夫妻两个人合影的照片
#Cannes2019·4th film# 题材很容易让人想起《养家之人》,但实际上除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他全然不同。分数全给画风,实在是好看,但这种典型的法式漫画风格,是否真的适合讲述阿富汗的故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能感觉到导演企图用苦大仇深以外的角度来切入,但可惜还是落入俗套。
恐怖主义(塔利班)控制下的破败国家,宗教被利用(or教义如此?)来打压女性和“教外人”,人心被腐蚀,国家没未来。即便如此,创作者用一个简单却蛮有感染力的故事传递了他们心中仍存的一线希望,尽管渺茫。这实际上是文学、艺术化的呈现,达内的阿迈德则更冷静、更具社会价值。
这个故事真人化没准更好,毕竟可以依靠演员的深情演绎煽一波情,做成动画并没有《德黑兰禁忌》、《养家之人》和《人生的另一天》等类似作品那么出色,根源是政治指向太明显,创作者的阶级属性导致从出发点便展示出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对此题材的理解依旧停留在浅层,视点狭窄死板。
短短80分钟,刻画了两对夫妇在乱世下的爱、绝望与牺牲:精英文艺眷侣的困境来源于对家园和彼此的抉择,却终酿成了不能避免的悲剧;典狱长和绝症夫妇却在悲剧恐怖中日益麻木,将生活变成了无言对望的苟活。后半段比前半段紧凑些,远程射击那里应该好好用一下。
6分。又是传统的西方白左在自我陶醉了~~你要描写宗教专制不是问题,但请不要强行降智好不?守卫放人不逃,守卫老婆来替换你去死,你倒又跑了?不找个垫背的你难过是吧?建议好好看看《一次别离》是怎么描写的。唯一出彩的也就是水彩画效果了~~~
喜欢这个风格的动画。虽然本子还是太直白了一点。最后在枪毙看台上疯狂寻找少女而穿着长衣戴着面罩的女人们惊恐四散的俯视图和幻化成燕子飞走的画面很美。结局有些多余。虽然觉得这个故事太套路但还是哭得好惨。以及坐在旁边的人好像穆里尼奥、
“她让我成为更好的我”,塔利班控制下的喀布尔,男子为他受到严重不公待遇的妻子呼唤,可这只是一切不幸的开始,他人投来的关切,终究被弥漫的糟粕毁于一旦,而妻子会是新希望吗?影片通过手绘与音效融合,用动画还原了世界的荒蛮。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