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美 黄荣昇
眾人眼中的可愛少女小美突然人間蒸發。與她生命軌跡交集過的九個人物,透過訪談與回憶,逐漸拼湊出小美的生命輪廓。房東、前男友、美容公司老闆、母親各自搓揉記憶,黏合出
眾人眼中的可愛少女小美突然人間蒸發。與她生命軌跡交集過的九個人物,透過訪談與回憶,逐漸拼湊出小美的生命輪廓。房東、前男友、美容公司老闆、母親各自搓揉記憶,黏合出一尊模模糊糊的人物塑像。害羞不安的吸毒少女倏忽往來過去與現在,如今肉身何處、靈魂何在,卻沒一個人能說得準。導演黃榮昇首部長片即入圍柏林影展面面觀單元,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擔任監製兼親自操刀攝影,《大佛普拉斯》(2017)導演黃信堯獻聲旁白加持,把懸疑神秘與黑色迷幻共冶一爐。在熹微闇晦的光影中,一個依稀身影,流離於冷漠的台北街角,孤寂蒼涼。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提名)黄荣昇 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摄影(提名)钟孟宏 第20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剧情长片(提名)黄荣昇
《小美》下载观后评论:
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这部电影的演员几乎完全是《阳光普照》的班底,巫建和完全认不出来了,柯淑勤和刘冠廷造型不同也不太认得出来,还有在《阳光》中演姑姑的尹馨,演爸爸的陈以文,这两人造型变化不大,所以一眼就看出来了。这部影片的导演不是钟孟宏,但是却是监制和摄影。影片拍的很不错,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访谈,去揭开一个女孩的生活状态,看一半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女孩虽然不幸,但至少她到台北遇到的,不论是房东还是男友或者工作雇主,都是一些很好很善良的人。直到片子中途,一个面试她的老板对谈,明显是谎言。于是,观众立刻对这些人描述的,有多少是真实的产生怀疑,然后这样描述的女孩状态,又有多少真实性可言?影片因此出现双重间离的效果,非常厉害的处理手法。吴慷仁在片尾竟然演了一个摄影师跟踪狂!
相当喜欢,各方面的质素都非常高,尤其是中岛的摄影还有杜笃之的声音,黄信尧的旁白也很有辨识度。形式上的突破虽不新鲜,但从头至尾都保持住了统一的基调,模式的拼贴也没有让我感到乏味,每位演员的表演单独拎出来都没有拖后腿。主题上的发散更多的是为了风格上的归一,并进而由人物外在的失踪转为内在的失联。边缘人的刻画只是一个引子,深挖探寻出的是当代人内心的混乱失序与孤独迷茫。结尾处理的还是比较光明的,穿过一条漆黑逼仄的下水道,走向光明。只是,这条暗夜之路究竟要走多久呢?而光明的尽头,又通往何处呢?这些问题就像下落不明的小美,没有答案。
众人眼中的可爱少女小美突然人间蒸发。与她生命轨迹交集过的九个人物,透过访谈与回忆,逐渐拼凑出小美的生命轮廓。房东、前男友、美容公司老板、母亲各自搓揉记忆,黏合出一尊模模糊糊的人物塑像。害羞不安的吸毒少女倏忽往来过去与现在,如今肉身何处、灵魂何在,却没一个人能说得准。导演黄荣昇首部长片即入围柏林影展面面观单元,金马奖最佳导演锺孟宏担任监製兼亲自操刀摄影,《大佛普拉斯》(2017)导演黄信尧献声旁白加持,把悬疑神秘与黑色迷幻共冶一炉。在熹微暗晦的光影中,一个依稀身影,流离于冷漠的台北街角,孤寂苍凉。
九個人敘述他們眼中不見的少女,作為觀眾我默默拼湊線索,描繪出少女的模樣,老實說有點老套吧⋯⋯打破第四面牆這件事情,我覺得也做得不好,到底是對旁白說話,還是對觀眾說話?旁白的身份又是什麼?我一向不喜歡突如其來的旁白,好像把觀眾當笨蛋。心中又是浪費班底的片子,但想想鍾孟宏黃信堯願意幫忙,感受到導演未來或許大有可為,可以期待。但片子並不喜歡,有人說是禁毒宣傳片,我覺得說得很好,我想多數觀眾並不願意被教育被呼籲,他們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其實想說還行,但剛剛給一部片打了三星覺得必須再扣一星⋯⋯)
金马07#在金马总会听到黄信尧的声音XD…从片头的tips到这里的旁白,边缘女孩在故事里若隐若现,真相也似乎若隐若现。她的身体和灵魂在哪里?或许早已分离,亦或是躲在面具的背后…从小父亲缺位,长大后男生都不太珍惜她,试图相依为命,但都未如人意。那日“老板”的出现,我觉得她更像是想有一个父亲吧,结果人家却只想当“干爹”,于是她逃离了,无论灵魂还是身体…形式上在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对话,多个细节都有大佛的影子(钟孟宏也有监制),忽然觉得阿尧好厉害,haha,开始引来台湾的一股新风。
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自己是个阿边,如果我失踪了,连9个人都找不到系列。风格化摄影,行车记录仪,航拍,摄影头视角,大特写,每个人都代表一类人,但小美呢?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还是社会根本不会在意一个阿边。影片可以说是阳光普照的原班人马,摄影音效剪辑等都是合作了好几部片子的人。最羡慕的是导演,也是编剧处女作就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应该算是实验片吧,很后现代。最后一幕在污水中走向光明。[选景也很有代表性,在雨夜五颜六色的灯光下骑电动,是不是很酷。]
3.5/5 --- 2018年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 / 由九個人的訪問對白主觀地拼湊出小美,採用的形式的確耳目一新打破第四道牆直接與觀眾對話,每個人好似在乎又不那麼在乎小美,如同隱匿於社會中的「阿邊」。由中島忠雄 (aka 鍾孟宏)掌鏡的攝影入圍金馬實至名歸,加上配樂及劇情走向,在2018年國片中算是可圈可點的佳作。
仿佛神话那般根本不存在的《小美》非要以耍无赖的心态强行向观者描述一种眼睛完全捕捉不到的味道。我们费尽周折从指向性明显的讯息里拼贴出一幅支离破碎的“孤岛”形象,无处可去的“她”似乎就要淹没在一片黑色的迷雾当中。但自以为是的作者却像复活了的浮士德那样最终选择跟魔鬼称兄道弟踽踽独行,无法挽回的糟蹋了摄影和音乐。
72/100哪里有小美的踪迹,行车记录仪没有,婚纱照里没有,替身稻草人感知不到,众人之口指向未知。是什么让她闭口不谈,是什么让她昏迷水屋,她在聚光灯下作簇拥的玩伴,还是在人际边缘作虚无的灵魂,在用药中往复,或在幸运中高升,我们只是被吸引尾随的摄影师,阴暗涵洞尽头的强光里隐藏了什么,终没有标准答案
喜欢这部电影的形式感很强 伪采访推进剧情 悬疑性贯穿始终 但是片子也只是在形式上新颖有想法 执行力上就差强人意 没有过于惊艳 节奏感 故事的延展性都不强 不能让人投入到剧情中去 最后也没有给出小美到底怎么样了的答案 结尾比较开放 但是个人不喜欢这样模凌两可的表达方式 无头无尾的感觉不是太喜欢
几个叙述者的表演不错,特别是第一个房东蛮有趣,单那些镜头,放到任何一部故事片里都很惊艳,可是小美这个中心人物很无聊简单,既不神秘也无法引起关注,沦落为很没意思的禁毒片,后面怎么又像鬼片了,腔调再足也没用啊。创意形式很特别,再加上这个班底,好好琢磨下本子,本来会出一个很好看的小美。可惜了。
很有创意的电影,访谈式的镜头,第三人称里面的小美,主角忽隐忽现,各种视角拼接而成。她究竟是怎样一个边缘人?台湾社会总是能聚焦到这类“小边”。小美几个侧脸和身材的镜头让我想起小夏,都是那样美丽动人却又有一种模糊感,不过小夏还在继续奋斗着,她应该早就把我甩得很远了。祝福小美们,还有小夏。
確實只留下黃信堯和中島之影,但配角的強大群戲,結構一個他們所認知的小美。小美是何人,我們不知道,只小美吸毒尿尿又怪。電影的謎樣神秘,攝影構圖的敏銳,光影上的對比鮮明,偽紀錄片似桐島,阿堯的質問,卻顯露現代人對自我的關注,缺少人旁人的關心追隨,走向白光,是問號,也是希望。3.5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