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罗马,一位非常有名的导演打算为自己的新电影招募一名小演员,玛达莱娜(安娜·玛格纳妮 Anna Magnani 饰)得知了此消息决定带自己的女儿玛利亚(Tina Apicella 饰)前去试镜。玛达莱娜一家人的经济条件非常的拮据,因此她将这次试镜视作是一次能够让全家人飞黄腾达的难能可贵的机会。
当玛达莱娜得知演员需要在片中跳舞后,又煞费苦心的将玛利亚送进了舞蹈学校学习。她的一连串谜之操作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玛利亚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她稚嫩的小脸上逐渐失去了笑容。
《小美人》下载观后评论:
#BFI 长评-笑是残忍的,爱是暴力的。现实主义作品,除了结尾有些俗套,整部电影从故事,角色,内核看均是无懈可击的。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讽刺是到位的,钱是可以再挣的,生活是要继续的。导演对于整个环境和角色的塑造堪称完美,女主的演绎堪称精彩,让人不得不信服这“虚假的世界”。大量的户外场景自然光效果极佳,第一场戏印象很深,讽刺力度很强。听觉上非常舒适,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那超脱出片中女主的台词太厉害了,我感觉英语字幕可能很难全部理解她的表达。折页上说萧伯纳曾经说过,极度幸福使人流泪,极度不幸使人发笑。而影评人认为维斯康蒂的电影中眼泪是极端情感的产物,本片中的笑声更是极端的残忍的,与喜剧和讽刺无关。由于这句话也让我回想影片结尾时想到了齐泽克对爱的看法,他说爱是极端暴力的,影片看起来也确是如此。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9443881324.jpg)
以妈妈在片场丢女儿又带女儿面试为始,以妈妈最后抱着女儿严厉拒绝了合同和老公相拥在一起女儿终于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为止,影史上最有尊严最令人欣慰的逐梦演艺圈失败的画面!母亲从一个不惜让全罗马人得糖尿病(她靠为人打针赚钱)孤注一掷带女儿闯荡影圈为了走后门险些让人潜规则的星妈,当她看到小人物拿着她的钱买小摩托,看着别人嘲笑她女儿的表演说她是智障侏儒时,从一开始她就看透了他们,只是为了女儿能当童星才忍到现在,她无法接受他们轻视自己的女儿,轻视女儿作为人的尊严,妈妈在黑夜的长椅上失声痛哭。我以为她们会跳河,但与妈妈的人设不符;我以为小女儿会死,又想这也太残忍了,没有人情味!女主演技真的太好了,永远梳不好的头发,但最后她跟丈夫说打我四巴掌时,我心想这个男的有福气啊,娶了一个这么有魅力的女人,我甚至有些嫉妒他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80508405828.jpg)
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也是一种快乐,拥有慈悲之心和尊贵特权的维斯康蒂早早就将这种平庸之乐拍给我们这些平庸之人看了。平易近人的《小美人》展现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目了然的差距,显而易见也是这部漫画喜剧最为残酷的地方。影片里真正的上帝不是居高临下的符号,而是拥有特权的导演以及如蜂如蚁的观众。尽管在观摩他人的梦想时,我们都已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很低,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状态还是通过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孩子的母亲、公关和经纪人,女主角无疑也共享了孩子的心态、身高和视角。作为真正的导演,维斯康蒂则以剪辑师的身份行使着艺术家的特权。影片嘲笑了那些渴望不劳而获的人,认为他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本就不属于他们。可怜的美人哭得越是伤心,冷漠的上帝越是开怀大笑。如此鲜明的对比让虚实交织的本片成为一部杰作。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80511830379.jpg)
最复杂的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在思想脉络上有些混乱。女主儿时有成为演员的梦想,也向往电影里的生活,所以她想女儿成为演员具有梦想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但女儿极少的正面镜头中经常在哭泣,说明这个强加给她的梦想让她极为痛苦。而脚踏实地且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无法理解她的梦想,两个人经常吵架。而在这种大喊大叫的背后是成年人之间的无法互相理解和尊重,言语失去了能力,只剩下无能狂怒。拍照、买裙子、学舞蹈、走后门等情节可以看出女主对于梦想的孤注一掷。但当导演和制片嘲笑女儿面试的表现,本质是在嘲笑穷人的梦想和苦难,是在践踏她和女儿的尊严。最终女主在梦想和尊严之间选择了后者,拒绝和电影公司签合同。虽然失去了梦想,但也赢得了丈夫的理解,重新回到了他的怀抱。而女儿也终于不用承担她梦想的重量,安静的睡着了。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9444255276.jpg)
在宫廷贵胄专业户之前,原来还有新现实主义的维斯康蒂。这里没有像《洛可兄弟》那样出生街头依然圣徒般高尚的人设,有的是对劳工阶层生存状态的真实还原。女主当然算不上完美的母亲,她聒噪,莽撞,时刻把自身的焦虑感投射到女儿身上,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明星梦硬拽着她满世界跑,逼着她做她不想做的事情,过程中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但渐入她的生存环境后,我们开始理解她那种望女成凤的迫切感,其并不源于虚荣,而是希望女儿能籍此逃离自己身处的穷困且滥暴的环境。然而,她的忍耐和牺牲并非毫无底线,当她看到女儿的试镜被当做笑话、觉察星梦可能以践踏女儿尊严为代价时,她毫不犹豫为女儿挺身而出,拒绝了千辛万苦争取来的演出合同。再穷困卑微也不能褫夺一个人的尊严和身为母亲对女儿的爱。马尼亚尼的演出兼具角色的脆弱和坚强,神了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80508437415.jpg)
卢奇诺·维斯康蒂长片补完。1.安娜·马格纳尼的演技自然不必多言,最令我颇怀感慨的:她同为帕索里尼《罗马妈妈》与维斯康蒂《小美人》之于伟大母爱的诠释和化身,她的表演生涯亦点亮于罗西里尼《不设防的城市》,而熄灭于费里尼《风情画》。2.情节的自然流动细腻又真实,毫无矫揉造作,一如未曾雕琢的生活本貌。平凡裹挟着甜蜜和苦涩,我们都应该和爱的人共同前进。3.妙语连珠,诙谐趣乐,“就算让全罗马的人得糖尿病我也在所不惜”。4.玛达莱娜和玛丽娅的万般努力,在一众影人眼中却沦为“侏儒”、“智障”的讨笑材料,又被看作滑稽小丑成为上门签约的对象。维斯康蒂以影视制片内幕披露进行行业自嘲并着与人心不古的有力批判。5.《红河》与兰卡斯特,致敬不可遗失的电影美梦。6.是爱是名利,是理想是尊严。
![小美人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711180507492997.jpg)
实在神奇,Anna Magnani是如何做到又聒噪又让人动情的。这片子换成中国演员感觉会毫无违和,对女儿的喜爱让虎妈女主花了很多钱与精力送她去试镜,只是一切看似充满希望的发展突然改变。试镜的女儿因为表演尴尬突然大哭起来 那一刻表演破裂真实渗入 无论是真实小演员还是其所言角色表演的好坏已无关紧要,审片的剧组成员开始嘲讽爆笑。妈妈拉扯着女儿走出罗马横店,在黑夜里闹腾的马戏团边抱着熟睡女儿的女主哭了,所有的努力都不值得让女儿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母女二人好像突然顿悟了这个娱乐世界的残酷,拒绝了片商的合同。简直独角戏一般靠一人就撑起的电影,嘈杂吵闹的声景和女主的聒噪好像在宣示对自己所在世界的主导,蔓延全片直至最末的沉寂。这个世界的真心只能换来那个世界的嘲笑
意大利式的聒噪布满全片,因此在聒噪之余突然崭露真相的时刻就显得格外有力:女主突然向假意要帮她实际只想骗钱骗炮的小年轻男子说出她其实清楚他的勾当的时刻、小女孩试镜时哭泣的画面引得剧组人员疯狂嘲笑的时刻……算是电影界的一次自我反省,新现实主义的方法用在了它自己所处的场域。Anna Magnani在这部里演出的那种深谙世事却装作天真、故意执着于维护幻想世界以回避残酷现实的态度,似乎超越了这个人物本身,而包含了导演对意大利国民性的某种深刻认知。花边:片末女主提到的Burt Lancaster在十多年后成了《豹》的主演;阿莫多瓦的《回归》里有一段电视里正在播放本片的片段。
8.3/10 情绪很充沛,意大利语很聒噪。母亲自言自语和很多小幽默让人捧腹,但那段试镜放映让人看的情绪复杂。卡司和剧组(柴伐蒂尼等人)很强大,影片的呈现也很丰富:景深和调度、镜子的运用、镜头移动等都很赞。尤其男演员提车一段的调度,景框内同时进行的活动让人自行选择重点。尊严和金钱的冲突,电影梦的真假,维斯康蒂既探讨生计问题,又触及教育和梦想。想让自己变得更能干一些,再能干一些,但是否能不讨好他人便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影片结尾很动人,一瞬间令我想到塔可夫斯基的牺牲:“不要吵醒孩子”。影片诸多细碎的情节是新现实主义典范,但更是柴伐蒂尼和维斯康蒂等人功力的体现。
终于交完作业能踏踏实实喝点睡前小酒 梦回50s的cinecitta~ 虽然后面的阳光小美女是反其道而行之,但是还是不难看出其受这部维斯康蒂影响之深。作为70年前的电影,对现在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尤其关于corruption的部分...现在某地仍然遵循这个原则不带变的...)以及过度消费和成人化儿童在欧美近几年一直再被拍被讨论,again在某些地区不提也罢。不过马尼亚尼真不愧新现实主义的国宝级戏魂,单口相声和独角戏撑起整部片, 再加上一群蛤蟆炒坑的老娘们儿邻居,看得时候就觉得自己鼓膜要裂开,原来意大利人说话除了用手,还要用喊的。
比Ossessione好看,前者被吹的那么高可能更多是因为其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那种恐怖惊悚的氛围实在是让我喜欢不起来。小美人这部电影同样写实,但也更温暖一些。我们可以说那位女人不是个好妈妈,也可以说她是个泼妇,但不能说她不是个好妻子,至少没有逾越底线。父母因为自己的儿时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将其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甚至强制性寄托的事情并不少见。好在她及时止损,没有什么我一直担心的悲剧发生。安娜的演技真的很赞,不知道和出生贫民窟的背景有没有关系,实在是演出了市井中年妇女的灵魂。
吵闹是市民生活最突出的特性,这个特性在此片中一直贯穿到结尾,虽然和我的幼年生活很贴近,但我果然还是不喜欢这种氛围,尤其这里面的爹发火的时候真的让我透过屏幕重温到了儿时的恐惧……结尾设计的效果只在于补全母亲的形象,在难堪的生活中即使丈夫无能亦只可忍让和解也很写实,觉得这种爱很神奇,唯独年复一年的矛盾才能打磨出来,但就艺术效果而言停在游乐场那里就好,就让她对着镜头哭个五六分钟吧,抗争的聒噪和失败的乏力是很好的对比。是好题材,如果在分镜方面更精致点就好了
电影很好不过已经有一半脱离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范畴,因为这部电影使用了超标的近景和特写,刻画了比较深刻的人物内心世界,从内容上看,没有展现大量的社会现状和贫穷,失业,饥饿,战争,反抗等新现实主义所主要想表达的内容,而是聚焦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上面表现了母爱和父爱但是为什么又说还有一半算新现实主义电影呢?因为影片还是使用了大量的客观镜头,并且主要是以客观,真实的角度还有顺序式推进故事。但是总体上来讲除了对父亲形象的处理有些弱以外,整体还是非常厉害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