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荣迪家族男丁新旺,可惜生在贫穷的农村,于是,母亲决定带着四个儿子北上,来到米兰投奔先一步到达的大儿子文森(Spiros Focás 饰)。兄弟们的到来给文森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他被房东赶出住所 ,只得和一家人挤在冰冷的地下室。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兄弟五人在一起,也算是其乐融融,二哥西蒙(尼瓦多·莎瓦特利 Renato Salvatori 饰)拳击手的职业让三弟洛可(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跃跃欲试。
妓女娜迪亚(安妮·吉拉尔多 Annie Girardot 饰)的出现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她隐瞒了和西蒙的露水情缘,倒是与洛可越走越近。东窗事发后,失去理智的西蒙在洛可面前玷污了娜迪亚。心碎的洛可离开了家人,将痛苦发泄到了拳击事业上,竟意外的获得了成功。与此同时,作为前辈的西蒙却在烟酒中渐渐荒废了事业。然而,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并没有就此结束,互相纠葛的亲情和爱情最终酿成了悲剧。
第2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卢基诺·维斯康蒂
第21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卢基诺·维斯康蒂
第21届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最佳影片卢基诺·维斯康蒂
《洛可兄弟》下载观后评论:
维斯康蒂如果真有个后宫,那么阿兰德龙绝对是其中的主角。他刻画的洛可清纯的仿似他的那张脸一般无辜,为了兄弟牺牲爱情,为了金钱出卖自己,为了家庭忍受一切,善良到只责怪自己,以身殉道,却毫不知情的经历众叛亲离。或许这就正是他想要的,只是无所有就有所求,而他借用洛可求得了。“敬遥不可及的日子,我得以归家的那天。倘若这是无望,那我希望我们之中,有人能回到故土。记住了,我们的故土长着橄榄树,也有皎月与彩虹。”“上帝不再悲悯我们,我们是自己的敌人。我们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我一切都怪罪于我们自身,我们要为所犯的错付诸偿还。”没有希望了。回不去的从前,回不去的美好。再没有希望了,洛可的蹙眉是维斯康蒂沉闷的告解。“很少人能在改变后的世界里坚持信仰。但我是其中一个。”出走家乡,把孑然的心永远存放在不曾改变的童年。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2624401.jpg)
难得有机会看电影了,像一一那样大部头的作品,三个小时摇摇晃晃地经历了一个家族架构的重建与崩裂,看似平淡而狗血的剧情却又那样扎实地打动着我。黑白片确实容易让人犯困,消弭了色彩的区分,让暗夜的场景变得更容易捕捉,几个比较关键的夜景都呈现出了不少细节。整个故事关于母亲和五个儿子,就像是一本早已写好结局的长篇小说,当人物次第出场时,自然的的人设得以建立,性格与习惯都仿佛注定了最后的悲欢离合,成败恩仇,看来兄弟阋墙的矛盾是很难真正化解的,有点想起白鹿原与饮食男女,大家庭之间同辈人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充满文章的。五个儿子性格各异,交错的生命旅程纠缠不清,不同时空的重复与偏离都是令人感慨,片名是Rocco,洛可也确实是核心人物,勾连起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有着很独特的地位。舞女像是个诅咒扰乱了一切,没那么简单~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5469029.jpg)
「我要拍部五兄弟的電影,就像一隻手的五個手指,能緊緊握在一起」大地、洛可、魂斷,維導隨著與電影對話「真實」的歷程,匯出截然不同的「現實」,吻合大師歷程的公式:執迷主題形式、形式融於內容、情懷至上,可以昆汀為例,始於電影本質,到觀眾溝通,最後自我實現。洛可兄弟就是那種攝劇演巔峰齊聚的經典史詩,多線人物細膩交織,精彩而深刻,直指人類與大地的母題;其表露了家庭兄弟實為黑幫片原型,一窺教父、馬丁的裸像。帕索里尼批評,其與屋頂、卡比莉雅之夜同為二流新現實電影,城郊棚屋下那些遷居而來的南方人,似乎是新現實不斷關注,卻從未敢真實再現的瘡疤;然而洛可含而不落的眼淚、西蒙的墮落與愧疚,天使與惡魔,南方與米蘭,或許電影必然潤飾或跨大著什麼,但那些今日仍與日俱增的「棚屋」,是否有下一個新現實來銘記?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2963601.jpg)
影史名作,主要人物设置基本囊括了所有(男性)类型——大哥世俗者、老二罪人、老三圣人、老四正义者、老五纯真天使(母亲圣女和情人“妖”女的对质仍在)。能明显看出维斯康蒂从舞台剧的抽象设定里得来了灵感并带进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维度中,使得全片在剧作起伏上接近古典戏剧的悲剧而并不完全像纯正的新现实主义,不过也正是这种结合创造了又一种新现实主义的魅力。(意大利悲欢离合的家族群戏很难不让人想到教父,说不定后者从中汲取了莫大养料。但分段改变主视线讲述每个人实在太过冗长,人物的分类其实可作更多的省略。总之这部片能代表教父之前的意大利家庭群戏,除开费里尼亦会借助家庭展开他的叙事,但他并不受古典戏剧束缚。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3783672.jpg)
三小时的家庭悲剧,人物塑造的几乎带有神话色彩了(Delon和Salvatori两人真的不是在搞基吗?)把南部问题在50年代末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来,还不时通过主人公们的谈话直接讲出主旨(比如临近结尾处Ciro在工厂外的草地上对年少的弟弟的教诲……)。维斯康蒂有些电影给人感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片(比如这部是“马克思主义者如何阐述南部问题”,《家族的肖像》是“马克思主义史观如何描述阶级社会的演进”),这部的教育意义有点太明确以至于略显教条……以及,以前在《组织者》还有《原始女人》里看过Annie Girardot(所以好像还没看过她演的法国电影……),也没太多印象,可她在这部里真是太美丽动人了。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2714723.jpg)
这是以米兰为坐标的伦巴底农民步入城市化的故事,即便剧情越发压抑,也能清楚看见: 1. 米兰政府会给交不起房租的农民提供福利房,2. 只要努力上进就能有工作和收入,就能获得体面,能被城市的姑娘们喜欢,恋爱结婚实现阶层突破。PS. 1960年的阿兰德龙初登银幕,演了一个杀人犯和一个圣徒,他此时演技不足,只是这张脸太让大导们喜欢了,此片镜头下一众底层贫民角色中的他像个忧伤天使,自带圣光。维斯康蒂很会选演员,这五个英俊又有点相似的兄弟中,除去幼弟,雌雄混体之美的洛克,唯一有野兽气息的西蒙尼,他们就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两级,而西罗和文森特,分别与前两者的长相相似,却又收敛了许多,他们是普罗大众。
![洛可兄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424080204221737.jpg)
从南部移民的社会问题入场,到帕索里尼所说的现实的虚化,把该片称为是新现实主义的支流是不甚合理的。又或是说新现实主义电影展现的失业、移民、贫困等社会问题的背面乃是情节剧,是一种现实的虚焦之后是作者的迷恋与信仰的混合体,就像德西卡的通俗人道主义、费里尼的宗教神秘主义。但我从未能从他们的影像中拼凑起一个完整的意大利国度。无论是圣人还是堕落者,维斯康蒂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偏袒与索问。当社会/社会问题被审美化,从他的调度与特写中可追寻出唯美主义式的影像迷恋,与宗教式的家族寓言故事结合一起,这可溯源至维斯康蒂复杂的信仰与阶级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似乎与同性爱恋与情欲相关,正如其部分参考的泰斯托里文本
讲的是在男权社会下,一个底层男人被更高阶级的男人折磨后,毁掉了和他同阶级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他的兄弟和他爱的女人。曾经一度有些什么健康的东西要从这充满污秽的下水道生长出来,但是最终死在了一个夜晚。Nadia的角色有魅力,Simone面目可憎。阿兰德龙演得并不是特别好,始终觉得他和环境之间隔了一层障壁,带着一种空洞感,但架不住实在漂亮。落泪的镜头我只想说:你一落泪是昆仑玉碎,幽兰泣露….维斯康蒂…别太爱…果然你也喜欢吧,喜欢把彻头彻尾的纯洁与牺牲的形象投射到阿兰德龙的身上,喜欢看如此一个美的象征在经受痛苦后哀嚎破碎….结尾海报上的那个眼神太邪了太喜欢了顶不住。
「我把我美丽的心留在了故乡」,从头唱到尾,但就是回不去。看得我很郁闷,阿兰德龙的脸也拯救不了,谢谢西罗最后终结了这段故事……娜迪亚是他们兄弟的牺牲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空境比较少,影片时间流逝感不强,只能通过对白了解到又过了十几个月了,确实像小说的章节分割/我的直觉居然是对的,同性倾向/「每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大哥逃避大家庭的责任,西蒙追求各种欲望成为堕落天使,洛可圣徒般地想拯救大家庭,老四努力地适应新生活,把最后的希望留给小弟卢卡。全镜头的大景别套用近镜头的特写,展现人物性格和心路历程,而不只是关注社会问题。」
维斯康蒂用三个小时讲述了一个传统的意大利家庭被都市文明冲击的分崩离散的故事 沉重而缓慢的镜头游走于各个房间 精致的场面调度和明暗对比的低调影像述说着米兰这座城市中最悲惨的故事 感情色彩浓郁且强烈 兄弟间的反目成仇 异乡城市对于人的腐蚀异化 堕落陈腐 维斯康蒂用洛可表现得是传统意大利最后一丝美好 忘不了最后阿兰德龙对着镜头说:“没有希望了…”但维斯康蒂还是留有美好的结局“我们在家等你”…五兄弟:传统派维契,堕落者西蒙,圣徒洛可,正义理智化身的奇洛,未来希望是卢卡
并不是豹那样的家族变迁史,而是一个镌刻有陀翁色彩的心理现实主义故事。家里几个人尤其是西蒙和洛克刻画得非常出众。复杂矛盾的性格心理都大有分析之处。德龙和安妮·吉拉尔多精湛的教科书表演当然也功不可没。光线做得特别棒,运镜美术等都不再是战后早期意大利片粗糙的样子,而富于悲剧气质,甚至借鉴黑色电影。中间转折处河边那场重戏拍得冲击力十足,荡魂摄魄。米兰大教堂外顶的戏也相当经典。有一些隐晦的同性恋情节,也算维斯康蒂标签了。像豹,某些地方衔接略不佳,但无碍一部伟大杰作。
对托马斯曼的宗教史诗《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进行的一次实际上的翻拍,在这个全新诠释的旧约家族史中,流放之地埃及摇身变为战后飞速发展的米兰,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被贫困的意大利南方农村代替,当然,我们亦无法忽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的影响——维斯康蒂在阿兰德龙身上看到了梅什金那基督式的美,于是才有了米兰大教堂屋顶那滴惊心动魄的殉道者的眼泪。本片的摄影亦是一流,它让我理解黑白摄影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一个平面的双色世界,而是为了捕捉光映在一颗珍珠上时那灵动的色泽的美。
三小时的底层家族史诗,用如诗般工整和优美的结构,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来自意大利南方农村的家庭如何离开故乡,最终在米兰都市分崩离析。为了维斯康蒂对阿兰德龙“柏拉图式”的爱情,为了德龙寒光滟滟的蓝眼睛,怎么能不给五星呢。维斯康蒂大概在洛可这个角色寄托了他对理想情人的全部想象,他因野蛮而纯洁,因纯洁而野蛮,有圣徒般甘愿牺牲的灵魂,经受过很多苦难依然高洁与热忱,依然怜悯一切。他是为美而美的人,“他的美能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