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的梦想、100年的创作、100年的“漫威之父”斯坦·李。
影片介绍他如何影响漫画与流行文化,从童年到漫威崛起,透过珍贵的私人档案,从斯坦·李的角度诉说他的人生、事业以及留给世人的的深远影响。
很棒的纪录片。说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因为要把N年前的资料、记录都拿出来,除非N年前就能预测到以后能火并有意识保留。所以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纪录片把老爷子献身漫威事业的一生拍出了精髓。
1.打小爱阅读,他妈说没啥可读时甚至连商品广告也仔细看。17岁就开始工作,一辈子都在跟文化事业打交道。从小编辑慢慢干,干到可以凭写故事赚钱,再到成立自己公司干成老板,再到创造故事的影响力通过美国电影在全世界拥有影响力。看起来是一条干活、干好活、干出名堂的名人成功故事。
2.这显然是一个由下里巴人干到阳春白雪的励志故事。他喜好阅读,能够通过阅读自得其乐,并乐在其中能通过写故事赚钱,然后并不完全迎合读者,而是以自己眼光来转换视角,有意识写一些没写过的主题和非主流的边缘群体,倒符合卷无可卷的内卷之外的另辟蹊径的创造力
《Stan Lee》这是一部关于漫威之父斯坦·李的传记 他真的做到了至死是少年 一直都遵从自己的内心 创造了自己喜欢读的故事 时常不迎合市场 冒险发布了一些本不该发布的作品 就如蜘蛛侠的诞生被上级拒绝刊登 本应该夭折 但他还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刊登了 上级看到有好的市场反响 也选择了接受 还有反毒品宣传 漫画审刊组织驳回了它们 因为漫画禁止出现毒品相关的东西 毕竟他们主要群体是青少年 他觉得认知不全很容易对这个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会做出很多错误的决定 他违背了他们 刊登了未经审批的作品 当然结果还好是好好的 他热爱一切他所热爱的 寓教于乐 一直在传递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十分有正能量的一个人 甚至还有一段完美的爱情 他缔造了一个世界 一场属于许多人们的梦 他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excelsior!
【3星】
1、“所以我在这里,只能告诉你们:如果你有个构想,你真心认为它很棒,就别让某个白痴劝退。
这不代表每个天马行空的点子都很了不起,但如果你认为有个想法真的很好、你想去做,对你充满意义,就努力去做,因为只有做你想做的,才会有最佳的成绩。
如果你以心中的理想方式执行,如果做完后你引以为傲,不管那是什么,我都能看着它说‘我做到了,我觉得棒呆了!’那种感觉超爽,祝福各位好运。”
2、我对漫威超级英雄并不感冒,所以对这后面的作者也没有很多崇拜之情。这个男主的成功是商业和生活压迫,机缘巧合之下,当然也有男主的一些脑洞和创意在里面,才成功了
3、在电影里看见那些漫画,我对漫画也无感,小时候喜欢看故事,那种含意深远而又转折的故事,对于漫画没什么感觉。从这电影里来看,漫画一堆人太杂,其实也是故事
用玩具模型来讲述斯坦李早期的经历,以此来填补影像缺失的不足,算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不显得沉闷且符合整部纪录片的主题风格,总的来说斯坦李是个颇具创造力的作者,更是一个营销高手,通过漫威漫画改变了整个漫画生态,将流行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得内容不再简单,而是兼具趣味和深度,在谈到人物创作归属上,我就知道肯定会扯到杰克科比,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和争议早有耳闻,在漫画创作上也许有主导者,但总的来说一部漫画作品并不是一个人独有的,纪录片还算比较公正地多次提到杰克科比等艺术家对漫威做出的突出贡献,毫不夸张的说,杰克科比的创作在美国漫画领域的影响同样深远,最后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遵从内心,做喜欢的事上,不断精益求精也许就能有收获,让我比较惊讶的是,原来斯坦李起初对待漫画的态度很一般,只是个过渡的工作。
能看出来整部片子关于Stan Lee口述的部分来自于各种不同的采访资料,能把如此庞杂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连成一条时间线,也算是一种本事。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影像、电影素材以及定格动画来重现他的过去,他的成功不仅是由于他阅读的习惯以及超脱平常思维的脑回路,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机遇。Marvel无论是在漫画还是电影,始终都是抱持着读者或观者本位的态度,而后又将受众的年龄段提高,不仅将词汇升级,还植入了不少关于种族以及女性的社会议题。从纯娱乐到创新到社会,经历过审议局的纠缠以及与同事的决裂,但总体上还算得上顺风顺水,毕竟他有一位永远深爱他的Joanie,一段可以靠着自己拥有作品的底气来无限透支的爱情,以及能够与他所创作的人物同时出现在大银幕之中的年纪。
导演还是护着老爷子的,漫威的黑历史是一点也不说,也是,这是老爷子的个人传记片,是老爷子的梦想,时间跨越美国的数十年,lee的梦想也就跨越了数十年,想让社会关注当时的年轻人,于是就创造了蜘蛛侠,想让各个民族团结并一起反对歧视与偏见,于是就创造了x战警,想让大家快乐,更想让大家在快乐里寻找些什麽,老爷子想到了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如把想想看的事情真的做出来?那得多有范儿啊。纪录片总体沿着时代和老爷子的年龄顺序进行,跟着时代走,文化也是民心所向,纪念老爷子的同时,更是在怀念,那个时代,那个想象力的时代。敬,想象力。真的好羡慕人家能拍这么棒的传记片,个人的,时代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那么多作家,那么多个性,那么多时代的星星。
漫威宣传片,对于斯坦李本人的纪录并不中立,人生事件纪录也不完整,没有其他人的访谈,更像是自传。
虽然肯定了部分创作者成就,但还是过多把创作成果集中在斯坦李一人身上,无视了共同创作者的很多成果,美化斯坦李和其他人的争端。
所谓”漫威模式“大部分也是画家的自主创意居多。神奇四侠,杰克科比完成分镜、人设形象、反派设计。蜘蛛侠的角色设计、性格和故事剧情,史蒂夫·迪特科创作不少于斯坦李,拿的钱却比斯坦李(老板侄子)少。
即将升任董事长时,版权争端逼走杰克科比。杰克·科比的儿子对此纪录片表示不满。
纪录片也没提到他晚年愈发享受出风头和不介意周围人利用他来捞钱(pow公司和女儿虐待他)。
1、斯坦李原来是作家并不是画家;2、创作的灵感多数来自童年的大量输入,小时候把能读到的书都读了,甚至连商品标签都不放过;3、创作的准则:写出让自己都喜欢的故事;4、漫威英雄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些英雄与凡人有一样的困扰、烦恼和喜乐;5、漫威的英雄们可以大乱斗;6、漫威的漫画受众面从儿童扩展到成年人,因为加入了很多时政、种族、道德伦理因素;7、漫威创作法:作者跟画师提出故事梗概,画师构图并丰富细节,作者拿到画面再补充对话,这样共同创作的方式加快了创作速度但也引发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创作者的分歧;8、斯坦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尽管他的梦想只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向斯坦李老人家致敬!
一部生动有趣让人看着轻松愉快的纪录片
从小没看过老人家作品,小时看的都是圣斗士等日系漫画,唯一接触的美漫就是变形金刚G1了,有一次在同学家看到了美漫,一下就被粗矿的画风,鲜艳的色彩,过瘾的打斗深深的吸引,由于那会全是錄像帶,转借也不方便,一直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动画,时至今日我猜我看到的是应该是X-man
光阴荏苒,30多年过去了,接触的美漫,电影也越来越多了~但小时那份惊艳一直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经历了激动与泪水,最终那份感动在钢铁侠响指后又一次消逝了........
感谢斯坦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谢谢您!
2023.8.12 花溪沐汤泉放松时看的。如果不是店里在放我绝对不会主动看,因为我不是漫画迷。
原来斯坦李一开始也并不是喜欢做漫画,他当时认为做漫画不是正经写作,相比别人研究火箭,自己的工作看上去没有价值。后来他也是慢慢才发现这件事很有意义。他在创作时不是主要考虑观众要什么(因为创作者不了解观众的生活,只了解自己的生活),而是考虑自己喜欢什么,这时候才觉得有乐趣和投入其中。他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想法设法都要实现。
斯坦李的成功也与各位天才漫画家的付出息息相关,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感觉斯坦李有点ego、强势并且在乎声名。
这部纪录片让我第一次了解了老爷子的人生 那么多年前有一群人把脑海中的想象画出来和世界分享 如今被呈现在大银幕上成为新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超级英雄的故事真的太吸引人了 而最可贵的是展现出他们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斯坦李在漫威扮演的角色有点像苹果的乔布斯 大众对同样贡献巨大的画师Jack和Steve得到的关注真的好少 这种事就是很难分清谁做了什么 感觉他们最后闹得也不算太愉快 听说Jack的儿子还diss了这部 不管怎样我还是永远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些无比精彩的作品
一个在17岁就能成为作家、编辑的天才与其他天才们缔造了一个个超级英雄梦。
从前总觉得DC才是做给成人的漫画,而漫威更像是小孩子的漫画,当我看完才发现,其实漫威一直都是走在时代的前端,爱国情怀、邻家英雄、女性平权、反对越战、反对种族歧视,漫威的每一个英雄似乎都是承载着一种思想。这也是斯坦李等人源源不断的创作力吧!
最后看到斯坦李穿梭于每一部漫威电影的片场,与扮演自己笔下人物的演员们握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个作家若是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真真正正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是一种难以述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