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浪子春潮 卡雷尔·赖兹
导演: 卡雷尔·赖兹编剧: 亞倫‧西利托主演: 阿尔伯特·芬尼 / 雪莉·安妮·菲尔德 / 瑞秋·罗伯茨 / Hylda Baker / Norma
导演: 卡雷尔·赖兹
编剧: 亞倫‧西利托
主演: 阿尔伯特·芬尼 / 雪莉·安妮·菲尔德 / 瑞秋·罗伯茨 / Hylda Baker / Norman Rossington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0-11-01
片长: 89 分钟
又名: 周六晚与周日晨 / 年少莫轻狂 / 狂野的周末
IMDb链接: tt0054269
浪子春潮的剧情简介 · · · · · ·
影片描写一个23岁青年,靠酗酒、同时追几个女人、寻欢作乐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的开场白是:“我只是想享受一下,其他一切都是宣传之词。”每逢星期六晚上,阿瑟或者在酒吧消磨时光,或者与有夫之妇布伦达偷情做爱。与此同时,阿瑟又与少女多伦一见钟情,偏偏布伦达怀孕了,阿瑟求助于艾达婶婶遭到拒绝,最终觉醒的阿瑟决定与多伦正式结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过上新的生活。
《浪子春潮》下载观后评论:
不喜欢,与其说是一种诗意现实主义不如说是某种对时代之“无因愤怒”的实体化。反抗上一辈的压迫固然重要(在这点上这片子提前分享了68精神)愤怒的宣泄也固然能够作为一种表达 但其本身的荒谬恐怕才更为重要。60年代英国年轻工人获得更多闲钱、郊区住房改造、城市新型工业的萌芽、新型非本地去阶级的娱乐场所的诞生,都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男主一方面看似很有主见样样与人作对另一方面则完全被一股新的潮流裹携 不过是新时代对旧时代反抗的滩头兵罢了。和7年后《毕业生》一样的情爱主题 从已婚妇女中毕业回到新的中产家庭组合 或许这不过就是另一轮的价值更替 当老一辈社区联结的力量被新一代消费主义的扩张欲望所取代 变化带来的新东西或许还不如你老爸老妈的老东西呢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8260862.jpg)
浪子形象经典非典型性coming-of-age因为男主角还没有上到最重要的人生一课Itwon''tbethelastoneI''llthrow.最后这一句话也说明了这点玩工友的老婆还把人家肚子搞大同时还跟一个清纯少女厮混最后全身而退正如片子里所说的Youwereborndeadlucky,weren''tyou?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7971919.jpg)
战争与工业的社会被冰冷的机械和白色气体笼罩 纵情享乐当下 酒吧电影院和钓鱼 无生活的目标无未来 流于表面无真正的交流和接触 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而在异性关系中辗转 星期六的夜晚和星期天的早上 是日复一日面对工厂机器之外最自由放纵的时刻 最终要起身把隐匿的反抗的石子砸向生活 终于不再被笼罩 终于要试图打破笼罩。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8306366.jpg)
#A-#愤懑而天真的青年。关于生活真实的粗砺质感显而易见,工厂区、肮脏的街道,聒噪的邻居、老鼠的尸体。内心涌动着某种情绪的年轻人,挑衅又无谓的枪口-然而尽管付出某种代价却最终什么都没有改变,依然不知出路何处,只是中场休息罢了。印象最深的还是里面的非标准式英语,带有特定的阶级色彩,更是粗糙但顺耳。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7747238.jpg)
偷情,酗酒,打架,恶作剧,这个诺丁汉郡的机床工人Arthur俨然是生活在另一个黑白空间里的伦敦Alfie。比起后者的自大狂妄不负责任,同样放大“自我”的Arthur还是会口述一些哲思和社会见解。英国“新浪潮”通过通俗情节塑造的人物在当年可能还算有几分新鲜感,然而这种创新也只是另一种刻板形象的建立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7935331.jpg)
战争与工业的社会被冰冷的机械和白色气体笼罩纵情享乐当下酒吧电影院和钓鱼无生活的目标无未来流于表面无真正的交流和接触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而在异性关系中辗转星期六的夜晚和星期天的早上是日复一日面对工厂机器之外最自由放纵的时刻最终要起身把隐匿的反抗的石子砸向生活终于不再被笼罩终于要试图打破笼罩。
![浪子春潮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147819000.jpg)
6/10。英国新浪潮通过对女性的轻视无礼彰显主角所谓的独立,如用气枪骚扰肥婆和怂恿小偷逃跑的地痞行为,空虚寂寞的人妻和美丽清高的年轻姑娘两者相互补充的性格,成为青年享受征服快感的泄欲对象;青年身体内无法宣泄的愤怒产生于家庭及社会舆论束缚,结尾扔向工人区的石头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最后反击。
刺的赞歌!桀骜不驯、攻击性强、撒谎成性,认为真实的自己是前面这些词汇的反面、没有人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起来永远没有在意的事情、因而因不惧怕所有事情,从凝视两个女人的眼中看出了套路、狡黠和最后的柔情,于是看是考虑起了结婚后的日子。不过是运气好;这里像个森林。
无因的反叛,流水线的机械工作,破败肮脏的街道,令人厌恶的邻居,麻木无趣的父母,亚瑟面对的是这样的生活,他迷茫又愤怒,在两个女人之间徘徊,而对责任感又不知所谓,大烟囱的浓烟滚滚,亚瑟也选择用谎言来隐藏自己,就如同最后扔出的石块,选择回归家庭的生活,英国自由电影的先声之作
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颇深,工人阶层贫民窟的感觉非常的真实,阿尔伯特.芬尼不像是英国迷茫的一代举手投足倒有点英国足球流氓的腔调。。。摄影的调子是影片最有味道的地方。。。PS没想到是“波罗”和“女厨子”在搞婚外情在看过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后在看这部电影不出戏是绝对不可能的。。。
咪咕上看的。写了篇影评。亚瑟愤怒地向地平线下的一排排房子扔石头,女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没准那里有一座将来就是我们的房子,亚瑟说我不知道,这不会是我扔的最后一颗。说完,俩人携手向远方的地平线走去,未来,他们会住进其中一栋房子里,不再那么愤怒。
大量工厂、各类环境音和工人工作及娱乐状态的纪录片式现实主义呈现,在当时应该是很先锋的。横向比较法国新浪潮和英国新浪潮会发现英国人话真多啊,嘴炮完全停不下来,法国是存在主义的精神危机,英国是工人阶级的生活抱怨,共享的是厌女精神,well.
英国电影史的转折时刻,纪录传统一脉开始骚,英国男孩与菲勒斯父亲纠缠不清的时刻。《电影史话》对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爱得深沉(由此一看就知道是英国的纪录片hhh)后代就开始《猜火车》和《两杆大烟枪》了。游乐场旋转车一段太像《四百击》里的转筒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