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达格雷街风情 阿涅斯·瓦尔达
讲述了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又一动人的纪录长片,Daguerréotypes原指法国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此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
讲述了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又一动人的纪录长片,Daguerréotypes原指法国画家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此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而达格雷街则是瓦尔达在巴黎居住的街道·她由靠近自己家门的“蓝蓟花“杂货店出发,将视觉范围渐渐地扩大到整条街上的商铺以及在其中辛勤工作的人们,并以一名在街上表演的话痨魔术师为梭,将整部电影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魔术师的絮絮叨叨成为商铺顾客与店员,店主行为动作的良好注解——串联起来。
《达格雷街风情》下载观后评论:
每个人都是日常生活的囚徒,所以大家会希望在黄昏时分离开,去寻找充满新鲜感的幻觉。但即使魔术表演能展现那么多或奇妙或夸张或瘆人的把戏,也依旧是从火中无中生有变出纸币的魔法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做梦的男人多,做梦的女人少。香水店的老人夫妇没有出现在魔术表演的现场,满头白发的丈夫说妻子在傍晚想要出去而不会真的出去,只有围绕着他们的空气是忧郁的,曾经做珠宝和针织生意的老太太不爱笑,轻轻拉扯摸索着年轻姑娘衣服的动作令人心酸,他们没有出去,是因为真的很享受日常,还是完全放弃了抵抗呢。阿涅斯瓦尔达的纪录片如此好看,是因为她从不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人或物,她是如此真诚地记录着生活本身,因此她所拍摄的影像中那些破旧的、衰老的地方都是美的
瓦尔达是那种非常难得的让人每次看完她的作品之后都会充满灵感的艺术家,她的能力不仅在于改变观众看世界的目光,更在于她使创作看起来如此轻盈、简朴,如此稀松平常,以至于让人看着看着就像充了电一样,被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填满了、滋润了。在这个意义上,她或许比任何(男性)单一天才叙事中的艺术家都要开放,她不仅开放自己的作品、体裁,更开放了自己的创作力和创作方法,开放了自己的感官和被其感官过滤过的世界和日常,开放了巴黎,开放了左翼的关怀——她让人钦佩,但更让人自由。多么了不起、多么独一无二的人啊!
瓦尔达也是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人呀。这次她把摄像头对准了自己生活的街道、朝夕相处的邻居,香水店、肉排店、杂货店经过她的手也变成了魔法一样的存在,像个小孩子一样永远朝着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问“为什么”。大多数艺术家会把生活涂抹、升格、改造为艺术,经营悲哀、灾难与苦楚而提炼出一点超乎现实的共鸣;但瓦尔达不是,她的灵性是天然存在的,她不交易那些刻意渲染煽情的东西。她的生活是她的生活,她的艺术也是她的生活,永远热爱,永远平视。好爱她。
和老妈一起看的电影(hhh虽然是经典的看一半睡了)一起谈论着这条属于过去的巴黎街道,有似曾相识的部分,也有陌生但感到好奇和惊讶的部分。/魔术与生活片段之间的蒙太奇真的好有趣。/这里的一切能用美好来形容吗?至少是井然有序的。我也不知道,那位望着窗外又不敢踏出门的奶奶又是否有其悲伤的遭遇呢?/想到了关于记录方式。哈哈哈或许让现在的朋友来拍便是一个有趣的vlog之类的吧,不同环境、时代真的会影响创作的手法和选择的传播方式吧
瓦尔达在"Daguerréotypes"里再度展现出她在纪录片上的巨大创新。她对于街道上商铺老板们描摹细致又充满同理心,同时又尖锐地看到这一阶层背后的问题:几乎都是被从农村地区挖来,在纯熟掌握自己本行手艺之余也被这个职业牢牢绑定,就连梦里都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叙事内部梦结构已被现实攻陷,她用媒介自省的魔术师一段戏试图把魔法带入电影叙事里,但却这一部分迟迟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使得这段戏显得冗长。
用本雅明的话来说:“达盖尔照相术发明距今九十年的时间,卸下了历史的包袱与压力,有如放电一般。就在这火光微微的闪烁中,最早期的相片......显得如此之美,如此遥不可及。”(《摄影小史》)瓦尔达用贴近生活的手持摄影、发问的纪录片形式和蒙太奇(魔术表演与各行各业的人们的生活)的轻盈技法捕捉到了1975年达格雷街上的“灵光”——那些只能在那时那刻才能被捕捉到的生活光影。
这好像也不太好视作通常意义上的“纪录片”,不过对于瓦尔达的电影而言,纠结“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的划分实在是非常无关紧要的事情。魔术师充当了一个报幕员的角色,瓦尔达显然是有意把电影与魔术(甚至催眠)并置起来。魔术师的表演与街坊们生活场景的蒙太奇充满了一种瓦尔达式的想象力。瓦尔达才是忠诚地践行了一辈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啊!
剪辑很有意思,例如从魔术师“流血”的手切换到大家切羊排、揉面粉、理发等等工作着的手。很喜欢这种去记录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电影,没有政治,没有口号,大家都在努力踏实地生活,平淡中透着温情;也会像香水店的老奶奶一样,总是带着一股不可言状的忧郁,但这些才是人类每天都在面对的真实。我是这部电影的第1000个评分,纪念一下~
为何我又看哭了9m(1.首先是香水零售店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老奶奶看上去有点忧郁,老爷爷看起来好和蔼善良而且很爱老奶奶。然后太喜欢这种街角的自制香水店,还可以自己选各种各样的香水瓶子。2.里面的街坊邻居很友爱,自给自足很快乐,对比起现在的民生太苦了…3. 小作坊的生产,生机勃勃的街巷,好美丽啊,遥远逝去…
一个个商店橱窗背后是一个个的人。我们所呈现的影像定义了我们,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流露出我们,我们都是我们的影像的囚徒,“我们都是我们的生活的囚徒”。十分有意思的是,魔术表演如同一份目录,串起了被有意并置的街道生活的局部碎片。感觉瓦尔达在用现实的切片玩装置艺术,影像魔术生成了极为私人化的“一篇散文诗”。
一开始想怎么这么无聊啊,然后才发现很难不对里面的这些人产生怜爱之情。“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都是生活的囚徒。正常人们渐渐地都不讨论梦,只讨论烦心事。”我想阿涅斯瓦尔达是对这些邻居们有很多爱的。所以才有冲动去记录下这些生活的片刻。“一种致敬,一篇散文,一场惋惜,一回责备,一次靠近。”多么纤细感伤又精准的描述
“一种致敬,一篇散文,一场惋惜,一回责备,一次靠近。”黄昏时经常梦想出走,但一定会归来,琐碎的劳动在魔术的映照下变得神奇可爱,芸芸众生在日常里变得高大起来,慢,温和,摄影的自来水笔。——只是这条街道只能像达盖尔摄影术那样慢慢销声匿迹,时代不再复现,慢生活不再重来,很多灵魂都不会有机会相遇了。
«C’est un film que je signe en voisin.» 邻人的视角下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魔术师的混剪仿佛在达格雷街加入了魔法。最后的关于梦的采访和vous dormez...vous dormez... 然后出现大家静止的群像,何尝不是一幅法国现代版工作与时日?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