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儿子都没有了!
如果是你还能活下去吗?
申爱(全度妍饰)是钢琴学院的院长。虽然存折里没有多少钱了,但是她依然满怀希望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带着儿子来到了已故老公的家乡。面对别人怜悯的眼神她总是会对那些人说:“我不觉得很辛苦。”但是直到有一天她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喜欢捉迷藏的儿子永远不会回到她身边了。
一心一意的宗灿
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喜欢茶馆服务小姐的宗灿(宋康昊饰)偶然遇见了从首尔来到密阳的申爱。宗灿为申爱找可以住的房子、打听钢琴学院的信息、跟着申爱去看合适的地。偶尔会大发脾气的申爱告诉宗灿不要打她主意。但是……宗灿还是忍不住去关心她。
世上还有这样的爱情!
对她来说好像没有可以留恋的了,剩下的只有眼泪。想忘记一切,想抛开所有怨恨,但是她无法这样去做。她想挣脱,她想重新开始。宗灿依然跟往常一样在她周边团团转。失去所有爱的女人和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男人,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爱情,能否会开始呢?
《密阳》下载观后评论:
79/肯定有人要说:“李沧东当代的伯格曼!”李沧东的《密阳》的宗教是个幌子,他本质是在探讨人性。影片有关乎对宗教对质疑,信仰的崩塌以及对人性的恐惧。但不同伯格曼对宗教的态度,李沧东并没全盘否认或斥责宗教与上帝,他只是将一个苦命的女人放在宗教之中来探索。影片缺少李沧东此前可见的作者性风格,但依旧用长镜头、手持摄影维持冷冽的诗性现实主义风范。申爱是个苦命虚荣逃避现实的女人,她在仇恨和宽恕中摇摆不定,最终决定放下过去迈向新的生活。私院午后角落斑驳的阳光,象征着她新生活的希望。“密阳是个怎样的城市?和其他城市没什么不同,人生活的地方都一样。”电影出彩的地方在并没有渲染生活的苦痛,是用平静的方式诉说秘而不宣的与之和解,这样的处理可唤作“隐忍的疼痛”,缺点在于铺垫时间有些冗长。全度妍的表演不愧影后大奖。
我认为,罪行不经惩戒轻易被原谅,相当于二次犯罪。全度妍演技精湛,宋康昊自不用说,两位主角的功力来串联这个揭露人性黑暗、宗教虚伪的主题可谓是锦上添花;女主历经丧夫之痛,带着对大城市的厌倦携幼子来到密阳小镇,她想开始新的生活。但很快就被裹挟到各种人际关系中,有劝其入教者、说闲话者、居心叵测者,不久,幼子被害,人财尽失,女主痛不欲生之际,基督教乘虚而入,女主受到感染准备按教义的要求原谅那个杀人犯,见面时才得知他早已被“上帝”轻易地原谅,内心并无痛苦和愧疚。女主对于宗教、人性彻底失去了信任,内心受到重创,她开始用疯癫的方式向宗教的伪善发难,甚至诱使牧师与她做爱,最终精神崩溃。影片展现着人性的脆弱、自私和黑暗,即便是女主怀念的亡夫,也曾经因外遇背叛过她。唯一的亮点,是男主对女主的爱,卑微,却不离不弃。
韩国版 海边的曼彻斯特 但是李沧东不仅描绘出了 痛 更在此基础上 掺杂进了对宗教的反思 将人在应激创伤后的表现展现的淋漓尽致 宽恕 和解 信仰 信仰破灭 重生 我们如果面临巨大的悲伤中该何去何从……我自认为我没有信仰 我也只相信我自己 宗教在我这里就是一场谎言 一剂安慰受伤人心灵的毒药 如果你逃避现实 沉浸在其中 每天只能催眠自己 告诉自己这场伤痛是“必然”是上帝考验你的 给你的苦难 用这种话来聊以安慰 这样的话本质上我们还是始终跌倒在了原地 未能爬起来 这一辈子都要靠宗教续命 (很多人没有那么勇敢 所以遭遇痛苦时只能靠信宗教来建立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地方)我想如果女主没有发现 杀人犯已经早早地被上帝原谅 给了她精神打击 让她开始怀疑上帝 或许她也会一辈子沉浸在宗教中吧… 女主的表演太加分了
曾经痛苦到极致过的人大多都靠信奉“有神论”去度过内心的难关,而是否真的能度过,还得看运用的方式。我相信上天是存在的,因为我察觉好多事情都好像冥冥之中注定一样的,区别就在于老天给你好的还是坏的,坏的也分历练和纯粹的坏。无论如何,我们身上的责任不会变,给自己一个幸福人生的责任,需要我们有一种“负负得正”的能力。“离开”,“放弃”,“惩罚”好像都是贬义词,但是带上“离开不好的人”,“放弃错的执念”,“惩罚坏人”,以毒攻毒才都打通了一切。所以,宽容罪孽深重的凶手???条件错了,答案不用解都知道是错的。爱从来不是对抗反面的灵药,爱只该与对的人,对的事加成后对幸福人生才有推动意义。【电影部分节奏有点跳跃,不过整体逻辑勉强合格,全度妍在种种约束条件下动态优化完成了相当高的最优解,戛纳影后当之无愧。】
撕心裂肺的痛苦!雪上加霜的伤感!没了丈夫,本想带孩子好好生活的她来到丈夫的家乡定居,也是丈夫生前的心愿……本想开始新生活,可是密阳真的有些神秘……也许是漏富也许是遭人嫉妒……她的孩子被绑票了被撕票了……我真的没想到是校长,一个温文尔雅的带女儿生活的离婚男人,我恍惚觉得他对女主有好感……没想明白凶手会是他……痛苦的女主一直沉浸在痛苦中,无穷无尽……这份痛苦无人可懂,……宗教信仰只能让人表面克制,从灵魂深处很难拔掉悲伤。当女主为了麻木自己想宽恕凶手时,发现凶手也是同一信仰的人……她为了报复或考验,与药店男主发生关系……原来都是道貌岸然,还真不如身边被她当哥们的男朋友……也许人的第一印象很准吧!有些看上去地位学识高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道德制高点上不一定真的比憨憨的普通人强。
《密陽》是導演李滄東針對在韓國基層社會愈演愈烈的基督教傳教活動而製作的藝術片。片中主人公在夫子雙亡、一無所有後順理成章地投身教會,但始終無法克服其質疑和滯礙:當惡發生的時候,上帝在哪裡?既然上帝是公義的,他憑什麼代替並先於受害者寬恕和原諒兇手?在信仰者的眼中,這些都不成問題,因為信仰拒絕討論,一切際遇都可被理解為上帝的安排從而加以合理化。但在女主人公這裡,宗教信仰只是對自身痛苦的一種逃避和敷衍渠道,是(包括某一階段的她在內的)庸眾在軟弱之際的精神鴉片。在導演這一無神論的“上帝”的引導和操控下,電影展示了主人公揭開這層面具從而找到自我的精神力量的過程,對教會的報復行動成為全片的高潮,而報復的失敗與無意義,也造就了影片在社會批判性上的成功。2020年6月10日深夜於海甸島。
本意是将《密阳》跟《死囚漫步》做一个某种程度上的类比(都与宗教救赎有关),发现并非如此。《密阳》和《死囚漫步》就剧情设置而言恰好是站在了可供辩论的对立面,前者是受害者的“灾后重建”,后者是加害者的灵魂救赎,前者是全度妍的独角戏,后者是两个角色之间的的对话碰撞,二者之间并无太多的类比空间。《密阳》给我的感觉更接近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之蓝》,全度妍与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两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更具有相通性(意外丧夫丧子/丈夫不忠/迁居开始新生活/异性陪伴)。但我更喜欢全的这个角色,她试图利用宗教去消解仇恨,事与愿违后,又像一头野兽一样对宗教发起报复,同样她身上具备着虚荣、骄傲又聪慧的人类特质,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性可供解读的角色(当然前提是全的演技足够牛x)。
比隐秘的角落层次更丰富。名字是秘密的阳光,要么秘密被公之于众,要么把秘密藏在角落。但“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敞开与隐私的对弈,宗教场合情感遮羞布被完全摘下,一切都被接纳而无需任何伪装。喜欢探视的那场戏,犯人比女主真实柔软平和,所谓原谅的仪式感不过又一层伪善,想获得道德高尚感反而被重重打脸。宗教本身作为道德规约&拉近距离&收集信息的统治工具是合格的,但心理疏导这一块儿需要有天赋的牧师,镇上这几个显然不太行…都快要按着女主头要求她信教/原谅了,信了你的邪完全是因为自己想信,换bgm那段儿我可以?还是看聪明人博弈比较过瘾(能误认为自己也很聪明),看真实的生活仿佛自己的平庸被阳光晒了一遍…女主情绪很有感染力。不是没有追你的人,是你老在抬头看天…还问天看见了没有?
1.影片充斥着对宗教/人性的质疑与对信仰崩塌/人性险恶的恐惧,与其将《密阳》的核心所指理解为宗教,我更倾向于是“人性”的剖析探讨,及女性自我意识的反面展示。申爱深爱丈夫,在丈夫去世后凭依对他的“爱”来到他的故乡;申爱疼惜儿子,在儿子遇害后又将自己交付于上帝。一味的逃避、自欺最终引致内心堤防的沦陷和坍塌。“密阳是个怎样的城市?跟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人生活的地方哪都一样。”2.“我都没有原谅你,凭什么上帝要替我原谅你?”所谓“宽恕”如若只能成为单方面的心理慰藉,那信仰便是单薄且作用瞬时的。神本身的虚无,并非指没有造物主,而是没有人格化的是非审判。3.结尾定格在庭院角落的私密阳光。申爱没有获得真正的救赎,但她的生活有了一点点的希望。4.全度妍演技绝赞。
身为非宗教人士还是被片中教徒对上帝的诚心所感染。 全片最奇妙的转折应该是女主见完杀人犯吧。当女主带着宽恕之心,如上帝之子般降临在杀人犯面前,准备用爱与原谅来救赎这一备受行恶煎熬之人时,发现眼前之人面色红润,心态平和,已然先于她获得了上帝的宽恕。女主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啊,我还没原谅你呢凭什么上帝就先原谅你了?凭什么你就能心安理得的活在世上了?你杀人的罪孽呢?我那死去的儿子呢?上帝你不带这样的啊,你怎么能原谅他呢?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发生了动摇,于是她开始打破雾障,试图证明祷告是假的,虔诚的牧师也是假的…那真的是什么?真的是自己,自己流下的血液,剪去的头发,以及陪伴在身边的那个单身汉(我真的觉得他很不容易),还有阳光和阳光下的影子。
看到很多人说结局是救赎,不太赞同,剪发环节被解读成放下仇恨的新生,觉得未必,当镜头追随地上的断发时,土和草结成的小型景象就像认领儿子尸体那天环境的缩小版(我胡说的),但剪去母亲身上的某部分作为精神意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与儿子的痛苦联结,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它是无法抚慰的,上帝做不到,信仰也做不到,而接受自己痛苦的事实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解决之法,当然,痛苦还是会在,只不过接受了活下去就是女主新的人生。直到结尾女主也没有学会原谅(因此我觉得没有救赎,她只是在生活中学会了前进的方式,尤其是对比之前的笨拙选择与渴望新生的稚态),但是好在她已经不会用任何借口(换一个地方生活换一个信仰避难)去逃避真实痛苦了。
重看。在申爱辨认儿子尸体之前,镜头从车里望向天空,与全片的第一个镜头几乎相同,那是他们刚搬到密阳时对这个小城的畅想,之后哀伤的音乐响起,镜头远远地跟随着申爱近乎虚脱的身体,我们无须通过表情得知真相,声音预示了一切。信仰的坍塌等同于生命的重建,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悲恸,而在于冒犯。李沧东的镜头拥有极为强大的自主意识:在申爱濒临绝望的时刻以微弱的速率推近试探着情绪崩溃的红线,在申爱感激于上帝对她救赎的时刻又冷漠而戏谑地拉远,它兀自闪躲或凝神注视,对观众形成如军令一般的感召,正如上帝对申爱的救赎/冒犯。而我们究竟应该接纳还是对抗这股力量?它对此不屑一顾。全度妍完成了一次凯特·温斯莱特《幻世浮生》式的表演。
食恐惧长大的愤怒撕扯着她,愤怒不能直视恐惧,恐惧肆无忌惮,世界密不透风。 罪恶的根源长在眼睫毛上,细密,又怎么也看不见…她看着肆意唱歌的他自惭形秽,她在那一瞬间不得不可怜起自己,失守了面具。她总是抱着自己,中箭的鹿用拔出来的箭再一次刺向虚无的身躯。最后一次,她看着伤口,看着背叛和被背叛的自己,终于开始不再躲避时间,回归到大海,甘心做一颗无法攻击另一颗水滴的水滴,也终于允许以天使为镜。 普通人的生活,啊,就是说呀,哪里都是生活而已。密阳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