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扬·特洛尔
编剧: Niklas Rådström
主演: Maria Heiskanen / 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 阿曼达·奥慕斯 /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类型: 剧情 / 传记
官方网站: www.marialarssonsevigaogonblick.se/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 芬兰 / 挪威 / 丹麦 / 德国
语言: 瑞典语 / 芬兰语
上映日期: 2008-9-24
片长: 131 分钟
又名: 永恒时刻 / 玛拉拉森的永恒记忆 / 永恒的瞬间 / 刹那永恒 / Everlasting Moments
IMDb链接: tt0961066
永恒记忆的剧情简介 · · · · · ·
20世纪初的瑞典,社会动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双匮乏。玛丽亚(Maria Heiskanen 玛丽亚·海斯卡尼 饰)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操持着一个并不富裕的家,一次偶然的博彩,让她中了一台相机,她的人生就此改变。她开始偷偷学习拍照,并对此非常着迷,她拍下孩子成长的 样子,随手发现的美景,慢慢的,她开始有能力为邻居拍照,赚点钱,他们也对照片特别满意,国王来访时,她也被请去拍照……当然,这一切要背着她的酒鬼丈夫。经常冲印照片令玛丽亚与当地小照相馆老板佩特森(Jesper Christensen 饰)熟悉起来,他是她的伯乐,一直称赞她的天赋,鼓励她拍下去,二人产生淡淡的情愫,最终发乎情止乎礼,湮没在时光里,唯有玛丽亚拍下的美妙照片,至今留存……
本片是瑞典史上首位女性摄影师玛丽亚·拉森的传记片。
《永恒记忆》下载观后评论:
缓缓悠悠度过难捱生涯,跌跌宕宕走完坎坷人生。佩特森与玛丽亚他们是将遇良才,巧碰知音。佩特森温润绝妙又老成持重,在他看来玛丽亚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是天赋秉然的可塑之才。他们因相机结缘,从暗生情愫,眉目传情开始,到惺惺相惜,倾心爱慕,再到相忘于江湖,一切都风息浪止,了无痕迹,所有深恩厚谊都隐没于那片葱郁的树林深处。她的丈夫呢,从婚前的魅力四射,威风凛凛逐渐演变成为嗜酒如命,横冲猛撞的粗暴怪兽,她陪着他挨过千百个度日如年的黑夜,只换得一个深情款款的黎明,陪着他由韵华变残年,也无丝毫怨言,期间对他失望透顶也好,意懒心灰也罢,都毅然决然的坚守到底,毫无悔意。选择与他长相厮守,是出于责任道义还是情分爱意,我们无法知晓。这是众多家庭中最佳的诠释吧。一段婚姻由对彼此的宣誓开始直到死亡也无法结束。
自己天天和别的女人鬼混,还不允许自己的妻子跟别人有一点点暧昧!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女儿也真不懂事,还说因为妈妈成天沉迷摄影爸爸才去找别的女人,出轨还有理了?!腐朽的思想太会毒害人了,要和丈夫相守到老?即使他家暴你?即使他要杀了你。主角的爸爸死了有10年了,他这个腐朽的观念思想竟然还在他女儿的脑子里。还有那些撒谎传谣的人真的很可恶。说谁谁,从桌子上一直往下跳,然后就流产了,其实人家可能是去医院做了流产。结果主角听了她的话,然后后来想把孩子流掉也从桌子上往下跳,导致她后来生下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那个孩子真的好可怜。“但是为什么爸爸妈妈相守在一起,这个问题我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也许因为爱吧。”才不是嘞,这就是所谓的女德,女德害了多少女性呀。有所爱有所成的女性很美丽,很值得人尊敬!
无需跌宕起伏的情节,日子本就如水般缓缓而过,无论残酷,无论欢乐,无论畏惧,无论坚强,无论伤悲,无论期待…却是你,让我看见手中那舞动着翅膀的蝴蝶,将它置于我的手心之中,我便再也不愿放开,那是无望而顺遂的日子里唯一的希望和星般的喜悦…在我已经忘记如何将嘴角上扬,展现出一个喜悦的微笑的日子里,此刻我拼尽全力想露出一个笑颜… 我很少拍自己,只有你拍了我的照片,而我略显尴尬的表情是因为,我从未曾思念过他。我拍了一张你提琴演奏的照片,当琴声再度响起,我便再也控制不住双脚,我奔向你,奔向那个阳光明媚,树荫明翠,弦音缭绕的你,却知道…那是我无法触及的世界…只因…那还不是这个崭新的世界…我们相遇的太早,早过我还没有勇气挣脱时代的枷锁,抛弃宗教的束念,生育的桎梏,于是,我只能幻化成蝶,飞向你…
本片的配乐十分精彩有趣,每次聚会和舞蹈时人们的欢快气氛像小提琴上流淌的音符,钢琴,手风琴,大提琴是个很好的组合,,和谐地为上个世纪初的欧洲时期勾勒出繁荣而真实的场景。还有每次一家人乘马车出游时,伴随着马车的节奏有幽默轻快的音乐响起,虽然情节可能变得有些紧张,但是在音乐的烘托下总会转危为安,就像母亲玛利亚总是掌握大局的那个人一样,她有自己的姿态,原则和勇气,穷人并不穷志气,这是令人尊敬的地方呀。她虽然是过着粗糙的生活,但是与生俱来的审美情趣让她的作品有了生命和情感,摄影是一场光与影的游戏,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生活家或是艺术家才有了这样一种细心观察生活之美的能力。也许这就是本质的朴素之美吧。
一边看电影一边愤怒,实在忍受不了男主这样的性格。女主和摄影师之间的欣赏,更像是动荡时期心心相惜的两个人,但更多的还是摄影师对女主的怜惜。最让我触动的还是男主在出狱之后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出监狱门对女主说,哈,你到底还是来接我了;第二句是他们回到家以后男主看到马厩里他的爱马还在时对女主说,你们生活这么艰难,也还是没有把这匹马卖掉。从这里来看,男主后面“改邪归正”并不是毫无根据。在一起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男主最终明白了女主的“爱好”,也愿意去支持。结局虽然皆大欢喜,但其实更想看到的是女主和摄影师走到一起。毕竟,世界上能走进自己心里的人,又有多少呢?
非常高级的电影,质地、构图、转场和氛围都极佳。片中所有的冲突都不是戏剧性的,而是日常性的,而这样的冲突是玛丽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许离丈夫而去才是正确的选择,可嗜酒蛮横又暴力的丈夫也有温情和温柔的时刻,就这样,玛丽亚捱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尽头。摄影和知己,让她在挣扎中得到了诗意和亮光,而不至于被这种压抑而沉重的生活窒息,让她从泥淖中拔擢出片刻。我们想问,她的一生是否有很多后悔和遗憾,为暴君似的丈夫奉献了一生,与心心相印的心上人生生别离,可让人欣慰的是,摄影陪她走到了最后一刻,而如同摄影一样,她也拥有捕捉美好并在当下幸福的能力……
真好看啊,电影娓娓道来,特别的舒服,冲突也是那么的缓和,非常适合一个人静静的观看…偶然的一个机会,开启了摄影的大门,但主要还是来自于女主善良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发现生活的乐趣。关于爱情,偶然中奖的相机收获了一段爱情,我们很难说这是否是真爱,伴随着老公出轨,而后依然没有放弃,还保留着那匹马。和相机店的老板这种心心相惜的感情呢,很难得,但一般这种感情都很难建立在柴米油盐之上,而且一种很好的互相欣赏,知道就好,好好的保留。所以整部电影都是那么的舒服,却也有很多体会,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吧……
拉森太太就像影片结尾处特写的那只窗边的蝴蝶,看见过阳光明媚的美好景色,却在束缚与挣扎后选择平静地驻足在玻璃上欣赏。也许拉森太太这一生,对于她自己有太多遗憾,她只有在摄影的时候才是她自己,其他时候她是妻子、是母亲、是仆人。她一生照过不少照片,却只留下一张未冲洗的自拍底片。但她用隐忍自己的欲望换来了家人的梦想,这是失去,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让所爱的人幸福快乐,也许才是最踏实、无悔的快乐。影片结尾,她打开窗让蝴蝶飞向灿烂远方,仿佛弥补了自己的遗憾一般,为生命画上最后的,圆满。
不可改变的……我通常不能接受别人的否定……我应该跳出自己的情绪圈子,旁观自己的情绪,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再渴求其他人的认同。我所经历的,我所想到的,一定有办法让我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至于别人,为什么不离开,也许,她已经做了对于她来说最好的选择了吧,为了孩子和家庭?and从富家老太太来看,并不是有人要帮助你,他们会利用你,而且从人性的丑恶面来看,他们不希望你好,他们不给你方向,他们希望你一直低姿态。那么,要去找方向,去找自己要去的地方,不要听任何人告诉你的,去找。
女人能为一个家庭付出多少??她的才华她的爱情全都可以被埋没,她为她的家庭付出了所有,虽然最后终于被上帝垂青,她的孩子们也终于能达成自己的梦想,而她却什么都未得到.其实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虽然这样的女人很伟大,但这样隐忍的人生真的让自己回忆的时候不会带有一丝遗憾么??导演的镜头表达非常美感,在白雪中消失的少女,在绿茵长廊里那个渐行渐远爱慕之人的背影,在飞雪的夜里一家人走在街头被电车照亮的身影,这一幕幕都让人心疼
看完电影印象最深、最触动我的是玛丽亚坚韧的性格。不论面对艰苦的生活、沉重的生活负担,还是粗鲁、出轨的丈夫,孩子终生残疾的不幸,她的脸上总流露出非同寻常的坚毅。好像退无可退,只有勇敢面对,可太多人,即使强壮的男人也不曾从一而终如此坚定。作为瑞典首位女性摄影师,她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身份限制,她却又是保守的,为了守护家庭牺牲退让。鲜活而真实。
没有刻意放大家庭方面的矛盾,也没有强冲突的矛盾,导演拍的很克制很娓娓道来,而且没有一点多余的部分。西格这个角色塑造得很好,人物的复杂性显露无疑,还有母亲和摄影师的发乎情止乎礼让人映象深刻。有现实也有罗曼蒂克,生活就是这样,女性永远要独立,不依附于他人,也要有自己热爱的东西,无关乎金钱或是利益。生活真的不仅仅只有物质浮华。
这部片子很长,但是却没有觉得很拖拉,没有大起大落,但是又耐人寻味。玛利亚的选择放在今天可能会让人觉得她有些守旧,但是在那个时候,那样的标准下面她能隐忍自己的丈夫已经实属不易了。照相既是她的消遣,也是生活送给她的礼物。soulmate难得,却又不能相守,但是美好的回忆却正因此得以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