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独自站立 加斯帕·诺
中年马肉贩子(Philippe Nahon 菲利普•诺汉 饰)的妻子在女儿辛西娅出生不久后离家出走,他独自经营店铺,将智障女儿(Blandine Lenoir
中年马肉贩子(Philippe Nahon 菲利普•诺汉 饰)的妻子在女儿辛西娅出生不久后离家出走,他独自经营店铺,将智障女儿(Blandine Lenoir 饰)养育成人。某日他殴打了企图非礼女儿的小混混,而入狱服刑。出狱后,马肉贩子与咖啡店女老板(Frankie Pain 饰)相好,搬到郊区,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两人吵翻。他返回巴黎,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或从朋友处得到帮助,结果却总是失望。最后他将女儿接回公寓,没有食物,没有金钱,只有一把枪和三颗子弹……
本片荣获1998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西班牙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奖。
第51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梅赛德斯-奔驰大奖加斯帕·诺
《独自站立》下载观后评论:
本片传达出的情绪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阳具焦虑”,道德、尊严、阶级立场、意义虚无,十分大老爷们儿、十分朴拙也十分没事儿找抽。风格和形式价值远高于叙事价值,例如剪辑点处的枪声作为心理活动的内爆点,声音与画面间的某种分裂(刨除掉大量的内心独白,人物则退行为软弱、沉默、无能的底层群众之一而无从窥探其痛苦和清醒)制造出叙事的双向对位空间,“你还有三十秒的时间中止观影”,满屏式关键词,站在98年的视点来看,既复古又先锋。结尾部分的所谓转折、于残酷中选择温情的情节设计,其实颇为八点档,俗得我目瞪口呆。
今年看到台词最硬的片,拍法也有点意思,全程内心戏,金句频出,底层男人混得不爽,脑补了一万次fuck off,要干翻整个世界,推倒资本社会,推翻政府,抛弃伦理,重新定义道德,内心里多次重启,要做“我的王”,然而,只是个戏精,连精神上的巨人都谈不上,行动上自然就是矮子啦。但是,片子并没有批判的意思,对家庭社会的解构、对孤独的调侃,看似愤世嫉俗,实际上却用极端的方式抵达了某种实质,你可以找到一个人恨这个世界缘由所在,正如真正的底层只能在无解的悲情中,靠着精神胜利法勉强苟活。
今年看到台词最硬的片,拍法也有点意思,全程内心戏,金句频出,底层男人混得不爽,脑补了一万次fuckoff,要干翻整个世界,推倒资本社会,推翻政府,抛弃伦理,重新定义道德,内心里多次重启,要做“我的王”,然而,只是个戏精,连精神上的巨人都谈不上,行动上自然就是矮子啦。但是,片子并没有批判的意思,对家庭社会的解构、对孤独的调侃,看似愤世嫉俗,实际上却用极端的方式抵达了某种实质,你可以找到一个人恨这个世界缘由所在,正如真正的底层只能在无解的悲情中,靠着精神胜利法勉强苟活。
加斯帕自己的《出租车司机》,评论两极分化的电影 ,但依然是19年所阅片中最爱之作!一泻千里的“陈词-影像”污水在法国街道肆意喷薄,狂暴版布列松拿着摄影-机关枪在自己国家内展开的复仇。令人不安的剪辑声,大量固定镜头之内狂怒的情感宣泄造就了外冷内热的声画效果。台词的歇斯底里、愤世嫉俗像是塞利纳发出的反社会嚎叫。对道德伦理的怀疑和僭越,对工业社会的一系列批判,指向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污言秽语等等明摆着是对观众赤裸的冒犯与挑衅。片尾卡农想起,冷水浇头一般,我已泪流满面。操。
93分钟基本都是主角——— 一个如同困兽般被自己残缺的性格被社会逼到无路可走的底层老卢瑟的旁白,愤世嫉俗的,极端,冷静,生猛,句句戳心却毫无意义的内心独白,行云流水般地从头宣泄到尾,彻头彻尾的绝望。堪称丧逼史诗,虚无主义又反社会,太劲爆了,太有共鸣了,现在觉得好的电影不需要什么意义,它只要让你在观影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能能感觉到语言无法形容其强烈的认同感就够了~(个人观影10佳NO.3)
这个片子透露出来的那股邪劲儿是强烈的,字幕与声音让我想到了戈达尔的《男性,女性》。结局向我们证明:loser终究是loser,从某种角度来讲,正是这种身份赋予其耍流氓的资本。之前所有那些义正言辞的声明都不过是一个悖论,他没可能义无反顾,因为,生存才是真理。剪辑挺能玩儿,也的确玩儿出了花样。
1.孤独,叛逆,愤怒的内心独白。2.摄影和转场都很骚诺。3.父女拥抱是骚诺最煽情的镜头,但仍然是绝望的煽情。4.第四部骚诺。5.无论你生来就有个又大又硬的鸡巴,去填满阴道;还是你生来就有个小穴,用来塞入鸡巴,你都始终孤单一人。对,我是个鸡巴,一根悲哀的鸡巴,为了赢得尊重,我必须时刻坚挺。
精确勾画了一个不漂亮的底层白人,暴力,厌女,爱国,对男人的蔑称都是faggot,对人类关系的理解只有利益,觉得自己应该做成一番事业——但他能去哪里呢,走投无路,只有一把手枪,和他的生殖器,他也只把所有人降格为生殖器。警告观众离开戏院后变得更暴烈风格化,精彩又让人难以接受。最终,还是颂歌
大赞加斯帕·诺,在遁入虚无以前,他将自己嵌入了一个全新且陌异的生命。远非简易粗暴的絮叨,而是洞悉了幽微的人性,在人格状态中高度胶着。由此,节奏性的情绪倾泻而下,呈现了一场令人叹服的高密度心理博弈。乱伦、弑子、自杀,甚至与观众展开无理的互动,他一步步地让所有不思议都具备说服的魔力。
一个愤青对残酷世界无声的控诉。切换镜头还带有枪声过渡,真受不鸟。诺导把毕生写台词的天赋都用在了处女作上了,以至于以后的电影干脆只放空镜头,不说话。亏我看的还是无中字版本,男主语速比子弹还快(或者法语都是这样的?)我英文字幕看不过来!!!!反正看着就是不舒服,最恶心这种全自叙旁白了
看似一个破产废柴的絮叨,实则是在谈论婚姻(把二婚妻子打到流产),人情(回到巴黎找朋友借钱),贫富(四处找工作被拒),自我(酒馆内吵架拿着枪又冲了回去),死亡(三颗子弹的归属问题)以及伦理(要不要和自己的女儿做爱)。而且就算我剧透到这种程度,也不影响一个半小时的三观冲击。
《马肉》续集成为诺长片处女作。字幕、独白、镜头与之前的风格有一致性。前作剧情不够丰满,表达不够集中,本片有改进。表达恰如片名,孤独困顿的人生,有充分的心理描写。幻想出现前作的猛烈,但紧接着场景、配乐的温情显得不协调。把乱伦解释成爱,只为颠覆道德没有意义,结尾自我安慰。7
最喜欢的电影艺术家之一,总令我想到绘画大师席里柯,结结实实的技术,十足的电影感/绘画感,强烈,刚猛,极其病态,但十分浪漫主义;版本字幕很好,内心独白虽多,但代入感很强,不显啰嗦臃肿;有的中文译名为#我企硬#,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来的;杀人犯,艺术家,强奸犯,道德狂。满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