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呼啸山庄/咆哮山庄(台)
◎片 名 Wuthering Heights
◎年 代 2011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 6.4/10 from 864 user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944 x 720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29 Mins
◎导 演 安德里亚·阿诺德 Andrea Arnold
◎主 演 卡雅·斯考达里奥 Kaya Scodelario ....Catherine Earnshaw
詹姆斯·豪森 James Howson ....Heathcliff
奥利弗·米尔本 Oliver Milburn ....Mr. Linton
所罗门·格雷夫 Solomon Glave ....Young Heathcliff
香侬·碧尔 Shannon Beer ....Young Catherine Earnshaw
妮可拉·布利 Nichola Burley ....Isabella Linton
James Northcote ....Edgar Linton
Amy Wren ....Frances Earnshaw
斯蒂夫·艾弗茨 Steve Evets ....Joseph
Paul Hilton ....Mr. Earnshaw
Simone Jackson ....Ellen Dean
Jonny Powell ....Young edgar linton
Paul Murphy ....Lawyer
◎简 介
本片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的离奇故事。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边上,名叫希斯克利夫的一个吉普赛男孩,被欧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他得到主人之女凯瑟琳的钟爱,凯瑟琳在爱的同时,又无法拒绝自己想过优裕生活的愿望,而能提供这种生活条件的,却是邻居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无意中得知后,悄然离去,凯瑟琳在愁苦心情中嫁给了林顿。
几年后希斯克利夫风度翩翩地回来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爱上了他,他买下了呼啸山庄,他与伊莎贝拉结婚以后,希斯克利夫的冷淡无情使伊莎贝拉很快枯萎掉谢,凯瑟琳也因为悲伤过度而濒临死亡。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弥留之际来到她身边,把她抱到窗前姚望那方岩石——童年时代那曾是他们的“城堡”。凯瑟琳说她等待着,总有一天他们会团圆,然后死去。
希斯克利夫心神错乱,在哀悼凯凯瑟琳和期待死亡中捱过了20年。他对周围一切人都极端轻蔑、百般折磨,直到凯瑟琳的幽灵在一个严冬的雪夜把他召唤到他们最喜爱的荒原上某个地方,在死亡中重新聚会。
一句话评论
演员们的年龄比以往任何一个版本都更接近原著,阿诺德没有把它拍成催泪弹,而是赋予其更多愤怒,这也是小说里给人的感觉。2011版《呼啸山庄》是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改编古典名著的典范之作。
——IndieWIRE
大希斯克利夫和凯茜的演员没有小的好,让人感觉不到他们之间的火花和激情。但电影的前一小时还是极其出色的。
——TimeOut.com
除了19世纪内衣和没有中央供暖系统,这一版《呼啸山庄》感觉不出是古装片。小希斯克利夫和凯茜的演员总是用同样的缺乏感情的平淡方式说台词。大演员好点,尤其是大凯茜的饰演者卡雅·斯考达里奥,明显看出有演戏经验。
——《名利场》
自然才是安德里安的这部电影里的最大的角色。小说中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在这部电影里都是通过自然的元素传递出来的。
——邮报
安德里安在这个经典小说中发现了新的内容,并拍摄出了这一部黑暗、深刻,而且令人大吃一惊的“名著电影”。
——卫报
幕后制作
安德里亚·阿诺德承认她是在20多岁时第一次读《呼啸山庄》,被深深打动,但她从未想过拍古装片,直到本片制片人找到她。“把这本书改编成电影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阿诺德说,“这是一本黑暗、怪异而深刻的小说,我知道你没法把整本书都塞进一部电影里,那样这部电影就不止2小时而是7小时了。不过我没有选择,一旦这个想法扎根在脑中,我就无法放下它,即使事情变得非常难,我也不能放弃”。
导演自述
在艾米利·勃朗特的原著中,充满了暴力、死亡和野蛮,所以拍摄《呼啸山庄》的那18个月,对我来说是一段挺难熬的时间。我一直很感激那些陪我一起拍片的东西:布景、小鸟、野外的蛾子、狗和天空。拍摄这部电影令我非常痛苦,我可能永远也无法从中找到平和的气息,也许这部小说本就不是能找出平和的材料,对我、对其他人,可能都是这样。
全新演员
新版《呼啸山庄》最大的特点就是找了一群年轻演员挑大梁,其中扮演少年希斯克利夫的所罗门·格雷夫只有14岁,扮演大希斯克利夫的詹姆斯·豪森也只有25岁,之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所罗门·格雷夫说,自己当时在一家商店橱窗看到剧组张贴的广告后,就去了,谁知真的就被选中了。谈及往事,他还在电影节媒体见面会上流下了泪水。
寻找演员
这一新版本的《呼啸山庄》从开拍计划提到日程上之后就风波不断。首先是导演人选的更迭,影片原先确定的导演是约翰·梅布瑞,而演员则是娜塔莉·波特曼。可是随后,波特曼很快地离开了剧组,演员的人选也三番五次地改头换面:琳赛·洛翰、艾比·考尼什、杰玛·阿特登等新生代女星都曾经是扮演女主角凯瑟琳的人选。不过,当英伦女导演安德里安·阿诺德从彼得·韦柏的手中接下电影之后,这群混在好莱坞的小丫头全被她开除出了剧组,她找来了因为主演了英剧《皮囊》而广为人知的卡雅·斯考达里奥扮演凯瑟琳。找到凯瑟琳并不算难,对于《呼啸山庄》这部戏来说,真正的难点是找到扮演希斯克利夫。
在找到名不见经传的詹姆斯·豪森扮演希斯克利夫之前,这个万众瞩目的角色曾经也引起过迈克尔·法斯宾德、爱德·维斯特维克等知名演员的注意。不过,安德里安·阿诺德执意要找一个符合小说设定的男主角。在小说中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吉普赛人,皮肤黝黑。所以安德里安并不想找一个白人来扮演希斯克利夫。他希望这个演员能带有一定的吉普赛特色,拥有一些口音,并且还要有一种原始的力量。于是安德里安开始到吉普赛人的社区里去寻找希斯克利夫。一圈走下来,这些社区显然并不欢迎安德里安,而她也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无奈之下,安德里安在约克夏郡开始了公开的选角活动。只要是16-21岁的男青年,只要拥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东血统的男性都可以参加。最后,安德里安找到了詹姆斯·豪森。
很多人质疑这些年轻的演员是不是能演好这么一部角色内心情感激荡、起伏巨大的电影。但是安德里安对自己的演员很是放心,她说:“演员的表演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一部电影并不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表演,电影的布景、镜头、剪辑、音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而且作为名著电影来说,如果拍出新鲜的感觉,如何还原小说里的氛围和质感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演员的表演,则需要彩排和训练。”
细节和道具
对于一部古装的电影来说,一些道具的质量往往能成为影响影片质量的关键。高档次的道具,真的能带来历史感和真实感。如果能用古董做道具,那则真的就是在过古人的生活了。在拍摄的过程中,安德里安得到了约克郡Dales国家公园的帮助。这个公园的管理人员把公园内的博物馆里的馆藏古董拿出来交给安德里安作为电影道具使用。在他们拿出的这些古董中,有很所易碎的瓷器和陶器、孩子的摇篮、厨房用具、一些装牛奶的特殊工具等等。这些古董在不拍电影的时候,就静静地躺在温丝利的霍斯的博物馆里展出。对于影片的细节和道具,安德里安很是看中。她说:“细节能体现出一个作品最细微的秘密和内容,而且在这些道具的帮助下,我能还原小说中的感觉,并且把人物的情感和情绪真正的控制在那个时间段内。”
除了道具,安德里安还非常重视影片的拍摄地。她把整个电影都放在了约克郡拍摄,而且剧组也吃住在这里。安德里安向约克郡的一个专门的饲养金丝雀的人借了一只小鸟。这只小鸟将成为影片里的一个重要角色。饲养小鸟的人说:“安德里安女士非常重视影片的地域性特征。她坚持要在约克郡拍摄这部电影。可能对她来说,在这里拍摄《呼啸山庄》可以增添影片的真实性。而且,选择一只金丝雀作为影片主角的宠物也非常天才,因为呼啸山庄就好像是小说里人们的笼子一样——正如同金丝雀的笼子。人们除了接受自己的命运外,无计可施。”
《呼啸山庄》中有很多极端的内容和描绘,要完全展示出这些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在勃朗特的“哥特化”的叙述中,很多神秘的事物和事件都令人不寒而栗。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安德里亚·阿诺德也在遭受着不少的压力,她表示说:“在艾米利·勃朗特的原著中,充满了暴力、死亡和野蛮,所以拍摄《呼啸山庄》的那18个月,对我来说是一段挺难熬的时间。我一直很感激那些陪我一起拍片的东西:布景、小鸟、野外的蛾子、狗和天空。拍摄这部电影令我非常痛苦,我可能永远也无法从中找到平和的气息,也许这部小说本就不是能找出平和的材料,对我、对其他人,可能都是这样。”
花絮
·这是影史上第一个黑人版本的希斯克利夫。
·影片的男主角,是剧组的选角导演在利兹举办的公开征集演员的活动的时候发现的。
·影片的拍摄期间,剧组下榻在著名的Kings Head Hotel。该酒店创办于1717年,这里有一件著名的客房,曾经入住过李斯特、特纳这样的名人。影片杀青后,剧组在Old Board Inn举办了一个小酒会。这里距离影片的拍摄地很近。
·安德里安·阿诺德不准许卡雅·斯考达里奥在拍片期间刮自己的腋毛。所以斯考达里奥的腋毛整整三个月没有刮。
《呼啸山庄2011》下载观后评论:
从09年版本的全能视角到希斯克利夫的内视角,整体风格阴郁、暗黑,几乎贯穿电影始终的风声背景更接近原著中的呼啸感,镜头语言丰富,淡化写实性,侧重氛围和感觉、意识流。原著和09版本主体是浪漫手法的现实主义叙述,11版本以现代手法为主,尤其对性、暴力、色情的互文描写,这一点超越了原著,重在生命力的传递,荒野、雨、风、食物、空气、水,女性的头发,听觉触觉,超越伦理的性爱在此显现,希斯克利夫的沉郁给人一种涌动着黑色血液的感觉。虽然不如09版本明确和显在的激情,但将童年对他的影响用电影语言表达至极致。很遗憾,凯茜形象被弱化,希斯克利夫也一定程度在手法中萎缩,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全部人物的心理活动,缺乏原著人物性格中的自然野性,而这一点是不能以自然弥补的。和09互补,凯茜舔希斯克利夫的伤背他流泪的细节特别。
这一版的改编得分很低,大概是因为普罗大众(包括我)都会觉得观影感受有点不适...不过在这些不适中也体现了腐国导演和腐国文艺青年的极度自信,忍不住多说两句。自信一是腐国对Diversity多元化的极度自信:Heathcliff居然可以由黑人演员来饰演,确实不适,确实颠覆,这选角的多元化,太震撼了;自信二是来自对原著剧情的节选, 凸显了腐国导演对民众文化水平的极度自信:编剧用闪回的叙事线,选取自己认为最有张力的高光时刻Selected Highlights, 全然不顾故事有没有讲清楚:需要讲这么清楚么?这故事难道不是家喻户晓么?谁不是看了原著N遍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啊?片尾彩蛋是Mumford & Sons 蒙福之子的世纪好歌The Enemy, 值得你单曲循环,拿走不谢。三星,我还是更爱经典。
【95%】绝对的杰作,执迷于躯体对外部空间的触摸与感知,最明显的莫过于摄影机对于人物躯体局部状态的捕捉,而借以这种「捕捉」使得影片足以在几乎不花篇幅在人物内在勾勒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将人物情绪外化——愤怒、不安、爱、恨等人物情绪在极端「爆裂/简化」的手持镜头下被环境所压抑/束缚为由本能驱使的动物性。所以,在Heathcliff重返山庄的时刻,环境所触发的记忆在AA构筑的视听囚笼之中闪现,往事的一切都被故土的一草一木勾连起来。环境具有了远超同类影片的功效,在无打光/无配乐的限制下,环境,成了映射人物情感的「最佳选择」,例如数次奔跑/扭打都被几近失控摇晃的手持镜头摄取了人物运动状态下的兽性本能,愤怒、疯狂的情绪被肢体局部的扭曲激发到极致,而不稳定变焦则是在人物躯体特征丧失后对面部表情的短暂捕捉。
怕了怕了,对写出这部小说的人艾米莉勃朗特感到头皮发麻。。希刺克利夫的选角很直接巧妙地把小说抨击的社会制度的筹码加到极点,适合当代观众,与之抗衡的是爱情,尽一切张力的可能性去平衡另一端的重量。阿诺德的改编的确是出色的,氛围和情愫都十分饱满,但就是情节推动上还有镜头位置有些卡卡的感觉。我认为原因是导演十分强调静物画的张力,但是到了溢出的程度,有几处静和调度(动)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亲了Isebella后一转身(早期探索阶段能这么大胆已经非常佩服了)。感觉人物刻画也是因氛围舍弃的一个方面,所以看他们“发疯”就有套在麻袋里挣扎的感觉。因为人物不是流动建立好的,又想一段段推动,所以在单独观察镜头有种死拧巴指导表演的感觉。。。。结尾闭环开头,导演是只着手儿时建立的羁绊,切口不大。
3.5/5。Kaya一小时十二分钟出场。少年时代的段落惊艳(在情绪上是铺陈阶段,渲染氛围是不会出错的)然后到了成人阶段感觉调子就有点怪,没有起势,戏剧感被完全消解。可以看出来,导演的创作目的就是“改编”。幼年版男主秀色可餐,哪怕少了野蛮邪气也无观感问题。没有阴暗的癫狂恶毒一面,只是潮湿,雾气蒙蒙的潮湿。非常英国乡村。是最纤弱的泛着水气的绿藻,无法勒住自己和别人的咽喉,只是在水雾中舒缓地飘来飘去。原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邪门偏执,如鬼魂一般纠葛不休,把这层一改,就只是普通阴沉乡村爱情故事。摄影特别porn营造出的气氛很对路子几乎撑起了80%的质量,然后人物塑造的失败就垮了50%。演员的表现不够好,憨直憨直的,匹配不了这么细腻轻盈通透的影像。
拍得比较差,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差的版本(个人心中最好的是1939年的版本)。此电影坑点在于:1、选角不当,且完全没有体现小说人物性格与人性的丰满多层次,对人物性格与感情的把握谬之千里。2、呼啸山庄是乡绅阶层,是古老的恩肖家族,能送长子去读大学,虽然不如林顿家族富裕,但联姻基本门当户对,绝不是普通农夫家庭。而电影中布景让人感觉呼啸山庄只是一个破旧的农夫家庭,长子还需要干农活,完全与小说不符。3、镜头晃得头晕,诙谐优秀的小说非要拍成黑暗压抑的恐怖片,未能领略小说的精髓。实际上小说很有深度,讲的是两个山庄之间的爱恨情仇,流淌的是至深的深情和对家园与自由的热爱,展现的是19世纪乡绅与荒原的生活,电影完全没有get到。唯一的优点,恐怕就是荒原的取景还不错。
200728 【A】七月观影第①部五星。浑然天成,风,雾,雨,旷野,以及视听觉层面的“呼啸”,将野性的自然元素作为空间的天然屏障,山庄则无疑是时间与记忆的堡垒,其中蕴含着无限的能量,而人物的存在便是依附于时间向度不规则的晶体切片,所有的时间点皆属于是过于与未来的持续存在,那些未能实现“残缺”时间点等待被其人物的行为及状态所再度激发-延续,即关于我们多次所见的手持镜头下动作的惯性与对抗关系,又或是在抚摸/喘息/对视/土壤与肌肤之间呼唤的身体之感知,情绪与欲望即在知觉喷涌的此刻被勾勒。“无限的能量”也便是指那份属于记忆之中无法逃离的羁绊/命运,从男孩到男人又从男人回到男孩,他好似从未远去过。
没看过原著。整个片子的对白很少,没有背景音乐,全部用大量的镜头语言叙事。画面阴冷,大量对荒原中风景、天空、植物、昆虫、飞翔的鸟、死亡的动物的特写,进而烘托充满原始、压抑又呼之即出的虐恋情欲。很喜欢这个摄影风格,对荒原的描绘和哈代《还乡》中的感觉很接近。成年的女主太美了,一袭红衣纵马的镜头让人难忘。男主的性格实在是太孤僻、冷漠、疯狂,除了女主之外对其他人视如草芥,这大概和他因为吉普赛人(黑人)的身份而被现实践踏有关。可以理解但很难喜欢上这种极端的情感表达和一比一等价的报复。很可怕。准备看原著了。
几乎是当年我看过的书里最喜欢的一本了。改编有种抽条感,情节比起书来简单太多,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呼啸山庄的人物线确实太复杂了。这片子拍得还是很美的,完全拍出来了我想象中呼啸的大风,山巅杂草悬崖,山庄的荒凉感,我永远记得多年后凯瑟琳第一次见到希斯特利夫那个灯上的光影打在她脸上的美感。虽然到这部分影片就很仓促了,但这种疯癫错乱又表面平静的爱情和迷杂确实表现出来了。半颗星加给这个氛围美妙,可以说导演幻想的情景和我脑中还算重合。但是情节改编使得这个原本就很乱的故事更乱,其实没有太讲清楚画眉和呼啸的纠葛。
从希刺克厉夫的视角切入整个故事。大幅删减希刺克厉夫复仇的内容,从原著来看复仇当然是希刺克厉夫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的探讨故事容易滑向mellow drama。暂时把原著放一边,观影体验超级惊艳。尤其前一小时小演员们演绎的部分,呈现了故事野性的一面。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恋,两个人的同一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而成年归来后的希刺克厉夫在于复仇与爱情的纠葛挣扎,复仇的主题削弱了。另外凯瑟琳也还有更大的诠释空间,或许成年后的部分是需要从凯瑟琳的视角做点介入的。
看到很多人喷,便决定先看这版了。超级喜欢影片前半部光影的表现风格,阴暗冰冷的色调时刻都在暗示着男主身处的环境。这一版男主变成黑人倒是在影片中增加了一层种族歧视的矛盾。正是如此,青春狂野的凯瑟琳在山庄里成为了更加鲜明热烈的存在。可能有多爱就会有多恨,在遭遇现实的冲击后,人们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实在是无法一言以蔽之。在凉爽的雨夜中打开窗户,戴上耳机观看影片时会有一种浓烈的代入感,甩5D影院效果十条街...等秋天下雨的夜晚可以二刷~影片内核并未抛离原著。
取景的用心程度明显高于人物和故事本身。凯瑟琳啊,明明一个英国北方豪放女性格,见识了所谓淑女书香就忘了自己本心吗?哦,没有。只是一时被新鲜靓丽生活蒙蔽了双眼。“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叶子就会变化。我对希斯克里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似无趣,却亘古不变。”l判断是否是真爱的方法:真爱人面前你会展现真实的自我,不怕被嘲笑,任性,放肆,撒泼,也会害羞。一般的喜欢会”端装”会把这端装与害羞混淆,会隐藏。
这部的影像风格有点儿像美国甜心,手持,动植物,人物都具有自然的一种野和原始的能量。呼啸的山庄,呼啸的爱。用嘴含住伤口,蓝色木地板房间里和cathy一起抚摸羽毛,喜欢他两并坐在马上,头发吹拂脸庞的戏。印象很深的是房间窗外一直击叩的秃树枝,cathy死后树枝又那样击打窗户,他把窗户打开了。树枝就像他一样,一直敲,一直叩问,却总是被挡在玻璃外面。唯一不懂的是cathy踩他的脸?还有结尾的配乐一点也不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