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关于我们的爱情 莫里斯·皮亚拉
中文名:关于我们的爱情外文名:à nos amours其他名称:我们的爱 / To Our Loves类型:剧情 / 爱情导演:莫里斯·皮亚拉主演:桑德里娜·伯
中文名:关于我们的爱情 外文名:à nos amours 其他名称:我们的爱 / To Our Loves 类型:剧情 / 爱情 导演:莫里斯·皮亚拉 主演:桑德里娜·伯奈尔,莫里斯·皮亚拉 编剧:阿莱特·朗曼 / 莫里斯·皮亚拉 上映时间:1983-11-16(法国) 片长:95分钟 对白语言:法语 / 英语 制片地区:法国 imdb编码:tt0086650 色彩:彩色 苏珊是一个16岁少女,因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到外面到处勾搭,找了很多男朋友。她的乱交行为引起全家不满,包括她那神经质的母亲和乖戾的哥哥。孤僻的父亲虽然理解她,但后来离家出走,跟另一个女人跑了。而苏珊自己也草草出嫁,移民美国。
《关于我们的爱情》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十六岁法国小姑娘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得不到关爱,从而将自己的情感投注于不同的男人身上,最后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远嫁美国。电影中对于“爱情”的试探看上去比较随意,但其实也正是表达了人获得爱情之不易。少女一次又一次的期望爱情都败兴而归,在爱情里不懂将就的人并没有错,只是不懂将就的人很难好过。 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电影中扮演女孩的父亲,他不论现实还是电影中都对婚姻持悲观态度,面对爱情既细腻又伤感,当他凝视着自己的女儿说“你现在只有一个酒窝”的时候,让人感慨每一个父亲的无奈与不舍。 可以将这部电影看作一个少女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几十年前的电影要比现在的青春片要深刻的多,也许人类情感真的在退化,幸也不幸。
女主角是一个在夹缝中努力保有独立意识的人,她的自我认知比一般人要更加坚定和自洽。这是一部男性视角的电影,故目光主要只集中在她的男女关系、家庭关系上。她一方面是一个渴求被爱,遭受暴力却仍要依赖这些人际关系的无助者,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善于把控男性心理,懂得操纵人际关系的玩家。这些矛盾的行为是她与性别权力结构、社会家庭关系和文化环境做着下意识的反抗的体现,她并非爱无能,而是她尚在寻找一种自我与他人的平衡。而她做为人的价值追求没有被直接讲述,似乎这一基本需求无法在影片中那个环境里实现。在一个更好的社会里也许她会自由得多。皮亚拉永远讲述着遗憾的故事,他是属于平凡的,有缺陷的,真实的人的大师。
最后一段父女在公交上话别,父亲对女儿说,some people can love,你不是其中之一,扎心了,而女儿也就那么接受了,甚至还有点欣慰,皮亚拉的戏总是这么怪异又真实,甚至还有点笨拙的温柔…可能她最尝试要爱的还是Luc吧,所以后来每次Luc找她她其实是开心的,有一种reassure,但又一次次拒绝他,因为她dry heart因为她...To Our Loves这个标题妙,像是举杯时庆贺的那些缥缈的词汇…哎想这些也没有用,就像父亲离开后家里三口莫名循环的暴力、伤害与隐忍、麻木,终究这一切都显得这么复杂无解…最后女主试图望向飞机窗外的略带好奇的目光,还是留下了一线希望。
不祈求故事,希望在生活碎片中发现属于电影的东西,但观感是破碎的,你无法理解人物神经质到极点的选择和情绪爆发,无法理解其中的爱和恨,唯一有着清晰感受的是父女之间感情。这重要的原因在于,导演从未,也许根本没有尝试,将欲望对少女苏珊的影响传达给观众,我们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苏珊被欲望占据,毁掉稳定和美好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感受到欲望对于苏珊意味着什么。单纯的爱情,家庭和婚姻,一点点地破碎,苏珊伤心,但一嗅到欲望的味道便将一切抛之脑后。我并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即兴表演,也许因为我难以理解其中的情绪。
總說相愛也是某種互補,不知道童年生活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是不是也會吸引到一起。導演皮亞拉曾說自己的童年時,父母很愛他,他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他會拍出這一部,是不是也是一種補償?成熟對於女主角是不是也是某種相對的,她看起來在同齡人中顯得比較早熟,而在更年長的人中又顯得較為稚嫩,父親是一個轉折點,他是那個唯一看出女兒的憂傷的人,但在一系列的戾氣和矛盾之後,導演依然給出了一個很溫柔的結尾,經過了那麼多之後,我是覺得父女兩個對於彼此的理解和成熟的確多了很多。
最初覺得煩,媽媽哥哥一言不合就出手打人然後下個鏡頭又和好如初甚至乎外人問起,你那個一直在打人的哥哥,蘇珊也沒有表態,心裏羨幕法國人實在太能將感情和實際需要分開隔絕。然後她身邊男孩來去如風,外國人兒時玩伴體毛濃密的長相好看的,對於男孩的熱情和傾幕,她總給予不乎合對方預期的另類回應,「這是免費的」,俯首可拾的未必珍重,既然如此便找下個繼續吧。「悲傷總是存在的」,尋找所獲的,都不會令自己快樂。
和三十六岁的Sandrine一样,印象最深的是和父亲关于酒窝的对话。“另一只酒窝呢,怎么不见了?” “它受够了,就离开了。” | 餐桌上的即兴表演,pialat精文本和调动演员的功力 | “迟了二十年才告诉Maurice他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所幸他听到了” - entretien avec Bonnaire par Serge (Toubiana?)
无爱的父母造就回避型依恋的女儿和内心软弱的哥哥。在那个雨天她应该是彻底放弃了去爱别人,成为一个彻底忧伤的人。爸爸太懂她了,“你的酒窝怎么少了一个”,你不常开心的笑了,虽然少女仍在欢笑但只有爸爸看到她内心的忧伤。她爱爸爸,但她和爸爸没法拥抱彼此。但是那些你在乎的人若是偏偏要将你推入深渊,就不如早点远离吧,冷漠比被伤害要稍微好一点。
观感上像是《花容月貌》的前身。这部电影里有我印象里所有法国电影的符号,没过膝盖的裙子,男人趴在女人身上,耳边的风吹过深夜的海,一大桌子人坐在一起讨论艺术,女主角一个人捧着书情不自禁地念着。最后,我爱Sandrine Bonnaire!(criterion channel真的很值,比netflix要好得多!)
8.2没有能力爱别人的女主与她功能失调的家庭。晚宴那场戏非常完美,角色间的微妙张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精妙地展现,中途父亲的到来为这场戏添加了更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场戏的表演摄影剪辑都处在最好的状态,每分每秒都是皮亚拉大师技艺的展现,也许也是他拍过最好的群戏。桑德里娜伯奈尔依然很棒。
皮亚拉的这部电影并不作为对现代人无处安放的虚无感的某种解答,相反它更倾向于将遁入自我保护意识中来的情感以常态化描写。所有人物的表现动机如出一辙,但唯独女主角被赋予真实的感觉。孤独患者们都在努力营造自由假象掩饰空虚与绝望,正因如此,父女别离时轻描淡写的对话反而让人伤透了心。★★★★
廉价的勾引换来廉价的爱。我不耻辱自己的放荡,却鄙视每一个轻易爱上我的人,鄙视被我伤害的关联者。如果我正在受伤害,我也不能独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但如果有一处我无法触碰,便是那无法伤害的我最爱的人,唯有对他/她,我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一个无药可救的可悲之人,一个没有信仰求助无能的弱者。
一对瞎作的小情侣,一家缺爱的神经病,所有人都是心理施虐狂&间歇性失心疯。挽留适得其反,距离越近越难交流。我们只因缺少爱才会陷入虚无:找情人因为渴望被爱,生孩子因为渴望被爱,就连叛逆逃离争吵厮打,甚至相互折磨也都只因渴望被爱。乞求爱永远是可悲的,一地鸡毛后的平静送别是最温柔一幕。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