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名】To the Wonder
【中文译名】通往仙境/埋葬/葬礼/爱是神奇(港)/爱‧穹苍(台)
【出品公司】Redbud Pictures
【出品年代】2012 年
【上映日期】2013年2月22日 爱尔兰
【影片级别】USA:R | Canada:14A | UK:12A | Ireland:12A | Hong Kong:IIB
【IMDB评分】6.0/10 20,524人评价
【豆瓣评分】6.4/10 4180人评价
【国 家】美国
【类 别】剧情/爱情
【导 演】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 演】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Neil
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Jane
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Marina
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Father Quintana
查尔斯·贝克 Charles Baker ....Charles
罗敏娜·曼德罗 Romina Mondello ....Anna
Darryl Cox ....Neighbor #3
Cassidee Vandalia ....Bride
William Riddle ....Landlord
Russell Vaclaw ....Justice of the Peace
Tatiana Chilin ....Tatiana
Casey Williams ....Neighbor #1
Tony O‘Gans ....Sexton
Amy Christiansen ....Mrs. Hart
Russ Vaclaw ....Judge
【内容简介】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尼尔和马瑞娜在法国著名的号称“西方仙境”的海滩上漫步。尼尔是一个美国人,来到法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并且期望成为一个作家。他离开了美国,离开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去。当他第一眼看到马瑞娜那双似明似暗的双眸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女人。而且他决定,要给予这个女人一辈子的爱护和承诺。
马瑞纳来自乌克兰,是一个单身妈妈。当年,只有16岁的马瑞纳只身来到巴黎,身无分文。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来到法国两年后不久,她嫁给了一个法国男人,可是两年后,这个法国男人抛弃了她。现在,马瑞娜一个人带着自己10岁的女儿塔蒂亚娜生活。为了维持家里的靠小,马瑞娜不得不同时做数分兼职来赚钱。就在她几乎已经完全放弃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的时候,她遇见了尼尔,她把尼尔当作是自己未来生活的保障,当作是自己不幸生活的救世主来看待。
两年之后,尼尔和马瑞娜搬到了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居住,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尼尔成长的小镇很近。这个时候的尼尔已经放弃了作家的梦想,转而成为了一名环境的监督员。尼尔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但是他对马瑞纳的爱情,渐渐浇熄了马瑞娜的激情。马瑞娜觉得自己的一部分已经和尼尔融为了一体,这一部分的自己已经随着生活的日以平庸而消失不见。为了重新唤起自己的情感,为了换一种生活态度和爱情观念,马瑞娜决定走出去。
为了寻找生活的忠告,马瑞娜找到了一个天主教的教堂,并且认识了一个叫做昆因塔纳的神父。昆因塔纳神父正在和自己“天人交战”。他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了当初入行时候的激情,他对宗教已经不再有巨大的热情,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做神父、继续保持信仰的必要。
而与此同时,尼尔的工作也出现了危机。尼尔发现当地的金属冶炼的计划正在污染当地的水源和土壤。而这种污染所造成的损伤是持久的,会让当地的下一代居民深受其害。他试图联合起当地的居民对冶炼厂进行抵制,可是他却失败了。在政府让他“闭嘴”的压力下,尼尔不得不又一次衡量起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尼尔对马瑞娜的怀疑渐渐加深,而马瑞娜的不只是新影也到期了,于是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回到法国。在玛丽亚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内,尼尔重新和他的旧情人简取得了联系。他发现,在自己和简的相处中,他不用考虑太多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关系也并不复杂。不过,流言蜚语还是传来了,尼尔听说马瑞娜在法国的生活很不如意,她的女儿被迫和她的父亲生活在一起,而他则拒绝给马瑞娜提供任何帮助。听闻到这个消息的当下,尼尔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马瑞娜和她的孩子重新接到美国来生活。
尼尔和两个女人的纠缠,神父自己的天人交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感都是不同种类的爱的体现--看起来,爱的痛苦在他们的身上完全取代了爱的快乐……
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12) 金狮奖(入围) 泰伦斯·马力克
《通往仙境》下载观后评论: 马力克第六作,探讨凡人之爱与神圣之爱。1.如果说马力克此前作品均有叙事(叙事性最强的是[新世界],其次是[天堂之日][恶土]),本片可谓彻底走入无情节与意识流化了。2.破碎的剪辑极佳,完全依照情感与知觉的流动而走,当之无愧的美国诗电影。3.依旧由卢贝兹基掌镜,几乎所有镜头均为手持(加稳定器)拍摄的广角运动镜头,跟随着人物的心灵不断游移流动。4.大量的逆光镜头(阳光似乎无处不在,总是好天气)、空镜头,还有渐次推进的镜头。5.非常有意思的是,影片大部分时间均为本·阿弗莱克所演角色的主观视点镜头,但诗意而呢喃的独白/旁白却总由两位女性及神父念出,这种看与说(观察与叙述)的分裂耐人寻味,男主亦是纯粹被动的存在。6.如此自由而纠结,首尾的圣米歇尔山 1。7.那灵魂深处的光,它比自然光更容易触摸| 基督在我心中。(8.0/10)
【79%】承继了「生命之树」的一切成功要义,为何无法提炼出同等的凝聚力和流动性?一方面由于蒙太奇强度的进一步扩增与叙事密度的进一步削减,使得由独白串联的文本愈发空洞乏味;另一方面,正如从头至尾不断轻盈跃舞的、象征意味浓烈的女性形象一样,「通往仙境」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急功近利的说教姿态,而不是如「生命之树」一样在质疑的语境下抽丝剥茧直至最终飞升,因此,即使台词随着叙事降格大幅度减少,马力克的表达欲却丝毫未减,几乎反噬了观赏性(马力克作品一向不缺观赏性)。但斯坦尼康 广角依旧令人无法抗拒,它昭示着现代技术能将电影带至何方:一种摄影机与被摄物之间、焦点与前后景之间的引力角逐。另外,从不认为马力克的影像属于「诗影像」,它清晰地记录了景物的本真状态,并不具备诗之修辞性,但更接近自然对视觉最原始的魄力。
我的“看不进去三部曲”第一部,今天成功看完了,本来以为能保持清醒看完全片,但是果然到了四五十分钟的位置还是困了,暂停睡了一会才继续。泰伦斯马力克在微观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重复作用跳切、越轴和交叉剪辑,同时宏观上有抛弃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整部电影成为了高度风格化的意识流电影。在画面上和内容上以人与人、人与环境为主题,展示爱情与背叛、人的孤独和人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全片少有静止的镜头,导演想表达的可能就是这种动荡的不安定感,主角努力在寻求着什么去依附,但总是又将生活弄得支离破碎,影片最后的几个静止镜头可能是在暗示他们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吧。
爱苍穹已经包含了很多含义然而这片可以说看的很入迷也可以说不懂琐碎的剪辑拼凑一起反而效果显得有趣代替了没必要的废话篇幅只需看人物状态行为即可定义难在他营造的一种氛围是难以捉摸的富有哲理味道的全片覆盖以准确的女性视角来看待才发现是那么钟情又容易乱了分寸真是让人难过但这不就是爱么里面体现出的虚无美以及探索感真是动人每个说的话也是能深切感到只能体会不能言表真的太私人化正好我也喜爱这种气氛所以喜欢体会而且你不必觉得他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在预料内的肯定的是足够支撑的再想想每个不同形象的想象也是独特啊
8/10.1.碎片化剧作淡化直接探讨的说教意味,转向以神父的呢喃旁白作衬,将宗教哲思揉入日常琐碎。2.主旨于主观视角引领下不断深入,借助马利克的流动影像特性循序慢进,在几无逻辑剪辑的组构下加剧诗意外溢。3.情节作用则被镜头/剪辑的失调组接所替代,广角手持易情绪扩大至催生情感的游动引导。4.如水影像中轻盈探索世俗爱情与神圣爱恋的交互,纯粹纯净的男女关系呈现及女性主体驱动。5.此起彼伏,光影摇曳,弦乐奏鸣,诗意盎然,在流动中漫无迷失,于自然中参透灵魂,极美之一。
阳光晴朗干燥热情啊…阴雨柔和湿润清淡啊…用尽你的一切感官,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吧…感受这阳光、风声、雨滴、海浪、夜晚、空气、气氛吧…去释放对生命的热情花火,不就是这生命的意义吗?爱欲情欲欢愉,配上如同低语的旁白与对白,在美轮美奂的画面之下,感受就好了。关上推送,静静一人,沉浸…去感受这部电影。Asahusband,hedoesn''tfindherlovely,hemakesherlovely.
变幻莫测的情欲,飘忽不定的关系。凡人的爱就是这样,痛苦是人无法摆脱的境况。快乐是短暂的,而悲伤、痛苦、恨却像是永恒的!我们都在情欲的网罗里,随着心情左右摇摆,上下起伏。我们知道什么是爱吗?就像上帝的爱,美丽的大地,阳光雨露,风吹草动,潮起潮落,水,风,夕阳,旷野,杂草,赐予人,感受到了吗?痛苦,是让人好好思考,走出网罗,To the wonder。
真的是非常私人化的电影,怎么评论都有其道理。非常漂亮优美的画面,不同寻常有些意识流的剪辑,自然流露的情感,以及隐隐感觉到的一些对哲学对宗教的探讨,我没有理由说这不是一部真诚的,舒服的,让人能够沉浸进去的好电影。我认为我经历尚浅无法体会出他想表达的东西,无论是爱情还是神性,但看完后依然回味无穷,脱胎换骨,我的体验是极佳的。
原本很崇拜这种相册式的拍摄手法,每一个迷人的当下都在飞旋着奔向回忆,体验即刻成为对废墟的缅怀,但对爱情的感受过于贫乏,甚至是抗拒,最终被前2/3的故事隔绝在外了。我想知道马利克是怎么写剧本画分镜的,有的镜头(夜幕下旷野中的房屋)能看出事先构思,有的镜头(流水,屋檐的金边,树影,摩托)完全像是“水上写作”,转瞬即逝的拍摄
看了十分钟,就有一种“这tm才是电影”的强烈感触,叙事、故事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让我如此沉浸于其中。有人说马力克拍了一部两小时的mv,我只想说哪怕拍成二十个小时我也能看完。如果说库布里克是“神”,那么马力克一定就是“仙”。(至于“魔”,莫非是帕索里尼?反正“鬼”肯定就是昆汀了…)
如果只看十五分钟会给四星,因为营造的氛围诗意玄妙,但看过1小时再大半小时,移动的镜头,光影的美妙,念白的抒情,都无法拯救语焉不详的故事,混沌不清的人物。尽管瑞秋金发飘逸,欧嘉清冷寂美,我被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泰伦斯·马力克磨光了耐心。“你在笑什么?”“我在笑你。”是的,我在笑你,导演。
摄影机在曼妙的自然光线中如微风般自由地移动,恣意的剪辑将故事打碎又重新编织成情绪,几乎任何规程化的斧凿痕迹都被尽数抹去。泰伦斯马力克抛弃了叙事甚至抛弃了意义,他将一切都让位于影像本身,而影片所呈现的美,不是景物的美,甚至也不单是摄影的美,那是一种电影的美。这是一部本质电影的电影。
诗意,深情的纯粹的电影。就像一本完美的小说,语言旁白的丰富有着细腻的美。对生活中充斥的细节,感受,内心的思考,表现的宽广。男女之间的撕裂,矛盾,热烈的爱,不确定,童话般仙境里的内在心脏。男性只是一个符号。吉普赛女人的自由把生活断层。牧师的悲悯。太丰富了。高中看不懂,那时候不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