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感官游戏 大卫·柯南伯格
◎译 名 感官游戏/X接触来自异世界
◎片 名 eXistenZ
◎年 代 1999
◎国 家 加拿大/英国
◎类 别 恐怖/科幻/惊悚
◎语 言
◎译 名 感官游戏/X接触来自异世界
◎片 名 eXistenZ
◎年 代 1999
◎国 家 加拿大/英国
◎类 别 恐怖/科幻/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 6.8/10 (46,208 votes)
◎文件格式 x264 AC3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3/4 DVD
◎片 长 01:37:10
◎导 演 大卫·克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主 演 裘德·洛 Jude Law .... Ted Pikul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 Gas
伊恩·霍姆 Ian Holm .... Kiri Vinokur
詹尼弗·杰森·利 Jennifer Jason Leigh .... Allegra Geller
克勒斯托弗·埃克里斯顿 Christopher Eccleston .... Seminar Leader
唐·麦凯勒 Don McKellar .... Yevgeny Nourish
萨拉·波莉 Sarah Polley .... Merle
Kirsten Johnson .... Female Assistant
Vik Sahay .... Male Assistant
Stephanie Belding .... Female Volunteer
Oscar Hsu .... Chinese Waiter
James Kirchner .... Landry
Balázs Koós .... Male Volunteer
克里丝·莱切 Kris Lemche .... Noel Dichter
Gerry Quigley .... Trout Farm Worker
◎简 介
在游戏《X接触》的试玩大会上一群狂热者企图刺杀设计师爱丽拉。为了躲避追杀,守卫皮库和爱丽拉双双进入X接触的异世界……
一句话评论
本片是大卫·柯南伯格继《录像带谋杀案》之后的第一部原创作品,堪称柯南伯格的回归之作。
——《奥斯汀纪事》
与这部阴暗而性感的科幻惊悚片相比,《黑客帝国》就是小儿科。
——《旧金山纪事》
幕后制作
大卫·柯南伯格创作本片故事的灵感直接源于著有《撒旦诗篇》的逃亡作家萨曼·拉什代。1995年夏,在与拉什代会面之后,柯南伯格萌生了让一位艺术家 突然发现自己被列入暗杀黑名单并不得不逃避追杀的想法。“我决定让故事主人公成为一个游戏设计师而不是作家,因为我认为游戏设计完全有可能上升到艺术层 面,”柯南伯格说。在会面时,柯南伯格确实曾与拉什代就游戏是否会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展开讨论,不过他并未透露正准备将拉什代的处境拍成电影。
当开始动笔创作剧本时,柯南伯格从没想进入游戏,他说:“我原本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游戏设计师逃避狂热玩家的电影,可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展开,我不顾一 切的进入自己创造的游戏当中,我想观众也会和我一样无法自拔。就我所知,游戏玩家都希望尽可能的融入游戏世界,而对我来说,一种能植入神经系统的游戏才堪 称完美,因为仅靠眼镜和手套让神经系统融入游戏实在简陋。所以我更进一步,既然我们想进入游戏,那么游戏也会想占有我们。”本片中的游戏由此涵盖了柯南伯 格一直以来情有独钟的两大主题,那就是我们创造现实水平的限度和创造行为会危及创造者,柯南伯格解释说:“这两个主题是《感官游戏》的基础,所以它与《欲 望号快车》、《录像带谋杀案》、《裸体午餐》和《蝴蝶君》在主题上是相通的。”
值得一提的是,《感官游戏》中没有电脑、显示器、电视、电话和时钟,在服装方面,没有跑鞋、手表、套装、夹克、领带和首饰。柯南伯格说:“我想创造出 一个能让观众达到忘我境界的世界,在这里,他们会放弃现实。为了营造出这种效果,我运用了一些很微妙的手法,而我甚至无法确定观众是否会注意到种种物品的 缺失,但我敢肯定,这对影片的怪异基调是举足轻重的。常见的科幻片伎俩是增添标签化的物品和概念,而我则反其道而行之,用削减物品的方达来打造科幻片。”
花絮
·影片的拍摄为期两个月。
·詹妮弗·杰森·李签约出演本片时已经完成了她在《大开眼戒》中的戏份,后来《大开眼戒》剧组希望重拍她的场景,但这势必与本片的拍摄计划冲突,李为了本片放弃重拍,而她在《大开眼戒》中的角色最终由玛丽·理查德森扮演。
·本片的两位制作人是匈牙利人,而片名“eXistenZ”中的“isten”是意为“上帝”的匈牙利语。
《感官游戏》下载观后评论:
抛开恶心不讲,这是导演个人风格。套路放在今天来看也算翻来覆去玩过无数次的架构。无非就是看能不能有点引申罢了。游戏现实无限重叠交错,个人觉得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导演并没有很丰富内核,所谓的讨论、对立、抗争、都不够深刻,如果仅仅只是想靠最后一句台词来反转一次或者提升一次显然力度不够。还是那句大废话,还可以更好,当然了,如果只是讨论影片风格和整体特色还是比较出彩的。至于套中套的真内核思想,不想多辩,也许只是人类闲的发慌的臆想也许是真实宇宙本质中确实存在,这只是引申出了一个大方向去探索或思考,是与否或许永远也不可证,因为又回到那个最核心的本质,我们只是一个三维的碳基生命体,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还是精彩的,探索的过程还是宏大的,或许这就够了。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4909103.jpg)
#CyberApril# “想看”的3773天。不愧是柯南伯格,把赛博朋克里真实与虚幻的考量装进黏糊糊的硅胶道具,并层层嵌套地递交于观众手中。十年前未必能看懂其中对新千年娱乐至死、pop culture、生化科技的反讽,以及对人类是毫无自由意志的傀儡的悲观态度。柯南伯格的cult想象预测到了人类对科技耽溺的结果:神经系统与虚拟游戏的紧密结合、畸形两栖动物器官制成驱动器、其骨架制作的的乳牙手枪,新城代谢和体力作为能源的神经连结,柯南伯格让这一切成为丧失自我、难以分辨真假的metaphor,而脐带式的数据线连接在脊柱的一刹那,如性交一般愉悦,但带来虚妄欢愉的事物甚至比真实的肉体更“假”,更不值一提。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4642868.jpg)
实话实说,这片子和攻壳机动队一样,开创了一种类型,可以说是开山鼻祖型的电影,如果早些年去看,确实会被惊艳到,前卫大胆的设定,脑洞大开的剧情,加上各种恶趣味用的如此娴熟,的确很厉害,但是,黑客帝国的庞大宇宙,盗梦空间的相似梦中梦设定,还有那些年看过的那些穆赫兰道,异次元骇客,虽然这些电影在之前问世,但是我的观影时间线已经定向的去标注了一些经典,以至于看这部电影格局有些小了,脑洞也不太大了,结局也不惊喜了,平淡的过了。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3653871.jpg)
黑镜特别篇,有史以来最好的。柯南伯格这部上世纪最后一部长片可以作为他此前所有作品的钥匙,即彻彻底底的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可供意识随意摆弄的玩具,意识的轻微扰动即可更改未来发展轨迹,比如愤怒可以生出怪婴,比如观看了一卷录影带就长出脑瘤……直到简化成了“现实-游戏”的模型,穿梭间玩家未尝不是柯南伯格的观众,感受到周遭或大或小的异变,这部影片突然让我get到了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诺兰,柯南伯格如此的真诚!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3893608.jpg)
我的天啊!!!这什么诡异杰作!!!!那把枪震慑到我了,充满性暗示的肉身接口怪异之极…变异生物反复提示着不真实,但是谁知道是否还在游戏之中呢?是角色,还是自己?什么才是现实?游戏反对自身,层层嵌套的杀戮……缺点也很明显,节奏太慢了。黏腻的恶心生物体、随时出现的解剖场景,让我受不了,几度想要关闭页面。柯南伯格你赢了。卡司眼熟度极高,我裘花太好看了。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4219754.jpg)
确实好神经病啊。刚开始觉得无聊,越往后越刺激。游戏套游戏,最后才揭开开头就是在游戏里。结局的疑问发人深省。“我们还在游戏里面吗?”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早在一次次游戏中模糊。射杀服务生,打掉半张脸真的太cult了。看到那些畸形两栖动物,我莫名好兴奋啊。枪用两栖动物的骨肉做成,强制吃特餐时拼接完成的设计好棒。还有连接器插入插座的地方又变态又黏腻。
![感官游戏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854341664.jpg)
柯南伯格是真的变态,这种剧情到底是怎么被一个人类想出来的,实在佩服。不过想想也正常,这年头某些游戏不也是脑洞大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沉迷嘛?电影过程有点烧脑,部分镜头非常恶心,主要讽刺那些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游戏上瘾玩家,我向来对这种非现实主义的烧脑奇葩片没有什么感觉,但这部的确有把我吸引到故事中去,可能是因为我也爱玩游戏的缘故吧。
厉害的是片中所有的角色演出都带有很重的表演痕迹,就是因为这样的沉重与不自然,反而和片中“是否在游戏中”“是否是NPC"的cliffhanger气质吻合。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故事太弱了,根本够不上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的边边,排除里面cult的元素(屁眼一样的port,软骨类/有感知的game console等等),拍的真的很闷,很难看。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神经设定,脊椎色情接口,还是最后玩家扮演角色的反转,都很超前又有个人风格,也黑了下中餐什么都吃,,只可惜游戏剧情的一些概念名词很让人摸不到头脑,顺便,关于游戏对话规则的复现,可以看出导演对游戏的理解比较到位,这一点比头号玩家的形似神不似好很多。ps,没想到是变蝇人导演,也算cult大师了
看到那些恶心的生物和连在一起的脐带,以及怪物一般的游戏机,Whatthehellisthat?多层游戏世界及对游戏及真实的思考确实很赞,画面的恶心程度也很卓越。电影在处理恶心方面很有力道。恶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比感动、好笑来得低级。如果一个惊悚电影让人看着真心觉得恶心也是很成功的。
反转又反转,似乎有盗梦前身的影子。但画面我不喜欢,过于血腥了。情节设计不错,虚拟现实确实会让人分不清何为真实世界,和黑客帝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几年大概流行讨论这个话题吧!我才不会在我的身上打个洞就为了玩游戏呢!让游戏消耗自己的精力被游戏节奏控制,其实大有人在,只是这里表现极端了。
盗梦空间构思的一个来源。已经99年了,柯南伯格除了那个CG双头兽,仍然坚持模型的方式。视觉上也仍然冷硬,场景人工化的太明显,宛如自说自话的一场先锋话剧,加上这个可能是把一个梦拍出来的故事内容,看得昏昏欲睡,很多细节设计没有来由,并且无趣。片尾牛逼,几乎是个大型笑话了,拿到了一点分
开头软体生物式的游戏设备实在是很劝退以至于我第二次才看完它。但是习惯了那种黏黏糊糊的恶心感之后莫名还挺带感的,脐带和生殖器样式的科技造物,变异生物养殖场,骨枪。还有很色情的游戏插入口,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现实和超虚拟游戏的交互还是能看出来一些有趣的点的,还是蛮好玩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