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危险方法 大卫·柯南伯格
讲述了一个跟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有关的故事。不过,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皮勒林的犹太裔俄罗斯
讲述了一个跟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有关的故事。不过,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皮勒林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译 名 危险方法/谈疗法/谈心疗法
◎片 名 A Dangerous Method
◎年 代 2011
◎国 家 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
◎类 别 传记/剧情/惊悚
◎语 言 德语/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 7.0/10 from 6,895 users
◎视频尺寸 1280X720/1024X576
◎片 长 100 Mins
◎导 演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主 演 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Sabina Spielrein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Carl Jung
维果·莫特森 Viggo Mortensen ….Sigmund Freud
文森·卡索 Vincent Cassel ….Otto Gross
莎拉·加顿 Sarah Gadon ….Emma Jung
安德列·汉尼克 André Hennicke ….Professor Eugen Bleuler
Arndt Schwering-Sohnrey ….Sándor Ferenczi
Mignon Remé ….Jung’s Secretary
◎简 介
影片讲述了一个跟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有关的故事。不过,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皮勒林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在一战爆发前夕,苏黎世和维也纳已经准备好了用惊世骇俗的方法给以心理卫生以震撼的一击。影片的故事从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来,讲述了佛洛依德、荣格和他们共同的女病人萨宾娜·斯皮勒林之间的故事。作为病人,萨宾娜·斯皮勒林美艳无比,给了荣格和佛洛依德极大的启发;作为爱情的表征,萨宾娜·斯皮勒林从灵魂深处启发了这两个当代心理学领域的巨擘。但是这三个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让荣格最终在精神和学术上和自己的老师分道扬镳。不过,他和佛洛依德的学说,却永远地改变了人类思想史的面貌。
一句话评论
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把佛洛依德和荣格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讲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很精彩。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舞台剧有着机灵、睿智而且让人难忘的台词。
——《好莱坞报道者》
无论是摄制、影调、还是戏剧化的色彩,这部柯南伯格做得都很到位。但它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整部电影中,根本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叫做“危险方法”。在关键时刻,危险总是先走一步,烟消云散。
——《卫报》
幕后制作
力求改变的柯南伯格
来自加拿大的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一向以尖锐、大胆、犀利的影像示人。无论是他早期的《狂犬病》、《苍蝇》还是中后期的《死去的孪生子》、《裸体午餐》还是这些年的《欲望号快车》、《暴力史》和《东方的承诺》,都能让影迷看到柯南伯格是一个决不妥协的导演。而且这种“硬碰硬”的电影风格也成为了柯南伯格的标签和招牌。很多人去欣赏柯南伯格的电影,就是为了从中找到这种“硬核”的内容的。对于柯南伯格的影迷来说,自己的偶像如果妥协、如果含混、如果糊涂,是不可以接受的。只不过,求变的柯南伯格说:“我觉得喜欢《苍蝇》的人或许并不会一下子就喜欢《危险方法》,因为每部电影都与众不同,我尊重它们的特殊性,而且我也在寻求改变。”
主题,在柯南伯格的这部电影里变得柔软异常,虽然有一个关于嫉妒、色情和分道扬镳的故事,但是柯南伯格并没有把它拍摄成一部黑色电影,而是把他拍摄成了一部关于荣格成长历程的影片。柯南伯格说:“的确,荣格是这部电影里的主角,他的故事是影片的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角色就不重要了。其实,荣格、弗洛依德和萨宾娜都是同等重要的角色。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当我决定要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这种兴趣就更浓厚了--尤其是对荣格的心理学说。这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当你把这些展示到银幕上的时候,就不得不有所保留。可能这就是我希望在影片中改变自己以往特色的原因。”
复活历史人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导演或多或少会在人物身上投射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柯南伯格说:“一切传记片背后的渊源和动力,可以说都是导演要复活历史人物的愿望,在银幕上重新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开口说话、生活、呼吸并进行研究。当你面对的是荣格、佛洛依德和萨宾娜这样开创历史的人物的时候,你的这种复活他们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而且他们的故事会让你本人陷入到关于伦理学、精神领域的冲突之中。当然,这种复活并不是完美的,我们总会把自己的幻想放到这些复活的影子上。”
翔实而真实的历史
影片可谓改编自一段心理学史上的公案,虽然有些许八卦和花边的潜质,但是柯南伯格还是非常严谨地对待着这个题材。他前前后后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自己甚至也成为了半个心理学家,他说:“我准备了很长时间,详细了解了这两个心理学家的生平和学说。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学派是一门复杂的科学,认为在我们内心都有无意识存在,这是人类意识无法到达之地。而荣格学派更多的是从宗教出发,讲述的是另外一些理论。”
要塑造好弗洛依德和荣格这两个角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同样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扮演弗洛依德的维果·莫特森说:“为了演绎好这个人物、避免出现错误,我研究了许多的资料。整个剧组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算是一个大题材的电影。除了角色之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故事,我们在影片中还要表现出来人物的内心活动。虽然扮演的是历史人物,但这毕竟还是一部电影,需要我们的表演。最好的表演就是成为你的角色,表现出他的情感,用他的嘴巴说出自己的话。也许影片中会牵扯到一些学术问题,但无论是佛洛依德还是荣格,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认识人类心理、认识社会的方法。选择谁,都不是什么问题。”与莫特森配戏的是这些年正在走红的德国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扮演荣格的他说:“我也找来了很多荣格的书来学习,因为我觉得要扮演好这个人物,这是必须的。而且克里斯托弗·汉普顿写了一个非常棒的舞台剧剧本。我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去理解剧本上,因为荣格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我必须要全然了解剧本才行。而且在影片拍摄的时候,我还要去关心影片的节奏之类的内容。因为即使有历史人物存在,这毕竟还是一部悲剧电影。”
凯拉·奈特莉在影片中扮演的萨宾娜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也是心理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病例”。奈特莉说:“莫特森给了我很多关于心理学的很多的书籍,帮我找了很多心理学家,和他们面谈,详细了解这两个心理学的巨擘的研究内容。看了很多书,这是我的一个爱好,而且对自己的工作也很有好处。而且,我还看了萨宾娜的日记。详细了解了这个女人的心理和想法。这是一部古装戏,我很喜欢拍古装电影,而且对人文传记片也很有兴趣。”
花絮
·《危险方法》根据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舞台剧《谈话治疗(The Talking Cure)》改编。
·这是维果·莫特森和大卫·柯南伯格的第三次合作。
·凯拉·奈特莉曾经在《赎罪》一片中和克里斯托弗·汉普顿有过合作。汉普顿是那部电影的编剧。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原本是扮演佛洛依德的人选,可是他后来看中了《大象的眼泪》的剧本,退出了剧组。
·克里斯蒂安·贝尔原本也是影片的演员,但是他也退出了剧组。
导演自述:
一切传记片背后的渊源和动力,可以说都是导演要复活历史人物的愿望,在银幕上重新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开口说话、生活、呼吸并进行研究。当你面对的是荣格、佛洛依德和萨宾娜这样开创历史的人物的时候,你的这种复活他们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而且他们的故事会让你本人陷入到关于伦理学、精神领域的冲突之中。当然,这种复活并不是完美的,我们总会把自己的幻想放到这些复活的影子上。他们真的如同我们表现的这般生活么?他们会原谅我们么?
《危险方法》下载观后评论:
最有启发的一点在于斯比恩对于性的一句话描述,即性在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的同时,也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所以要压制它,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当毁灭性和创造性合一的时候就会催生一个新的自我(所以对待性的态度是矛盾的?),个人觉得就像量子物理里面电子与反电子一样,相反相成的力量共生,催生毁灭也带来新生。任何事情,保有一个度和分寸,也许是最优解。另外,从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学术矛盾到决裂中,我看到了接受新生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也难怪荣格的成就比弗洛伊德大得多,两人视野就完全不一样。全片首位呼应,斯比恩来坐在马车上来,来时“疯癫”,又坐在马车上离去,离去时“正常”,却满眼泪光,对一段挥之不去的情感的无奈,惋惜,不舍,感概…此时“不正常”的,或许是荣格吧。他俩本身也是互相治愈的力量,双方成就了彼此
柯南伯格把选角的天赋都点在了男演员上,维果演弗洛伊德,法鲨演荣格,连推动情节的奥托都是找卡索演的。令人期待的阵容,却毁在了面部僵硬演技拙劣的卡拉上,原本应该是围绕并且影响两位精神分析学家的核心人物,因缺乏力度而无法使人信服,反而成为了本片一大败笔,让整个故事从内而外坍塌,实在可惜。另外导演讲述的重点游离不定,先是情欲和伦理的矛盾,再是弗洛伊德的绝对科学和荣格引入的灵性元素的争辩,但二者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不如只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角度深入解剖两人的关系和他们推崇的理论能让故事更具深度,一个演技尴尬、没有背景故事和内心转变的女性角色只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观众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弗洛伊德和荣格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亦师亦父的影响,两人关于杀父弑神的讨论比禁忌关系更有趣。说白了不能有女主
看到睿智与感动。心理医生并一定是心理最健康的人,但他们一定是最懂得内心世界的人,带着真诚与勇敢,温暖治愈来访者。当荣格因出轨病人而痛苦不已时,弗洛伊德回信他:“这样的经历,无论多痛苦,都是必要的,无法避免。没有它们,我们如何懂得生命。”荣格精神失常被劝告“不要为了当心理医生而把自己给搭进去,得不偿失”,荣格真诚地回应“只有受伤的心理医生,才有希望治愈他人”。“给你的爱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事,不论好坏,都让我明白了自己是谁。这孩子(昔日情人大着肚子并肩坐着)本该是我的。”泪目。
{★★★☆} 貌似在讲无足轻重的爱情故事,其实和历史上重演过无数次的一样,女人充当的是两个男人间关系的催化剂--这是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恩怨故事。David Cronenberg的镜头优雅、却又充盈着不可知的神秘,恰如人被文明与伦理规制但仍深不可测的精神宇宙。如果你对心理学还有点兴趣,那么推敲这两个男人在第三个女人身上潜意识或有意识建立的微妙的精神投射总是饶有趣味的;如果你只在乎一个精彩的故事或生平,我不确定这是你想要的。
勉强2.5吧凯拉总是演一些神经质的角色但她并不合适美丽的容貌和她矫揉造作想要呈现出我是一个神经病的风格不搭演技就浮夸且无趣画面很美很British但每个人物都不够突出而凯拉的略胜一筹也只是她的病态表现剧本节奏把握不好硬生生地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平淡无奇大明星也不讨好-isomehowimaginedyoudhavefoundanotheradmirerbynow-youwerethejewelofgreatprice
儿子总要长大,爹地不要怕怕!力比多是生殖需要,也是濒死高潮体验需要,更是“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源动力!老佛爷一直努力更科学的“精神分析”,乃至压抑各种可能(他也揶揄犹太教,研究一神乃至古老の图腾):荣格“不只有性,还有迷信”,从超心理终于坠入人类更癫狂、隐秘的深渊中去!女人!总是男人间最有力的催化剂——睾丸激素在碰到黄体酮时是温顺的,但“蛋蛋”的碰撞就是你死我亡!弑父——打不死你的,必将使你取而代之!
这个导演的镜头语言有古典气息,画面很美,但聚焦的点太浮于表面,支撑不住。荣格和弗洛伊德的饰演者都挺有味道,但女主角选得一般。几个人最后的结局真悲剧,唏嘘。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还不错,特别是那种稳重的,古典的摄影,叙事与表演,这些能够抓住我。从《羞耻》后再次被男主角惊艳了,他绝对不是一个花瓶。他的眼神简直能看到你心里去。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的道德观有问题,出轨的一类事情,似乎被默许了,让人厌恶。
我很遗憾这个故事的快感最后落到俗套的爱情羁绊,再说荣格根本不爱她,这个逻辑也太强加了,你都拿到一个如此有张力的人物关系,一个如此可挖掘的素材(弗洛伊德是多么勇敢啊,荣格是多么坚定啊,他们是在人类内心的凶险海洋中探寻啊),结果就是撕逼撕逼撕逼……弗洛伊德在荣格面前倒下,就不能拍出点荣格的复杂心理瞬间吗?能把人拍成人吗?荣格或许是懦弱和奸诈的,可我不信他内心没有救赎,你也没拍出来……
因为内容太不愉快没法看下去,跟看幻灯片一样看到最后而已。场景和服装相当精致美丽,演员也是每一个都很好看,如果女主不是疯子,或者主创们同意疯子发疯时不是电影里呈现的那个样子,我大概是可以普通的欣赏这部电影的……维果莫滕森的father figure我喜欢啊……大卫·柯南伯格选的演员颜值是真的都在我欣赏范围内的,就是电影内容嘛总是……
谈话疗法的起源及精神分析祖师爷们的八卦史。很多年前就看过开头,由于KK的“演技”惊人到可怕没看完,重看才发现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关系才是重点,亦师亦友亦父子的关系,男人之间的嫉妒,以及对女病人/医生兼荣格的情人萨宾娜不言而喻的共谋式的利用。。。以及那句“没有精神病的医生是无法治好病人的”,听起来有点道理?
先看了以萨宾娜为中心的Prendimil''anima迷上她的疯狂与才智对比之下柯南伯格这版对白雕刻的挺好布景啊什么也算可以规规矩矩的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纠葛着墨很多勾起考据欲(总觉得多了过于戏剧的成分待考)法鲨演的也可以只是奈特莉的表演对不起已经是恐怖级别了演疯子演得要让看的人疯特了!!
本以为纯粹是关于精神分析方法的电影,结果是主要是围绕荣格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说实话,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算是尺度较大的...但是演技都在线,让我对精神分析和佛洛依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那个病人演技确实好,电影开头有点震惊,结果却跟自己的心理医生发生关系..违背伦理道德..诶
荣格总是在不经意间跟佛洛依德炫富,要不就是老婆有钱,要不就是坐头等舱,要不就是养小三,然后还不给老师孝敬点儿。是我我也跟他断。还有KK演得太用力,牙齿太出戏。打屁屁的两场戏男女主都没看出情欲和心理分析,失败的打屁屁。总结:要不是法鲨和对心理学感兴趣,我也不会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