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女人分别嫁给了四兄弟。一个夏天在等待丈夫回家休假的过程中,四人分别述说了各自的婚姻状况。一个因自己红杏出墙引致与丈夫争吵,一个在巴黎与一个艺术家相恋并有了孩子但却拒绝结婚,一个讲述了夫妻俩被困电梯的故事,最后一个则要与情人男友私奔。
伯格曼用室内剧的形式将女人们内心的秘密一一暴露出来,然而影片也强调这并不能减轻她们的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分享带来的只是苦难的交流和更难言的秘密。
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英格玛·伯格曼
《女人的期待》下载观后评论:
英格玛·伯格曼长片补完。1.本片可断定为伯格曼电影生涯的首部杰作,在集体守候丈夫归来的时刻,四个女人回忆起了各自的爱情苦恼。一切皆以女性视角描述的“婚姻场景”,导演根据每位女性气质的不同处理各个片段风格的多样性。2.安妮特一如死水的婚姻生活,让她几乎失去述说的兴致,更无任何乐趣可言;拉克尔偷情前男友,以满怀戾气的哀怨情绪亲口戳破婚姻的假面;玛尔塔隐忍的夭折之爱。选择堕胎必然苦痛,但相恋初始却是美好而诗意的,像了无言语的欲拒还休,门缝黑处的深情歌唱和裸女雕塑,最后终于波光粼粼的意识幻梦;电梯惊魂的卡琳夫妇。只有在危难面前,我们才能坦诚以待。|侄女和男友离家出走构成轮回喻象。“婚姻是荒谬与悲伤的混合体。”3.女人就是女人,我们在生理机构上基本一致,大小完美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导演客串医院路人。(8.5/10)
核心场景建构在单一室内,密闭空间和共同的心理期待拉近了已婚女人之间的距离让她们分享自己的秘密。以女性视角讲述并延伸出了室内剧之外的三个不同风格的故事,并且在恋爱中的少女和受麻木婚姻之苦的女人之间调换了叙述主体,加之最后对年轻情侣私奔的有意旁观,都无奈地指向了男女关系这个无解的难题,无所适从与热情博爱两个矛盾体时而契合时而疏远,但最终还是照样继续过日子。两句台词一语道出真相“最糟糕的不是被背叛,而是变得孤独”、“女人就是女人,我们在生理机构上一样大小完美程度不一样而已”镜子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让人物审视自己而是将其沦为棋盘上的傀儡,在几近静态的固定镜头中显露出暧昧的自反性,镜子有某种预兆命运的能力而观众见证了这一切,这种效果和剧中几个局外人介入故事的灵性时刻融合在一起时,让影片显得浪漫又阴郁
勉强两分。几个妯娌在等待丈夫归来时的故事会,她们讲了三个故事,另外留了个私奔故事的尾巴,在博格曼作品里有和《三个陌生的情人》《不良少女莫妮卡》的承接关系。三个故事倒是在视觉和叙事上做了些小差异,第一段有个crush时刻:女人和丈夫、情人在一起时主动坦陈了关系;第二段在法国舞厅和孕事之间虚虚实实的质感;第三段电梯里的狭窄空间。不过总的来说视觉呈现挺烂的,没什么伯格曼的个人特色,画面单调匠气。三个故事的主题也没有互补、递进的逻辑关联,本身也是无聊的故事,出轨发小的女人差点逼死丈夫、追求浪漫体验的女人选择了家庭、勘破丈夫不轨的妻子选择重建关系,感觉伯格曼把妇女杂志上的庸常故事简单改吧改吧给凑到一起了,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故事没有冲击力,角色模糊,视觉垮塌
早期作品还是能看出来剧情架构和台词甚至一些符号运用都比较青涩,同样是女人群像不如后面生命的门槛完成度高(印证了确实一直在进步)。第二段故事里独自去产房的那段路程布景光影都能看出野草莓的前身。伯格曼好像很喜欢半透明马赛克玻璃门上的人影,生命的门槛里也有(后来特吕弗在绿屋里应该也有致敬)50s这几部爱情喜剧因为演员和剧情有点类似都要被我当成连续剧看了,不成熟的地方很多,但本质俗人如我只能感慨都拍得好可爱,已经变成Gunnar和Eva的头号cp粉。最后结尾也能猜到伯格曼的用意,但还是有点私心,希望私奔的小情侣好好相爱,不要变成不良少女莫妮卡的夏天。
1952年,34岁的伯格曼,结婚生子外遇…所有人都是他对女人、婚姻、爱情、情爱的反射,年轻人的私奔,中年人的厌倦,恋爱的喜悦,婚姻的平淡,都属于人生的必经之路。戏中足见伯格曼卓越的文学功底,简直是莎士比亚、王尔德和斯特林堡的合体,大师果真是雌性同体的人生导师,如此深刻地自省男人的自私和女人的宽容,婚姻的美妙和谎言制成的人生喜剧。Gunnar Fisher掌镜更让这部轻喜剧分量十足,充满技术创新的惊喜!
女性在恋爱关系中似乎总是更为勇敢和炽热的,这也许会让她们更容易受伤,更容易变得一无所有,可是她们依然从来都没有退缩过。在感情中必要的妥协常有,非必要的妥协大可不必,上限和底线需要一直互相尊重,碰撞与对立总是在所难免。只有勇敢的人才值得拥有完美的爱情,人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所有的一切。所以无需羡慕无需彷徨,只要时刻保持沉浸式的用心体验,一直坚持应有的付出,就终究会等到你想要的那些美好。
呈现了四个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迷茫、犹豫、纠结、痛苦、甜蜜、幸福、、妥协、包容,有浪漫的冲动、有理性的选择、有相处的智慧……,电影像一个旁观者,不带任何观点,通过女人们对其过往恋爱、婚姻及家庭生活的回忆,反映了女性在婚恋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电影叙事结构巧妙,摄影的艺术感染力十足,戏剧冲突性强,内心戏刻画到位,群戏调度强大,一些台词富含哲理性,反映了导演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观点和看法。
故事并不罕见,在现实中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女性其实都多多少少在体认着或经历着相类似的经验。在爱情在婚姻中的主客体关系,回看那个时代的男性,从爱情到婚姻中地位,他们的未来其实更加多样宽广,而反观女性,她们的未来多数情况下在经历过婚姻后,却只剩下了家庭主妇这一条出路,但正因为这些普遍的共通性的烦恼,也才更加凸显女性在爱情在婚姻之中,不断重复的、单调的、充满困惑只能妥协仿佛被命运所裹挟的生活困境。
此时的伯格曼电影似乎还在努力为戏剧所不能为,法国、苏联、北欧的电影传统于伯格曼只是任其取用的风格,于是几个小故事各自有各自的语言,整体结构上却几可视作符合三一律的室内剧。甚至室内围坐的主要场景里,摄影机只是居于第四堵墙之外推拉横移,没有正反打。四位妯娌各自讲述曾经婚姻的困境却终究围坐一堂,大嫂已然是维护表面秩序的共谋,而小妹正准备开始爱情的冒险,伯格曼懂得古典的平衡,故事在震荡中回归。
各自讲述的三段爱情故事。旁人一句“最糟糕的不是被背叛,而是变得孤独”劝回了想要自杀的丈夫,听着像那么回事,我还是觉得孤独不是什么最糟糕的事,或者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可以享受的事。或许对孤独的理解也不一样吧,什么才算孤独呢。伯格曼的台词功力真的太深了,推进感和阐释性都非常强,引人深思又十分自然,就像是在和睿智淡然的长者对话,哪怕没有画面单纯把剧本作为小说来读也会很有乐趣。
哪怕让她感受背叛,可是孤独可怕,遗留人生的问题更可怕,她无法果断离开故而贻害无穷,最心碎的故事是,哪怕是去医院独自生产的时候,做梦想的也是他追求她俩人热恋的时候。分不清男人还是女人更在为生活妥协,“爱过恨过,总比无爱强”。早期的伯格曼还看不懂女人,但他已经知道女人的恶,女人的占有,女人的可怜,女人的狡黠,女人的聪慧和权衡利弊,女人的火热和纯真。他们还会回来的。
其中一名女主角和情人在俱乐部(还是酒吧?)玩乐时参加用大腿夹住硬币的小竞赛。她上台后,紧接着的镜头并没有对准她的双腿,而是用轻微仰视的角度拍了四个凝视中的男人的特写。不论是拍摄角度还是演员表演都赤裸地表现了作为欲望主体的男性的下流邪念,而作为欲望客体的女性,谢天谢地,则被摄影机善意地“忽视”了。被凝视的一方受到保护,反而是充满暴力性的凝视行为被前景化了。
四個妯娌在夏夜談起各自秘密心事。最悲哀的是連故事都沒得說的Annette。超級喜歡電梯壞掉那一段。Gunnar Björnstrand和Eva Dahlbeck是柏格曼的喜劇擔當! 可愛極了,看上去最精明冷酷的一對,其實有非常蠢萌的一面。柏格曼有客串,完全沒發現在哪...回來查才知道是"婦產科樓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