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这些女人 英格玛·伯格曼
费利克斯是一位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用音乐才能吸引了无数的女性崇拜者。然而,当受尊敬的评论家科尼·利厄斯到达费利克斯的家为他写传记,科尼·利厄斯发现房子里所有的
费利克斯是一位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用音乐才能吸引了无数的女性崇拜者。然而,当受尊敬的评论家科尼·利厄斯到达费利克斯的家为他写传记,科尼·利厄斯发现房子里所有的女人都极力干涉他而保守这位艺术大师的秘密。对于科尼·利厄斯来说,他在这个地方的经历变得越来越富有戏剧性,他被强迫穿女人的衣服,照性感的照片给费利克斯看,还有放烟火等等,但是最终他还是没能见到费利克斯的庐山真面目。
《这些女人》下载观后评论:
葬礼有点派对气质在的,遗孀上来说着同样的台词,一模一样但与众不同,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德行,大厅里各种女人各种姿态。大师奇怪的女人关系,轮流转正。评论家和其中一个在大师卧室围着屏风追逐,以舞蹈和观众描述xa 避免审查。评论家也很好哈,本子!红色长羽毛笔!举手投足娘娘的,呀,啊,nei,因为目视前方,常磕磕绊绊,刚来就撞倒雕塑。关于有人要谋杀大师这件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夜晚戴黑纱乱开枪的女杀手。阿德莱德夫人射击雕塑会流血。艺术家的永生在于传记。游泳的部分,鹅泳圈,用手划水,水里穿好衣服,还对鹅点头致礼。泡泡澡,找黄蜂,到储藏室发现菲利克斯给妻子阿德莱德的信,如果有一天我的艺术没落请杀死我,掉落是雪茄点燃了烟花,整座复杂结构的宅子乱成一团。总之好荒诞好幽默蛮轻松的特别喜欢。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2938781.jpg)
伯格曼被电影长制片追问着,老兄你不是也会打情骂俏吗?于是有了这部精美的画面,荒唐的情节,一个死人和7个女人的喜剧。伯格曼总是强调电影的娱乐性,关于女人的世界,他有切肤的感受。每一部电影都是对于完美手艺活的追求,每一件服装,每一个道具,“那么像,又那么不像。”之前的《女人的等待》之后的《婚姻故事》,在质问上帝的闲暇,伯格曼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不可忽视的伯格曼的幽默感!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354182.jpg)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你可以用主观的视角阐述艺术家不被理解,就像《魔术师》那样。电影自己几乎不提供理解的视角就很危险。另一个角度看,本片正像一个艺术家,导演不在乎观众会误会,反正真理在自个儿身上,所以是拍给上帝看的?如果这个游戏叫做“如何把门反锁,人又在外面”,伯格曼只是把后半部分的利益最大效率地转化给前半部分。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3388127.jpg)
比想的要好看很多,伯格曼第一部彩片,还是喜剧,瑞典版家有丧事。开头就是肃穆又好笑的葬礼,然后倒转回几天前,一个传记作家前来拜访大提琴演奏家,全程神隐的大提琴家,直到死都没有露出面孔。围绕着他的女人们性格各异,那场烟花事故里,度假庄园在火花中俨然变成迪士尼城堡。再看到挥着白布的人影简直叫人喷饭。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3190556.jpg)
舞台編排,在第一部彩色電影更能體現。才氣被女人經紀人消磨,拉出女人一台戲的瘋癲心計。字卡搭配掌控節奏得宜,很會玩此種嘲諷虛榮鬧劇。未見音樂家的第一眼死後立即被取代,道出這藝術界天才的悲哀。男扮女裝、抖動羽毛筆、天鵝泳圈、無意義煙火、無數遺孀與葬禮,魚遊夢境第14號、爵士、審查制度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3714685.jp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些女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4040413435155.jpg)
费里尼版《大红灯笼高高挂》(不是),故意模糊音乐家的面貌和人格,让批判对象不局限于一人,通过周围的女人仆人经纪人侧写音乐家的形象,实际是芸芸众生对名利场的心理投射和名利场照耀在芸芸众生身上的市侩的双向塑造,整部电影遍布有趣新颖的尝试,就是不太像伯格曼
这类的表演体系方法从德莱叶撒旦日记到伯格曼这里甚至之前看到杜蒙玛鲁特 都是装疯卖傻一路无聊耍宝的样子 p.s. 有趣的一个是舞蹈代替性爱场面 二是女装穿出了老封神榜哪吒的造型 三是最后死神大提琴手葬礼巴赫大无前的 intro 悬疑氛围
笑死了,或许会成为我最喜欢的伯格曼的电影。始终不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演奏家,其实他长什么样子根本没有关系,男女关系才是重点吧哈哈,这些女人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这个男人,男人某种程度上需要这些女人,但又被磨折。算喜剧吗?或许算吧。
弱化对面孔的关注,转而探索以动作、造型和意象为主导的视觉喜剧。能指变换下的自我指涉倒是清晰的:保持原名的Adelaide(伯格曼在自传中写过,Eva Dahlbeck完美地表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通往真实的钥匙。
伯格曼第一部彩色片,色彩,服化,布景,都很不错。又回到了他的实验性,还好是喜剧,看的没那么难受。结尾有意思在于,你以为这些女人崇拜某个男人,但实际却是她们以某个男人来满足她们。
彩色伯格曼,还没有他之前的浪漫爱情喜剧好看,几个女人一台戏,找来好多御用女主是最大看点,哈里特·安德森的女仆装好漂亮,笑点的制造上不太适合伯格曼,竟然还有异装癖桥段,好不适应。
老伯拍出了老费的感觉。又见女性群戏主导。艺术家的才思枯竭是伯格曼电影的主题之一,这次通过侧面的轻喜剧来表现,总感觉有点不着调。伟大的沉默三部曲与《假面》之间一出轻松的练手之作。
详情